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交通和中国有所不同。从伦敦下飞机后去英国南部旅游城市Bournemouth约3个小时,一路过去车很多,车速在70~85英里之间(约110~140公里)。很少看到国内那些“保持车距”之类的警示标语,路面也明显比国内的窄,但是就没有堵车,高速公路比国内的发达。在大街上红绿灯很少,都是司机自动遵守交通规则。英国人开车转弯都是急转急停,晕车的人更本不能坐。本人是车盲,只认识宝马(BMW)。在大街看到宝马车还是蛮多的。小轿车很多,大部分很小巧的那种,据说油费太贵,消费不起,英国汽油的价格是国内的3倍。油费比国内高可能还有一个原因,英国高速公路不收费,据说全英格兰只有两个收费站。高速公路上偶尔也看到巨型悍马。
英国人口很稀少。在大街上很少遇到人,即使在很繁华的地方也没有国内那种拥挤的场面,只有在学校门口看到许多小孩,长得很可爱。只有在酒吧,还有一些娱乐场所,或者生意很红火的饭店才能看到很多很多人喧闹的场面。可能伦敦那种国际大都市是会有很多人。
英国人没有想象中那么安静。在国内的时候常常听到中国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一定要注意。可是在饭店里吃饭我发现那些英国人声音比我们还大。在路边有好几个小孩在路边打闹也很放肆。不过,吃饭时发生响声总是不好的,平时吃饭爱猛眨嘴巴的人是该注意一下。还有不要把刀叉掉到地上,毕竟我们在英国是外国人,一有什么动静就很多双眼睛都注视着,有点影响形象(如果你不在乎也没有关系啦)。
英国人比较开放。英国人离婚率比较高,三婚四婚的都有。不过据说离婚成本比较高,要付给对方钱,因此很多人不买房,省得离婚的时候麻烦。所以,越穷的人离婚的次数越多,越富有的人越不肯离婚。而且据说一夜情很普遍,在酒吧里对上眼就会发生,结不结婚都一样了,反正不像国内那样有道德约束。
英国人很礼貌。看别人就微笑,然后就打招呼。嘴里就不停的说“ Thank you”。看到别人迎面而来总是要靠边站,让你过去才走他们的路。这种礼节,刚开始很不适应,感觉别人对你那么好怪不好意思的。3天后就习惯了,他们实际上是一种习惯而已。那些东西都是表面文章,感觉距离很近,实际上内心距离很远。
英国小孩在某一些方面可能要比中国幸福。父母不会管教太多,比较自由。在国内11岁的孩子不会老是粘着父母,不停搂抱,然后趴在父母身上就睡觉。可是,在英国,小孩子就是这样不停得粘着父母,然后可以随意的在地上打滚,父母不会去管。在中国,11岁的小孩已经有了很多规矩了,比如看到一个11岁的小孩在地上打滚,父母早就训斥了:“你怎么能这样呢?坐好!”。还有一个,中国的父母老是护着孩子:“那个水太凉了不能喝”。偶在一个意大利餐馆,看到一个老外的小孩喝了一杯冰水了,父母会说:“你还能喝吧?”然后小孩就说:“我能!” 。然后又咕咚咕咚的喝了一杯,他们都喜欢挑战,父母也鼓励小孩挑战。
英国人工作很轻松。可能每一个公司不一样,我们所访问的公司都休闲的要死。上班做了一些事情后就有早茶时间,可以去喝咖啡,去喝红茶(BLACK TEA),还有巧克力吃,有报纸看。每一个人都很轻松,上班时间还可以听音乐。每个星期只工作4天半,星期五中午12点就放假了,真不敢想象。我总在想他们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估计在国内很少很少有公司这样,老板看到了他们这样估计早就气得吐血了。据说工人的工资不是很高,一个月大概1000多到2000英磅,中层干部(部门经理)一年3到5万英磅。但是我觉得够好了,我们的工人不一样一月只有1000多块钱么?而且我们的劳动强度是人家的N倍。我想有必要考察一下物价了。
英国的物价对有的人来说高,对有的人来说不高。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根据个人的收入,和不同的物价去和国内比较才能得出结论的。相对来说,在国内收入高的人觉得英国的物价不高,在国内收入低的人就觉得英国物价高。毕竟有钱的人少,所以英国的物价很高。便宜的东西也有,大多数都标有:Make in China。结果我什么东西都没买。
英国城市比较干净。 他们的绿化程度不是我们所能及的。一大片一大片的绿地,树林,还有飞鸟,因此很少有灰尘。一些重度污染的工厂早就搬到了不发达国家,比如中国,所以看不到浓烟滚滚,没有看到污染的痕迹。人口密度决定我们无法达到他们这样的环境标准。如果中国也像他们这样有大片大片空地,很多人就没有地方居住了。
英国的房子不好,隔音差。房子外观看起来很漂亮,和我们在电视电影上看到的欧式建筑一样美丽,但是据说没有德国的好。我们换了几个旅馆,档次有高有低,有个共同的毛病是地板响,关窗后还能听到外面的声音。
英国的英语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懂。英国应该是英语的诞生地了,我想这里的英语就像中国普通话一样了。第一天确实挺得不太懂,很多简单的单词和句子都听不懂,需要英国人重复说两次。过了大约三天,基本交流就不成问题,平时背的单词和句子都可以记得起来了。虽然偶说的是最蹩脚的英语,但是他们都能听得懂,他们的听力不会有问题的,就像我们听到外国人说话一样,再怎么蹩脚也能听得懂,所以就不要担心口音问题了。碰到英国人就大胆去说吧,他们都很爱讲话,爱闲扯。而且,他们说的英语都比较正统的,字正腔圆,不会像美国人一样说话的时候好像嘴里叼着一根香烟。
