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楼主: Avau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张天宗是靖西乡愿的造神”之辩

[复制链接]

0

主题

1

听众

7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2-1
注册时间
2014-10-31
101#
发表于 2014-11-19 18:16:5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粉丝 于 2014-11-19 18:41 编辑
度莫 发表于 2014-11-19 15:47
如果我有官方授予的权利,一百个也可以编造。
呵呵……
可惜编造者连基本的历史知识,呵呵……


只不过是在县里就仼个修吏者,一个小公务员想写什么就是什么,看来也只有你能作到,呵呵,要不是你的宫廷戏看多了。

点评

度莫  你认为皇上会过问靖西公务员写的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0 09: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7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2-1
注册时间
2014-10-31
102#
发表于 2014-11-19 18:30:3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度莫 发表于 2014-11-19 15:51
方圆不过数十里的地盘兵荒马乱,某人却能安心的睡觉?兵哥哥都是学习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能让你安 ...

那是两个国家在边境打仗,他一个边境乡长级别的峒主,非得参和进去吗?89年自卫还击你们乡长去参加了吗,何况当年边境又不明朗,今天交趾打过来就是交趾的子民,明天宋兵抢回去就是大宋的子民,有记载的可以看看。

点评

度莫  “两个国家在边境打仗,他一个边境乡长级别的峒主”,即使不“非得参和进去”,能在兵荒马乱中建立“桃花源”?而且兵哥哥对一个富余的“桃花源”竟然无视?真实奇葩! 89年自卫还击我们乡长不一定亲自去参加了,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0 09: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103#
发表于 2014-11-20 09:11:0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度莫 于 2014-11-20 09:20 编辑
张粉丝 发表于 2014-11-19 18:16
只不过是在县里就仼个修吏者,一个小公务员想写什么就是什么,看来也只有你能作到,呵呵,要不是你的宫 ...

你认为皇上会过问靖西公务员写的什么?

你以为《靖西县志》出版了,给老百姓阅读了?试问,清朝的“一个小公务员”完成了编纂《靖西县志》,在当时能有几个靖西百姓读过?

还口口声声“民意”呢?
呵呵…

点评

张粉丝  靖西县志写完后是放私人保险柜呢?还是放在修史人的床底下呢?还是一百多年前的靖西人除了修史人之外都是文盲呢?靖西的官方就任一本没有经别人阅读过的县志流传至今天,我所说民意包括别人的阅读过,也包括流传于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0 12:55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104#
发表于 2014-11-20 09:16:58 |只看该作者
张粉丝 发表于 2014-11-19 18:30
那是两个国家在边境打仗,他一个边境乡长级别的峒主,非得参和进去吗?89年自卫还击你们乡长去参加了吗, ...

“两个国家在边境打仗,他一个边境乡长级别的峒主”,即使不“非得参和进去”,能在兵荒马乱中建立“桃花源”?而且兵哥哥对一个富余的“桃花源”竟然无视?真实奇葩!
89年自卫还击我们乡长不一定亲自去参加了,但他一定知道有“自卫还击”这回事,他手下的百姓也一定知道有“自卫还击”这回事。


无论是“大宋”还是元朝,对“边境又不明朗”的靖西记载的少吗?怎么就对一个存在了上百年的风云人物(家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奇葩!

