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0290|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峒人”就是“住在山洞里的人”吗

[复制链接]

51

主题

1

听众

3866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6-1-1
注册时间
2008-7-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1:27: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峒人”就是住在山洞里面的人吗?

在古书上,有记载称壮族及部份古越族分支的民族为“峒人”或“洞人”,并解释为“住在山洞里的人”,而我们左右江流域一带的黄姓部族就归属于“黄峒蛮”(好像是在唐代以前就开始有这个称呼了吧,宋代之后便不见载),他们就是“住在山洞里的黄姓蛮族”。

历史嘛,总是花样百出,有夸张的赞誉,也有真实的褒扬,有过分的诋污,也有中肯的批评,而且大汉民族总是对少数民族作一些不实的记录和评论,所以对一些史载我总觉得要不断的推敲探讨。

抛开大汉民族偏见的思维方式与部分僚人贝侬过度的民族自豪感,我向各位贝侬讨教一下,当初我的祖先“黄峒蛮”是不是到了唐宋时代还住在山洞里像个半野人一样地生活?

因为有不少学者认为古代壮族地区的民族不经过奴隶社会,直接由原始社会不完全地过渡到封建社会形式,他们认为这个过渡期很漫长很不彻底,主要是在唐代到宋代完成,期间的原始生活残留很浓重,所以据此推断史书上所说的“峒人”人就是像原始人一样“住在山洞里生活的人”,再而照此推论,“黄峒蛮”就是“住在山洞里的黄姓蛮族部落”。

但据考证,黄峒蛮所居住地早在史书里的“峒人”出现之前已普遍出现干栏式住宅,甚至有说干档式住宅在壮族地区已出现7000年(7000年,我不甚相信。7000年,足以让高山化平地,考古者依据皮毛证据作的臆想式论证来得是否可靠?),这让“峒人”即是“住在山洞里生活的人”的解释令人困惑,他们为何弃干档不住而住山洞?在汉代,雒越人与西瓯人(“峒人”的祖先咯)生活的地区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和制陶能力,到了唐宋其生产力与中原地区的差距已不是很悬殊,他们还会住山洞里吗?如果“峒人”是生活在“山洞”里,那么,广西的考古方面应该在山洞里出土更多的金属陶瓷类文物才是,而事实却不是如此。相反,黄峒蛮生活的左江流域一带发现了许多上古时代原始人生活过的贝丘遗址,这些贝丘遗址都是在江边平地而不是在山洞里——祖先住平地上,几千年后子孙们住山洞里?这太让人费解。抑或是古代壮族地区社会发展状况极其不平衡,有的部落早在上古时其已定居江边平地,有的到了唐宋时代还居住山洞?这好像不太可能。是不是在一个时期里战乱太多,人们跑到山洞里躲避而得此“峒人”的称呼(就像当年的红军游击队,呵呵)?无从考证。

在我们那一带的壮语里,单独一个“峒”(toontong)字,与“山洞”毫无相关,只有在与“撞”组合成“撞峒”时,才与“山洞”有些许关联。这里的“撞”,并不是指“壮族”,而是“小孔”的意思,“撞峒”则指“天坑”、“垂直而深窄的岩洞”。“撞峒”这种山洞是不可能住人的,因为它必是窄而且是与水平面相垂直的。如果有人非要根据字面意思生硬地把它解释为“僮人的山洞”,那就让人笑掉大牙,因为壮语里不可能把“僮人的山洞”说成“撞峒”,要说也是说成“峒撞”。贝侬们都知道,壮语的语序里,修饰词与中心词的位置跟汉语是相反的。而单独的一个“峒”,指的并不是“山洞”,它指“铜”、“铜锣铜鼓一类的打击乐器”、“田垌”以及“有田的山间小平原”或“狭谷里的平地”的意思,常用于地名。现在我们那里的地名里还常常有“峒X”、“峒XX”,像“那X”、“弄X”、“岜X”、“坡X”之类的地名一样很普遍。如果把“峒人”解释为“打鼓的人”或“住在山间平地”的人,似乎更令人信服。因为壮族是稻作民族,稻作历史更早于中原地区,过稻作生活的人更会选择住在“山间平地”,而不是选择岩居。

