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壮文~~想写壮文~~~~但不知从哪里开始,从哪里下手.
家在大化.但是讲的壮话和都安这边的不一样(语调不一样).跟平果的旧城,凤梧很像,但更加接近于马山这边讲的话.
以前我们乡(共和乡)是行政区是属于马山县的.后来大化建县后规入大化.
我对壮文不是很了解,现在刚刚学.不知道壮文是以哪个地方的发音为标准.在论坛上看到各位贝侬写的
壮文,自己能拼读出一点.(因为刚学),发现有些地方还是有差别的,大部分的都一样.主要是那个音调,
6个调分不清.贝侬,你的壮文是怎么学的呀?教教我?
壮文是后来国家帮我们壮族发明制作的.跟英语一样.但是我们不是有我们自己的壮文,自己的"壮字"吗?
为什么要写成跟英语一样呢?
我们村里有很多的书(壮文)是方块字呀.非常的像汉字,有些还真的
"是"汉字,跟我们在学校的书上的字(汉字)一样.但是它们的读音一点都不一样.那些字我们都叫它们"生字",
这里的"生字"是壮话的意译.
而这些书不是我们一般人用的.是那些"巫婆,巫公"(汉语里的叫法)用的.做法时,他们就会拿出不同的书来看.
而"巫"在我们那里一点都不"巫",也不"邪",
他们都是村里很受到尊敬的人.很多的仪式(婚,丧等)都是请他们来主持,做法的.对男性,我们叫他们做"道"(壮话谐音).(道公)
记得小的时候,参加婚,丧,经常在"道公"的旁边,看着他们的书里的那些方块字,跟课本里的一样.比课本的还好看,
它写得很整齐,像绝句律诗一样,每一句字数都一样."道公"念得很有节奏,我很好奇,但是听他们读的时候却不是汉语,
听不懂,但有些是我们说的壮话.(有些是听得懂的)我回去问妈妈,妈说这些是"生字".就算你读到大学也看不懂的.
村里会"生字"的老人,现在没几个了,大都去世了.他们没上过私塾,我爷爷这一代人几个人上过私塾.到我爸这一代,
才有了上学.初小,初中等,但是他们这代人没几个人会"生字"(,我这一代就什么也不懂了).会"生字"的人也是因为受到自己的父辈
的影响,或者为了对山歌而学的.(他们用"生字"把山歌记在一本本书上,村里还有公认的山歌大王呢.他家里有很多的记山歌的书,
小时候我跟他的小孩一起玩,去他家看到的.),,现在老房子已经不在了,不知道那些书何在???
当时我爸这一代人是对山歌的.我小的时候,晚上出来玩经常听见对歌的.但是随着我的长大,就再也没听到山歌了,绝迹了,哎~~~~
去年春节回家,我把几首壮语歌放给妈听的时候,"咦~~这不 是我们对的山歌吗?....",妈说她还年轻的时候,会"生字",
能看得懂,会写.为了山歌而自己"学会" "生字".可是我问她现在还能记得多少时?她说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好可惜,没人教我了.
现在村里会"生字"的只有道公们了.那些书上记的已没有是山歌,而是壮族的另一半文化--"道",(壮族人的信仰,也许是"布罗陀诗经"?
我不清楚,)
今年回家我拍几张"生字"的书相片传上来.给大家看.
到现在我不明白我们村的这个"道"是不是我们壮族的"布罗陀诗经"之类??是不是我们壮族自己的创造的?如果不是,我觉得它至少
跟佛教有很大的联系.因为在丧礼上,道公们写的"公告"上(这个公告是出丧前一两个小时贴的,主要是给""佛祖""看的.我不知道
壮话里的那个意思用汉语怎么说),公告开头就是这么一句" 弟子XXX.X年X月X 日..****释迦牟尼.."这类的.这个"公告"很长,但是除了开关的
几句,后面就都是用"生字"来写了.看不懂.出丧时就把它烧了.
写这些,我是想说我们壮族有自己的文字,方块字,"生字",可惜没用上,却重新发明了新的壮文,(不可否认的是新的壮文一定有他的优秀之处)
如果能用自己的"方块字",那就最好不过了.
--------------------------------------------------------
话说得有点多了.是我到家园里的看到听到一些东西后,想到的.我就把它写下来了.有点乱.
可惜的是,家里的一些东西 已经永远不复存在了:山歌,还三月三时村里人聚一起围着过节(不知汉语怎么说.)
而且一些东西正在慢慢地逝去------,"道"文化.
怀念小时候期盼着放学后跟小朋友一起玩陀螺~~直到妈妈叫回家吃晚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2 13:07:4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