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兵布阵如何闯关?广西电视剧之“大片”方向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蒋锦璐 赵娟
近年来,《闯关东》、《大宅门》、《乔家大院》、《血色湘西》等一批带有浓厚地域文化色彩的电视剧强烈地吸引着广大电视观众。这些电视剧“大片”在众口难调的电视剧市场“南北通吃”,进而形成全民性的文化热点,更重要的是,它们所诠释的地域文化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使其由一种区域性的文化平台提升到了全国性的文化平台。正如专家所言,“一部《闯关东》,使全国人民高看了山东人一眼;一部《乔家大院》,使全国人民高看了山西人一眼。”在广西努力建设文化先进省区的进程中,广西电视剧应如何“排兵布阵”,做出富涵广西色彩的“大片”,使“全国人民高看广西人一眼”?
地域特色:一枚硬币的两面
2005年,中国传媒大学专家组承接了影视学术界的重大科研项目“电视剧艺术学科理论”,在专题报告中,全国电视剧被分为京派、海派、岭南派、关东派、关中派、湘楚派、巴蜀派、八闽派、港台电视剧等九大派别。它们都拥有代表作品,以标识本门派的风格——京派,其特色是民俗韵味共古都气象于一色,皇城文化与市民文化并存,代表作有《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大宅门》;海派,将吴文化底蕴与外滩欧美风格融汇,既展现上海街坊里弄的市井人生,又有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眩目繁华,代表作有《上海的早晨》、《世纪人生》、《双面胶》;东北派,以赵本山领衔的《刘老根》异军突起,将东北地域白山黑水间蕴藏的诗情画意与当地农民价值观念的变迁鲜活地揉为一体……
同样,《闯关东》之于关东派、《乔家大院》之于关中派、《血色湘西》之于湘楚派,无疑有了类似于“临门一脚”的突破性效果,使已经有长年积淀的各派别充分展露了各自的精神气韵,为中国电视剧版图增添了气象万千的文化景观。广西电视剧从上个世纪90年代每年三五集的生产能力,稳步增产到近三两年的年产量300余集,始终坚持着对地域文化的探索与展示。《那年秋天》、《漓江情缘》、《苦楝树开花的季节》、《五色场》、《耳光响亮》、《我们的父亲》等等,一批富有地域文化色彩和较高文化品位的电视剧相继与观众见面。
纵观这些作品,有叫好的——《苦楝树开花的季节》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有叫座的——《耳光响亮》在全国除海南台、西藏台的所有上星卫视播出,有叫好又叫座的——《我们的父亲》在中央八套热播后,在各大门户网站影视评论版引发热烈争论,被评为2005年家庭伦理剧的代表之作,并被国家老龄委誉为“划时代的敬老警世教材”。但是,如果以《闯关东》、《乔家大院》这样的标杆去衡量,广西电视剧尚未达到如此影响力和竞争力。正如广西广电总局艺术处薛山明处长所言:“广西电视剧有好作品,但其中能成为全国电视剧格局中年度大片的作品明显匮乏。”
文艺评论家李建平认为,广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致力于文化建设,在文学、戏剧、舞台艺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影视领域的突破还未形成。电视剧是综合艺术的载体,其支撑力量是一个地域文化发展的整体态势。广西文化是中华文化子系统岭南文化中的次子系统。但广东文化由于自身的跃动,逐渐有了成为岭南文化代名词的趋势。广西文化与广东文化渐渐拉大差距,终始未跳脱岭南文化而独树一帜。这是广西电视剧尚未形成流派引起全国关注的原因之一。
另一重原因,广西电视剧所依存的区域文化版图多元复杂。八桂文化包括——越五岭、经灵渠、顺湘桂走廊,在秦汉唐宋明清的时光隧道向八桂大地纵深的、由中原文化演变延伸而来的桂林山水文化,面临南海、坐拥2000年前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北海、以“珠还合浦”定格艺术之美和人生之幸的北部湾海洋文化,以红水河为辐射中心、以“刘三姐”为民风民情精粹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三者各成体系,形态殊异,和谐共生。这种多元化的地域文化,虽然有兼收并蓄、五彩缤纷的特点,但很难有哪一个文化色彩能成为主流色彩。广西的文化色彩没有典型统一的整体感,反而容易给人以分散、无主调的感觉。
地域特色,一枚硬币的两面。长期从事广西电视剧专题研究的专家王建平认为,地域特色是广西电视剧创作的源泉和优势,但是应用与整合不当,也会成为广西电视剧的掣肘。反映地域特色,不能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仅仅流于民族风俗或方言俚语等表象的浮浅展示。如何在文化不占优势的区位打造广西电视剧,他给出建议,视角向外,题材突破地域限制,立足全国受众关注,“你关注了全国,全国才会关注你”。
广西天高影视总经理路宁则肯定,有地域色彩的电视剧相对来说会好看一些。但他反对将地域文化做简单图解,生搬硬套搬上荧屏。他接触过不少地方政府,理解地方政府因为看到电视剧对地方形象推介的强大作用,而纷纷渴求诉诸电视剧以显示地域特色提升文化身份。路宁的观点是,不能片面地将展示地域特色的电视剧理解为风光片、说教片、宣传片。如何将官方的政治意图与电视人的市场嗅觉相结合,找到观众的兴趣点,用一种新的、出人意料的形式和手段把熟悉的题材表现出来,传递一种新的观剧感觉,是广西电视剧致力的方向。他以美国电影《达芬奇密码》和英国影片《卢浮宫魅影》为例,“这可都是在法国卢浮宫拍摄的悬疑电影!我们需要这样的想象和胆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