点评

张粉丝  所谓“风云人物”“视若无睹”是你和你的祖师爷白砖家写的吧,那叫历史失载,什么"世外桃源”什么那都是经过几代人传颂过程中慢慢演变过来的,那是后人对前人功德的肯定,但这些都不能当作没有张天宗其本人的依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0 15:32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105#
发表于 2014-11-20 09:23:27 |只看该作者
  张天宗(?------1314),江西广信府广丰县人。宋德佑元年(1275)元朝蒙古兴师犯宋,张天宗聚众从军参加文天祥部抗元。德佑二年(1276)文天祥兵败走粤东被俘不屈,慷慨就义。张天宗走粤西兵败欲奔安南,越山迷道抵顺安峒地贡峒(今旧州)休整,以待时机,反攻复宋。
          景炎二年(1277)张天宗亲勘峒场,披荆斩棘建造草舍垦荒造田,派人到外地引种稻谷,聚处草木重蔽取名那签(今旧州)。继定山川、田峒、村屯名次,村边种竹,开通车马人行道,修筑河堤,引鹅泉水灌溉,经几年整治,田园一新,遂安居下来,与当代壮族人民亲密无间。
          顺安峒到处高山密林,与外面不相通,赵宋王朝倾覆多年,张天宗无所知,记历照旧沿用宋端宗景炎年号,循宋礼制。景炎六年(1281),当地群众对张天宗心悦诚服,拥戴他为峒官,是顺安峒一世峒官,邻峒都来归附,张天宗给部属许元管理频峒(岳圩),许遂管理计峒(今县城),侄子张俊管理录峒,侄子张浒管理华峒(化峒),,张受管理城峒(今新靖诚良),统一领导,继又制定“亭田制度”,把生产与生活结合起来,以十人为一家,十家为一亭,峒设三亭,亭设亭长,每亭有仓廒,峒有亭田,共同生产,共同分配,并立有余田,收入作福利。计峒余田500亩助婚嫁,频峒余田400亩为岁时养老,华峒余田300亩作社稷祀典,诚峒余田700亩作养孤残疾,录峒余田900亩助民丧死,景炎21年五峒总管仓谷10万石。此外,还将区域划为四路四甲,即上路为上甲,中路为中甲,下路为下甲,东路为内甲。
          张天宗于元祐之年(1314)12月病逝,子张渊袭职,是为二世峒官,始在各峒设立乡塾,延师教民间子弟,岁给官米千斗,为州立学校始,于景炎60年病逝,子张琅旺继任,是为三世。琅旺好武、狩猎、打渔、迷信道术,故又名张神仙景炎69年计峒官游猎于龙潭,追逐熊迹到达监隘冻州界(今德保境)与外地通,此时已是元朝至正9年(1349)。为适应元朝统治,琅旺取消亭田制度,耕地由各户经营,年按亩缴纳粮赋。元至正19年琅旺入山学道,后不知所终,其子张彪管理州事,是为四世。明朝洪武13年(1380)张彪病逝,子张龙继任,是为五世。明永乐9年(1411)镇安土府岑志纲奏请以次顺安峒地,接着派兵攻占录峒、化峒、频峒。计峒、诚峒,建立岑氏土司政权。至此,顺安峒自宋景炎元年张天宗始,到明朝永乐10年(1412)张龙被刺杀止,历五世,共136年而亡。
          张氏到达顺安峒,带来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与壮族群众共同开辟边疆,把边辟之乡治理得整整有条。尤其制定的亭田制度,世代称赞不已,后人感其功德于地方,修墓建祠永留纪念。
          ------------以上是《靖西县志》所记载。

呵呵!对照着读读,有意思吧!

(1) 据《元史》卷9《世祖记》载,至元十四年(1277年)初,元湖广行中书省平章政事阿里海牙北部攻下广南西路首府静江府城后,广西各州已纷纷归附元朝。又据元无名氏《招捕总录》载,次年即至元十五年(1278年),“温闰砦(今靖西县湖润镇)、频峒(今靖西县岳圩乡)、计峒(今靖西县新靖镇)、渌峒(今靖西县渌峒乡)、任峒(今靖西县壬庄乡)、上下雷峒(治今大新县西北下雷)、上下影峒(今天等县西上映乡)皆降”。“顺安峒”即今靖西县新靖镇旧州,其地在今靖西县新靖镇镇治所在的靖西县城南10里,其西北为渌峒东为化峒、东南为频峒、南为任峒至。元十五年(1278年),周围诸峒首领都已经归顺了元朝,“顺安峒”的张天宗能超然物外,不归降元朝?
(2) 据《元史》卷11《世祖记》和《招捕总录》载,至元十八年(1281年),镇安州(今那坡县)土官知州岑从毅致书特磨道(治今云南省广南县)土官农土贵约其起兵反元,,而他则纵兵进入顺安州劫掠迫死顺安州土官知李显祖元。湖广行中收省平章政事阿里海牙非常恼火,马上发兵征讨。岑从毅自料不敌,投降了。这一年,正是何福祥〈续增归顺州志〉所说的“众推张天宗为峒官”之年。“顺安峒”是元顺安州治所在。州破官死,却说其时“顺安峒”与世隔绝,张天宗自在顺安“初开峒中一带田陌”,因大获丰收,深得众心而被推举为峒官,这太离谱了。
(3) 《元史》卷209《安南国传》载:“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正月,交趾军约三万余众,马千余骑犯镇安州支峒(即今那坡县东南音峒),杀掠居民,焚烧庐舍;又陷禄峒、知峒等处,虏生口、孳畜及居民资产而还;复分兵三道侵犯归顺州,屯兵未退。廷议俾湖广行省发兵讨之。”归顺州即原顺安州,其州治仍今在靖西县新靖镇旧州。交趾3万多兵马在占领今靖西县中部的禄峒乡后“复分兵三道侵犯归顺州”,而且“屯兵”不退,迫使元湖广行中书省发兵讨伐驱逐以保疆域,“顺安峒”当时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说“南宋义士张天宗”能够封闭式地蛰居于其地,恬然地自为其“峒官”,悠然自建其世外桃源世界,纯是一种异想天开的自欺欺人的想法。
------------以上是官方史书对靖西的一些记载。

