呵呵,没想到几张图片还引出了各位贝侬对黄蜂、马蜂蛰的经历。我也想说说几句。
我也有被蜂蛰的经历。小时侯的我其实也挺野的,照我现在的说法是,那时简直是放养山林。一放假就和村里的一大帮孩子到处跑,爬坡上山,下河钻洞,什么新鲜什么好玩就做什么,于是就有和昆虫亲密接触的机会。第一次被蜜蜂蛰是小学二年级。那时邻居家进了一批红糖回来准备做月饼,因为天气返潮糖开始化了,甜甜腻腻的气味引来了很多蜜蜂,糖袋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蜂。我们既好奇又兴奋,不知是谁建议捉蜜蜂来养,于是一个个跑回家戴上冬天的毛线手套,拿着个空瓶来装蜜蜂。因为蜜蜂温顺,刚开始没有对我们进行攻击,后来终于被惹怒了,一只只小毛手开始受到攻击,于是开始有人叫痛干嚎了(还是男生呢,真是不勇敢
)渐渐退出战场。我也负伤不少,两只纤细的胳膊肿了好几个包,但没有哭,跑到后园里拣了几颗苦楝果来擦(那时不知道听谁说,苦楝果可以消肿),然后又勇敢地跑回去继续抓蜜蜂。呵呵,想想那时真的可爱又可气。
后来搬进了学校住。初一那年的寒假没事做,和两个好朋友在萧索的的校园里瞎转几圈后,突发奇想去潭边打柴(其实那时家里根本不需要柴火,我们真的是太无聊了,大人也不逼我们在寒假时补习)。我们拿一个长竹竿,在小的那端绑上一把镰刀,然后到处找干枯的树枝勾。记得那时我们爬到蓄水池上,(挺高的,估计有两、三米吧,圆柱型,天晓得当时我们三个女孩子是怎么爬上去的,现在想想觉得好神奇啊。)先有个人眼尖,说有黄蜂窝,别动。偏偏另一个胆子大,禁不住好奇心伸出竹竿动了动树枝,立即有十几只黄蜂飞了出来,怒气冲冲地朝我们扑下来,我们吓坏了,机灵的那个立刻蹲下来,抱着脑袋不动,捅黄蜂窝的那个吓呆在原地不动。我是立即转身跳下水池,狂奔起来。那时人很瘦小,12岁了才144CM,27 公斤,跑起来特别轻盈特别快,可还是被黄蜂赶上了,狠狠在我头上、脖子上蛰了几下,痛得我跳脚!回头一看,两位伙伴也跟在了后面,龇牙咧嘴的,看起来中弹不少。我们一直跑到教学楼的后面才把黄蜂甩开,但是真的好痛啊,又痒,苦笑不得。回到家还不敢吭声,怕大人骂。不过那时总算聪明了些,知道把毒刺拔出来再敷药会好得快一些。
后来再也不敢招惹蜜蜂黄蜂了,加上上高中的两个哥哥突发奇想,不约而同想把我改造成淑女,所以限制了我的行动。但是还是对蜂类感兴趣。经常去看哥哥们捅马蜂窝啊烧马蜂窝的,主要是觉得刺激,有时候还有蜂蛹吃
嘿嘿
说到这里,想起了一个笑话。是我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讲的。那时我们写的作文都很差,有些甚至闹出了笑话。因为当时还是用壮语来授课,所以我们的思维还是壮语式的。有一天,班主任怒气冲冲地进来,先批评了一通我们的作文(当然不包括我,嘿嘿,凌波小时侯写作文都是同学眼中的范文),然后念了一个同学的文章片段,全班哄堂大笑。那位同学本来想表述这么一个意思:他上山摘野果,被黄蜂蛰了。这种野果是小时侯玩的一种竹筒玩具的子弹,将野果装进去竹筒后,竹棍子再一捅,“啪”地一声,野果子弹就打出去了。我们叫“风果”,因为这种果可以吃,吃起来酸酸的,所以我的同学就这样写:“昨天我上山去采‘野果酸风’,被黄蜂‘热’了一下 。”武鸣壮语里的“蛰”发音同“热”,同学就将蛰写成热,又因为汉语和壮语的语序不一样,他不明白,就老老实实地壮语直译,着实把我们笑得肚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