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hsw.cn 2008年11月14日 10:12:35
中新云南网十一月十四日电(马逢萃)今年五月,我有幸走访了心仪已久的云南文山州广南县坝美镇,那里有一个宛若世外桃源的小村庄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小村庄隐藏在一座大山的背后,进入村庄的通路是一个巨大的溶洞:船在黑暗中缓缓向前,一点亮光从很远处闪现,随着竹篙一下一下在水中拨动,亮光渐渐变成岩石错落的洞口,向洞外眺望,隐隐可见水车和农田。紧接着,一阵细若游丝的歌声缓缓飘来,循着歌声,船儿靠岸,岸边的岩石上有两位身穿民族服装的女子挨坐在一起,轻轻地哼唱壮语民歌,似唱给远方的来客,又似唱给自己。和着温婉歌声的,还有那呢喃的燕鸣。
关于这段经历,我曾多次向朋友描述,甚至还把录下的歌声和好友分享,为的是让更多人知道,在云南东南部的大山之中有一个绝对超乎你想象的美好所在,她的名字叫汤那村。
我一直想带友人同游汤那村,重温"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乡村美景。不过最近发生的事情,却让我的心情无比沉重:那些曾为我唱歌的姑娘,那些曾在草地上跳起雄浑皮鼓舞的壮族青年,那些曾和我一同坐在老榕树下分吃野果的阿公阿婆,现在居然不许游客们进村了。
今年七月以来,汤那村上百名壮族村民停止了一切与旅游相关的经营活动,甚至还封住了通往村里的溶洞。事发原因是,汤那村完小年久失修,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答应给村里修建一所完小,但承诺没有兑现。
依官方的说法,汤那村的村民完全是在跟政府顶牛(潜台词应该是"无理取闹"吧)--首先,不在汤那村建完小是为了整合教育资源,每个村子都建一所完小完全没必要;其次,你们的孩子可以去邻近的西松村完小上学,不过才1公里路程,政府早就为你们考虑好了。
可村民们不买账,他们只认准一条"死理":政府答应了的事情就得办到。村民们"顶牛"还有些别的原因,他们说,"西松村和我们村关系历来不好,我们的娃娃在西松村经常会被欺负。"
我相信,汤那村村民们做出拒接游客的决定一定是非常痛苦的--曾经游历过小村庄的我深知旅游业对当地村民有多么重要:撑船摆渡,马车拉送,制作风味小吃,推销壮族传统绣花鞋,表演歌舞,这些为游客们特设的项目,就是村民们除了种田之外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新闻中说,按照八十个船工每人每月五百元收入计算,四个月仅撑船一项,村民们就损失了十六万元。
村民们封堵溶洞的确有些不理智--既然汤那村已经成为坝美景区的一部分,那么不管什么原因,将景区道路封闭起来,对游客都是不友好的举动。但依我看,这件事是政府失信在先。现代社会是个契约社会,信用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政府是国家信用的代表,若政府不能践行自己的诺言,不仅无法规范社会上的种种失信行为,而且还将会付出失去民心的代价。
当然,村民们可能想不到这些大道理,在他们最朴素的思维里,一个人说过的话就该算数,何况是政府?古人尚且知道"君无戏言",作为受权于民的现代政府,更是要一诺千金了。
所以,政府既然失信在先,就怪不得村民"顶牛"了。我认为当地政府的当务之急,不是和村民们"对顶",而是主动承认错误,然后诚心诚意地跟村民们商量,看看他们愿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西松村完小上学;如果村民们执意要在自己的村子里建完小,政府也只能照办,谁叫你先前答应人家了呢?即便从科学配置教学资源的角度看,在汤那村建完小是个错误,有可能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那也得建,这是先前失信所必须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