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楼主: zzhc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田阳不是壮民族文化的发源地!

[复制链接]

246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4-7-27
注册时间
2007-4-21
41#
发表于 2009-6-5 08:39: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zzhc在2009-6-4 10:38:00的发言:
壮医文化 壮医是壮民族独特的医学。《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谓:“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盛处也,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腐,故其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这是汉族中医经典著作关于针刺疗法来源的直接记载。壮族是针灸的最早发明者之一,这是壮族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壮医认为人体的大多数疾病,主要是因正气虚而受的痧、瘴、蛊、毒、风、湿等有形无形之毒的侵犯,致使天、地、人三气同步失调,或人体三道两路运行不畅,功能失调。故在治疗上十分强调祛毒或解毒,既重视内治,更重视外治。用药比较简便,贵在精专,组方一般不超过五味。补虚则多配以血肉有情之品。

《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谓:“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盛处也,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腐,故其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还有这事,开眼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2

听众

450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7-3-22
注册时间
2002-9-7
42#
发表于 2009-6-5 09:26:00 |只看该作者
壮锦文化 中国的四大名锦中,壮锦是唯一的少数民族织锦。壮锦以色彩绚丽、图案别致、结实耐用而驰名古今中外。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壮锦就出现在汉族的典籍当中,成为当时名贵的贡品,“佳丽厚重”,是对壮锦最为贴切的比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0-22
注册时间
2003-7-10
43#
发表于 2009-6-5 23:25: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zzhc在2009-6-4 9:52:18的发言:
岜莱文化 岜莱,是壮语“有斑纹的山”的意思,汉语翻译成“花山壁画”。分布于南部壮族的中心分布区之一的宁明明江两岸和龙州、崇左、扶绥等县的左江两岸石灰岩峭壁上的这些惊人艺术创作,是古代壮族人创造的一个迷。这些延绵几百里的山崖峭壁上,密密麻麻地绘着出自古代壮族人手笔的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几何图形、仪式等图象。画面距离河面一般都有10多20米,最低处也有5、6米,最高达40多米。绘画的年代上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陆续创作到700多年前的元代,记录了古代壮族人的人生。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能够解释壮族先民是如何在这样的悬崖峭壁上进行创作的,这个迷期待着我们去探索。

个人以为,岜莱和悬葬可能与史前大洪水有关。壮族盘古神话中,盘古兄妹的父亲--壮族的头人布伯,在雷公降大水淹没大地时,乘坐于竹排之上与雷公打斗。雷公斗不过布伯,便忽然退水,于是布伯从高处摔下,死了。

史前的大洪水,对于以稻作为生,居住于平原的古代越人肯定是具有毁灭性打击的。洪水来袭时,那些有幸逃到高处而幸存下来的人,对于大洪水必定有着深刻的恐惧之心。因此,将棺木葬于高崖的洞中,于悬崖上作画,这都是他们对于大洪水的回忆,并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5 23:27:07编辑过]

对于未来,我们无可预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自以为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事,而放弃了我们本应该要走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2

听众

450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7-3-22
注册时间
2002-9-7
44#
发表于 2009-6-9 10:00:00 |只看该作者

探壮族与"那文化"的渊源 掀壮族文化研究热潮

    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的原因,壮族与东南亚各民族有着很深的渊源。专家认为,壮族与东南亚各民族是习俗相近、语言相通、生活模式相似,同属于“那文化”即“稻作文化”。这种因缘关系,在全球化的今天,有利于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互相了解与认同。

“那文化”与东盟各民族文化的渊源
 

    广西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覃乃昌说:壮族是现今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境内。壮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壮族及其先民就在华南珠江流域生息繁衍,壮族就是生活在珠江流域的土著人。

    壮族地处中原与东南亚、华南与西南各省文化交流的交汇处,其文化具有相对开放和融合的特征。壮族先民适应江南主要是珠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把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是我国最早创造的稻作文化之一,所以壮族是稻作民族,他们称水田为“那”,所以称之为“那文化”。

