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忻城土司文化的挖掘包装与推介
罗 勋
忻城自建置至今已有1300多年,可谓历史悠久,但这不是忻城独特的资本。忻城独特之处在于近500年的土司统治,自明始至清废,历经了两个王朝时代。忻城这方天地,土司统治时间之长、政权之稳,在全国是罕见的。土司统治时期形成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体系,这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富矿”,等待后人去发掘、研究与利用。
本文只选择其中的文化,谈一谈土司文化的挖掘、包装与推介问题,这不仅因为土司文化是土司统治时期政治、经济的独特反映,还因为土司文化对今天忻城发展更有利用价值。
一、忻城土司文化的挖掘
今天我们所说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它涵盖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表现在典籍、考古、民俗、语言、宗教、文学艺术、教育等等方面。忻城土司文化的挖掘,就是要从大文化下手,挖掘广义文化范围中各个门类,比如艺术方面,挖掘建筑艺术、服饰艺术、文学艺术、壮锦艺术、陶瓷艺术等方面;宗教方面,可以挖掘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原始宗教文化、宗祠文化等待。再比如典籍文化,莫土司家族遗存的族谱、诗词、楹联、家训等方面,以及凡有关忻城土司方面的文字记载,都要挖掘整理成册。
忻城土司文化的挖掘,是必须的、基础性的重要工作,没有挖掘,谈不上开发与利用;没有挖掘,所谓的特色与活力,做大做强,便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这一基础性的工作,要有专门机构、专门的队伍以及专门的经费作保障,在时间上,它是长期性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挖掘整理忻城土司文化,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就是挖矿,凡有矿石的泥土,都得先挖出来,然后再进行粗筛精选。这是开发忻城土司文化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莫氏土司统治忻城近500年,其所形成的独特文化不说浩瀚,也可以用丰富来形容。但是由于战乱,加上政治运动等原因,至今保存下来的已经很少。现在只有一座空的、旧的土司衙署,有一部分史料、文学作品和少量考古成果,更多的东西,不是散落民间,就是已经湮灭,难觅踪影。因此,这种基础性的挖掘工作尤其显得艰难与珍贵。
在目前人才与资金局限性大的情况下,我主张忻城土司文化的挖掘工作,先制定总体方案和长远规划,确定某个时期挖掘、整理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就像挖一座矿山,不可能几天半个月挖完,必须有开发的总体方案、总体规划,否则就会打乱仗,没有头绪。所以说,制定忻城土司文化挖掘整理总体方案或规划,非常重要,这既是实现条件的要求,也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忻城土司文化的包装
包装是精炼与打造的技艺,是去粗取精的过程。对忻城土司文化进行包装,就是在挖掘成果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对其中有开发利用的、有特色活力的部份进行剪裁、补遗、提升、突显、具象,使之拿得出手,放得到桌面,让人能感觉到,并热衷于体验与感受。
忻城土司文化,内容丰富,在包装过程,我们要挑选两三样最有代表的,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深化、美化,让它们成为忻城土司文化的“文化符号”。
所谓的“文化符号”,是一种文化的固态内涵,是经过时间洗涤之后沉淀下来的精华,是某种意义和理念的载体,这种理念和意义是通过一系列外在特征表现出来的。具体说,就是一些客观存在的物质。要开发利用某个地方的传统文化,必须找到这个地方的“文化符号”,使人一讲到那个地方的文化,就会联想到那个地方的某样或某几种东西。“文化符号”是可以通过包装打造的手段得以实现的。
