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4049|回复: 0

广西民族音乐学家作曲家  范西姆

[复制链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发表于 2003-3-9 23:56:00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子最后由luomaren在 2003/09/10 05:57pm 编辑]

                       
                     广西民族音乐学家作曲家  范西姆

 
--------------------------------------------------------------------------------
 
      范西姆,研究员,男,1939年11月出生,广西凭祥人,壮族,中共党员,先后进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攻读音乐理论,1966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系。民族音乐学家,作曲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中国音乐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

   主要贡献:多年来,对民间音乐挖掘、收集、整理、研究成绩突出,发掘广西壮族、侗族三声部民歌“三顿欢”、“嘎三锁”,引起国内外音乐界新闻界的关注。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音乐传统、培养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参加开创性举办广西民族歌手班,担任该班主要负责人,培养出黄春艳、黄依兰、潘世明、黄乃明、韦丽萍、代丽、何梦玲、陆海波、樊青青等一批在全国、广西声乐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并多次领队到北京参加国际合唱节和赴香港参加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演出,1996年和1998年任广西少数民族歌手合唱团团长,领队参加北京国际合唱节、中国合唱节比赛荣获最高演唱奖和金奖,填补了广西民间音乐历史空白。

   主要音乐作品:独唱《壮乡美》、无伴凑合唱《生活美如霞》、波列协奏曲《花山随想》、大型民族风情舞《壮族歌圩》(合作)、民族歌舞剧《蛇朗》(由广西艺术学院、桂林市歌舞团等演出,并拍成电视在全国播映);电视音乐专题《壮乡歌海浪花飞》,94广西国际民歌节歌舞专场《歌海明珠》任总策划及音乐设计。 

   主要著述:参加全国及广西重点科研项目及工具书《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任副主编,《壮族百科辞典》音乐主编,《壮族音乐史》主笔,《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辞典》、《音乐欣赏续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及国际文化合作项目<壮.泰传统文化比较研究>等专著的主要撰稿。

   研究论文有:《论中国东南沿海民间音乐多声现象与特征》、《论壮傣语诸民族音乐文化渊源与互渗》等。应邀赴香港、泰国、越南参加国际音乐学术研究会并宣读论文和发表论文。1997年荣获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颁发国家重点研究项目编纂成果一等奖。1998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人民政府颁发荣誉勋章。业绩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二十一世纪中华英才大典》、报告文学《恋恋歌圩路》、中央电视台人物专题片《山野的和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歌海探宝人――范西姆》和广西电视台专题片《山歌之子――范西姆》、《人生之旅》等介绍、播放。

   

                                                        桂龙新闻网


                    终生与歌为伴的人——记广西民歌专家范西姆


 在一次诸多专家参加的音乐讨论会上,主持人微笑着宣布邀请广西的“音乐之母”发言,这时只见一位个子不高的壮年男子站起来,走上发言席侃侃而谈。他就是著名的广西民歌专家范西姆。

      山歌之乡出人才

 范西姆出生在广西宁明县夏石乡拿留村(现属凭祥市),这个小村寨跟大多数壮乡一样也是山歌之乡。范西姆在歌海中泡大,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歌手。


 初中毕业,范西姆考上了湖北艺术学院附中。3年后他又叩开了中央音乐学院庄严的大门(后随该院民族音乐系科分出另建中国音乐学院),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最高学府音乐学系的一名学生。

 他在艺术的大海中尽情地遨游,如饥似渴地学习音乐知识。大学5年的学习结束时,范西姆已经掌握了系统的、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完成了对民歌从感性认知到全面理解的转变。


 1973年,范西姆放弃留在文化部(当时称国务院文化组)的机会,回到广西,成为广西文艺创作办公室的一员。从此,这位久别家乡的学子一头扎进了故乡的“歌海”里。

                          首次发现三声部民歌

 广西少数民族的壮、苗、瑶、侗、仫佬、毛南、京等有自己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统,浩瀚如海的民歌就是各民族历史、文化、生活的承载体。