点评

张粉丝  你上面列举了三个时间点让我对照,1278年1281年1313年,看完后我倒是笑问你:应该是你再对照才对,1278年张天宗刚到贡峒开荒,何来张峒主,1281年岑兵变,发生在顺安州治,何来"州破官死”跟一个在贡峒的开荒者扯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0 13:31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7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2-1
注册时间
2014-10-31
106#
发表于 2014-11-20 12:55:3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粉丝 于 2014-11-20 12:57 编辑
度莫 发表于 2014-11-20 09:11
你认为皇上会过问靖西公务员写的什么?

你以为《靖西县志》出版了,给老百姓阅读了?试问,清朝的“一 ...


靖西县志写完后是放私人保险柜呢?还是放在修史人的床底下呢?还是一百多年前的靖西人除了修史人之外都是文盲呢?靖西的官方就任一本没有经别人阅读过的县志流传至今天,我所说民意包括别人的阅读过,也包括流传于民间的说史(因基于当时的文字记事没普及,以民间传史居多)。咬文嚼字是你们的通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7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2-1
注册时间
2014-10-31
107#
发表于 2014-11-20 13:31: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度莫 发表于 2014-11-20 09:23
张天宗(?------1314),江西广信府广丰县人。宋德佑元年(1275)元朝蒙古兴师犯宋,张天宗聚众从军参加 ...

你上面列举了三个时间点让我对照,1278年1281年1313年,看完后我倒是笑问你:应该是你再对照才对,1278年张天宗刚到贡峒开荒,何来张峒主,1281年岑兵变,发生在顺安州治,何来"州破官死”跟一个在贡峒的开荒者扯上毛关系,1313年的两国之战上面讲过不再重复,张天宗都快老死了,都快40多年了,你们还把他刚上任时情景混为一谈,当我们是数盲吗?

点评

度莫  “景炎二年(1277)张天宗亲勘峒场,披荆斩棘建造草舍垦荒造田”。是靖西新县志的原文。 而你却来个“1278年张天宗刚到贡峒开荒,何来张峒主”? 到底谁是真啊?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1 12: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7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2-1
注册时间
2014-10-31
108#
发表于 2014-11-20 15:32:0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度莫 发表于 2014-11-20 09:16
“两个国家在边境打仗,他一个边境乡长级别的峒主”,即使不“非得参和进去”,能在兵荒马乱中建立“桃花 ...

所谓“风云人物”“视若无睹”是你和你的祖师爷白砖家写的吧,那叫历史失载,什么"世外桃源”什么那都是经过几代人传颂过程中慢慢演变过来的,那是后人对前人功德的肯定,但这些都不能当作没有张天宗其本人的依据,你们不妨去百度一下三国时的关羽,他那仗义、忠君、英雄的化身都是在后人传史过程当中塑造出来的,那是对他扶佐刘汉政权功德的肯定,但没一个人会说没有关羽其本人,所以说因为后人的原因来判断没有前人,奇葩

点评

度莫  “三国时的关羽,他那仗义、忠君、英雄的化身都是在后人传史过程当中塑造出来的”,所以是小说,不是历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4 12: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109#
发表于 2014-11-21 12:49:39 |只看该作者
张粉丝 发表于 2014-11-20 13:31
你上面列举了三个时间点让我对照,1278年1281年1313年,看完后我倒是笑问你:应该是你再对照才对,1278年 ...


“景炎二年(1277)张天宗亲勘峒场,披荆斩棘建造草舍垦荒造田”。是靖西新县志的原文。
而你却来个“1278年张天宗刚到贡峒开荒,何来张峒主”?

到底谁是真啊?呵呵……

点评

张粉丝  1277年和1278年就差一年,拿到现在来说"刚到"有问题吗?你是不是己经失去理论的理性了,这也能拿出来讲,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1 13:33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7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2-1
注册时间
2014-10-31
110#
发表于 2014-11-21 13:33:2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度莫 发表于 2014-11-21 12:49
“景炎二年(1277)张天宗亲勘峒场,披荆斩棘建造草舍垦荒造田”。是靖西新县志的原文。
而你却来个 ...

