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扬关,原称鹤鹰关,地处贺州市东北隅65公里处,粤湘桂三省(区)交汇点,1931年邓小平率领的红七军路经鹰扬关,转战粤北.物换星移,昨天的历史陈迹,成为今日人们抚今怀古之胜地.只可惜因为323国道的改建,岭南雄关'鹰扬关公园已呈现破败景象。
鹰扬关是座历史雄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据连山志记载,北宋名将岳飞曾驻守过此关,太平天国洪秀全、石达开曾率兵在此关激战三天三夜并留下了“太平天国古战场与三十六坟”遗址;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红七军也曾在此进行过革命
活动,当年的战壕、堡垒遗迹至今尚有鉴于此,是进行青少年爱国主义的良好教育基地。
鹰扬关之美,并不只在山水。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这道岭南险要雄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史载:鹰扬关原称厓鸟鹰关。与纪念汉将军李广的石虎祠(在关内)同建于盛唐,直到北宋,300多年相安无事。至清咸丰年间,天国风起云涌,波及连山。山东举人厅同知韩凤翔欲保境安民,垒石重建,并易名为鹰扬关,它与连山东大门的鹿鸣关相呼应。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抗金逃将曹成,扰乱地方。岳飞率兵追剿,从
广西贺州桂岭转至鹰扬关,一直追到连州,最后迫使曹成率众2万降服。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天国将领石达开率军破关而入,与庙岗村民混战一场,双方伤亡千余人,剩下村民17人逃往他处,导致该村覆没,从此留下了“太平天国古战场”与“三十六坟”遗址。
而更令鹰扬关传名的是,1931年1月17日,邓小平所领导的红七军在前往江西中央苏区的途中,一小部分队伍由鹰扬关进入粤境,在连山一带山区转战,在这里播下革命的火种。
当年曾亲身经历这段历史的老红军、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覃应机回忆,部队到鹰扬关的时候,曾将一部分带不走的山炮等武器埋在山中,为此,建国后他先后两次重返故地寻找革命文物,但由于年代久远,没有如愿。
根据连山文史部门调查,连山上草、大富等乡村曾有多位从湘桂流落的红军战士居住。有当地老人回忆说,当年红军刚到村时,村民们还以为是“勇”(当地人称兵为勇)来了,害怕得跑进山躲避,发现红军进村后不扰民、不抢东西,还帮助打扫街道和庭院。红军进乡亲的家门前,轻声敲门,买东西还付钱。
战壕和碉堡遗迹犹在
有署名“原上草”者,作词《念奴娇.鹰扬关》,下阙道:“记念血雨腥风,寻幽怀古,也学英雄笑。怒发冲冠,真武穆,又见翼王吹角。更念邓公,激扬指点,贼寇纷纷跑。燎原星火,红旗浩荡报春晓。”
鹰扬关内至今仍保留着红七军当年筑起的战壕和碉堡遗迹。战壕内,落叶无声;碉堡上,青苔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