    覃乃昌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了“那”文化和“那”文化圈的概念,在珠江水系流域地带,都分布着冠“那”的地名,其中又以广西的左右江、红水河、邕江流域最为密集。在越南北部、老挝泰国缅甸和印度的阿萨姆帮等东南亚地区,也广泛分布着冠“那”的地名。“那”地名分布的地理范围,东至我国广东省中部,西至缅甸和印度中部,北至云南中部、贵州南部,南至泰国南部、越南中部和我国海南省,从而形成了一个“那”文化圈,“那”文化即稻作文化,“那”文化圈即稻作文化圈,“那”文化圈是稻作起源地之一。

    创造“那”文化的是最早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侗台语族群,包括我国的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黎族和仡佬族,越南的岱族、依族,老挝的老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和印度的阿萨姆帮的阿合人等,这些族群具有语言同源,以“那”(稻作)为本的传统生活方式,壮族与这些民族是同根生的民族,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同源异流的关系,珠江流域是他们主要的发源地。

    对于“那”文化的发展,覃乃昌说,地处“那”文化圈东部的壮、布依、侗、水、仫佬、毛南、黎等民族,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以及地理的不同,朝一个方向发展;而地处“那”文化圈西部的邻国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老挝的老族等,由于受到印度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同,朝另一个方向发展。

壮族文化研究热潮
 

    壮族文化与东南亚各国的相关民族文化有着渊源关系,是属同根生民族,在人类文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研究对象。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潘其旭认为,应将壮学研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即以壮族社会群体及其文化特质为对象,从各个领域进行历史性和整体性的系统研究,探讨其发展过程和规律。

    由于母语因缘,“我在泰国大学讲学时,有时用壮语讲一些日常用语,学生们都听得懂;在街上买东西,我们用壮语对话,双方也能听懂。在泰国讲学和考察期间,由于语言相同,就好像在广西家乡一样,这是因为大家都是用同一族源的共同母语,因此为壮族地区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以及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达到共识的亲情感。”潘其旭说。

    潘其旭指出,从民族语言比较研究表明,壮族与泰族、老族、掸族的语言具有大的、共同语言的要素和特色,就是说,他们出于共同的母语,而追根溯源,他们的母语就是古越语。

    如何加强壮学研究和交流,潘其旭认为:由于壮族所处的特定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的原因,与中南半岛的东南亚各国的越南岱族和依族、老挝的老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等,在不同程度上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早就成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历史文化现象,并已成为现今国际上的壮学研究涉及东南亚国家有关民族的热门话题之一。因此,先后有美国、英国、泰国、新西兰、日本、越南和老挝等专家学者到广西进行访问和民族考察,而且近10多年来更加频繁,壮学研究越来越多地为国外学者所关注,壮学研究已走向世界。

    广西民族研究所长覃乃昌认为,壮族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博大精深的内涵,与东南亚各民族有渊源关系,这是南宁乃至广西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一个资源优势。

南宁城建缺乏民族特色?
 

    作为广西的首府,南宁当然具有明显的重要性。虽然南宁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具有亚热带风光的现代园林城市的格局已形成,但另一方面,南宁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首府城市相比,尚未反映出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城市应有的特色,令人感到遗憾。

    广西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民族建筑专家覃彩銮指出:目前的南宁既缺乏具有显著地方民族特色的代表性建筑,也缺乏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和浓厚文化氛围的民族商业街、民族公园和雕塑作品,整个城市形成不了浓重的人文氛围,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对外地人或外国人缺乏吸引力,影响到旅游业发展,更影响到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对接。

    对此,覃彩銮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人们对南宁城市建设的民族特色的意义和表现形式的认识比较肤浅和模糊,特别是对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民族——壮族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丰富文化还缺乏了解和认识,因而在城市的建筑设计和旧城改造中,一味地追求形式的新颖与洋气、规模的恢宏与高大、装饰的豪华与富丽,而忽略了南宁特定的气候条件和地方民族特色及其历史基础,未能重视和合理吸收壮族和其他少数传统建筑及其文化因素。相反的是要规划建什么香港街、澳门街、广东街。