1277年和1278年就差一年,拿到现在来说"刚到"有问题吗?你是不是己经失去理论的理性了,这也能拿出来讲,呵呵

点评

度莫  历史讲究的就是真实,“就差一年”就就是“失去理论的理性".为什么”这也能拿出来讲“。如果觉得无所谓,何不明说是戏说历史? 至于其他荒谬的地方,是不是也可以”你是不是己经失去理论的理性了,这也能拿出来讲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4 12: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111#
发表于 2014-11-24 12:26:58 |只看该作者
张粉丝 发表于 2014-11-21 13:33
1277年和1278年就差一年,拿到现在来说"刚到"有问题吗?你是不是己经失去理论的理性了,这也能拿出来讲 ...

历史讲究的就是真实,“就差一年”就就是“失去理论的理性".为什么”这也能拿出来讲“。如果觉得无所谓,何不明说是戏说历史?
至于其他荒谬的地方,是不是也可以”你是不是己经失去理论的理性了,这也能拿出来讲 ...“一语了之”?呵呵……

点评

张粉丝  看到你的回答,我已经发现你的理解能力确实有问题,"1278年张天宗刚到贡峒开荒,何来张峒主,”这句话的重点在后一句,意思是,张天宗刚到贡峒开荒一年,当时还没当上峒主。这下理解了吧,好累啊哈哈。 还有,哪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4 19:47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112#
发表于 2014-11-24 12:28:38 |只看该作者
张粉丝 发表于 2014-11-20 15:32
所谓“风云人物”“视若无睹”是你和你的祖师爷白砖家写的吧,那叫历史失载,什么"世外桃源”什么那都是 ...

“三国时的关羽,他那仗义、忠君、英雄的化身都是在后人传史过程当中塑造出来的”,所以是小说,不是历史!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7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2-1
注册时间
2014-10-31
113#
发表于 2014-11-24 19:47:0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度莫 发表于 2014-11-24 12:26
历史讲究的就是真实,“就差一年”就就是“失去理论的理性".为什么”这也能拿出来讲“。如果觉得无所谓, ...

看到你的回答,我已经发现你的理解能力确实有问题,"1278年张天宗刚到贡峒开荒,何来张峒主,”这句话的重点在后一句,意思是,张天宗刚到贡峒开荒一年,当时还没当上峒主。这下理解了吧,好累啊哈哈。
还有,哪一本书是历史还是小说不是你说了算,看来你也很难分得清,但不管怎样,关羽和张天宗真人存在过就足够了。

点评

度莫  别再回了,挺无聊的! 先去找好了证据再来说事!OK!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6 10: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114#
发表于 2014-11-26 10:33:00 |只看该作者
张粉丝 发表于 2014-11-24 19:47
看到你的回答,我已经发现你的理解能力确实有问题,"1278年张天宗刚到贡峒开荒,何来张峒主,”这句话的 ...

别再回了,挺无聊的!
先去找好了证据再来说事!OK!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听众

530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0-2-12
注册时间
2011-2-18
115#
发表于 2014-11-26 19:12:11 |只看该作者
伤疤好咯 发表于 2009-4-12 17:27
折射出我壮民族深深的民族自卑感.一个狄青,让壮人恐惧了1000年,总是想方设法证明是历代中央皇朝的有功之族, ...

清末搞侬智高戏曲都被抓,可见当时的环境!另外,打败侬军的是狄青,后面扫荡做恶的貌似是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听众

530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0-2-12
注册时间
2011-2-18
116#
发表于 2014-11-26 19:47:19 |只看该作者
度莫 发表于 2009-4-12 20:43
最重要的是:从元、明、清三朝代有关靖西的历史文献中,似乎没有张天宗这人的记载。张天宗是清中靖西地方文 ...

嘿嘿!有人说了,那是历史的错!你怪历史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7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2-1
注册时间
2014-10-31
117#
发表于 2014-11-30 20:23: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粉丝 于 2014-11-30 20:34 编辑

