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57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壮族的陆运

[复制链接]

235

主题

1

听众

8549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0
注册时间
2002-1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7 11:33: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节选自《广西通志`民俗志》1992年版

壮族的陆运

  广西大多数民族都居于内陆地区,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区,各族民间载物运人都普遍习用扁担、箩筐、马驮、马车、牛车、人力车、轿子等。清光绪以来,随着铁路和公路的兴修,逐渐有了火车、汽车、自行车、拖拉机等各式各样的运输工具。但在山区和偏僻地区,运输主要还靠牛马驮运或人力背负。

修路
  
  壮族聚居的桂西山区,群山绵亘,山陡路滑。壮族人民世世代代爬山道,宛如登天梯,民谣唱道:“难了难,竹竿挑水上高山;挑到半山竹竿断,上也难来下也难”。壮族一般用打背工的传统习惯修路,即由村(寨)老出面组织修路,把道上的拦路石搬开,用石头垒成路基,填平坑洼,再用石板铺成石级。遇到山崖,用黑色火药炸出通路,架上栈道。遇到绝涧,横一根木当独木桥。壮乡不少山道,在山坳口建有青瓦或茅草盖的凉亭,供来往行人躲雨、歇息。有的道上隔十里八里,就有人摆滩卖茶水、凉粉、稀粥、水果,供人解饥渴。青石路边,往往立有石碑,上刻捐款人、修路人的姓名,并且用阴文刻下为修路捐躯的工匠的英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带领族人,实现壮族的伟大复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1

听众

8549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0
注册时间
2002-10-3
沙发
发表于 2003-11-27 11:35:00 |只看该作者
架桥
  
   习俗认为,建桥是行善积德,故一般道路上需架简易小桥时,都有人自动架设,坏了也有人自动修理。桂北山区农村,修架简易小桥的人多在夜间进行工作,不让人知道,不留姓名。架桥时杀一只鸡,把鸡血淋在桥上,再在桥头钉上两朵用五彩布扎的花。修建较大的桥梁,则由当地各族群众捐款,献工、献料,请工匠帮助架设。建桥用料多为木、石,俗称木桥、石桥。石桥中有石拱桥和石板桥。桥建成后,为捐赠钱物建桥者树碑立传,以示后人。
   用料石干砌的石拱桥和用料石干砌、石板架设的石板桥,多见于壮、汉等民族地区。
   在靖西、那坡等边境地区,壮族群众用铁索、藤条架设各式吊桥,风格别致。

带领族人,实现壮族的伟大复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1

听众

8549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0
注册时间
2002-10-3
板凳
发表于 2003-11-27 11:35:00 |只看该作者
驿传
  
   清末以前,广西各府、州、县在交通要道,每隔十里设一驿站,每个驿站有站丁若干名;驿站间每五里设一烽火台,危急时点火告警。驿站人员或步行,或骑马,依驿站次序传递消息和信件。紧急公文用马传送,日可行百数十里。在土司统治的一些壮族地方,如向武、都康(今均属天等县)、万承(今属大新县)等土州,官家不设驿站,公文往来概由各村派夫辗转传送。
   清末,广西始设邮局。入民国后,邮务渐形发达。自邮政设立,驿传遂废,迄今惟存塘、铺之名。

带领族人,实现壮族的伟大复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1

听众

8549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0
注册时间
2002-10-3
地板
发表于 2003-11-27 11:36:00 |只看该作者
行车

   广西各族历来有使用车子运输的习惯,传统的车子有牛车。近代以来又增加了火车、汽车、自行车。清末民初,广西各地牛车盛行。牛车全部用硬质杂木制造,载重可达一千多斤。马车结构与牛车大致相同,但比牛车矮小。人力车有双轮和单轮两种。运人称黄包车,运货称板车,建筑用叫斗车。单轮人力车俗称独轮车或鸡公车,轻便灵活,可走田埂小路,载重三五百斤。建国前独轮车多为木制,五六十年代尚流行。现在独轮车逐渐减少,间或出现木制胶轮独轮车。
   近一二十年来,各族群众普遍使用自行车运人载物,无论是串亲访友、出门赶圩,还是耕田种地、运肥送粮,群众以车代步、代肩者随处可见。


带领族人,实现壮族的伟大复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1

听众

8549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0
注册时间
2002-10-3
5#
发表于 2003-11-27 11:36:00 |只看该作者
马驮

   桂西山区壮、瑶、苗等族习惯用木做成八字形鞍架,置于马背,用以驮物,俗称马驮。建国前,马驮是当地各族人民主要的传输工具,各种农副产品运输都要用到,一匹健壮的马能驮一二百斤,一般的马能驮百八十斤。
   建国后,50年代,人民政府组织马驮队,将煤油、食盐、火柴、卷烟等工业品,运进少数民族地区;同时将少数民族的农副产品、土特产等运出来。马驮队一次用马多达数十匹。1958年后,山区逐渐修通公路,马车、拖拉机、汽车开进山区,马驮逐渐减少。现在,隆林、西林、田林、东兰、巴马等地各族干部群众中仍有不少人靠马驮运输物品。县文艺宣传队、医疗队下乡为群众演出、放电影、治病,亦用马驮,俗称“马驮文艺队”、“马驮医疗队”。


带领族人,实现壮族的伟大复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5 11:05 , Processed in 0.126550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