所以我认为“峒人”不是“住在山洞里的人”。贝侬或专家学者们如果有高见,请赐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7 12:21:10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我是黄峒蛮!!我生于斯长于斯,本土主人,蛮族斗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听众

721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09-3-13
注册时间
2008-9-14
沙发
发表于 2009-1-17 19:46:00 |只看该作者

峒。。。大新壮语。山谷的意思。歌圩节。大新壮语叫(侬峒)。意思到山谷去唱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1

听众

5466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6-8-23
注册时间
2007-5-16
板凳
发表于 2009-1-17 13:23:00 |只看该作者

在还没有"房地产"的时年代里

就只有住在洞里了.

峒-是洞的进化 峒比洞大


我一直以为我讲的话也是壮语。可当我来到这个僚人家园后我很迷茫。我发现壮语和我所讲的天等话相差太远了。总有人要我放弃天等话学所谓的壮语。我很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3-5
注册时间
2005-2-7
地板
发表于 2009-1-17 14:36:00 |只看该作者

只是翻译问题而已,其实壮语里面的"峒"与"洞"在意思上相差十万八千里~~~


王者站着死,奴者跪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5#
发表于 2009-1-17 08:32:00 |只看该作者

从壮族语言 来看,“峒”并不是“山洞”的意思。就是“有田的山间小平原”或“狭谷里的平地”的意思。

把“峒”理解成“山洞”的意思,是望文(听音)生义。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6#
发表于 2009-1-17 08:35:00 |只看该作者
试论壮族的“ 峒”
黄家信(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在历史上,壮族的“峒”有四个方面的含义:地理概念、有血缘的社会组织、县辖下的基层政权组织、与“蛮”等连用具体指称壮族人。一个“峒”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环境,也是一个小社会。“峒”浓缩了壮族的历史与文化,成为壮族多姿多彩农耕文化的载体。
[关键词]壮族;“峒”;农耕文化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5)08—0170—03
覃乃昌认为壮侗语民族地区有大量的以“那”和“峒”命名的地名,他把与“那”有关的文化现象称为“那文化”。“那文化”即稻文化,是岭南壮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峒”曾经具有社会组织的性质,后来才保留地域的含义。当“峒”与“那”连用时,“那”放在中心词“峒”之后。“峒”和“那”地名在壮族地区的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密度也大体成比例。不过“那”地名分布更广泛,遍布壮泰语支的民族地区,其中以壮族地区最为密集(P67-78)。但是,在历史文献里,人们往往把壮族人称为“峒人”、“布峒”等,并且“峒”一级的社会组织还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存在。“那”除了地名、地域概念,并没有表达更多的内容。在壮语里,“峒”可以代替“那”,但是“那”不可以取代“峒”。“那”(也有写作“纳”的)就是稻田。有水、能种植水稻的地方才称为“那”,否则只能称为“利”(地)或“弄”、“陇”。一丘丘的“那”,构成了大小不一的一个个“峒”。有趣的是,与壮族有同源关系的傣泰民族,从部落社会一直延续到近代,他们也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勐文化”。“勐”首先是行政区划的概念,然后才渗透到傣泰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华思文认为,“勐制”与“勐文化”浓缩了西南泰的历史,“勐”的概念以及由“勐”所产生的政治制度、思想意识和宗教文化成为这个族群区别于其他族群所特有的概念〔2〕。壮族及其“同根生”的傣泰民族,为什么在历史上都发展出非常相近的“峒”、“勐”这样的核心概念呢?除了历史上曾经同源之外,还与这些民族相近似的生存环境有密切联系。