本人在就近这段时间,在偶然的机会看见了白耀文先生的“大作”,看完后才发现整篇文章没有一个可靠的证据能证明张天宗其本人不存在,三分之二篇幅都是在挑一百多年前往后一些县志和其他著作的病句,不像个史学专家,倒像个语文老师在改试卷,三分之一是主观推论,推测的结论是靠定律式的观点来支撑。
说到这里我讲个题外话,“反张派”的“鼻祖”白耀文先生早些年发表一个论著,关于岭南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的时间,他个人认为是始于元朝,而且把它当作是一个定律式的绝对性定论,立即遭到很多学界的反对,广西历史学会理事陈业强就指出,宋代广西就有改土归流的例子,广西壮族历史研究员覃成号也认同陈的观点。比如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广西安抚使曹克明击破蛮寇宜州(南丹)时就实行过改土归流先例。所以白耀文便错误的认为在靖西一带的宋时官员都是本地土官,不存在外来流官,所以在张天宗的问题上他便按照自己得出的“历史定律”,然后错误地认为,既然顺安州不存在流官,那作为流官的张天宗就不存在,那存在靖西历史上的张天宗就是一百年前靖西人伪造的,伪造的动机是:壮族人由于“弃旧我而趋汉求新的热潮”心理,于是“攀附中原汉族姓氏、仿建宗祠、立族谱为时尚”。读到这之后,本人很震惊,刚开始还很敬佩白先生的博学,但最后发现其并不多才,白先生为了铸成自己结论的可信程度,把一百多年前单纯的靖西说成“造假窝点”,把善良,勇敢,是非分明的壮族人,变成了为了苟且偷生而“攀附中原汉族姓氏、仿建宗祠、立族谱为时尚”的懦弱民族。果真如此的话,历史上就不会有侬智高,也就不会有至元十八年(1281)镇安州(那坡)土官岑从毅在明知元朝已成定局,但反元时仍对农士贵说的“设有达达(蒙古)军马来起差税,吾与尔皆一家人,围裹战杀,实不愿作大元百姓”的不怕死的精神。本人的祖先是明朝时从广东的始兴县迁徙过来的,前几年本人也去寻了根,而且已经确认祖先确实来自那里,并且已认祖归宗。白先生是上林人,不知道他是不是壮族人,如果是,他的祖墓碑是不是写着来自浙江省杭州市雷锋塔乡白家村呢?呵呵。
笔者还发现一个问题,白先生作为一个史学者,他自己对历史和历史书两个概念还没弄清楚,认为历史就是历史书,历史书就是历史。实际上‘历史’是曾经发生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所发生过的人和事,而历史书仅仅是记录这些发生过的人和事的书籍,历史书是为历史服务的,假如历史书失载或者遗失,只能算服务不到位,但不能算没有这段历史。而白先生却主观地认为:在现存的通史里没有提到张天宗,就没有张天宗这个人,而唯独县志有记载,却说是伪造的,民间有传史(基于清朝靖西小边陲文字记事尚未普及,以民间传史居多),却说那是传说不能当历史。可白先生知不知道,通史、地方志、民间传史还有古遗址等都是构成历史的一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7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2-1
注册时间
2014-10-31
118#
发表于 2014-11-30 20:25:55 |只看该作者

