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新华社的评论,推荐如下。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题:民歌节唱的还是民歌吗?
新华社记者万一
已经举办五届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被当地人称为是除“五一”“十一”、春节外的“第四黄金周”。在与好客的壮族人民共享节日的狂欢之后,一部分游客的感觉是民歌节唱的已不全是民歌,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南宁是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随着南宁市在区域经济中重要地位的日益凸现,民歌节被赋予了空前重要的意义,她已经成为南宁市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但一位当地人却说:“文化活动是挺多,但听到的民歌还真不多,尤其是原汁原味的。再说,以往一些脍炙人口的纯正民歌,演出时却加上了流行音乐的伴奏,叫人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家住北京的李大爷从小就迷恋民歌,第一次专程赶往南宁就是想过过民歌瘾。他告诉记者:“民歌节上似乎流行歌曲比民歌更火。为能听到更多更好的民歌,我还特意去了附近几个郊县,希望找到点儿‘纯正’的感觉,但是那里的居民却说现在他们几乎都不唱民歌了,只是父辈们偶尔高兴时才唱唱。”
记者的一位同事感慨:“民歌节的举办也许只是一种手段,一个由头,而主要的目的还是发展经济。南宁人称这一节日为‘第四黄金周’,也许就是喜欢它的热闹,喜欢它的气氛,希望它成为一种新的民俗。就像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一样,我们要给传统的民俗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使它源远流长。”
民歌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标志。近些年来,我们只顾追赶世界经济发展的脚步,但在飞速前进的同时,许许多多传统的东西在我们不屑的眼神中慢慢地丢失了。
一位文化名人说过:我们在发展中不能丢失传统,离开传统我们的文化建设将无从谈起。(完)
补充一点,整台晚会不用说民歌的量不够,即使是所选的流行歌曲,也是很失败的,没有任何特点。主持人就不说了,晚会的导演可以用一个“土”字来形容。
对于广西原汁原味的民歌,许多广西人还是感到很自卑,事实上,当你真正有了国际化的眼光,你才可能对民歌崇敬得五体投地,你也才可能把民歌的美挖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