一、“峒”的含义
壮族的“峒”是一个含义非常丰富的核心概念。具体地分析,“峒”至少包含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峒”是一个地理概念。在中国各地,都有以“峒”命名的地名。比较著名的有山西洪峒、“瑶族之都”千家峒、湘西茶峒等。在壮语里,“峒”有大小,只要有几丘水田的地方就可以称之为“峒”。一个村镇、一个州县所在地及其周围的盆地也可以称之为“峒”。“峒”往往还被写成“洞”、“垌”、“同”等。明初,岑善忠将泗城州治所迁到古坳峒,清代这里成为泗城府的治所,这个古坳峒包括的范围就相当于当时的一个城市及城郊。当“峒”与“那”并列的时候,“峒”修饰“那”,排在“那”的前边,称“峒那”。按照壮语修饰的特点,说明“峒”的含义比“那”的含义要大。
徐松石曾说过:“在中国古代峒字往往译为都字。这都字地名的分布,就更广阔。以前岭南峒布,亦称岭南都布。有铜鼓的峒老,亦称都老。”(P32l)这个解释是正确的,反映了人们在以汉字记壮音时发生的偏差。比如,唐代设置的“都救县”,其地就是现在平果县的“同老乡”。“同老”是壮语地名,汉语就是“大峒”。
其次,“峒”是有血缘性的社会组织。一般来说,一个“峒”包括一个大的宗族和若干个小的家族,“峒”内各家族之间大多有血缘或亲缘的关系。宋人范成大曾记载,西原州“举峒纯一姓者,婚姻自若”(P35) 。由此看来,到宋代的时候还存在着一“峒”只有一姓的纯血缘组织。隋唐时期。左右江地区主要有雷、火、频、婆、甲、屯、凭祥、温润等“峒”,其中以黄氏、侬氏的宗族势力最大,所以称黄峒、侬峒。唐代,西原州黄峒壮族群众在黄氏首领的领导下,跟唐王朝对抗,前后延续100多年。南宋广源州侬峒在侬智高率领下,内附不成,又得罪了交阯,只好造反,陷邕州围广州。由此可见,左右江地区黄峒、侬峒的壮族宗族势力还是很强大的。
第三,“峒”是县辖下的一级政权组织。唐宋时期,“峒”列在县之下,“峒”有峒官,称知峒,由中央政府派驻邕州的流官颁给“文贴朱记”[4l(P34)。元明时期,由“峒”改为州、府的主要有:结安,宋置“峒”,元改为州;龙英,宋置“峒”,元改为州;佶伦,宋置安峒,明改为州;镇安,宋置镇安峒,元改为路,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府;凭祥,宋为“峒”,明洪武(1368—1402)初置镇,永乐二年(1404)置县,成化八年(1472)升州;归顺,旧为“峒”,明弘治年间(1488—1505)升为州。由州改为“峒”的主要有:下雷州,明初降为“峒”;迁隆州,明洪武年间因失印降为“峒”;上映,宋置州,明初降为“峒”。峒官既是民政长官,也是军事首领。宋治平二年(1065),左右江地区每“峒”以30人为1甲置节级,5甲置都头,10甲置指挥使,50甲置都指挥使,总共有4.45万人,“以为定额”。这些峒丁自备武器,老、病、亡、故出缺,马上选少壮填补,每3年要上报中央政府1次。因此,作为一级政权组织,“峒”发挥着管理职能和军事职能。
第四,“峒”与蛮、僮、人连用,指称壮族人。在《明实录》里,从洪武至成化(1465—1487)年间,都有使用“峒蛮”来指称壮族的。比如,洪武二十九年(1396),以王宁袭豹韬卫指挥佥事。王宁的父亲王英也曾任豹韬卫指挥佥事,“尝领兵征广西峒蛮”。这里的“峒蛮”泛指全广西的壮族。明代,更多的“峒蛮”具体指称广西某一地域上的壮族人。比如,正统十年(1445),广西庆远陆河村壮人韦万王“自永乐时称王,聚各峒蛮”。成化八年(1472),总督两广军务右都御史韩雍上奏中提到:“忻城八寨峒蛮。”也有以“峒僮”、“峒人”指称壮族人的。成化十四年(1478)五月壬戌,“初,广西流贼攻破荔浦县龙村等寨,指挥徐清、刘源、吴谦等俱不能防御。杜璇领兵击贼,生擒四人,缚至广运堡。百户王彪识其为仙回峒僮人,纵之;其峒僮复纠各峒人数百。大肆劫掠,璇死焉”。这里的“峒僮”、“峒人”具体指称仙回的壮族人。

