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新汉借词语音转写表》
笔者在使用《新汉借词语音转写表》时,产生了一些看法,现略陈于下。
首先,《转写表》把桂柳话当作壮语口语的标准,这是本末倒置的。《转写表》把“柳州”拼成“liujcouh”,“那坡”拼成“na(q)boh “而壮语北部方言的实际读法分别是“liujcouq”和“nazboq”,显然是把桂柳话当作壮语口语借汉部分的标准了。《转写表》说明:“为了照顾口语,我们也参考汉语西南官话的语言,作了某些改变,使它比较接近口语语音实际。”但笔者认为此表接近的并非壮语口语实际,而是汉语西南官话的口语,以致于人们听起借汉部分来认为说者在讲汉语。倒是一些贝侬不按此表规则而依照壮语习惯拼出的词语,读起来很顺当,与壮语的原声韵系统宛然一体,也很容易辨别其义。这种拼法无疑是正确的。
其次,套用汉语四声,不符合壮语言实际。我们知道,汉语分四声,第一声:高平调(调值55);第二声:高升调(调值35);第三声:降升调(调值214);第四声:全降调(调值51)。而此表所列的借汉词只简单套用了汉语的四声。
1、"---h"调:中平调(调值33)。例字:dah。——————近于汉语第一声。例字:他。
2、"—(q)"调:高升调(调值35)。例字:naq。实际上,此调调号“q ”不标,壮语则习惯读成中升调(调值24)。例字na ——————近于汉语第二声。例字:拿。
3、“---z”调:低降调(调值21)。例字:maz。——————近于汉语第三声。例字:马。
4、“——j”调:高平调(调值55)。例字:maj。——————近于汉语第四声。例字:骂。
由上可知,借汉词比壮语原有词少“---q”高升调和"——x”中降调两个基本调类。是不是这两个调类在壮语借汉时不可用呢?不是的,各地方言均在使用。笔者认为近乎汉语四声调的借汉拼音属于另外一个声韵系统,它有别于壮语基本的六声调系统。这样的机械照搬,其结果只能是汉语成分越来越多,壮语成分越来越少,将不利于壮语的健康发展。
第三、将第五调调号“q”省略,即不标调,让人弄不清读高升调还是读中升调,引起混乱。如:“签证”一词壮语本应拼成“ciemqcwng”,而按照该表则省略成“ciemcwng”。一般情况下,读者可不管是什么词借汉什么词不借汉,第一反映的是按照壮语的声韵系统将“ciem”读成中升调,理解为是楔子义。将对“ciem(q)cwng”的理解形成障碍。
以上仍属一家之言,当否,恭请方家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