 这个丰富的艺术宝库就存在于八桂大地的山山水水之间,等待着有心的探宝人。范西姆背着简单的行囊,扛着沉重的盘式录音机,迈动双腿徜徉在这山山水水之中。他走遍八桂大地,收集到了数千首广西各民族民歌、器乐曲及戏曲音乐,而最有价值的是首次挖掘出三声部民歌。


 那是在1980年12月,上海电影制片厂一位搞舞蹈音乐创作的编辑为某部电影配乐,准备在广西寻找音乐素材,范西姆陪他下乡采风。

 马山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蓝成其陪同他们在当地走访民间歌手时无意中说到自己家乡民歌也很多,阿公、父母亲都是歌手,有一种民歌叫“三顿欢”,三个人唱三种声调,他自己也会唱。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范西姆心里“咯噔”了一下:这会不会是三声部民歌?


 旧的音乐史上说中国没有多声部民歌,50年代贵州发现了侗族二声部民歌修正了这个说法,随后在国内发现22个少数民族有二声部民歌。广西也有二声部民歌,范西姆多年来在各地采风中记录了100多首二声部民歌,但三声部民歌却没有发现过。

 当时因为时间紧,蓝成其的家乡离县城还有30多公里,路不好走,上海的客人没有去。范西姆却不肯轻易放过这个线索,过了一段时间他去到了老蓝的家乡马山县古零乡安善村。老阿公当时已84岁,听说首府来的贵客要听他唱山歌,兴致很高,约了几位老伙伴就放开了歌喉。

 一首《长工苦》的“三顿欢”,几个年迈的老歌师像是久经训练的合唱队,轮换担任高、中、低音部,歌声和谐、纯朴自然。主旋律变化派生的和声具有壮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随后他们又演唱了“蛮欢”、“波列欢”、“加方调”、“结欢”等三声部民歌。


 这一夜,范西姆终生难忘。这是当时世界音乐史上有记载的首次发现三声部民歌。壮族三声部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正如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我国著名的理论家吕骥所说:它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文明的一种形态,像壮锦一样美丽。也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优秀音乐艺术的一章,听了令人振奋,令人自豪。


 随后在1984年,范西姆从各地选送来南宁培训的歌手中,发现了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绿乡高安村6位侗族女歌手演唱的三声部民歌《傻姑娘》。当时中新社向全球发了电讯,报道了在世界音乐史上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创办少数民族歌手班

 80年代初,面对许多地方少数民族歌手青黄不接,一些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局面,范西姆萌发了举办少数民族歌手培训班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了自治区民委领导的赞同。1984年春天在范西姆主持下,文革后的广西第一个少数民族歌手培训班开办了。

 近百名来自全区各地的少数民族歌手云集武鸣灵水湖畔的广西壮文学校,开始了文化和音乐艺术的学习。这些从远山僻壤来的农村歌手经各地文化馆、群艺馆推荐,在当地都是拔尖的歌王、歌头、歌师和歌姐,有的会唱三四十种不同歌种的民歌。


 “刚开始挑选歌手的时候,没有考虑年龄和文化的限制,有的已经当了爸爸妈妈,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培训起来有困难,但是大家都很认真努力。”范西姆回忆道。


 三四个月后,培训班转为正规中专班,这就是被称为“中国民歌史上第一个现代化和专业化的民歌传承班”。从1998年起歌手班每年都办。每一届歌手班的学员招考、教学大纲制定、教材编写、各科教师聘任、学校的行政后勤管理等等,都是范西姆一手操办,他还亲自教授广西各族民间音乐、音乐史、音乐欣赏和艺术概论等课程。