(1)        白先生的大作《切勿以假充真,伪造历史愚弄人── 南宋义士张天宗 辩》,光看标题就有矛盾,你是想辩论有没有张天宗呢?还是想辩论张天宗是不是南宋义士呢?论点不明确,造成文章的内容很紊乱。
(2)        “如果他坚信宋朝不会亡,宋的正朔不会改,怎又仓皇逃窜?他这义士又从何说起?”这句更搞笑,因为县志里没一句说张天宗坚信宋朝不会亡,宋的正朔不会改,而且跟张天宗逃窜构不成因果关系。因为张天宗也是个常人,抗元失败逃命很正常,1276年文天祥抗元失败后,从被捕到逃脱,不也从福建一路逃亡到广东吗,非得送命才算义士吗?
(3)        “至元十五年(1278年),周围诸峒首领都已经归顺了元朝,“顺安峒”的张天宗能超然物外,不归降元朝?”1278年贡峒(旧州)当时还不是顺安峒,张天宗也没当上峒主,1281年才是。这些我不知道白先生是装傻还是真傻。
(4)        “权发遣黄充”的书写也苍劲典雅,表现出了宋时贡峒人的汉语文水平。不管。。。张刚,还是。。。张元武或其属下官典书碑人“权发遣贡峒 公事黄充”,都是其时其地的大小首领,不是什么外来人。”“权发遣黄充”明明是南宁派来的监督贡峒边隘的督军官员,白先生怕后面的结论跟这里的流官产生矛盾,就先掩人耳目了。
(5)        “宋时今旧州货通四方,是块热地。 “权知贡事”张元武职兼“提干招马官”,他就不能空受朝廷官衔不任事。。。。。。马招来了,双方需求的百货也来了。货集四方奇,人聚八路客,那时候贡峒决不会是一个偏僻而冷清的地方。”宋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元丰七年(1084年)宋朝首席代表成卓与交趾李朝首席代表黎文盛进行边界谈判,议定“上雷、下雷、温润、英遥、勿阳、勿恶、计、诚、贡、渌、频、任峒、景、思、苛、纪县十八处,从南划界以为宋地。从上面的记载可以认定,当时的贡峒(旧州一带)就是个边关要隘(相当现在的边防军驻地),张元武的职位是前权知贡洞事兼提举沿边伍隘道路巡检,当时宋朝跟交趾战事正紧,是朝廷派往贡峒,负责贡峒关隘驻军哨所事务兼边关道路巡检,招马官也是临时的(因张刚时已不是),一个临时招马官到边关巡视工作就能把边关的生意给带旺了。白先生的生意也太容易做了,还研究历史干嘛,赶紧下海吧。
(6)        “以两国协议书的形式界定贡峒为顺安州的属峒了。划地定界,要实地踏勘,说明北宋时今靖西县旧州不是隔绝人寰的弃地”。白先生也承认贡峒是顺安州的边界, “隔绝人寰”靖西县志可没说,人烟稀少倒是有,现在我们的生产能力跟宋朝的生产能力差距有多大,现在龙邦边关某些村庄的乡村公路到现在还没通,县志里说“顺安州到处山林浓密,与外界不相通”一点不夸张,更何况是宋朝时的山区边关(贡峒),根据史学家统计,宋朝时广西省的总人口大约有160万,现在光靖西县2011年底人口统计就为72.97万人,现在旧州街(古贡峒)居民现在才有500户,而且还享受过几百年归顺州治惠泽的村落,可以想象一千年前作为宋朝边隘的贡峒(旧州),并且山背就是战场,那偏僻程度可想而知。那顺安峒怎么就“不待宋末元初所谓的“张天宗”来了方才披荆斩棘,开疆辟土”了呢?白先生连这点常识都不懂吗?
(7)        白文还很会偷换概念,如今靖西现存最早的地方志是何福祥的《沿革志》原文说:“归顺,古安今粤西边徼之区也,宋以前草昧未开。以宋恭宋德佑元年(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兵寇乱,江西提刑文天祥奉诏勤王。张天宗,广信府广丰县人,聚义民从军。丙子年德佑二年(即景炎元年,至元十三年,1276年),以文天祥北去,天宗遁入粤西,次浔州(治今桂平县东北)。元兵破静江(今桂林市),天宗携眷率众奔安南。越山迷道,窜抵本峒,拟疆辟土。丁丑二年(景炎二年,至元十四年,1277年)二月,草创庐舍;溯河源,得源所于鹅泉;遣党人籴谷于外。五月,播种,号其地为顺安,名聚处为那签;焚薮决泽,导鹅泉水东流而西,初开峒中一带田陌,秋熟------六年(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月,众推张天宗为峒官。三十九年(廷佑元年,1314年),张天宗卒。四十年(廷佑二年,1315年)二月,众率祀故官为社神;三月,众率官男渊为峒官-------六十年(后至元元年,1335年),峒官张渊卒,官男琅旺号神仙承掌峒事。六十九年(至正四年,1344年),熊开路。七十二年(至正七年,1347年),始知元改朔。元至起码九年已丑(1349年),峒官神仙始定田赋分甲兵,计峒、频峒、诚峒、化峒、浔峒各以兵从。十九年(1359年),张神仙入山学道,命官男彪摄理峒事。二十七年丁末(1367年),众立彪为峒官。” 常人都能看得出原文很正常 ,“七十二年始知元改朔”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在张氏掌峒官的这72 年来,他们从心底就没承认过元朝的合法性,一直使用宋历。而后人记载这个事件时,是不可能知道古人是故装不知或是真不知,而是从古人“一直使用宋历”这个现象而认为他们真不知元已改朔,如果是失误也不值得大惊小怪。白文里却写到“张天宗以“顺安峒”为安身立命之地,将个“顺安峒”建成一个“桃花源”式的天地。他于是成了“剪除荆棘”、开创靖西历史的“真英雄”。”白先生却利用靖西县清代《沿革志》以后,不同类别的人群、从不同角度写出对张天宗不同版本的颂词,来诋毁何福祥的《沿革志》,便可一刀剪断靖西关于张天宗仅有的原始史料,可谓用心险恶,死不要脸。
(8)        白先生还很会张冠李戴,把唐朝时设在湖润的归顺州和宋朝时设在安德的顺州和宋朝时管辖着雷、火、计、诚等峒的顺安州,和张天宗时代以贡峒为中心管辖着计峒、频峒、诚峒、化峒、浔峒的顺安峒混为一谈,就是为了证明那时的靖西不需要开辟了,殊不知在张天宗来贡峒之前,今天大靖西范围内的局部政权中心,元朝以前一直都在安德或者湖润一带,计峒(今县城)和贡峒都是被边缘化的地方。
(9)        “形势的发展不允许所谓的“南宋义士张天宗”在“顺安峒”封闭式地蛰。。。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交趾复分兵三道侵犯归顺州。。。迫使元湖广行中书省发兵讨伐驱逐以保疆域,顺安峒当时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说“南宋义士张天宗”能够封闭式地蛰居于其地,恬然地自为其“峒官”,悠然自建其世外桃源世界,纯是一种异想天开的自欺欺人的想法。”1314年张天宗去世,一个乡长级别,而且是年事已高的峒主跟两国之战并没什么关联,况且张天宗论当时应是个政治逃犯,按常人思维理应低调做人,且也没起兵抗元,争夺地点也没说在贡峒。《元史•刑法志》里有“土官有罪,罚而不废”的规定。元朝对待土官的原则是“叛则讨之,服则舍之”,只有反叛才会讨伐,认服则施舍官职。至元十八年(1281年)和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镇安州(那坡)土官岑从毅两次反元,投降后元当局两次都没惩罚他,还委以重任,他仍为镇安路土官总管。可以想象元当局对土官政治取向的宽容程度。那张天宗怎么不能恬然地自为其“峒官”呢?所谓“封闭式地蛰”“ 悠然自建其世外桃源世界”,一百多年前何福祥的《沿革志》原文可没有说,好像是白先生自己加上去的吧,那张天宗的存在怎么可能“纯是一种异想天开的自欺欺人的想法”呢?
(10)        “前引《张天宗神庙碑》说张天宗的孙子张琅旺“修炼苍崖,受异人传;在印三十一年,得道登仙。现古诗篆刻苍崖岩,有‘今日沂风谒九仙’之句,故祠以春秋,尝谓之神仙庙”。这算是点出了他们塑造“张神仙”的根据,说明肇其事者曾经爬上“神仙峒”察看过宋人张元武立的篆崖碑刻。观照知异,比勘明理,于此可知道所谓的“南宋义士张天宗”开发今靖西旧州开创靖西县历史,纯粹是向壁虚构出来的。”白先生的意思是,‘今日沂风列九仙’之句是张元武写的,而《张天宗神庙碑》说是张天宗的孙子张琅旺写的,所以是张氏后人造假,我看是白先生造假的吧!《纯阳吕真人记》原文是: “余久辞烟地,显迹尘寰,伏教清河居士,修无量之福果,建广大之恩缘。今喜而不寐,辄以成诗一篇,记于崖石,传今古世世子孙,效此庆善矣。” 纯阳吕真人作:“造化曾经几万年,长长石穴涌清泉。昔闻驾鹤游三岛,今日沂风谒九仙。洛洛云涯排圣象,攸攸岩洞隐真贤。骖政迹知何在?留许人间遍代传。”此七律的“ 昔闻驾鹤游三岛”相对《贡峒清神景记》的“请三岛之仙”,一看就明白:《纯阳吕真人作》是后人悼念张元武有“请三岛之仙”的法力而承上写的,由于没有落款时间,无法证实是不是出自张天宗的孙子张琅旺之笔,但白先生也不应糊涂到《纯阳吕真人作》的是张元武写的。而《贡峒清神景记》落款时间是 乾道戊子(四年,1168年)正月朔旦(大年初一),可以想象当时宋朝跟交趾的战争很紧张,本是一个举家团聚的节日,而“权发遣贡峒公事”黄充仍被上头派往贡峒(旧州)督查驻边军队,趁中越两国在过年休兵之际,帮自己的战友张刚在崖壁上写下了张刚写给远在异地的父亲的游记。游记以赞颂父亲的生平,来表达在佳节来临之时思念远在他方的亲人,但“夫贡阳之奇裔,乃武卫之割宗。”(阳:山之南。裔:国之边),南疆边陲贡峒的奇特山貌,守卫着祖国的领土不被分割出去。从这两词句中也能透射出作为一个军人以保家卫国为己任的光荣气概,这种远大的抱负不可能是一个本地土官所能拥有的。白先生凭什么说张元武就是一个本地的土官。很多学者都公认,自从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 侬宗旦、侬日新父子投降离开顺安州后,到宋末元初外来官李显祖夺取知州位子,这段历史归顺州失载相当严重,但在旧州(古贡峒)至今保存的《贡峒清神景记》却印证了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归顺州一直由宋朝当局直接管辖着。到宋末时驻扎在贡峒边隘的部队理应撤走了,因为那时交趾已不再是宋朝最大的敌人,因为他们最大最急迫对付的敌人是来自北方的蒙古大军。