    覃彩銮说,南宁城市建设的定位应该是,“具有民族特色和亚热带风光的现代园林城市”,这是国务院关于“南宁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明确了的,也是当今和今后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现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都在南宁举办,城市建设的民族特色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应成为壮、瑶、苗、侗、仫佬、毛南、仡佬等世居民族文化的荟萃之地,在城市建设中应充分吸收壮族和侗、瑶、苗、毛南等世居民族中建筑文化中独特合理的成分,展示构造形式及其文化内涵,特色鲜明的建筑文化风采,树立首府乃至广西新形象,显示其独特的韵味和永恒的魅力。

    覃彩銮指出,南宁已成为每年一次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地,与东南亚及世界各国的交往更加密切,南宁向世界展示的不应是高档大厦,而应该是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这才是一座有魅力的城市。(黄启) 来源:新闻周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9 10:01:2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2

听众

450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7-3-22
注册时间
2002-9-7
45#
发表于 2009-6-8 10:40:00 |只看该作者
麽教文化 “麽教”,是壮学界和布依族研究学者最新提出的一个宗教名称。壮语和布依语都将自己民族宗教的神职人员称为“麽”,意思就是巫术、法术、智慧的总称。在麽经《布洛驮》里可以窥视到壮族人原生态的信仰,天地万物的产生、人类社会的发展、伦理道德的建立,都可以在这部麽经当中可以看到。总之,对“麽”有一个全面认识,就会深刻理解壮族人的现在的信仰和诗性性格的来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2

听众

450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7-3-22
注册时间
2002-9-7
46#
发表于 2009-6-8 10:41:00 |只看该作者
     壮族文化大多口头传承,山歌是这种延续方式的最主要成果。小孩无论男女,从4、5岁便开始学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了小时学歌,年轻对歌,老时教歌的帮带习俗;又因为歌唱在生活中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保证了歌唱习俗不会出现断层现象。
     歌圩,在壮语中称作“窝墩”、“窝岩” ,意为“出野外玩耍”,是壮族歌唱天赋的集中呈现。歌圩,有大有小,春节、三月三、四月八、中元节、中秋节以及婚嫁、满月、新房落成等喜庆吉日都可形成歌圩,但以农历三月三的最为隆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2

听众

450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7-3-22
注册时间
2002-9-7
47#
发表于 2009-6-8 10:50:00 |只看该作者
一个民族之所以是一个民族,首先应该看它是否有自成体系的民族文化。壮族是个诗性思维的民族,歌唱文化为人乐道,但这也只是其多种文化类别的一种。倘只依于此,不足以形成自成一格的民族风俗。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中外学者对泰国泰族和我国壮族近十年的比较研究,证明这两个民族有许多相似之处,属于同源异流,前者受印度佛文化的影响,后者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而促成两个民族多方面的差异。
  最早秦朝时赵驼和一位将军(记不起名字了)封秦始皇之命南下,开始了壮汉间的融合;以后,中原大地一遭兵乱,就有北人南迁,每每有中原人定居岭南。兵荒马乱竟间接的成就了中华民族内部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提起印度文化、中原文化,我眼前突然出现南宁郊外青秀山上的龙象塔;塔前一石碑,碑文有句“行于水而龙强,行于陆而象强”。此塔之名,颇值玩味!
  文化是精神范畴内的意识形态,依据马克思的哲学理论其必须以物质为基础。比较壮族细化后的文化类别,都会把其他文化生成、成长的基础着落在两个方面——“那”文化和稻作文化。
  “那”壮语中为“田”的意思。壮族的农业非常发达,这与对“那”的重视不无关系。“那”为安身立命只本,有了它才有生存的依托。所以壮族有了“据那而作”,“依那而居”以“那”为本的“那文化”。
  壮族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稻的民族。稻作文化与旱作文化、游牧文化并列为最主要的三种取食方式。稻,也是现在世界上百分之五十人口的口粮。
  壮族人民依“那”、“稻”,有了生活的保障,为其他精神领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2

听众

450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7-3-22
注册时间
2002-9-7
48#
发表于 2009-6-8 10:55:00 |只看该作者
  “雷”是壮族诸多崇拜物象中的一种,是天体崇拜文化群的主体。壮族的自然崇拜文化分为天体崇拜群、无生物崇拜群、植物崇拜群和动物崇拜群,其中的主体分别是雷崇拜文化丛、水崇拜文化丛、花崇拜文化丛、蛙崇拜文化丛,包罗范围之广,纳入物象之多,堪称文化奇观。
    “雷”与“雨”相关,“雨”与“稻”的收成相关,而稻等农作物又与生存相关,把“雷”置于崇拜地位顺利成章,也反映出当时以农作为主的生活特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2

