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泰拳揭秘(1)
泰国的拳术,在泰人而言,乃是国粹。泰族自古以来,由于民族弱小,饱受四方强邻欺凌,不断经历战火蹂躏,在此种环境下,泰人发奋图强,自力更生,所谓强存弱亡,适者生存。种种因素,养成泰人的尚武精神,自古时暹族孩童,一旦下地能行,便舞拳动腿,练就自卫之本能,无日间断。
古代暹罗王侯,有豢养力士之习,使之相斗以娱君王。御前比武,斗士必跪地膜拜,礼君示敬,这种传统礼仪,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拳赛不可缺少的传统礼节。今日泰拳师较技之前,例行拳仪中就有观见圣上一节,又有向皇宫所在的方向行礼,实是古代遗风也。
泰拳的成长,里程长远,但其发展与蓬勃,还属当代之事,此中功德,当推泰国执政者的思想和措施。泰人本是好勇斗狠的民族,一言不和,动手比武的情形,于今尚有,前代尤烈。执政者鉴于民风如此,于拳术比赛,排解纷争,以制止私人殴斗,一则可以推行体育方式提倡拳术,二则维护国家的传统民族娱乐,可谓两全其美。
在泰国干旱季节,炎夏是在4月,平均气温约30℃,午间可达到三十五六度,其酷热感觉,尤如身在蒸汽浴室之中,令人无意进取,懒于活动。奇怪的是,天性安逸散漫的泰国人,一旦谈及拳赛或拳术时,目中霎时发出异样光芒,充满活力与敏锐感,实在不可思议。
在泰国京都曼谷或内地府市,清早六七时,常可见到拳师单独或集体在旷地上跑步、练拳。当路经适当的树木时,便就地取材,绕着树茎练习腿功,踢得“砰砰”有声,脸面毫无痛若神色,一副满不在乎之相。“踢蕉树”是昔日泰拳师练腿名法,泰拳师之腿坚如铁、柔如鞭,并无什么秘诀,就是这样刻苦锻炼出来。
今日大城市地区蕉林已不如昔日丰富,拳师练腿,代之以水牛皮做的坚韧沙包,虽则风味有异,然而拳师一样坚持不懈磨炼腿功,其狠劲、严酷程度,令人不寒而栗。
此种不畏艰苦、刺痛的心态,恰好代表着泰拳无畏、无敌的精神。泰拳今日名著于世界,得到如此成就的主要动力,就是这股崇高、可敬的精神力量。
泰国拳坛的制度,有职业与业余之分,一个少年入拳馆习拳,至成熟阶段,即可获安排登上擂台,与别馆同级(体重)及水准相等者对战,成为职业拳师,靠与人比武斗拳来讨生活。
泰国拳师从业之初,多属半专业性质,数十年前有苦力、农民与车夫等,今日则有劳工、学生、军人与警官从事这项职业,如操拳业有所成就,往往舍弃原来的职业,专一练拳而成为职业拳师。普通人练武,若只为兴趣或为纠纷而上擂台比武的,并不能称为职业拳师。
拳击生涯,虽然十分冷酷,但一般能出人头地的拳师都有极优厚的保障。年轻而未有固定职业者,可望投身于军、警界;如果是正在服役的,亦可借其拳台声誉而获致加官晋爵;一流拳师,更可得泰皇召晤机缘,这是泰人心目中的殊荣,也正是拳师一生擂台苦战的祈望。
一个初次露面于曼谷擂台的新手,每战可获300铢酬报,如果表现渐佳,薪酬亦随而上升。成绩不凡、声名显赫的当红拳师,每战所得,不下七八万铢。至于一般普通的职业拳师,也有4000~5000铢的拳酬。假如一个拳师,天赋极高,连战皆捷,打遍全国而成为皇牌偶像的话,身价即高至20万铢。
以泰国一般劳动者平均月收入千余铢来说,拳王的身价,无疑是一般人梦中的宝藏。由此可见,拳赛比许多行业容易挣钱,拳师乐得苦练,竞争的结果,技术自然炉火纯青,拳业越发蓬勃。
这种职业制度,对泰国拳术的发展来说,极有裨益,因为在名利的驱使之下,拳师自是精益求精,务求达到高超拳技与巅峰状态,借以战胜同业的先进分子,反之则无法在拳坛上保持地位。
泰人传统视拳赛为一种艺术,在泰国,许多时可以看到一些年轻人,每每听到拳斗音乐,即随乐鼓的节拍摇头晃肩,一若身处擂台,陶醉其中。
在泰京曼谷以外各府的穷乡僻壤,拳手每赛的酬劳,实在还不够疗伤之用。报酬虽然不高,但是上擂台比功夫的风气,以及获得拳迷的热烈赞赏,乃是泰国青年最为醉心与感激的一种精神鼓舞。
泰国拳赛之风,较之欧美的西洋拳或摔角更为蓬勃。泰京曼谷市内一周七日都有拳赛,分别于叻喃隆和仑披尼两大拳赛场举行。
如果有一流的拳坛高手对垒,票价自然提高,如遇有泰国名手与外国名手比赛,价格又抬高,观拳者也更踊跃。以两大拳场来说,叻喃隆拳场可容观众两万,大赛之时,常有爆满之盛。未能买票入场者,则流连场外,可见泰人对其国家体育的溺爱。1954年,著名泰国西拳师湛仑作第二度问鼎世界雏量级冠军,观众免达七万之众。