二、“峒"是壮族农耕文化的载体
壮族人民生活在“峒”里,所以称为“布峒”(峒人)。不同“布峒”的生活质量主要取决于当地“那”的数量和质量。明清时期,思恩府、田州等地方的“溪峒蛮”,他们占据大量的好“那”,所以势力强大,常常要么自己惹祸,要么别人来掳掠他们。
壮族人民以种植水稻为生,其文化可以归入农耕文化之列。壮族的农耕文化是建立在“峒”之上的,其特色无不与“峒”息息相关。
壮族人民居住的一个个“峒”,其实就是一个个小的生态环境。壮族地区的“峒那”可以按一年一季,也可以按一年二至三季来种植水稻,同时还可以轮种别的作物。每季作物的生长期都在半年以内,产量又比较高,再加上“峒”内一般都有水源,有水就有鱼,于是,壮族聚居区的大多数村寨号称“鱼米之乡”。在这样的小生态环境里,即使是在靠天吃饭的古代,一旦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不会太大,因为一个“峒”就是一个小生态环境,不同的“峒”很少会牵连在一起。要是遇到瘟疫、战争等突发事件,不同的“峒”之间还可以封闭自存。所以,壮族历史上既没有出现豪强霸主,也没有出现赤地千里、饿殍遍地的惨状。司马迁在总结楚越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时,认为这一区域地广人稀,物产丰富,人民饭稻羹鱼,既无饥馑之患,也容易偷生,江淮以南地区“无冻饿之人,亦无干金之家”。以此来评价壮族人民的“峒”内生活也是恰当的。因为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物产丰富,动植物的生长周期短,只要稍微劳作,便可生存。所以,在历史上壮族人储积财富的观念不强。“有就虎吃,没有就啃烂木头”这句壮族俗语正是他们生活习惯的真实写照。甚至在这样优越的自然环境里,男子都比较懒惰,妇女却要承担大量的劳动。宋代周去非是这样描绘他观察到的结果:“余观深广之女,何其多且盛也!男子身形卑小,颜色黯惨;妇人则黑理充肥,少疾多力。城郭虚市,负贩逐利,率妇人也。”清代,广南地区“男子懦而性惰,女健而力勤”。壮族地区妇女参加劳动、参加市场交易的情形与同时期的北方妇女形成鲜明的对照。因为这时期的北方妇女很多人裹脚,不要说参加劳动,就是走路都困难。清代赵翼在有关镇安土风、土俗诗里说当地“村妇无弓足”、圩场上“不睹弓鞋三寸小”(P731)。这些壮族妇女不裹脚,因此能够正常地参加生产劳动。
一个“峒”还是一个小社会。靠“峒”的产出,只要有盐和铁器农具,任何一个“峒”都可以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独立王国。生活在“峒”里的每一个人,他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嫁喜庆、娱乐消遣,不用跟外界联系,也能在“峒”内完成。以婚姻为例,传统的壮族婚姻实行严格的族内婚制,而且每一群壮族人的婚姻圈,其实都是比较固定的。