听众

450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7-3-22
注册时间
2002-9-7
49#
发表于 2009-6-8 11:00:00 |只看该作者

壮族文化简介

[这个贴子最后由冷牧在 2004/04/08 12:52pm 第 5 次编辑]

壮族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农业民族。
壮族的农业萌发于新石器时代。那时的壮族祖先,已从山地穴居走向平地河岸,聚成村落,发明石锄、石凿、石铲等农业劳动工具,过着农耕的经济生活。
秦统一前的西瓯、骆越时代,壮族先民们耕种"骆田"。顾名思义,"骆田",就是骆越人耕种的田,骆越人分布的地区都有这种田。
唐、宋以后,壮族地区农业获得很大发展。唐代新泷州,俚、僚的垦田技术水平已相当高。他们选择平荒之处,用锄锹开为町哇,春时储水,放鲩鱼苗于田水中。一二年后鱼儿长大,将草食尽,栽上水稻,既收渔利,又能促使水稻生长。他们种田,不仅使用猪牛粪等农家肥,而且学会煅烧石灰作肥料。南方土质酸性重,以碱性的石灰作肥料,起中和作用,使酸性土转为中性土,并可提高水温,兼能除虫防病,促进作物生长,是农业生产上的一项发明创造。宋代,中原战乱,经济重心南移,加上官府的鼓励垦荒和轻赋措施,壮族地区农业迅速发展。
桂南的钦州俚、僚地区,利用天时地利种植水稻,无月不种,无月不收,或二月种,四五月收(早禾);或三四月种,六七月收(中禾);或五六月种,八九月收(晚禾);甚至有十一二月种,次年二三月收的(月禾);一年二至三造,并逐步向北推广。
壮族的手工业历史悠久,并有其辉煌的时期。有的工艺制造技术高超。
古代的壮族地区是铸造和使用铜鼓最多的地区。铜鼓的主要成分是铜、锡、铅,从采矿、冶炼到铸成铜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高超的冶炼和铸造技术。早在春秋战国时候,骆越人就铸造铜鼓,东汉时马援南征,曾得到骆越铜鼓,铸成"马式"。
出土的各式古代铜鼓,其造型的多样,纹饰的精致复杂,甚至现代人都难以仿造,可知其铸造工艺的复杂和艰巨,工匠们不仅要掌握冶炼技术,而且须掌握造型、绘画、雕刻技术和声学知识。
壮族的手工纺织和印染业不仅发达,而且历史悠久,时至本世纪的50年代,广大农村还是机声哒哒,捶布冬冬。从事手工业者仍拥有土地,耕田为主,农忙之余便进行手工业生产。特别是手工纺织业,多数是利用农闲时间进行生产。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提供其家庭自身的需要,有剩余时才出售于市场。
壮族所织壮锦,色彩斑斓,达官富商都把它当成贵重之物,明朝时作为贡品上贡朝廷。现在已闻名于海内外。大家还记得小学课文里的"一幅壮锦"吗? 就是壮族的神话传说中很精彩的一篇.
壮族民间文学的另一个流行形式为民歌。壮族地区有"歌海"之称,"歌王"、"歌匠"、"歌手",到处都有,聚众唱歌形成习惯,"歌仙"刘三姐便是其中的典型。壮家人能触景生情,随编随唱,辩驳对歌,几天几夜,总之,他们有编歌、唱歌的高超本领。而民歌内容极为丰富,许多民歌是用壮族"土俗字"记录传下来的,更多的是以口头传授的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包含着山山水水、动物植物、农工技艺、世俗民情、婚恋嫁娶、从征打仗等等,内容无所不有,既叙事,又抒情。
壮族美术的重要表现除了壮锦图, 铜鼓纹, 还有崖壁画。崖壁画的制作几乎与铜鼓处于同一个时代,为壮族先民骆越人所创作,其规模之宏大,气势之雄伟、数量之繁多和分布之广阔,可以说是国内独布,世界少有。在桂南左江流域的宁明、龙州、崇左、扶绥大新、凭祥等县市,秦、汉时期的骆越人,用精红色的颜料在河流沿岸的悬崖绝壁上,以涂抹法绘出众多的大大小小的人物图像,以及鸟兽、刀具、铜鼓符号等等。
位于宁明县西北部明江北岸的花山崖壁画最为典型,画面高达40米,长达220余米,各种人物图像和其他图像多达1800余个。人物为裸体状,大的高约2米,小的30厘米。高大人物腰挂环首刀。正面人两手曲肘向上呈倒"八"字状,下肢曲蹲。许多画面是小人物向着大人物,列队曲肢起舞。其内容,有说是祭神庆丰收,有说是誓师打仗,各说不一,其神秘之处还待人们深入探索。但崖画画面的恢弘巨大,人物动作的生动粗矿,绘画崖壁的高削险绝以及绘画颜色经过2000余年风雨浸蚀仍保持着鲜明调子,无不使来参观者、考察者惊叹不已。
此外,壮族的蜡染图案也很漂亮。据调查,天峨县向阳镇一带的壮族,先用溶蜡在白布上画荷花、牡丹、牵牛花、蝴蝶、喜鹊、凤凰等花卉及动物图案,然后沿着画线折叠,用针线缝紧,浸泡于蓝靛液中,视需要颜色的深浅,反复染几次后,拿出将线拆开,煮漂去蜡,便呈现出蓝底白纹的各种图案,色泽对比鲜明,精美素雅。女儿结婚时作为嫁礼,并可制作成床单、被巾、围兜、门帘、裙子等,此种染法至今仍然兴盛。
壮族的文化艺术,多是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经过无数无名艺人的不断努力,才创造出来,再逐步加以改进,才达到今天这个水平,它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生活土壤,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经历了千年百代流传下来的这种文化艺术,不但不会泯灭、萎缩,相反,它将随着壮族文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日益趋于更加完善,更加美好。这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之花,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绚丽的一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2