白文里还有很多低级的矛盾和漏洞,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明白人自己去挖掘。我就纳闷了,白耀文在区里任历史专职,高学历,写文章就这水平,如果让他负责百色地区历史的修撰,一百多年后可能又被人怀疑“邓小平没参加过百色起义,而是他的替身来了”。最要命的是他还好意思指点一百年多前在靖西县里任职,学历没他高的清代人的文章,我更不理解白耀文的烂作还有那么多追随者,应该是“造反有理”的效应吧。
据说白耀文先生过去“与日本学者谷口房男合著有《壮族土官官谱集成》一书,该书证明这些土官家谱族谱都是杜撰出来的。”
近些年有很多日本历史学者,为了美化当年日本对中国的侵华历史,他们把自己的罪行同蒙古入侵中原、满清入关画上等号,这样可以减轻或否认当年日本对中华民族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为了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有些还专门跑到中国收集历史资料,暗中美化元朝的蒙古统治者和清朝的满族统治者,同时也在丑化着抗元和抗满的民间义士,提醒爱国人士要加强防犯意识了。再说白先生有必要跟一个日本人合作研究岭南历史吗?跟一个外国人合作,在影视圈是为了炒作或能走国际范,而史学界里,大多数是给外国人利用了。我相信白先生不会是第二种类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7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2-1
注册时间
2014-10-31
119#
发表于 2014-11-30 20:26:4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粉丝 于 2014-11-30 21:27 编辑