 18年过去了,凝聚着范西姆和众多教师心血的少数民族歌手班的数百名歌手活跃在广西各地的文艺舞台、各级文化馆和中小学校的音乐讲台上。像黄春艳、樊青青、黄依兰、黄乃班等广西音乐界的佼佼者都是从歌手班毕业的。

                                 让广西民歌唱响海内外

 由少数民族歌手班学员组成的广西少数民族合唱团,在范西姆率队下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的合唱节,向国内外推介广西少数民族民歌。

 合唱团演唱由他挖掘和创作的原汁原味的八桂本土歌曲,每次都迷住了听众和评委,获得很高荣誉。1985年北京第三届合唱节获专业组二等奖;1990年以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团的名义代表祖国大陆赴香港参加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1996年第三届北京合唱节广西少数民族合唱团的演出影响最大,许多同行要求与之交流,反响非常强烈;1998年第四届北京中国国际合唱节在58个国内外演出团体中获最高演唱奖。


 这支合唱团被称为范西姆“握在手中的珍珠”,“打开手掌”一亮相,观者无不为之倾倒。参加中国国际合唱节时,合唱团在北京音乐厅演出谢幕3次,在场的国际合唱联盟秘书长克里斯蒂安·卢金格伦激动地对组织者说:我马上要见刚才演唱的广西团。

 克里斯蒂安极力称赞少数民族合唱团的演唱,希望明年国际合唱节能再度欣赏。第二年,合唱团收到在西班牙举行的国际合唱节发来的邀请函,可惜因经费问题未能成行。


 今年夏天,范西姆组织了少数民族歌手班在校生和历届学员,在阳朔和南宁分别为著名导演张艺谋任总导演的《锦绣漓江——刘三姐歌圩》、央视青年女导演夏雨执导的今年国际民歌节开幕式晚会策划筹办了“广西各族各路民歌演唱”。

 结果,张艺谋考虑在明年5月开演的《锦绣漓江》中借鉴这种演唱形式;夏雨将演唱的录音带回北京,经首都权威音乐人精心挑选,对其中部分民歌重新制作包装,准备在民歌节开幕式晚会上重点推出。

                                 笔耕创作硕果丰

 多年来,范西姆创作了大量广西民歌。80年代初期他以广西17个县的南北壮族民歌作素材,创作了7幕壮族民间歌舞剧《蛇郎》。这出戏曾在首府和广西各地演出数百场,广西电视台将其拍成电视剧后播出9次,央视播出4次,并在全国26个省级电视台播出。


 近年来他创作的广西民歌《壮乡三月歌悠悠》、《花山古崖画》、《壮乡美》、《生活美如霞》、《丰收之歌》、《嘹歌》和《三月木棉红绯绯》等已成为许多广西著名歌手演唱的主打歌曲,连续两届南宁国际民歌节开幕式晚会都演唱他创作的广西民歌。

 今年民歌节组委会征集广西少数民族民歌新作,由首都音乐专家最后确定送往北京进行制作包装的8首新歌中,范西姆作曲的《泉水歌》和《踢沙情》入选。


 在几十年的音乐实践中,范西姆担任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和《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广西卷》的总撰。在近期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两本书中,有关壮族音乐的篇章就出自他的笔下。

 多年来他在中国大陆、港、台、越、泰等海内外的权威音乐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著,其中《论中国东南沿海民间音乐多声现象与特征》和《壮泰语诸民族文化渊源关系与互渗》在各自所研究的领域中被尊为扛鼎之作。

                                   把一生交给民歌

 范西姆的一生与广西民歌已经牢牢地结合在一起了,为了心中的追求,他走遍了八桂大地的77个县,上千个自然村,挖掘了2000多首民歌。年过花甲的他现在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但“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他还继续在八桂大地上采风,他还继续给少数民族歌手班上课,他还继续民歌新曲的创作……

                   

                                                来源:新桂网-当代生活报  
                                                         
                                                作者:雨歌


踩过的脚印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4-18 14:41 , Processed in 0.163711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