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壮族歌剧《壮锦》拥有五个“广西第一”
2008-12-15 08:52:12 作者:王万程 蒋林 刘序畅 来源:广西新闻网 贫困山区百色市斥资500万,打造了大型原生态高雅艺术——歌剧《壮锦》。12月12日上午,广西文联主席潘琦在《壮锦》新闻发布会上称:《壮锦》至少拥有五个“广西第一”,填补了广西无原生态壮族歌剧的空白。 ◆这是原生态吗?不知道是记者不懂、主创人员不懂还是他们故意欺负群众不懂了。 潘琦曾有一个遗憾:“广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歌剧。”现在,潘琦的遗憾成了“过去式”。潘琦说:“《壮锦》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广西歌剧,它至少拥有五个‘广西第一’:第一次大手笔打造的歌剧,斥资500万元,在广西民族歌剧史上前无古人;第一次把壮族原生态的文化元素全部搬上了舞台;第一次尚未正式演出即得到央视的连续报道;第一次由一个贫困地区全资打造;第一次由广西本土组团攻下,是可以打得响、拿大奖的典范。” ◆“《壮锦》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广西歌剧”这话应该没错,但这钱不知道从哪里来,作好预算和审计了吗?我发现“第一”这样的字样特别刺眼。 《壮锦》讲述了一个母亲和3个儿子用爱情、智慧、生命寻找带有壮民族“幸福密码”壮锦的故事,集中表现壮民族的主要精神遗产,展示尼的呀、嘹歌、八音等壮族经典音乐元素,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的献礼之作。 ◆献礼就献礼,别乱戴“壮族主要精神遗产”帽子。 广西艺术创作中心主任、《壮锦》编剧常剑均分析说,“《壮锦》不同于《印象.刘三姐》,《壮锦》拥有全部的壮族文化元素,更强调壮民族特色。《壮锦》也有别于《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等民族歌剧,剧中没有一句台词,全是依靠音乐和演唱讲述故事,每一段乐曲、每一首歌就是一个故事,此创意可谓是别出心裁。” ◆如果将这些作为特色,外国人看了,就知道壮族确实汉化了。 广西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壮锦》曲作者傅磬说:“《壮锦》在配乐上也别出心裁,与以往任何一部歌剧都不同。在《壮锦》中,每一曲都以壮族民歌的起调引起下曲。” ◆别骗人了,一听就是所谓的“中国现代民族唱法歌曲”。 记者问:“歌剧是属于‘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被认为是难以走出‘象牙塔’的高端艺术,贫困山区百色市斥资500万元打造如此大手笔歌剧,是否适时?” ◆确实是“大手笔”,只有官员会礼仪地到场打着瞌觉听。 潘琦说:“对于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而言,文化应该优先发展,也可以优先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本土文化资源,整合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民间艺术,是可以培育出叫得响、走得远的艺术精品和文化品牌的,是可以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百色斥资500万打造高雅艺术《壮锦》,表现了当地领导的远见。”同时潘琦认为,文化不但是产业的支柱,亦是产业,百色如能合理开发利用《壮锦》这一特色民族艺术,它将能成为游客参观百色起义纪念馆之后又一“必观点”。 ◆别把演出票摊派到各单位就好。 《壮锦》在开演前即受到观众高度评价,12月6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庄殿君观看了《壮锦》彩排,他激动地说:“《壮锦》是一出具有壮民族特色的大剧目,开大型壮族歌剧之先河,将广西最富特色的传说故事和民族文化进行了高度舞台艺术化的全面展示,集中展示了壮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 ◆如果这样开壮族歌剧先河,就等着市场检验吧。 “《壮锦》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歌剧,更显示了政府对待本土文化的姿态。”广西民族艺术研究院编剧张仁胜说,“它开创了广西歌剧的新起点,具有划时代意义。” ◆别把好话都说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