最后,由于古代靖西县山高路难,文化水平比较落后,大多数民间说史无法以书面形式存在,笔者也筛选几个流传于旧州(古贡峒)一带的“讲古”,供大家分享:
(1)“天泉”的传说:传说驻扎在旧州(古贡峒)的官兵有一次被交趾兵(越南)围困在主山背战场的山上,就是现在的旧州检查站(土话地名叫“尺碑”,界碑的意思)北边山上,好几天不退,交趾欲渴死山上的宋兵,这时有个军官想了一计,在悬崖上刻了两字“天泉”,交趾见后以为山上有水,便退兵而去。传说有点夸张,但战场遗址犹在,笔者从山脚就可清晰的辨认出来。
(2)老虎洞的故事:旧州一带一直有这样的习惯,人们睡觉都不愿睡床里边。相传古代时贡峒一带野兽很猖獗,于是老人为了保护小孩,习惯地把小孩放到床里边睡,当时的房子是木头垒泥巴做的,土话叫“润内”,有一户人家(现在住址在新戏台东两三家,河岸边)第二天醒来发现睡在床里边的孙子不见了,屋墙开了个洞,于是跟衙门报了官,官府立即召集全村人一起寻找,最后在河对岸的针线山脚下找到了小孩的手脚残骸,上面正好有个山洞,于是人们便意识到洞里面肯定有问题,但又没人敢进去,于是有人想出用火攻,用烟熏,大伙便捡来柴火放在洞口,连续烧了三天三夜,直到洞里的“呜呜”声变得很微弱时,才有人敢进去,结果发现洞里面躺着一只快要死的大老虎。听老人说,当时老虎就挂在戏台上,头碰到屋檐,尾巴可拖到戏台台面。一直以来旧州人睡觉的习惯都不愿睡床里边,那个山洞就叫老虎洞直到今天。从这个典故可以感觉得到贡峒一带古时就是山高林密,野生动物常出没的地方。只可惜说史的弊端就是没有时间落款,上不了台面。
(3)火烧贡山兵营的故事:说当年岑氏土司从德保打过来,人多势众,势单力薄的张氏后人被围困在贡山(现书名江山)山顶的兵营中。最后岑兵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动用了残暴的火攻,将众多的张氏兵马活活烧死在贡山的山顶上。听老人说,在解放后到贡山山顶开荒,还能偶尔挖到烧焦的泥土和稻谷。只可惜这些也没有书面记载,只能口口相传,而县志的记载只是“因岑氏带兵有功,接替张氏被任为顺安峒的世袭峒主”。
旧州一带还有很多很多的历史传说,比如在巴诺村北的“热冬瓜智擒大蟒蛇”的故事,笔者就不一一讲述了。在靖西县,靖西人可以没有张天宗,可别让几个无聊的人把靖西人的人格给整没了,并且还间接践踏了壮族人的人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7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2-1
注册时间
2014-10-31
120#
发表于 2014-11-30 21:18:27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23 07:39 , Processed in 0.175038 second(s), 5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