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连州国际摄影节的临近,连州丰阳、西岸等古镇正加紧对已发现的连州古道的修缮工作。记者昨天随文物专家实地勘察,在丰阳村又现数公里长的羊肠古道,据说再走几十公里左右可以到达湖南。古道由大小不一的鹅卵石铺砌,初步疑为千年前开辟的湘粤盐铁古道。有当地村民反映说,已有人以100元一块的价格向村民收购湘粤古道上带有骡马脚印的石头。
文、图/记者曹菁
故旧
地处粤北的连州星子、丰阳等古镇就像串联在比丝绸之路还早百年的骑田古道上的珍珠,散布着丰富的人文古迹。据当地史料记载,广东历来缺铁,铁器只有从湖南(主要是湘南)输入,否则经济难以发展。湖南桂阳旧称八宝地。八宝者,金、银、铜、铁、铅、锡、水晶、石炭也。有铁矿,又有煤,因此桂阳自古就是冶金工业基地。
而湖南自古缺盐,食盐历来从淮河流域引进,元朝末年因战乱改从广东引进。湘粤两地地理邻近,资源互补性强,盐铁贸易自然水到渠成,盐铁古道应运而生。
隐藏在丰阳荒野的古道狭窄,多已被杂草覆盖,当地文史部门的专家经考证认为,唐朝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使时,走的就是这条古道。
忆.凉亭
商贾骡马在凉亭歇脚
现在在丰阳古村,古道旁的古朴凉亭还完整保存下来,成为沧桑历史的见证者,如今还为村民纳凉闲聊遮阳避雨。有着精美石雕柱的凉亭始建于何时,已难以考证,石柱上密密麻麻刻有捐建者的姓名,依稀可辨重修时间是清代乾隆年间,凉亭内四周摆放着大块的青石方条,石方条已被行人坐得光滑如镜。
传说古时凉亭内还摆着两个蓄水槽,有专司桃水的水工,水工每天将石槽注满清水,供行人和骡马饮用。
忆.古道
古道曾广迎八方商贾
现在,古道延伸到古村的两条鹅卵石铺砌的古街长1公里有余,两旁黑瓦青砖的老式店铺林立,见证了明清时期丰阳古村的繁荣。据村中老人介绍,几百年来,在古道上来往的商贾络绎不绝,村中古道两旁自然形成了繁荣的街市,有供商旅食宿的伙铺、饭店、茶馆,也有南北杂货、金银首饰店,数百年来,运载货物的骡马穿梭不息,日久天长,竟将路上的鹅卵石踩出深深的蹄印。
古道连接着的顺头岭村,村民大都是来自湖南一带,他们在顺头岭村的职业都是开客栈。顺头岭村的房子全建在古道两旁,依着石板古道弯弯曲曲的、光滑的石板路既是巷道也是通衢。村里的老房子都是铺面格式的建筑,每间房子的门面不宽,进深却很深,当地人称为“竹筒屋”,建这种房子主要是便于做生意。房子的大门全是木板做的,卸下门板就成了铺面,门板还可以做柜台用,铺面后面的房子才是客人吃饭住宿的地方。据说,山村里几十家店铺全部“爆棚”,连主人家的床位也要让给客商住。
忆.变迁
石板古道淹没荒草中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段石板古道已淹没在荒草之中,顺头岭村也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不过由于文物古迹多,一些不法分子竟然将目光瞄准了村中的古石、木雕,甚至古道上的鹅卵石。有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有人以100元一块的价格向村民收购湘粤古道上带有骡马脚印的石头。
村中丰溪古庙始建于宋,重修于明清,由于村民世代保护,至今的整体结构仍保存完好。古庙门前的青石“狻猊”雕座年代久远,不久前被盗走了。
考证
最古老的“走私”通道?
据悉,湘粤古道已经引起湖南文物部门的关注,根据湖南方面文物普查考证,清代,湘粤盐贸由广东的盐法道管理,在乐昌和连州星子设两大盐埠,委托盐商经销。由于盐和铁是双方最主要的贸易商品,因此这条盐运线路都可称为盐铁古道。桂阳盐运陆路(舂陵江舍人渡-连州)长达200公里,是最艰苦的一条古商道。
吴三桂叛清后,淮盐不再入湘,湖湘人民只能食粤盐。金田起义后,太平军与清军在湘粤桂边界混战,武水盐运从此中断。当时郴桂分治,桂阳从郴州进盐,多一次纳税,只有靠“细民仍从星子、连州步行担来桂阳”。艰难的运输导致民间“一斗谷三两盐”,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记载:“初,桂阳盐价斤值银一分,咸丰以来至三分。”
盐价奇高,人民无法承受,一些贫苦农民就在农闲时去连州挑盐自食,可能也因此少量出售,走私活动自然应运而生。不过,这种“走私”完全是为生活所迫。
古道天气基本上是非寒即暑。挑夫一般每次挑100斤(相当于今天160斤),每天起早贪黑,要步行30余公里。为节省食宿费用,挑夫们节衣缩食、风餐露宿。由于极端艰苦,经常有一些体质稍差的挑盐人倒在路上。
古道贸易使“粤盐遍湖南”
湘南地区原本主要的经济流向是北面,食盐主要从淮河流域引进。陈友谅起义和吴三桂叛清,都使湖南食盐受到巨大威胁,为此不得不翻山越岭,从南方找盐,骑田古道解了两地人民的燃眉之急,以致此后“粤盐遍湖南”。
盐铁古道同时为广东输送了重要的战略物资——铁。犹如今天的高速公路带来的人流物流,古道有效地拉动了沿途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广东连州星子、大路边、堡城、白石渡、湖南良田、金江、新市等城镇和村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