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的意思是,贵州汉语的这些说法也多见于同属西南官话的四川等地,不少还见于其他南方方言,所以不大可能是直接从贵州当地侗台语借来的。
作者举了24组词,偶没有那么多精力一个个词都展开,先拿两个词来列一下。
先说读如“滮”的这个说法。上面文章布依语这个说法显示的音标是乱码。按本坛《布依文与壮文、汉语拼音对照》提供的资料,壮语和布依语的第5调调值都是35,第5调一般相当于汉语的阴去。贵阳话的阴平是55,去声是24。如果说贵阳话是从布依语借入这个说法,读成去声的24调不仅调类相应(都属去声),调型一样(都是升调),调值也接近。但实际上贵阳读成阴平的55调。
这个说法广泛见于南方,包括吴湘赣客粤闽,也包括平话和西南官话。据说江淮官话、河南和山东也有地方这么用的,不过只见过网友这么说,未见到具体的文章。在其他汉语中这个说法也读阴平。汉语方言的这个说法和侗台语可能有关系,但不一定是汉语借侗台语的。在汉语中,这个说法一般指液体飞溅,在长沙和柳州还可指火星飞溅或迸射出来。有很多写法,其中一种是“熛”字。《说文》:熛,火飞。《一切经音义》引《三苍》:熛,迸火也。《三苍》是秦汉时的字书。火星的飞溅与水花的飞溅相通。
其次是“盖”的说法。类似的说法见于吴湘赣客粤闽,如广州 khɐm 上声。作者认为“下列词语,虽在古代字书、韵书等有记载,但未说明通行区域,今不见于北方汉语。”其实在河南就有说成 khan 上声的(剪径者是河南洛宁人)。
把东西罩住,比如把剩余的饭菜用罩子盖住,叫做[k'an]住。
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190438&extra=page%3D2&page=40
潘悟云曾说:
以前,看了侗台语中“盖”的各种形式,大体上都是kom之类的音,所以就猜想南方言中的是不是百越语的底层词。后来有两点理由使我取消了这种相法。(那些音标是他的拟音,会有乱码):“盖”义的词在汉语中就有许多,而且是属于同一个词族,使人猜想它们也许就是从同一个词根派生出来:
盍 *ɡaap《说文》“覆也”
盖 *kaaps
合 *ɡoop
韐 *kroop,即蔽膝。
*koomʔ
揞 *qɯɯm
奄 *qromʔ,《说文》:“覆也”。
弇 *qromʔ,又*koom,《广韵》:“盖也”
第二,东亚的许多语言中“盖”也都有类似的形式。
这个词族在藏文中可以列出以下一些形式《格西曲札藏文词典》:
ɡab-pa:遮盖,覆敝 jab-job:遮盖,覆蔽
ɦkhebs:盖 klubs-pa:穿着
thum-po:包裹 ɦthum:包,盖,过去时ɦthums
kha-leb:盖子 kha-ɦkhebs:盖子
kha-ɡab-pa:盖子 ɦʨhab-pa:覆藏,隐匿
ʨhob:覆盖 ɦɡebs:覆蔽,过去时bkab,将来时dkab,命令式ɡob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25 23:08:3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