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铜鼓起源的“独木皮鼓”说
南方百越民族中,骆越以铜鼓著名,从花山崖画中得知周初(2700年前)已有铜鼓铸造,其鼓面图画以太阳光芒纹为主。由5星到多星均可见到,和独木皮鼓绘法基本上相一致,只是后期铜鼓才把光芒纹伸长到鼓缘。这是铜鼓的基本纹式。晕纹也是早见于木鼓的绘法上,只是铜鼓更进一步,加上了各种美丽和先进的画面和花纹(如羽人竟舟、凤鸟等越族使用图式)。
指出铜鼓起源于木鼓更可以由乳钉纹说明。乳钉纹显然是固定皮鼓面用的钉子,被铜鼓吸收过来作为鼓边的装饰,说明铜鼓制作时已有皮鼓的存在。这和皮鼓已比独木皮鼓为先进一样,即已用金属钉子固定鼓皮了。
从文字记述看,《说文》称:“鼓,郭也……徐错曰:‘郭者,覆冒之意。’”在《释名释乐器》更具体说:“鼓,郭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又如在1977年湖北崇阳出土商代铜鼓,在鼓身两端亦有三行突起的乳钉纹,表示汉族铜鼓也是由两端蒙皮的木鼓演变而来的。商代甲骨文中,“鼓”字写作上图的样子,像人持物打鼓状。《诗经》亦有“鼍鼓逢逢”之句。即皮鼓很早已有,铜鼓后出。
铜鼓面上的图画亦为木鼓绘画递变而来,因为铜鼓面的鱼、鸟、鹿及人骑鹿纹,都可以在木鼓鼓面上看到。这些进一步的精美图画无论在滇桂型或桂粤型铜鼓中都可发现。
根据上述各点,我们有理由相信独木皮鼓起源早于铜鼓,即在原始社会时期即已存在,而铜鼓则在百越民族进入奴隶社会时期,才会铸造,而且从体制、图画、纹饰方面看,都有一系列渊源关系可寻。故铜鼓起源于独木皮鼓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