由于大多数的壮族婚姻是在同一“峒”内进行,所以,同一“峒”内的绝大多数家庭之间都会存在着血缘、亚血缘的关系。基于这样的事实,同“峒”的人们既可以同姓结婚(非同族),也可以招赘上门。这也是壮族流行入赘婚和赘婿不被歧视的一个重要原因。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在这样的小社会里生活,“情”字为重,每一个人都要求按照传统习惯做事和做人。于是,壮族传统社会重习惯法,轻诉讼。
壮族人重习惯法与他们惧怕见官的心理有关。主要原因是语言交流上的障碍。唐代柳宗元就说柳州的少数民族“异服殊音”,在“公庭”问话要“重译”。明清时期到广西做官的汉族知识分子有很多记载,说壮族人“不通汉语”,能听得懂官话的“惟村老”。因为听不懂汉语,更不会说汉话,所以壮族人有什么纠纷宁可找村老、寨主以习惯法处理,一般不轻易到官衙诉讼。比如清代广南府,“边氓”“见官长如失魂魄”,“凡因事忿争,先投该管乡约等理论,再赴土司呈诉。不平,然后赴府县申理”。这就比较具体地指出了壮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有自己的“乡约”,可以化解一些社会矛盾。只有较特殊的申诉才需要土司、府县官处理。这样一来,壮族地区需要朝廷命官审理的案件就很少了。
壮族地区有太多的“峒”,不同“峒”里的人们,其语言、习惯、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以语言为例,现代壮语分南北两大方言区12种土语。壮族方言土语林立,是由于壮族地区实际存在着太多的“峒”。不同“峒”里的人们既互相独立又有联系,独立使他们拥有各自的族群语言,联系使他们拥有一些共享的语言。太多的“峒”,还造成历史上壮族族群众多,族称变化大。上世纪50年代民族识别时,壮族族称有几十种,有的以语言、有的以地名、有的以服饰来确定自己的族称,非常复杂,后来经过协商,才逐渐统一在“僮”这一族称。而壮族族称的历史变化更大,从“蛮夷越”、“乌浒俚僚”、“撞撞”到“僮壮”,人们很难将现在的壮族族称与古代的壮族族称对应起来。太多的“峒”,还容易自我封闭、自我满足,不爱与外界交流,造成壮族社会的封闭性。这些封闭性,又反过来成为壮民族丰富的民族风情的保险箱,使不同习俗能够长期保持并独立发展。因此,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这些差异,是壮族众多族群存在与保持的重要原因。
在“峒那”上,人们爱唱歌。在历史文献里,到处都有壮族人爱唱歌和壮族聚居区歌圩多的记载。一个“峒”就好比是一个音乐场,任何人在“峒”内任何地方大喊一声,整个“峒”都会清楚地听到他的声音。壮族人在“峒”内可以唱几天几夜的排歌、嘹歌、情歌,更能唱各式各样的即兴民歌。他们唱歌至动情处,满“峒”的草木都要含情,全“峒”的老少都会一齐沉浸在歌的海洋里。

