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万富翁到偏远的贫困山区生活,用不了多久,也会一贫如洗的。这是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所决定,而不是谁有意要那里的人贫困。
曾经有学者到偏远的民族地区考察,到县城时逛了农茂市场,看到产品稀缺,就批评当地政府无能,没有把经济搞上去。
县府领导叫学者们别着急,休息好了再到村里考察,摸清情况再发表高论。本来学者们是计划考察5天时间的,结果看了2天就饿着肚子收兵了。
他们跟县府汇报的情况大概是农村“四多”,既苍蝇多,蚊子多,老鼠多,垃圾多。对扶贫的建议是“找个地方把穷人都搬走”。
帮助贫困的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政府已经做了几十年的努力,也总结了不下十个扶贫模式,其中包括异地安置,但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国际援助组织搞的扶贫项目,我也亲身经历过一批。有个外国专家长期蹲点扶贫,贵州省的威宁县就是他重点扶持的项目县之一。最后,这位外国专家因病去世,把骨灰撒在了威宁大地。即使是这样,威宁的贫困状况也没有能够很快改变。
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是许多人(包括当地人)都不十分了解的,就某篇文章发表议论并不能解决问题,要把那里的生态环境都弄清楚才有可能提出沾点边的意见。
1990-1994年,我跟国际援助组织的各种专家考察了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交界最贫困县的最贫困地区,只要群众和政府反映的有关情况,我们都想方设法到现场考察。
大家一定没有几个人知道,政府为了解决当地农民吃水问题而钻的有多少井眼,但这些井眼竟然没有一个表明下边有地下水的!
当然,我们也深入矿井,考察老百姓挖的又窄小又潮湿的煤矿。那里边的煤,藏量少,产量低,而且烧了以后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极为有害!连人的牙齿也是黑的!
那些地方的老百姓要脱贫致富,可选择的办法确实少而又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