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437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那雷屯,老干栏和新村

[复制链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16:07: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转载自《南国早报》2008年11月10日第40、41版:

http://ngzb.gxnews.com.cn/html/2008-11/10/content_152229.htm

http://ngzb.gxnews.com.cn/html/2008-11/10/content_152218.htm

新村建起来了,那片世代居住的老干栏还能留存下来吗?走出去的年轻人,是否还依恋那古旧的青石板路?

那雷屯,老干栏和新村

南国早报   2008-11-10     ■ 本报记者 蔡立梅 唐辉吉 文/图  


 
那雷屯的泥木结构干栏保存完好。 


 
骡子是谷国积家的“生产主力”。 
 

谷安保老人只会说壮话。 

一个村庄的变迁之一

   本报记者 蔡立梅 唐辉吉 文/图

  编者按: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八桂大地发生了巨大变迁。本报文化版地理专栏今起推出“一个村庄的变迁”系列报道,图文并茂记录广西热土上12个世居民族的发展变化。

    老屯

  2008年9月27日清晨,德保县足荣镇那亮村那雷屯,这个建在一个山坡上的壮族村落,还笼罩在雨雾中。空山新雨后,眼前一片青翠,进村的小路愈发泥泞。村民谷国积牵出家中的那匹骡子,在村口放养。骡子在一旁吃草,谷国积蹲在一堆木头上抽烟。他的脚上穿着一双长筒水靴。他的对面,是一幢幢依山而建的干栏,错落有致。“原来我们住在那边,后来才搬到这里来。”他指着远处说。

  今年58岁的谷国积,读过高中,会说普通话。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在那雷屯居住了30多年。一家五口有两亩多田,种些玉米、稻谷,一年的收成够全家人的口粮。家中还有5亩八角林,几年前八角收成时,屯里几户人家合支一口大锅来蒸八角油,“一年可以卖百来斤八角油,收入两三千元。可是,近两三年都没有人来收购,蒸油锅都废弃了,也没有人上山了,年轻力壮的都出去打工了”。谷国积的三个女儿读书成绩不太好,初中毕业后也都远走广东打工。

  今年年初,谷国积花2500多元买了一匹骡子,“耙田之外还帮人拉拉木头,几天拉一趟,一次收七八十元运费”。为什么不买一匹马呢?谷国积说:“马走得太快,没有骡子听话。”

  站在自己家的老干栏前,谷国积说原来的房子只有一层,后来攒了些钱才建起了第二层。房子前面的那幢干栏,是弟弟谷国飞的,上世纪80年代兄弟分家后才建起来,一样的砖瓦结构。一前一后,一高一矮,兄弟俩的干栏中间只隔着一条排水渠,后脚一出哥哥家,前脚就进了弟弟家。

  “房子老了,漏水,修了好几次。”谷国积说,屯里的这片干栏,都有几十年历史,更老一点的都塌了,遗存的有的年久失修,已属危房。政府部门担心山体滑坡危及危房,正在组织村民搬迁,在山下公路边的平地里建起了新村。“每家每户一块地,大小统一,90平方米。房子由我们自己建,每户补助一万多元”。让谷国积挂念的是,政府有关部门补贴的钱,没有全部给完,“要等我们搬进新村,把旧房拆了,才能拿到最后的几千元补助金”。为什么要拆了旧房呢?谷国积很舍不得他的老房子,虽然漏水,后面的山雨天还发生过滑坡,但他还是觉得住在老房子里踏实,“毕竟住了几十年,习惯了”。谷国积带记者参观他的老房子时,他的妻子默默地在厨房里忙活,一边剥豆子一边看小黑白电视,电视里正在直播神七航天员在准备太空行走。

  离开谷国积家,沿着石板路在屯中走,记者走进了老人谷安保家。老人家正在编织竹笼,只会说壮话。通过翻译,他告诉记者,他的老房子建于上世纪50年代,修过两三次。他和儿女们在这里已经住了50多年。“山下的新房已经建了七八个月,快建好了”。“住新房好还是旧房好呢?”记者问。“新房好一些吧。一下雨老房子到处漏水,地板都湿了。”