综上所述,壮族人的生产生活、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风俗习惯,无不与“峒”联系在一起。“峒”浓缩了壮族的历史与文化,成为其农耕文化的载体。

[参考文献]
覃乃昌.壮族稻作农业史[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
[美]华思文.傣泰民族的“勐”文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4).
徐松石.泰族僮族粤族考[A].徐松石民族学研究著作五种[C].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范成大著,齐治平校补.桂海虞衡志校补[z].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清史稿.土司传.广西[z].
宋史.兵志[z].
明太祖实录:卷二四四[z].
明英宗实录:卷一三六[z].
明宪宗实录:卷一○四[z]、
明宪宗实录:卷一七八[z].
史记.货殖列传[z].
周去非.岭外代答.十妻[z].
[光绪]广南府志.风俗[z].
德保县志[z].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收稿日期]2005—06—12

[作者简介]黄家信(1967—),男,壮族,广西凌云人,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南方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

听众

2225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3-7-20
注册时间
2008-12-16
7#
发表于 2009-1-17 12:33:0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祖国在沉睡,党在玩社会,社会在哭泣,人民在流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

听众

3866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6-1-1
注册时间
2008-7-22
8#
发表于 2009-1-17 12:25:00 |只看该作者
哈哈,果真不是“住在山洞里的人”,历史上的谬误太多了,而由别人来为我们写的历史,谬误更多。

我是黄峒蛮!!我生于斯长于斯,本土主人,蛮族斗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

听众

6339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1-5-18
注册时间
2008-12-31
9#
发表于 2009-1-17 12:19:00 |只看该作者
不是住在洞里的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10#
发表于 2009-1-19 09:20:00 |只看该作者
我好像从来没有看到过把“峒”解释为山洞的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听众

365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11-4-6
注册时间
2003-12-29
11#
发表于 2011-4-6 15:52:00 |只看该作者

“壮”的读音和我们壮语的“洞”的读音一样,可以理解为山洞人的意思吧 我认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

听众

4788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8-7-15
注册时间
2004-8-27
12#
发表于 2011-5-29 00:59:00 |只看该作者

我还以为峒是ndoeng(树林)的译音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4-11-16
注册时间
2007-2-14
13#
发表于 2011-5-29 02:03:00 |只看该作者

徐松石曾说过:“在中国古代峒字往往译为都字。这都字地名的分布,就更广阔。以前岭南峒布,亦称岭南都布。有铜鼓的峒老,亦称都老。”(P32l)这个解释是正确的,反映了人们在以汉字记壮音时发生的偏差。比如,唐代设置的“都救县”,其地就是现在平果县的“同老乡”。“同老”是壮语地名,汉语就是“大峒”。
--------------------------------------------------------------------

那“都掌蛮”是不是也可记为“垌掌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0

听众

2935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4-6-13
注册时间
2010-6-29
14#
发表于 2011-5-29 11:21:00 |只看该作者

峒 t髇g
部首笔画
部首:山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五笔86:MMGK 五笔98:MMGK 仓颉:UBMR
笔顺编号:252251251 四角号码:2772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CD2

基本字义

1.
〔崆~〕见“崆”。


详细字义

1.
——见“崆峒”( Kōngt髇g):山名,在甘肃。又岛名,在山东
2.
另见 d騨g

峒 d騨g
基本字义

1.
〔~室〕矿井下专为安装各种机械设备或存放材料、矿石和供其他辅助作业的巷道。
2.
山洞,石洞。

详细字义
〈名〉

1.
山洞(多用于地名) [cave]。如:垌室(矿井巷道)
2.
旧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southern minority nationality]。如:苗族的苗垌、侗族的十垌、壮族的黄垌等。后来逐渐演变成今侗族。如:垌丁(垌人;垌兵);垌户(垌人人家)
3.
另见 t髇g

这是从百度词典查到的“垌”的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0

听众

2935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4-6-13
注册时间
2010-6-29
15#
发表于 2011-5-29 11:22:00 |只看该作者

峒 t髇g
部首笔画
部首:山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五笔86:MMGK 五笔98:MMGK 仓颉:UBMR
笔顺编号:252251251 四角号码:2772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CD2

基本字义

1.
〔崆~〕见“崆”。


详细字义

1.
——见“崆峒”( Kōngt髇g):山名,在甘肃。又岛名,在山东
2.
另见 d騨g

峒 d騨g
基本字义

1.
〔~室〕矿井下专为安装各种机械设备或存放材料、矿石和供其他辅助作业的巷道。
2.
山洞,石洞。

详细字义
〈名〉

1.
山洞(多用于地名) [cave]。如:垌室(矿井巷道)
2.
旧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southern minority nationality]。如:苗族的苗垌、侗族的十垌、壮族的黄垌等。后来逐渐演变成今侗族。如:垌丁(垌人;垌兵);垌户(垌人人家)
3.
另见 t髇g

