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2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壮族民间宗教信仰

[复制链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8 17:57: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壮族民间宗教信仰  壮族民间崇奉神灵观念及其信俗祭仪活动。壮族民间宗教信仰,是在原始时代生产力极端低下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万物有灵”观念的基础上,人们对瞬息万变的自然现象和桀骜不驯的自然力量产生敬畏、企求,为了生存和繁衍,希冀通过神职人员举行仪式与神灵沟通,调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祷祝丰稔,禳灾降福,祈求安康,以满足精神上的慰藉和需求。随着社会发展和民族文化交流,壮族民间宗教信仰及其活动,亦受到道教、佛教的影响,但仍保持着鲜明的地方民族文化的特点;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古代壮族地区的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没有产生过地方民族政权,故壮族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宗教信仰。壮族民间流传的各种宗教信俗,有的显然是原始宗教多神信仰的遗存,有的表现为由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过渡形式,或是混融性的准宗教形态,从业人员为半职业性质,没有形成社会性的组织。壮族民间宗教信仰及其活动,按内容和形式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以一定事物为神灵崇拜对象: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育崇拜、祖先崇拜等;二是以神职人员通过一定仪式,向特定的神灵诵经祷祝,禳灾祈福,以达其愿:有巫教、麽教、师公教、道公教等。

第一种类型表现为原始的泛神观念,主要是以自然物象为崇拜对象。壮族信俗认为,世界万物与人一样都有灵魂,或称之为“神”和“鬼”,凡遭受天灾人祸,久病不俞,生业不繁,便认为是某种自然物象的神灵作祟,或是鬼神对自己的惩罚。于是人们为解除或避免鬼神的伤害,或化害为利,便产生了自然崇拜。自古至今,壮族民间普遍崇拜雷神、峒神、山神、水神、树神、花神、岩洞神等,并有相应的祭期和仪式。同时,人们把某些自然物升华为与自己有亲缘关系的图腾加以谟拜,其中,壮族的花图腾崇拜、蛙图腾崇拜和神树崇拜尤具特色。民间俗说:人是由花而生成,“娅花”即司生育的花婆神,赐给红花者为女孩,赐给白花者为男孩,求嗣谓之“求花”,家中立有花婆神位,村社建有花婆庙;“娅圭”即蛙婆神是天上雷神派到人间管理风雨的使者,严禁伤害青蛙,每年新春要举行迎蛙祭蛙盛典,以祈风调雨顺,祷祝丰年;凡古树尊为神树,壮族村寨前后都植有榕、枫、樟等古树,作为族群生业繁荣的象征和村寨的保护神,严禁砍伐。自然崇拜既反映了壮族及其先民以原始思维方式,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思考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各种相应的实践活动;同时,由于人们用“人格化的方法”来给各种自然力和自然物赋予神秘的超越一切的威严属性,使之神圣化,人们由之对其产生畏惧、尊崇,从而在客观上对自然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第二种类型反映了壮族民间宗教经历了原始宗教阶段,并向人为宗教过渡形式转化,形成了巫教、麽教、师教并存的混融性的民间信仰和民族宗教文化事象。巫,壮语南部方言称为“末”,北部方言称为“禁”。巫教是原发性宗教形态,产生于母权制氏族社会。巫教的主事者原为女性,称为巫,壮语叫“乜末”即“巫婆”,或“娅禁”即“禁婆”;后来出现男性主事者,称为觋,壮语叫“末特”即“巫公”。巫教的职能主要是通过一定的仪式施以巫术,卜测吉凶,请神赶鬼,驱除病魔,求花(嗣)祝寿。巫教信奉“巴”神,巫婆为“巴”神的替身和代言人。笃信由“巴”神附身于该命中注定的人而使之发生“巫变”,经拜“巴给”即老巫师收徒受戒,并言传身教而成为新巫师。壮族巫教现在桂西边远地区尚有流传,其特点是:1、主事者多为女性,其信众为中老年妇女群体,实属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宗教的遗存;2、其“巫变”受戒仪式,演绎从婴儿“满月”到“百日”的礼仪过程,寓意当事人为“巴”神托身,经脱胎换骨而获得新生,成为具有通神法术的巫师;3、所唱诵的巫经为从师口头传承,程序套路大体相同,唱词唱调则往往各有差异,带有随意性、变异性和个性化的特征。壮族巫教源于其先民越巫,在历史上,越巫以鸡骨占术而著称,曾为汉武帝所推崇,在长安“令越巫立越祝祠”。                             