听众

450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7-3-22
注册时间
2002-9-7
50#
发表于 2009-6-12 13:25: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

听众

6579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6-7-21
注册时间
2005-8-15
51#
发表于 2009-6-10 20:52: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自言自语啊?辛苦了!不过,跟帖貌似跑题了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2

听众

450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7-3-22
注册时间
2002-9-7
52#
发表于 2009-6-10 12:50:00 |只看该作者
本书一开始便按纵向梳理壮族文化的脉络,显露其嬗变的轨迹,审视其由粗到精,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发展历程。而后按横向系统剖析其结构,对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的各个元素一一分析,再整合成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文化构架。这个纵横结构虽不能完全反映出壮族文化的全貌和辉煌,但它是可以给人们一个总体印象的。无论如何,我们有责任告诉世人,壮族之所以被国人注意并不仅仅在于它的人口众多,更在于它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2

听众

450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7-3-22
注册时间
2002-9-7
53#
发表于 2009-6-16 09:15:00 |只看该作者

绣球是壮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传情达意的信物,靖西县旧州镇有全国闻名的绣球一条街。旧州的男女老少都会做绣球,这些绣球图案精美,手工细腻,如旧州山水般的美妙动人,让人爱不释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2

听众

450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7-3-22
注册时间
2002-9-7
54#
发表于 2009-6-16 09:19:00 |只看该作者

忻城莫土司衙署:壮民族历史文化最具象的沉淀

忻城县莫土司衙署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造型典雅、别致,具有宫庭侯门气派的古代建筑群,占地总面积2.1万平方米。196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文文物管理所,1987年改称忻城土司博物馆,199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乃至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之一,被誉为“壮乡故宫”,是研究我国土司典章制度重要的事物例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2

听众

450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7-3-22
注册时间
2002-9-7
55#
发表于 2009-6-16 09:21:00 |只看该作者