这是从百度词典查到的“垌”的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0

听众

2935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4-6-13
注册时间
2010-6-29
16#
发表于 2011-5-29 11:22:00 |只看该作者

详细字义
〈名〉

1.
山洞(多用于地名) [cave]。如:垌室(矿井巷道)
2.
旧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southern minority nationality]。如:苗族的苗垌、侗族的十垌、壮族的黄垌等。后来逐渐演变成今侗族。如:垌丁(垌人;垌兵);垌户(垌人人家)
3.
另见 t髇g

这是从百度词典查到的“垌”的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4-11-16
注册时间
2007-2-14
17#
发表于 2011-5-29 14:47: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doctor)峒 t髇g部首笔画部首:山 部外笔画:6...

ทุ่ง------- N;field;meadow;plain;

ทุ่งนา

ทุ่งหญ้า

ทุ่งข้าว

lugtung-----泰国传统乡村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18#
发表于 2011-5-29 20:18:00 |只看该作者

《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0版):

岽 dong1 [岽罗]地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今作“东罗”。

侗 ㈠dong4 [侗族]中国少数民族,参见附表。㈡tong2 旧指童蒙无知。㈢tong3 [侗]同笼统。

垌 ㈠dong4 ①田地:田~. ②地名用字: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中~(在广东省化州). ㈡tong2 [垌冢]地名,在湖北省汉川。

峒 ㈠dong4 山洞,石洞。 ㈡tong2 见264页“崆”字条“崆峒”。

洞 dong4 ①洞穴,窟窿:山~.老鼠~. 衣服破了一个~. ②透彻,清楚:~察一切. ~若观火. ③说数字时用来代替零。

硐 dong4 山洞、窑洞或矿坑。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19#
发表于 2011-5-29 22:49:00 |只看该作者
所以才有人将“陇峒”,认为是出山洞唱歌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听众

1146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16-6-5
注册时间
2010-7-9
20#
发表于 2011-6-7 04:08:00 |只看该作者
住在山洞里的不一定是壮族(广南县峰岩洞村全是清朝末年逃难来汉人),壮族不住山洞里!

壮语说的duong是“平坦的地方”“平地”的意思,平坝子、平原都可以用这个词,如“峒那”就是平坦的(水)田野,“峒rlei”就是平坦的旱地!

怎么可能就是山洞。真正用于(山)洞这个叫"uhuong",没法拼出来。是石头山洞就加pia,是泥巴山洞就加nam在后面


【插播广告】峰岩洞村位于广南县南屏镇的大山深处,距镇政府所在地有10多公里的乡村公路,该洞因洞内有岩蜂居住而得名。洞高137.75,宽126.9,深83.40,分为上洞、中洞、下洞。上洞较暗,主要用于修建人畜饮水,下洞较凉,人家主要聚居在中洞,每天日照3个小时左右。

峰岩洞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村中国现代第一奇村,是名符其实的,因为它奇在:全村70多户近350多人穴居在一个洞内,穴居时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村内保留着远古遗风,六个姓氏,相敬如宾,互不通婚,自古以来村内没有偷盗、打架斗殴的记载,洞内无蝇、无蚊、无鼠,人与飞燕和谐相处,称得上是全村共用一片瓦,同进一道门,鸡鸣全村应,相似一家人。这个洞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家家都有能工巧匠,村内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村内过去曾有谁家宰杀年猪多,饲养牛和骡马多为荣耀的说法,而现在则是看谁家能供小孩读书多,出息而骄傲。至今村里已出了多名大中专毕业生,有的还在广南县城甚至州府文山工作。

峰岩洞村自1991年引起了有关新闻媒体的关注后,2001年被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为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在国家的扶持帮助下,全村人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迁出洞外居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5 02:01 , Processed in 0.180750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