麽教壮语称“麽”,意含喃颂经诗、通神祈禳。从业者为男性,称为“布麽”即麽公。麽教是在自然崇拜、神话体系和越巫的基础上,崇奉壮族创世祖神布洛陀为至上神和教主,有整套的法事仪式,以及相应的一系列原为口头传承的五言韵文体祝词,后来用古壮字记录传抄的“司麽”,即《麽教经书》,简称《麽经》。有《创世经》《造物经》《解殃经》《解冤经》《赎牛魂经》《赎谷魂经》《超度亡灵经》等。由“布麽”(麽公)举仪祷请祖神,宣规明理,扬善抑恶,禳灾降福,和谐共存。在麽教中,布洛陀由创世神变成宗教至上神,而其由多神信仰向一神信仰的转化,反映源于原始巫教的麽教,产生于壮先民部落由母系制进入父系制后,处于大部落联盟与雏形国家逐渐形成的社会阶段,表现为由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过渡形式,并保持着原生的民族宗教的本质特征。

师教俗称“师公”或师公教,壮语叫“筛”,含聪灵、先觉之意。是在明清时期,以壮族原始宗教和民间歌舞为基础,兼蓄道教、佛教的部分内容而形成的民间宗教,主要流传于桂中的来宾市、贵港市和桂西的上林、马山、武呜、邕宁等县一带。师公有较完整的教义教规、经文唱本和法事仪式,,并设有师馆传教授徒。师教崇奉的神祗有梅山教派的三元、三界公等外,道教的三清、真武、太上老君等,佛教的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等,本地民族神布伯、盘古、莫一大王、甘王等。师公的主要职能,是为民间画符禳灾、驱鬼酬神、打醮还愿、超度亡灵等。师公唱本多为古壮字抄本,内容丰富,有宣扬祖师圣行,叙述神话传说、民族历史、生产知识、伦理道德等,由师公戴神灵面具演唱。师公仪式集歌舞技艺于一体,既是壮汉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又是壮族传统文化发展升华的体现。到近代,在师公宗教歌舞的基础上又发展成师公戏,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师公文化体系。

自道教和佛教传入广西后,也有一部壮族群众信仰道教和佛教。东汉年间就先后有道士刘根、华子期、廖冲、廖平等到广西容州(今容县)都桥山修道。东晋道学家、炼丹术家葛洪求为勾漏(今容州、北流一带)令,在此炼丹著书。宋徽宗时道教盛行,在桂北、桂南共建道宫观27所。但在壮族地区流传的是世俗化和地方化了的太一道和正一道。其神职人员壮语称道公,经道师教习诵经、传授符法和受戒加冠即可出师。一般由812人组成一个道公班,均为半职业性的农民,无固定寺院。其法事活动称为“做道场”,主要是应邀为事主举行超度亡灵、祈花求子、驱鬼除病、安龙祭社、丰收酬神等仪式。其信奉的神祗除道教太上老君、三清神、玉皇大帝外,参有佛教如来佛、莲台观音等,还有壮族的土著神布洛陀、布伯、莫一大王、花婆等。道公的经书主要有《太平经》《灵宝经》《三皇经》等,皆为民间手抄本,其内容与正统的道藏经本差异颇大,如《教悌歌》《恩义歌》《道德歌》等,当中还参杂有不少用古壮字书写的壮语经文,亦有壮族民间宗教麽教《麽经》成分,为壮族地区世俗化的民间道教,叫道公教。

佛教约于东晋传入广西,在梧州建有佛寺。唐代柳宗元任柳州剌史推行佛教。中唐以后佛教在广西各地影响日大,其中有来自湖南郴州号称“无量寺佛”的寂照法师,在全州湘山寺聚徒传授《无量经》和法术枝艺,一时高僧从者甚众,其徒子徒孙遍布广西各地,遂于唐宋元明时期在桂北、桂南建造了一些寺院。但由于壮族对佛教有淡薄心理,不愿削发为僧,信众寥寥,僧人则是“吏课”之徒,故寺院住持僧人无几,又不受佛门戒律约束,可喝酒吃肉,娶妻生子,俗称“花僧”。同时,因壮族僧人的供奉神祗及法事活动,往往与道公的授戒、超度、斋醮、卜卦等混同,甚至他们具有亦僧亦道的双重身份,故壮族民间称之为“道僧”即“僧道”,是既事佛念经又行道场法事的变异宗教及多重性神职人员。

此外,清朝末年,天主教和基督教传入广西。据1907年统计,广西境内有天主教堂50座,基督教堂29座,主要分布在壮族聚居的龙州、崇左、武鸣、百色、西林、凌云、柳州、象州、邕宁、上思、贵州(今贵港市)、钦州等地。由于壮族群众信奉多神,长期受到道、佛儒等宗教的影响,尤其是神甫规定天主教和基督教徒不能再信其他宗教,也不能在家中安神台拜祖先,固其信徒很少,未产生多大影响。(潘其旭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沙发
发表于 2008-12-4 10:01:00 |只看该作者
巫教、麽教、师教并存的混融性的民间信仰——具有壮族特色的信仰。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4-25 21:23 , Processed in 0.176741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