位于广西中部的忻城县,于唐代贞观初年建置,为羁縻芝州治。宋代庆历三年(1043年),以羁縻芝州、归思州、纡州合并置忻城县,实行流官制度。到了元代,又实行土官制度。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实行流官制度。二年(1369年),又实行土官制度。三年(1370年),又实行流官制度。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正统五年(1440年),朝廷授予莫敬诚为土知县协理县事,并获世袭,忻城形成流土合治局面。流土合治权不相统,土官掌实权,流官握空印。弘治九年(1496年),孝宗皇帝准奏:“裁革广西庆远府(忻城)流官知县一员,止留土官知县掌印管事。”从此,莫敬诚之孙莫鲁独掌忻城县事,忻城亦降为土县。莫氏袭任土官,直到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土官莫绳武“因案去职”,“原领纸号缴销”,历经411年,如果从莫敬诚算起,历经467年。   忻城莫土司衙署 位于忻城县城关镇翠屏山北麓,始建于明万历10年(1582年),由忻城第八任土司莫镇威完成衙署主体建筑,后经历任土司先后拓建附属建筑,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土司衙署建筑群,主要由土司衙门、莫氏祠堂、土司官邸、大夫第、三界庙等主要建筑组成,总面积38.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土司建筑群。衙署建筑皆砖木结构,具有中原古典宫廷建筑特点,气势宏大,格调典雅,民族特色浓郁,是研究土司文化、早期一国两制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被誉为“壮乡故宫”。是全国乃至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之一,被誉为“壮乡故宫”,是研究我国土司典章制度重要的事物例证。

    莫土司衙署的东侧不远处,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三清观”(后称“三界庙”),内供“三界公”,为传说中的壮族药医,现在基本保存完整。对土司文化的挖掘、研究,是保护中华民族文化及壮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2

听众

450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7-3-22
注册时间
2002-9-7
56#
发表于 2009-6-15 11:59:00 |只看该作者

靖西旧州壮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开发 

项目内容旧州历史文化内涵深厚,资源特色鲜明。旧州是壮族原住居民生活了一千多年的古老圩市,是全国第一座壮族生态博物馆,拥有古朴的旧州古街、独特的绣球工艺、源远流长的土司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壮族民间文化,使之成为壮族“活的博物馆”。旧州的山水田园风光秀丽,岩溶峰丛发育典型,青翠挺拔,颇有“桂林山水”之风韵;景区距靖西县城9公里,距龙邦口岸30公里,距越南河内280公里,距广西首府南宁260公里,拥有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景区的水源充足,已拉通10KV高压输电线,程控电话普及率达80%以上,移动信号覆盖率100%,供水供电、电信电视等开发建设条件良好。
项目简介项目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内容:景观大门、绣球广场、绣球作坊街、壮族文化作坊街、壮文化博物馆、壮医学馆、壮族歌圩、七星伴月实景剧场等壮民族文化体验项目;古遗址、古民居、古戏台、古陵墓、古庙宇、古街巷等历史遗迹、古迹修缮开发项目;水车群、立体农业示范园、“那”文化农耕园、旧州河漂流、休闲草坪、瓜果品摘园等观光休闲项目;旅游公路、景区石板路、游览步道、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垃圾处理、绿化美化工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2

听众

450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7-3-22
注册时间
2002-9-7
57#
发表于 2009-6-23 09:33:00 |只看该作者

至高无上的壮族女神---龙母

 

前  言

      壮族女神——龙母是我国两广地区的西江和珠江流域的人文始祖和保护神。在绵长的历史长河中,龙母文化对壮族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妇女地位、意识形态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壮族三月三歌节就是龙母文化的代表性产物。多年以来,经有关专家学者多次论证,认为广西大明山周边几个县就是龙母文化的发祥地。
     为了广泛弘扬龙母文化,发掘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推进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尽微薄之力,笔者多次查阅大量的史料和相关学术著作,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后,在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来临前夕,撰成此稿。
     本文主要浅议龙母文化的发祥地之说,不当之处,请有关专家学者和民族文化爱好者给与批评指正。

