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国网》
壮族语言文字实施方案颁布45周年 走进壮文学校
在广西壮族语言文字实施方案颁布45周年之际,记者来到了位于广西武鸣县境内的中国唯一一所壮文中专学校——广西壮文学校。
虽然已是冬令时分,壮文学校的校园依然郁郁葱葱。同行的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业务处处长杨启标向记者介绍,早在壮文方案正式出台之前的1956年,这里就成立了桂西壮文学校,作为壮族语言文字人才培养的试验学校,1958年改为广西壮文学校。“这所面积不过160亩的学校,40多年来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壮汉文双语干部和教师,为壮文的推广和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杨启标说。
迎面走来身着壮族服装的三两个学生,他们说说笑笑,用的都是纯正的壮语。校园两旁的路标牌、花草树木的标志板上,都书写着汉壮两种文字。
1957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壮文语言文字使用方案。1982年,国务院再次颁布了新的修改方案。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每年都为壮文的推广拨出超过500万元的费用。
朗朗的读书声把记者吸引到了2001级壮语汉语双语教学班的课堂上。课堂上讲授的是壮族的经典诗歌《哭嫁歌》
“你们都能听懂吗?”记者低声问身旁的壮族女生温小妹。
“能,只是一些发音与我们平时常用的方言有所不同。”温小妹说,“以前我们最担心的是写作文,现在学了壮语和汉语比较之后,只要稍微注意就能够避免很多错误。”下课了,授课的高级讲师滕明新告诉记者,学校现有的1600多名学生来自广西各个地市,他们当中不少人入校伊始的壮话发音都差别很大,经过几年的学习,他们不但能够使用标准的壮语发音,撰写流利的壮文作文,而且能够十分熟练地使用汉文。
“‘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是我们壮文教学的十六字方针,我们的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很好地承担起壮汉文扫盲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责任。”滕明新颇为得意地说,“一些学生还成为当地致富的带头人哩!”
临走时,记者带走了学生自发组织的文学社油印的文学刊物《壮锦》,里面有这样一句:“壮语是民族语言的奇葩。变化无穷的世界,日新月异的中国,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为开创未来的明天做好铺垫……”(何丰伦)
新华社 2002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