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8703|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清朝画家笔下的獞人

[复制链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13:37: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清朝画家笔下的獞人。很明显的注明灵山县(当时属广东)。但今天的灵山几乎没有壮族了吧。

但清朝画家笔下的“獞人图”,的确是对“造壮论”的一记耳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0 15:40:28编辑过]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沙发
发表于 2008-9-10 15:15:00 |只看该作者

很珍贵的历史资料。不过灵山县还是有少量壮族分布的,以前我在西安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父母都是来自灵山县的女同学就是壮族,而且在钦州长大的她还会说流利的灵山壮语,原因是带她长大的奶奶都和她说壮语。

灵山县境内聚居着以汉族为主的18个民族。1982年人口普查时,汉族人口905698人,占全县总人口98.10%,壮族人口16845人,占全县总人口1.825%;1990年人口普查时,汉族人口1072428人,占全县总人口97.93%,壮族人口21263人,占全县总人口1.94%。

壮族在全县各乡镇都有分布,以太平镇为多,1990年有10251人,占全镇总人11.87%,其次是沙坪乡、烟墩乡和旧州乡,分别占该乡4.79%、5.01%和1.97%。(注:以后乡全部改镇)

参照: 壮族在灵山县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_5_2941_19_1.html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1

主题

3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12-22
注册时间
2005-3-27
板凳
发表于 2008-9-10 20:46:00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一同事是灵山的。汉族。夫人也是灵山的,壮族。

蛮---稻作文明的最早开拓者被称为"蛮". 荒---遍地水稻田的岭南之地被称为"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听众

699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09-5-12
注册时间
2006-12-31
地板
发表于 2008-9-10 23:52:00 |只看该作者

壮族是跨境民族

国外壮学(泰学)研究比中国领先(早)N年。

壮族在线是学术网站,以后碰上所谓“造壮论”。各比侬别理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5#
发表于 2008-9-11 00:03:00 |只看该作者

似乎出自《百苗图》或《皇清职贡图》,前者的可能性较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3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8-2-27
注册时间
2007-12-20
6#
发表于 2008-9-11 15:04:00 |只看该作者
真是很能够珍贵的资料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3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8-2-27
注册时间
2007-12-20
7#
发表于 2008-9-11 15:09:00 |只看该作者

原来清时壮人是可以不留辫子的哈.但小时我还是看到村里很老的几个老人有留过辫子!!他们陪葬衣物也是清式的.帽是那种影视上的地主帽!!连几年前去世的父亲也是这样的装扮:长袍马褂加爪皮帽!!

可能真是后来受长期杂处的汉人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8#
发表于 2008-9-11 16:47: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yeheyu12在2008-9-11 16:12:31的发言:
该县古代也有河南来的军人驻防,这些人就地解甲归田,留在哪里,不返回河南故土.他们不少也成壮族人了.

       有“河南来的军人驻防”,那也是人数有限的。所以“解甲归田,留在哪里”后,“不少也成壮族人”很正常!但作为政治文化优势的民族,一定为当地留下诸如家谱一类的汉文化烙印。

如果有一定的人数,又是集体的移民(军人驻防),就不那么容易“成壮族人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1 16:49:56编辑过]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

听众

3296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20-1-12
注册时间
2008-7-7
9#
发表于 2008-9-11 15:59:00 |只看该作者
不过这个地区不少人的祖宗是从河南过来的啊,他们是军人的后代,祖辈是来驻防的.而今他们很多也称是壮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

听众

3296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20-1-12
注册时间
2008-7-7
10#
发表于 2008-9-11 16:06:00 |只看该作者

六十年代我知道有人就来考查壮族(靖西)语言,考查壮族与他们的关系,......

我们的壮学起步是慢了点,加油就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

听众

3296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20-1-12
注册时间
2008-7-7
11#
发表于 2008-9-11 16:12:00 |只看该作者
该县古代也有河南来的军人驻防,这些人就地解甲归田,留在哪里,不返回河南故土.他们不少也成壮族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12#
发表于 2008-9-11 08:40:00 |只看该作者
原钦州地区壮族汉化程度非常高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0-22
注册时间
2003-7-10
13#
发表于 2008-9-11 23:38:00 |只看该作者
古代的钦州州地区以壮人为主,后来虽然来了垦田驻防的汉人,对比现在钦州地区的人口成份,只能说明汉人在不断的增加,而壮人的比例在不断的减少。如果要说今天钦州地区的壮人是汉人的后代,不免有些可笑。

对于未来,我们无可预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自以为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事,而放弃了我们本应该要走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4-7-27
注册时间
2007-4-21
14#
发表于 2008-9-15 02:06:00 |只看该作者
这类书我在广东某镇图书馆里看到过,在广西还没看到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

听众

1504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15-5-23
注册时间
2007-12-18
15#
发表于 2008-9-16 11:39:00 |只看该作者

现邕宁区那楼镇、新江镇、百济乡原属灵山县,1951年9月调整行政区划时才划给邕宁县。这三个乡镇绝大多数居民使用壮语邕南土语,本地话俗称“三乡话”(gangj slam yiang),人们自称“三乡人”(voenz slam yiang)或“僚人”(voenz laeuz),地区自称为“三乡地区”(slam yiang tih ki)或“三乡僚”(slam yiang laeuz)、“咱这地方”(gok laeuz naej)。现在灵山县太平镇的壮族人,使用的壮语也是“三乡话”。

上述乡镇的壮族,在分布上与相邻地区的壮族分布是连片的,与1楼图片所说“灵山县僮人本广西狼兵,明天顺时奉调征剿就此生聚,散处县属之十万山中”不完全一致。明、清两代的广东省廉州府灵山县西部,有众多聚居的僮人是无疑的,该县西部以外其他地区的僮人是否奉调而来,则因缺乏更多资料而很难判断,其中可能有移民,更可能有原住民。


道同者朋,志同者友。自己人即为僚。
僚人家园,贝侬僚自己人的网上家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主题

1

听众

7155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7-6
注册时间
2005-1-8
16#
发表于 2008-9-24 16:08:00 |只看该作者
这个曾经在哪本书上看过?忘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4 16:08:2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17#
发表于 2008-9-24 14:41:00 |只看该作者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18#
发表于 2008-9-24 14:45:00 |只看该作者
从图画上看。狼人并不留辫子啊!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4-7-27
注册时间
2007-4-21
19#
发表于 2008-9-25 05:22: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rauz3278在2008-9-24 16:08:12的发言:
这个曾经在哪本书上看过?忘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4 16:08:25编辑过]

中国各时期的少数民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20#
发表于 2008-10-31 16:03:00 |只看该作者

从图画上看。獞人、狼人并不留辫子啊!但从服饰上看,有点满族服饰的痕迹。不知道是壮人本来就如此还是受了受了满族服饰文化的影响。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假如壮人受了满族服饰文化的影响。那么这“影响”不是直接受来自满族,而是来自周围的汉族方面的。包括后来城镇和平地的壮族男子,也留起满式辫子,应该也是来受周围的汉族的影响。

另外,俺看韩国剧,似乎是相当与中国明朝时期的高丽人也是留辫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31 16:05:53编辑过]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9-21 21:51 , Processed in 0.140724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