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红棉树在 2003/01/02 01:49pm 编辑]
现在的那坡县确实得名县城南边的那坡屯,为了查证那坡县的壮语名称到底是Naz bo(山坡上的稻田)还是Naz mboq(有泉水的稻田),我这次去那坡特意询问了多次。
一、2002年12月30日下午拜访那坡县委民语办时顺便提起这个话题,里面的人首先不明白我问的原意,就用桂柳话的说法说“就是那坡(Naz Boh)啊”,我解释说,当地壮语到底是怎么读,土话是什么,她们才恍然大误,都说是“Naz Bo(山坡上的稻田)”,然后进一步解释说:“你们德保、靖西人到我们那坡县,都是一路上坡,今天你一路来没有看见么?我们这里地势高,所以叫那坡也不足为奇。”于是我就初步确定德保民间对那坡的壮语称呼是正确的。
二、下午4点多去了感驮岩,看看那口流量非常大而清澈见底的泉眼,然后又觉得沙南曼森的解释也有一定的道理,突然记起了沙南说过,那坡县旁边有个那坡屯,所以这个县的得名应该是来源于那个屯。于是离开感驮岩后,在路边一家小卖部借打电话的机会,用壮语询问看店的那个看样子将近70岁的老婆婆(因为我们德保壮语和那坡县城壮语相通,都是属于德靖土语,所以老婆婆一下子就明白了我的意思),我问她:那坡县旁边不是有一个那坡屯么?那坡屯在这里的壮话里叫“Mbanj(村) 什么”?她一下子就说:就是Mbanj Nazbo咯!我当时还有疑虑,就继续问道:不是Mbanj Nazmboq(有泉水的稻田)么?老婆婆瞪大眼睛,大声地说:不是Mbanj Nazmboq,Mbanj Nazmboq离这里远了,要到平孟(那坡县的一个乡镇)那里去了!我就明白了那坡县和田阳县的那坡(Nazmboq)镇一样,也有一个叫做Mbanj Nazmboq的地方了。 从而也进一步证实了那坡屯也叫“Nazbo(山坡上的稻田)”。
三、沙南的弟弟在那坡县中学当教师,当天晚上,他请我到他们学校去玩,将近晚上10点的时候,我们到他班上的男学生宿舍和学生们聊天,主要的话题是和学生说壮语(一个宿舍12个学生,除了一个瑶族的和一个属于北壮“布依”支系的学生外,都能和我用壮语沟通,从而也证实那坡壮语划归德靖土语是合理的),我又顺便提起了那坡屯的发音,当中有好几个都不知道有个那坡屯,但是知道的那几个都说是Nazbo,也会解释说bo是“山坡”,到此,我几乎不存在疑虑了。
四、第二天(12月31日)上午,离开那坡之前,我最后拜访了那坡民语办前主任岑树权老人,70几岁的高龄了,是那坡县民间文化的集大成者。除了询问那坡县各个壮族支系和方言状况之外,我又提起了“那坡”的名称来由,他很肯定地说:那坡县原来叫睦边县,后来改回当地的壮语名称,即那坡屯的“Naz Bo”,也就是“山坡上的稻田”的意思。从他那里,我也知道了那个“那坡屯”虽然就在县城旁边,但是该屯居民不是那坡县一般的平地壮族“布央”,而是说“侬安话”的南壮支系,我对照了民语办送我的整个那坡县的各个乡、村、屯的民族、语言和方言资料,果然上面写着城厢镇(那坡县城)那坡屯是壮族的侬安支系。岑老先生也还说,那坡县也有一个叫Naz Mboq(有泉水的稻田)的村子,不过离县城很远。至此,“那坡”县一名的壮语名称可以作出定论了——Naz Bo。
通过查证那坡县的壮语名称,我学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做任何学术调查,都要遵循严谨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凭空想象和想当然。壮族地区的壮语地名成千上万,壮语地名的调查是一个十分庞大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本着严谨和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去做这个工作,为子孙后代留下我们壮语文化宝贵而真实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