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语初学者的有趣思维及驳南乡子谬论(上)
近来自学泰语,破多感想,先奉献一贴,聊博众贝侬一笑,或供众贝侬讨伐。
此贴先和历史扯上点关系。
下在姓韦,结合泰语的学习,先来一个韦姓起源改进版,不足为凭,只望获众贝侬一乐。
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对许多姓氏称谓的原义有解释,据其叙述,韦原是主持分姓的卜黄分给一个讨厌的迟到者的丑姓——男性生殖器,这个人愿意改正不好的陋习,众人劝卜黄给他一个美姓,才改成无贬义的“韦”。男性生殖器是原始性崇拜的对象,在原初的观念中并不为丑。但史书所叙述人们却视此为丑姓,本族族人也不喜欢,可见那种原始观念已淡化……(壮语中,男性生殖器的读音与“韦”近似。)
泰语“快,很快”是ไวไว ไวไว ,读音近于“韦韦”。想来壮泰族先民古越人要表达“快”时,都这么说的,呵呵。于是我有改进版,省得那故事看了不爽。新版本如下:
一日,卜黄分封姓氏。有个讨厌的家伙可能平时拖拉习惯了(前不久我与贝侬黄军—僚商版主——约会,我因为某种原因大迟其到,估计要是卜黄再度封姓,我很可能又得一个生殖器),来到现场时黄花菜都凉了,但仁慈的卜黄并不恼怒,时间就是生命,以后办事要准时!目下生产力低下,抓个野兔驱狼赶豹的都不容易,你办事总慢三拍,如何得了。为了警戒,督促你以后办事要ไวไว ไวไว
,就给你个“韦”姓吧。
从此以后,韦氏子孙办事贼麻溜,族群终于得兴。(僚版主黄军先生看了这句莫骂人啊。)
第二个话题也是我臆想,严肃话题留作第三个。
这个话题和越人英雄勾践有关。这位英雄的姓、名到底是什么意思?一直难倒众生。容在下用壮泰语破译之。(再次提醒:没有任何考据,纯属虚构。)
先说英雄的姓。
《国语·吴语》中韦昭注曰:“勾践,祝融之后,允常之子,芈姓也。” 战国时史官所编的《世本》,则直言:“越为芈姓,与楚同祖。”
芈,音“米”。越王为什么是姓“芈”?我想,芈姓本来是个汉姓,越王并无此姓,乃是汉史假借发音。因为壮泰语出现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当为“有”,即,相当于英文之HAVE”。มี之发音,与芈、米同,而这个词在古越语里可能出现频率最高,在汉人听来,这是个标志性的越语词汇,所以就出现了“越为芈姓”的历史。(若来板砖,我甘愿流血。)
那“勾践”是什么意思?我想,这太好理解了。ก้念“哥”,在泰语里是“都,也,就”等意思,在壮语里也是一样的。但今天,在北壮里,“也”通常是ห่า(泰语拼法表示,即HA的่ 音——中音,)但是,ก้的说法仍然残留,比如,北壮说“都行”、“也行”,就说是“ห่า ได ”(泰语拼读)。勾,就是这个“都,也,就”壮泰语发音。那“践”呢?“践”就是壮语单词“墙”的发音。有多多的墙,可是我们大王的一个梦想哪!大王“文身断发,披草为邑”,建设家国的进展很快。我们的栏杆房住得倒是挺爽,但大王一看,光有这个不行啊,瞧瞧中原春秋各霸,当下正大兴坚城深池和修建长城,个个固若金汤,我有勃勃雄心,要强军兴邦,要称雄中原当盟主,不建立多多的长墙怎么行?我也要大越国都是墙,都是池,都是高墙深池!谁也打不破,我再出击,前进,称霸!所以我名字就叫“勾践”,都是墙!都是战壕!(板砖也许已经如雨点而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7 21:44:1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