在包装传统文化,打造“文化符号”方面,云南省许多地方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丽江的纳西族文化,他们的开发与包装就选择这样几个方面来作为“文化符号”,一是东巴文,二是洞经音乐,三是民间宗教。他们将古老而又神秘的文化物态化,加上丽江迷人的雪山风光、小桥流水的休闲生活,丽江迅速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凡是到过丽江旅游的人,最深印象除了那里独特的山光水色之外,绝对是神秘的东巴文字、洞经音乐和民间宗教。这三样东西,就是纳西文化的“文化符号”。据说,丽江纳西文化的“文化符号”的形成,就是包装和打造的结果。丽江县(现丽江市)人民政府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重点包装这三样文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当你走在丽江的街上,随处可见、可听到这样的文化符号:店铺、工艺品,甚至人们的衬衫上都印有样子奇怪的东巴文字,到了晚上,有洞经音乐会,一些高龄老人的演奏,叫人惊叹不已,而在旅游景区,民间宗教仪式表演,又令人感到神秘和难忘。这就文化符号的魅力。
那么,忻城土司文化如何包装和打造出自己的文化符号呢?我认为,除了对忻城土司衙署这一最大的“文化符号”进行修葺、扩充、复原、美化之外,必须再打造两至三个文化符号。这就要求我们在已挖掘的成果中,进行研究与选择,然后集中力量进行包装与打造。打个比方,如果通过挖掘,我们发现土司文化中土司衙门饮食部分最有特色,那我们就集中力量,包装打造土司菜谱,大搞土司菜,使之形成一种文化符号;再比如,如果是土司时期的土司礼仪、民间礼仪最有特色,那我们就集中力量包装礼仪,搞土司礼仪系列体验,让游客们过一把土司礼仪、民间礼仪瘾;又比如,如果说土司文化中土司戏最有特色,我们同样大投入去包装土司戏,让游人来忻城旅游时,既有吃的,又有可看的,领略土司文化不同侧面的魅力。
通过包装忻城土司文化中的最独特、最有活力、最能吸引人的部分,用物态化的形式体现文化内涵,最终形成文化符号,那么品牌有了,人气就有了,文化的传播与魅力基础就具备了。
总之,忻城土司文化的包装,必须推出其独特的文化符号,而土司文化符号的确立与包装,不能凭空想象臆断,必须在已挖掘的文化成果中去精选,否则,就会脱离历史、脱离土司文化的根基,就没有生命力,也难以持久。
三、忻城土司文化的推介
对忻城土司文化的挖掘、包装,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推介,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旅游观光,从而使忻城土司文化古为今用,产生不尽的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文化的推介,一是靠平台,二是靠活动。忻城土司文化的推介同样离不开平台与活动。那么,忻城土司文化的推介要搭什么平台,举行什么活动?我认为,首先,必须借助当今世界影响最广泛、最深入的媒体平台——互联网,开办“土司文化网”,这是忻城推介土司文化的当务之急,这个“土司文化网”,应该办成全国性的土司文化权威网站,包括全国各地土司文化内容,但重点是忻城土司文化的内容。这样就把忻城土司文化推到全国的制高地,人们想要了解土司文化,必上
“土司文化网”,上“土司文化网”,必看到忻城土司文化。加上通过传统媒体(广播、报纸、电视)的助推,忻城土司文化就会在全国、全世界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次,是借电视媒体这个平台。忻城必须投入财力搞些专题片,比如忻城土司源流历史专题片,像央视拍摄大型专题片《故宫》一样,把忻城土司文化放到历史叙述中去展现。再比如忻城土司艺术专题片,把忻城土司时期的文化艺术(包括民间艺术比如壮锦艺术、建筑艺术等)在片中展示。通过电视播放专题,形象化的忻城土司文化就能吸引更多的观众。
第三个平台是文学创作。可以通过全国文联、自治区文联,甚至省外的文联,组织作家到忻城体验忻城土司文化,然后以近500年土司历史为背景,创作出有忻城土司文化气息的小说、戏剧和影视作品。在这方面,山西省的乔家大院的开发成功,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忻城土司文化推介的另一个手段,是借助举办活动或节庆。通过举办活动或节庆推介文化是传统的手段,但其产生的效果不可低估。从心理学上说,人类普遍有一种节庆情结,一讲节庆就有一种企盼心理,一到节庆就兴奋,想体验到更多、更新奇的东西。通过节庆这一手段传播文化,一是文化内容更易于集中展示,二是节庆期间人员更集中,传播的效果更好。现在,忻城举行“三节一会”就是利用节庆活动,展示传播土司文化的好做法。相关的活动,还可举办全国土司文化论坛、土司美食节、土司文化风俗展示活动周,等等。
通过上述平台和手段进行大力推介,忻城土司文化定能产生更大影响力,定能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广西来宾日报社总编 手机:1331788723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0 11:26:1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