                         蓝多民   2007年三月三节前夕

前  言

      壮族女神——龙母是我国两广地区的西江和珠江流域的人文始祖和保护神。在绵长的历史长河中,龙母文化对壮族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妇女地位、意识形态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壮族三月三歌节就是龙母文化的代表性产物。多年以来,经有关专家学者多次论证,认为广西大明山周边几个县就是龙母文化的发祥地。
     为了广泛弘扬龙母文化,发掘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推进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尽微薄之力,笔者多次查阅大量的史料和相关学术著作,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后,在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来临前夕,撰成此稿。
     本文主要浅议龙母文化的发祥地之说,不当之处,请有关专家学者和民族文化爱好者给与批评指正。

                         蓝多民   2007年三月三节前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2

听众

450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7-3-22
注册时间
2002-9-7
58#
发表于 2009-6-29 09:04:00 |只看该作者
广南打造壮民族文化旅游大县
2008年03月26日 09时40分00秒  来源:云南信息港
  

    近日, 广南县对外公布,将把广南建成云南省独具特色的壮民族文化旅游大县。


    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北部,东与富宁县相邻,南与西畴县和麻栗坡县毗连,西与丘北县和砚山县交界,东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接壤,为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全县辖7个镇11个乡,人口76.21万人,壮、苗、瑶、彝、回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2%。该县的八宝是省级风景名胜区;落差120多米的三腊瀑布堪称云南一绝;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村”的峰岩洞村名扬中外;历史文化名城—莲城的莲湖公园、铜鼓广场、坝美“世外桃源”是现代人旅游的热点;昊天阁、孔圣庙、文笔塔、皇姑坟、土司衙署、柯仲平纪念馆等人文景观辉映成趣,令人流连忘返。
为促进旅游经济健康发展,广南县推出以省级风景名胜区“八宝山水”、“天下第一奇村”峰岩洞为主线,广南壮乡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为内容的旅游产业链。为全面实施“旅游经济”战略,广南自2000年重点培育发展坝美“世外桃源”旅游品牌,全县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步加快,旅客接待条件不断改善,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十五”以来,全县累计接待游客8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6亿元,年均增长51%。


    为把广南建成云南省独具特色的壮民族文化旅游大县,广南还提出了建好“一城”、突出“三镇”的重大举措:围绕壮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以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为主题,把莲城建设成为生态园林式的集商贸、旅游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突出三镇:八宝镇,围绕大通道建设,建成集物流集散、山水田园风光和最适宜居住城镇为一体的壮乡风情旅游小镇。坝美镇,以“世外桃源”——坝美及其外延景点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建成独具特色的集岩溶景观、旅游休闲、壮乡风情为一体的旅游强镇。珠琳镇,结合区位优势,建成三县结合部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同时,广南还将打造“一个亮点”,促进三个景区:打造坝美“世外桃源”精品,带动莲城历史文化名城、八宝壮乡民族风情景区、九龙山原始森林旅游区加快发展,把以“世外桃源”为重点的旅游业发展成为带动县域经济的一项龙头产业。


    此外,广南县还努力打造独具壮族特色的“花街节”。“三月三,赶花街”是壮家多年流传下来的最热闹、喜庆的传统习俗之一,是壮族姑娘小伙的情人节,是稻作民族传统的贸易节和“部落首脑结盟”节,是规模宏大的壮乡“春歌”节。它是壮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近年的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上,广南的花街节还成了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的一个内容。


    据悉,“十一五”末,广南县将初步建成云南省独具特色的壮民族文化旅游大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

听众

742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8-5-29
注册时间
2007-3-27
59#
发表于 2009-7-7 14:15:00 |只看该作者

我知道楼主想说什么。

田阳就其地质环境来说,相对于其他地方应是比较新的地方,有人就证明田阳盘地不过300万年前才形成的,因为以前这些地方都是水,那个所谓“发源地”的村子相信当时还是海底。同时,把田阳定为“壮族发源地”,不但在学术界有争论,就连我们壮人很多也是不认同的。现在这么说的,除了田阳人,我相信没几个了。

学术的东西必须有严格的论证才能站得住脚,有论证了,还要经得起推敲和历史考验,仓促是不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2

听众

450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7-3-22
注册时间
2002-9-7
60#
发表于 2009-7-7 14:29:00 |只看该作者
我是不认同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所谓的旅游业或经济什么的目的而乱认什么名人故里、什么神故事/地或什么发源地之类的卑鄙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5 01:42 , Processed in 0.162117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