此外,步入80年代,每年12月5日。泰京皇家田均有公开大拳赛举行,自上午开始,直至深夜,国民可免费观赏,编排拳师出场数目,1980年初办时有60余对,1986年更增多达160对,并且有拳坛前辈老手登台助兴,热闹异常。
拳场
曼谷的叻喃隆与仑披尼两大拳场,是泰国拳坛的二大殿堂,多年来一直是泰拳坛活动的中心,时代进展令社会趋向营利主义,拳场虽然堪称为泰拳坛“威严”与“传统”的代表,其运作和经营方面的政策,还是不免受到影响。
叻喃隆拳场是泰国第一个标准拳场,是政府御产署物业,所以有皇家拳场之称,与陆军署的仑披尼拳场相比,有不明文的优越感。叻喃隆拳场位于五马路,地位适中,本在大战之前已开工建设,惟工程受到战争阻延,至1954年开幕时,尚为露天拳场。经营早年,即为拳坛掀起空前的热潮,其后当局加建上盖,于1951年全部完成,拳赛从此可在风雨无阻下进行。拳场属政府所有,经营员交由特别注册公司管理,实际上是国营拳场,既获专业人士管理,故营业成绩颇为可观,每年于盈利中拨出援助金,捐赠给空军、海军、警察部队作福利用途,其地位与权威有着官方机构的意味。
仑披尼拳场于1956年开业,为陆军署所有,地点在曼谷城西的仑拉尼公园范围内。该区素以交通阻滞而名恶,该公园有多年历史,早在1925年,泰皇拉玛六世下谕赐予国民作憩息之所,后被开辟为游乐场,命名“是乐园”,安排各种玩意,令游人娱乐身心,其后一度发展为拳场,数年后停歇。直至战后陆军署同地摆擂竞技,与皇家拳场相互辉映。仑披尼拳场的行政结构,以陆军第一师团参谋长为场长,收益全归陆军第一师团部队及福利部分配。拳场经营30年来,惟不乏拳迷支持,但由于经营方法以个人形式为主,不如叻喃隆拳场企业化健全,在运作上各方面均欠机巧,故比较之下,其营业水平始终不太理想,经济情况屡见不佳。
起初时拳场采用的制度是季聘节目经理,联络拳坛三教九流人士,编排比赛,甚有影响力。50年代的銮陀拉吉,纵横拳界30年,即以精于此道而被誉为泰国拳坛之父。随着泰拳的飞跃发展,“主催人”制度继而产生,主催人受其所隶属的拳场委托,按期措办拳赛。此路人物,最重要的是关系,拳场的成就及业绩,都系于其辖下主催人的才华与魄力。
20余年前叱咤风云的主催人有汶宋与添汶二人,是60年代拳坛全盛期的大功臣。当时最具号召力的偶像拳师是阿仑与亚披勒。后来的“老师”猜纳与80年代的嵩猜,均被公认为是此行业中的鬼才。
1974~1975年是仑披尼拳场的鼎盛时代,当时全国最优秀的选手“泰南慧星”乃佛与“黄金腿”匹博莲同属该场培植的拳师,风靡一时,致拳场广立口碑,令叻喃隆拳场当局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两大拳场的商业性营运,常导致双方明争暗斗,各展奇谋。此种竞争,一度趋于白热化,1975年时。仑披尼拳赛主催人猜纳,破例允准皇牌高手乃佛于叻喃隆拳场登台,与其主将威仓莲作复仇战,竟遭仑披尼当局给他撤销职位的惩处。此事件引起各主催人联合抗议,并报以杯葛行动,最终令当局软化,收回承命,猜纳地位得以保住。
泰国拳坛殊盛是众所周知的事,但到底旺盛到何种程度,则可从数方面现象的反映,得到结论。根据1984年一项官方统计,全泰国71府内固定赛拳场的数目达84个。此数并不包括各种小型的临时拳场或擂台,实数难以估计。在京畿一府,每周起码有10场定期赛事,分别于两大拳场与电视台推出。后来大拳场在周末下午及周日,另加编节目,电视拳赛的广告效率急剧增长,各线路台争相排出赛事,数目日见增多,小型拳场也投入战圈,情形更为热闹。
一个拳师,自出师于乡间,打至县镇,复入府市,获上佳成绩者,始能打进皇城曼谷,所以在京两大拳场登台拳师,莫不是身经数十战、甚至逾百战的擂台悍将。
由此情形观之,泰拳坛的竞争酷烈异常是理所当然的,而能脱颖而出成为名手者,其战力之强,固非一般平庸练武者可及。
拳赛实际上是大生意,可谓是独特的企业。依赖此门生意谋生的人数目绝不算少,拳师只是其中一分子,其他的尚有拳场雇员、馆主、教练、练习对手、记者等。
拳赛对一位拳师来说,无疑是冒险,事实上与拳赛有关的各方面,都有冒险的因素。
在拳师方面,身受重创、残废甚至死亡,都是极有可能的事。而拳馆经理去说服经纪,把一位未正式出赛的新手拨人生财之列,也是一项冒险。因为主催人收入的盈亏,全赖观众对拳赛的反应。如果前去捧场的拳迷一旦不满拳师在擂台上的表现,引致骚动,拳场遂有遭捣毁的危险观众也不会例外,免不了会被捣乱者掷物所伤。
尽管有种种的冒险因素存在,却不能影响现在正不断增加的拳馆数目,拳坛新人辈出,名手代见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