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走进熟悉的景区,这一次感觉真不一样。一家人很融洽,好开心,可惜老爸没有来,要不就更完整了。外甥女一蹦一跳的。想必是觉得很有趣呢。等会看到很多可爱的猴子不把她乐死呀?
看到穿着壮族服装的工作人员,妈妈说问这些是什么民族的服装。那个时候我觉得有点失落,想想一定还有很多很多人也不认识我们壮族自己的服装。也不能怪他们呀,社会这样发展下来,民族的东西逐渐逐渐地遗失了,很多东西我们这一代人根本就没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民族服装又有多少人穿过呢?
我们开始壮族长廊的游程,第一关唢呐迎客,这一关可乐坏我们家的小宝贝了,不停地在跳舞呢。接下来一路的壮族生活生产用具,很多东西是小时候见过的,现在很少有了,有些甚至没有见过。妈妈看到这些异常的兴奋,不停乐呵呵地说这个是小时候家里的什么什么。可是有些东西我们已经看不到了,可以想象两代人是非常不同的经历,而壮族的原始用具也在不断改变,不断改进。希望景区的东西能够一直保存下去,这样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还能看见好几代以前祖先是怎么样生活的。也未尝不是一件乐事呢?
继续往前走就是跳竹竿舞了,没有人敢跳过去。哈哈我可是跳了很多次了,那我就先过去玩玩吧。我跳过去之后开始有人也禁不住了,纷纷尝试了一番。其实景区的竹竿敲的宽度很宽不会夹到脚的,跟着节奏跳感觉也很美妙的。
跳完竹竿舞来看看我们的千年足迹吧!每次导游说过不要踩在足迹上,那可我们壮族祖先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足迹呢,但是很多游客还是美滋滋地踩过去了。
听听这美妙的声音从哪里来呢,哦就在前面,四个美丽的壮家达妮唱起了壮族原汁原味的山歌。导游叫我们派一个代表来对歌,可以随便唱什么歌就可以拿到一个漂亮的绣球。我们就给我外甥女唱歌,可这小家伙不敢开口哈哈。最后与绣球失之交臂啦!
唱完歌,听听我们壮族的敬酒歌,品尝一下壮家甜酒。真是甜甜的很清香的酒呀!
喝完酒不要醉了我们该坐下来休息休息,这里有壮家竹楼很简单的卧室,不过感觉会很清凉。接下来坐下来好好品尝壮乡风味小吃:香喷喷的粽子,五色糯米饭,小黄米馍,茶,小宝贝可开心了,什么都要吃,作为壮家的人,我们都觉得还是自家做的粽子,糯米饭,馍更好吃。不过对于很多没有自家做这些东西的人,都会觉得这些小吃味道还不错。欢迎更多的人来品尝。
喝完酒不要醉了我们该坐下来休息休息,这里有壮家竹楼很简单的卧室,不过感觉会很清凉。接下来坐下来好好品尝壮乡风味小吃:香喷喷的粽子,五色糯米饭,小黄米馍,茶,小宝贝可开心了,什么都要吃,作为壮家的人,我们都觉得还是自家做的粽子,糯米饭,馍更好吃。不过对于很多没有自家做这些东西的人,都会觉得这些小吃味道还不错。欢迎更多的人来品尝。
吃过之后我们该去看看制作这些小吃的工具了。 欣赏精致的木制品,壮家的农具,服装等。还看到新开发的景点,虽然人工的特征很明显,但是也有不一样的感觉。
走出来后看见有几只猴子追着一个小孩跑,因为他手里拿着有颜色的饮料,那小孩是吓哭了。但是猴子还是不放过他抢了两次把饮料抢下来,众人睽睽之下打开瓶盖喝完了。完全不顾我们这些看客呢呵呵。
我们家的小宝贝完全不被着场面吓到,反而兴奋地要去抓抓那猴子呢。不过在景区里真的有很多的野生猴子,不能带吃的东西,甚至是有颜色的饮料如红茶、绿茶等。猴子都会某个角落盯着,趁机下来抢。游客也不能触摸猴子,要不会被猴子抓伤的。其实我去过这么多次,觉得那些猴子很可爱也不是很恐怖,只要不拿着吃的东西,它一向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去惹它一定会平安无事啦。
走了差不多一个钟头,壮族长廊结束后就到了岩洞口,,休息期间小宝贝很搞笑,我们放她在石头上说要照相,但是相机不知道是被谁拿去了。她见久久没有人照相就说了一句很雷人的话,她说“照相,不然,下来咯?”从一个两岁的小孩子说出这话还真搞笑呢。
休息片刻之后开始了我们岩洞的游程。进了岩洞又黑又凉,小宝贝睡意还真马上就来了,什么都没看到就睡着了。看来以后有机会她再来补看咯。妈妈一直在感叹“这山里真是奇妙啊,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石头呢?那灯光做的也很漂亮……”。姐姐是喜欢去听导游讲的每一个景点的小故事。我呢有点麻木了,因为最近一两个月都来过几次了。台词都快背出来了。就希望快点出去,走得太累了。
出来后都有点饿,想拿东西出来吃吃,但是四周都有着危险的讯息。不知道猴子会从哪里掉下来抢。所以只好先忍着了。坐我们附近的一对夫妇拿出一袋龙眼吃起来,我们说小心猴子过来抢。他们还不相信,过一分钟就来了一群猴子。这下他们还乐起来了。拿出几颗来逗它们玩,我们都猜想最后肯定被猴子抢完的。果然一群猴子一拥而上,把袋子抓破了全部抢吃完了。可是它们还不舍得走一直绕着我们,我都觉得有点恐怖,实在是太多猴子了,还有一只母猴背着一直小小的猴子来了。真好玩,小宝贝乐得又蹦又跳,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个危险动物。小孩子就是单纯好玩。
一路说说笑笑结束了我们伊岭岩之旅。回家之后亲戚都问感觉怎么样,所有人说还不错,挺有趣的特别是那些猴子。
欢迎更多的人到欢乐的壮乡——伊岭岩玩!
由于相片在家里,传不了哪天拿到再传吧。
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想想看看两代人对壮族的了解以及看法是否存在很大的差异,试试证明的确有很大不同。这一次带妈妈一起去伊岭岩玩,他们这一代人虽然看到的壮族用具比我们要多,但是对壮族的了解是非常的少;虽然她们沿用的壮族习俗很多,但是对于壮族服饰几乎不认识;他们对景区里的生活生产用具表现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他们兴奋之余还有一些奇怪,觉得这些东西有必要摆出来吗,我们自家就有。其实他们不知道现在很多的壮族人已经失去了很多壮族的东西:习俗、语言、服饰……已经渐渐远离了原汁原味的壮族生活,壮族活动:竹竿舞、抛绣球、抢花炮等也只有在武鸣的三月三活动上看到。记得小时候逢年过节还有人对山歌,但是现在已经很少的,就算有也只是有喜好的老一代在娱乐,年轻人很少有人参与。
原汁原味的壮族文化在逐渐远离我们,作为壮族人,一个热爱自己民族的人我真的感觉有些痛心,很希望能够为它做点什么。事实上也有很多热爱民族的人在努力,在壮族在线、鼓歌壮族、壮语娱乐网、壮网、壮族青年网等网站上可以看到壮族青年也在为挽救我们的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我觉得最幸运的就是有生能够穿着我们的壮族服装站在北京的总决赛场上,把我们的文化通过参加比赛宣传出去,那是我为民族做出的最大努力。
但愿有更多的人热爱我们的民族,但愿伊岭岩能永远保存好我们壮族的东西,也许经历几代后的人们也只能在这景区里看到自己的民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