英国人爱好自行车运动。随处都可以看到戴着帽子骑着跑车,大街上可以看到好多小孩在玩自行车车技。我们所在的城市是一个丘陵地带,道路弯来弯去,上下起伏,有点像环法赛道,很适合自行车运动。
英国的天气真差。老早就听说天气不好,果然大冬天的还不停的下着雨。温度不高,但也不感觉冷,可能感觉和中国南方差不多。来了这几天就只有一天早上看到了一会太阳,中午就立即下雨,天一直阴沉沉的,很灰暗。据说英国人得忧郁症的人很多,可能和这鬼天气有关吧,我来几天就开始有压抑的感觉了。周末也只能躲在酒店里房间里上网,没有人愿意和我冒雨去玩,去拍照。
来到这个地方,不得不提一下饮食,可是我无法用恰当语言来形容,可能用“不习惯”来形容比较恰当。英国的早餐还是比较丰富的,一般英式早餐包括煎鸡蛋、咸肉、香肠、炖黄豆、油炸面包、蘑菇、西红柿、鸭血糯米,一个大盘子装了这么多东西,不撑死也吓死了。还有咖啡或者红茶,果汁有好几种,水果比较少,只有香蕉、苹果和菠萝,而且有的地方有的地方没有。对了,还有冷牛奶了,好多麦片,还有一不知道什么的东西片片,糖什么的。烤面包有两种,一种烤得比较时间短一点叫白面包(White bread) ,另一种黑乎乎的,烤焦了的面包就黑面包(Black bread)。偶觉得白面包比较好吃,但是实在吃不了这么多东西。偶特意观察了旁边的英国人,真难以想象,那么一大盘的东西一下子就干光了,所以都一个个长得那么高大魁梧,虎背熊腰。体积超大的人在英国随处可见。在街上看到一个胖女人估计500~600斤,走起路来像一个大大的圆球在滚动,真难以想象(Unbelievable)。午饭有三明治,面包,牛排,汉堡王,鱼,鸡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老外对午饭不是很讲究,随便吃吃就行。那些东西都和我们中国的不同,两个字-难吃。特别是三明治,里面有干酪,英文叫Cheese,我们第一次吃那个东西,真难以下咽。花了很长时间终于塞完了。那真是一种折磨,不吃嘛又怕饿着了。我发誓以后再也不吃那东西了。从那以后我们中午都叫中式快餐,炒面和炒饭。结果那天大家都抢着吃,和饿死鬼投胎一样,舒舒服服的吃了一顿美味。晚饭比中午好多了,有意大利里面条,比萨,牛肉,火鸡肉,鸡肉,还有一些生的蔬菜,等等。这里都东西大多数中国人都不喜欢吃,因此我们只去过一次西餐馆。意大利人开的,里面很多很多顾客生意十分火爆。其余的晚餐全是在中餐馆吃的,广东人开的,很符合偶的口味。汤很好喝,烧鸭味道和我的家乡味道一样。米饭是泰国米。所有的东西都好吃。有些中国北方人觉得比国内的差多了;我倒是挺好的,在我们家乡的菜就是这样的口味,每次偶都多吃了两碗饭。
人种问题,偶很想说一下,可是来英国实在太短了,不了解有关人种来历。我所见到的英国人都是高大威猛型的,也有很多很多美女。我不知道传统的英国人会什么样。在英国几乎都能见到所有人种。白人,黑人、阿拉伯人和黄种人。白人中还有很多差别,有金发碧眼的,有黑发棕眼,很多很多种。英国的女人不符合传统的中国人审美道德标准 ,总感觉是那种放浪型的-抽烟喝酒的很多。在饭店面口,酒吧门口、商场门口……,经常会看到一群群美女在抽烟,估计女人抽烟的比例大于男人。英国不能在屋内抽烟,凡是有屋顶的地方都不能抽。据说脸小身体大的是北欧人种,黑发而身材高大的白种人是东欧人种,浓眉大眼棱角分明身材瘦削的是南欧意大利西班牙人种,而传统的英国人长相是什么,各有各的说法,偶就不得而知了。这些白种人偶都不能分辨来自何方,可能只有那些欧美人自己能分辨吧。就像我们可以轻易的分辨出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一样。在英国大街上分辨的亚洲人偶估计命中率在80%以上。而实际上那些白人之间的体貌特征差别远远大于我们黄种人的差别。
偶一直比较爱好足球。对英超早就很慕名了,很想去体验一下球场氛围。可是当地没有英超,只有最低级别的球队。英国足球很发达,他们联赛有5级,英超,英甲,后面的就不太清楚了叫什么名了。偶在英国都不好意思提足球,怕他们愤怒,打我。因为英国国家队刚刚被克罗地亚横扫出欧锦赛,主教练麦克拉伦下课,至今无主。在早茶的时候,看到他们有足球报纸才敢提。一提到足球就很兴奋,不停的给我们讲。更搞笑的是,我们在海边的路上,路过一栋豪宅,出租车司机一个老头给我们讲那是谁谁的房子,我们不知道名字,他说朴次茅斯的主教练,偶还是不认识,他就开始有点沮丧了。过了一段路,又给我们指出一栋豪宅,说是大卫贝克汉姆夏天渡假住的房子。贝克汉姆偶总归知道了。足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了。在旅馆里不断地放有英甲,球场暴满。也难怪,人家足球比我们先进,群众基础那么好,已经和中国乒乓球一样了。在中国,找一块空地,踢两下都没有。而他们到处是大片大片的空地,建好多球场。
偶所看到只是英国的冰山一小小角,但是已经让我见识不同的文化,也不枉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