  在屯里,记者还遇到了专门从广东回来建房的黄小燕。黄小燕家在足荣镇农豆村,嫁到那雷屯后,随夫外出打工五六年,因为要建新房,春节前才回来。

村民从干栏中牵出牛去放养。 

曲径通幽处又见老干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1 16:24:37编辑过]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4-11-16
注册时间
2007-2-14
沙发
发表于 2008-11-10 17:06:00 |只看该作者
这种房子,我在贺州湖南道县江华一带的山区见过不少,先前还以为是瑶族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板凳
发表于 2008-11-10 17:25:00 |只看该作者

由政府出面组织一些画家、摄影家去搞搞创作,应该能收到一定的宣传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地板
发表于 2008-11-10 16:13:00 |只看该作者

(接上帖)         


     

这样典型的老干栏不知还能留存多久。 


 
支撑晒台的石柱,巧夺天工。 

    新村

  在新村工地,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建房。新村没能像旧干栏一样,而是像绝大多数乡村新建的“火柴盒”建筑一样,一栋挨着一栋连成一片。新村前面新修了柏油公路,直通附近的荣华乡和德保县城,每天都有几趟班车来回。隔着马路,就是滚滚流淌的鉴河。因为有鉴河水的滋养,那雷屯更添了几分清秀。

  村民小陆家的新房已经建好了两层半。攀谈中得知,和村里的许多年轻人一样,离开村子后他一直在广东做基建,为了建新房才回来,“老房子没钱修,房梁都塌了两次,刮风下雨特别麻烦”。新房建好之后,他还要去广东打工。对于老房子的命运,他并不太关心,“没人住又没钱修,就让它自然倒塌啰”。如果把老房子修好,搞农家乐不好吗?对此,小陆连连摇头,反问:“谁会来这里观光啊?”

  随行的广西社科院研究员、壮学专家潘其旭教授,与村民小陆的看法截然相反。在整个上午的考察过程中,年已七旬的潘教授不顾脚底路滑,一直不停地举着手中的相机,从各个不同角度拍摄。不知觉已到中午,陪同的县委宣传部小赵说回县城吃午饭,潘教授不肯,说在老乡家吃碗白粥就好。事实上白粥也顾不上吃,他四处串门,和老乡聊天。访问结束后,潘教授依然兴奋,学过绘画的他告诉记者:“如果是学美术的来这里写生,随便往哪里一画都是一幅好画!这样纯粹的老干栏已经不多了。”潘教授介绍,那雷屯是泥木干栏建筑,是从全木结构的干栏过渡到泥木结构干栏的屯寨,保存比较完整,完全没有新建的泥砖房掺杂其中,研究和开发的价值比较大。在屯中走访时,他建议村民成立一个村民管理委员会,保护好这些老干栏房子,把危房修缮好,搞好清洁卫生,开发农家旅游,“这里离县城这么近,山水秀美,又有老干栏这样的生态文化,得天独厚”。干净的石板路,斑驳的老干栏,晒台上一张小桌,对着青山绿树,尝点农家饭菜,写写画画,行行摄摄——潘教授描绘的农家生态旅游确实有几分“悠然见南山”的意境,让人顿生向往之心。

    明天

  走下山来,站在那雷屯新村的柏油路边,往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葱郁和消失在葱郁中的小路,我们刚才在其中穿梭的那片老干栏,完全隐藏在其中。潘教授感叹:“真是奇妙啊!山上山下,完全不一样,山上就像世外桃源一样。”

  据那雷屯村民介绍,老屯有100多户人家,除了一社搬到山的另一边去外,余下三社的村民都将迁到新村里,目前新村已建起40多栋新房。那雷屯的老屯和新村能不能和谐地共存?干栏建筑研究专家、广西民族研究所所长覃彩銮认为,壮族的干栏民居是建筑史上的“活化石”,它是当地居民适应自然环境的产物:山区气候多潮湿、炎热,村民因地取材,依山而建,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相映相生。壮族干栏建筑,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覃彩銮还谈到,现在很多地方由于认识不足,村民们有“显富”心理,盲目地模仿城镇建筑起一堆“火柴盒”,干栏建筑消失得越来越快,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也是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资源的损失,“如何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研究课题”。“由于山区田地少、气候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干栏建筑只在边远山区留存多一些,像龙脊、西林、那坡、龙州等地,保存较好。事实上,很多村民也懂得干栏建筑的好处,只是现在建干栏的成本比较高。等经济条件好之后,相信他们会想重建干栏。比如龙脊的干栏,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干栏下面不再圈养牲畜,都建有标准的卫生间,干净、整洁、舒适”。

  采访结束离开德保县城前,记者获悉,当地官员已接受专家建议,在建设新村的同时,保护好那雷屯的老干栏,并计划将其作为日后建设新村的一个范本。



依托门前大树搭建的晒台。 

老干栏里天真无邪的孩子。 
 


各家各户自建新房。 
 

 
新村的工地上村民怡然自乐。 


 
潘其旭教授(右)在屯中访谈。 
 

 
年轻人回来又将离开。


 
在老屯边上就能望见新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0 16:20:07编辑过]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5#
发表于 2008-11-10 20:15:00 |只看该作者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只奇怪的是,新的就不能建设干栏式?版纳就有很漂亮的现代干栏。或许是现代干栏成本高,又或许缺少设计?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4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8-9-5
注册时间
2006-5-1
6#
发表于 2008-11-10 21:14:00 |只看该作者
本来耕地就少!还占用良田建新村?看那新村就在田中央!非常刺眼!过不了多久周边肯定老鼠成灾!良田毁了!不远处就是山脚!依山而建不多好!?无语。。。。。。。。。。。。。

我还活着! 不能抛弃自己,自己把希望留给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3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8-2-27
注册时间
2007-12-20
7#
发表于 2008-11-11 10:01:00 |只看该作者
是呵.现在农村的"火柴盒"是越来越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8-3-8
注册时间
2004-7-6
8#
发表于 2008-11-11 12:11:00 |只看该作者

我家前面是干栏老房.后面是钢筋混泥土.

呵呵.两代人的房子.记录历史啊.


haeg mbweng haeg mb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8-3-8
注册时间
2004-7-6
9#
发表于 2008-11-11 17:28:00 |只看该作者

我也叫那山啊!


haeg mbweng haeg mb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听众

721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09-3-13
注册时间
2008-9-14
10#
发表于 2008-11-11 16:31:00 |只看该作者

杆栏前的晒台,(晒台)北壮怎么说,大新叫。那闪,同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4-11-16
注册时间
2007-2-14
11#
发表于 2008-11-11 20:20:00 |只看该作者
赞一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1 20:21:4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137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09-6-23
注册时间
2008-10-27
12#
发表于 2008-11-19 15:40:00 |只看该作者

做新村了。一村人都做不完。刚做一半。那些还没做的自己住旧房了。一点都不公平。上面政府是做什么的。[payto](seller)(/seller)(subject)(/subject)(body)(/body)(price)0(/price)(transport)1(/transport)(ordinary_fee)(/ordinary_fee)(express_fee)(/express_fee)[/payt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

听众

1554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11-3-24
注册时间
2006-5-10
13#
发表于 2008-11-17 15:58:00 |只看该作者
想起小时侯每个村子的房子都是一排一排整齐的干栏,各家的晒台连成一片,大家其乐融融的……但现在每个村子都是横七竖八的水泥火柴盒,毫无美感,相互攀比的心态使得楼房一个比一个高但却和周边的环境越来越不协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想来真是凄凉啊。希望那雷能够称为我们德靖地区干栏建筑保护模式的榜样。

Guenz Tojrauz Gangj Tojrauz Laiz Sleyrau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听众

721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09-3-13
注册时间
2008-9-14
14#
发表于 2008-11-17 22:48:00 |只看该作者

对极。我有同感。

记得很清楚。小时四年及。全班三四十个同学。去曼龙村帮老师割禾。中午老师煮了一锅玉米。我和七八同学还有老师坐在杆栏晒台上吃玉米。女同学坐在木梯走廊里。突然。嘎。一声响。晒台瘫倒了。我们全部掉到水塘去。吓得鸭子大叫,我们披着绿萍爬岸。男女同学们大笑,原来老师家晒台建得太久了。烂了。幸亏我们大新建的杆栏都是靠水。几乎家家户户晒台都建在水塘上或水田上。和溪水边,否则。。。。。现在老师家是三层楼房。他孙子估计不知晒台为何物。

不过我外婆家还住杆栏。小时过年前。坐在晒台上往下看,舅舅和外公在楼下杀猪,外婆楼梯旁舂米花,木楼梯边。有个大石缸。可装五担水。供上楼梯时洗手脚。有时用来装蓝靛汁。门口就是小溪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4-25 22:51 , Processed in 0.149731 second(s), 5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