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姑,我有些看法:
1、吴语是楚语与越语、汉语的混合物
2、台湾少数民族部分是百越民族、部分是南岛民族
3、东夷也是混合产物,其中有百越的成份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6-7-31 18:22:00的发言:
http://www.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3&type=show_post&post=1273
越南人
有不同的看法
所謂的越族,應該是以操壯侗-南島語為主,因為南島與壯侗語的親緣關係也被中國的一些學者所確認,簡單地說,壯侗族是山越系統,而南島族是海越系統,從這個角度看,臺灣的原住民,不論高山族或平埔族,只要是操南島語的,都是海越系統.
古代的日本民族也與越族有密切關係,因為他們有山幸海幸的傳說,同樣的傳說在我們越南也有.我們越南人,不是山越,也不是海越系統,而是另外一支受到百越文化深厚影響,從而產生了濃厚的越族認同意識的,發源於印度次大陸的南亞語族人,但有趣的是,就是我們這一支被越化的南亞語人,反而成為最為一批仍堅持越族認同,並以越族為國號.
臺灣人現在大搞越族說,如果能說服得了中國的原越族血統人,還可,但只怕連仍操壯侗語的純越族後裔都沒辦法相信你們的話了.又如果真的要以越族來訴求並號召南中國的人們,一起來幫助你們抵抗北京,那恐怕你們得先釋出誠意,提供南中國的人們無條件到臺灣去打工發財的機會,請問你們辦得到嗎?
這又引起了我的疑問,如果臺灣人都是越族,請問對同屬越族的泰國,跟我們越南人,何以不能當作同胞來看待?不但要申請入境難上加難,來打工的,又不能拿到你們的國籍,這樣大喊什麼越族說,請問有什麼意義呢?
還有一點要批判的是,阿爾泰語系不是白種人的語言,而是純種黃種人的語言,例如日韓與蒙古等族系.所謂單音節複音節之說,早被學者所否定了,不能再拘泥於舊說.因為漢藏語並非純粹的單音節語言,只能說是曲折語與膠著語外另一種語言形式,何況漢藏語詞彙中非單音節者比比皆是.
另外,東夷的語言並非壯侗系,而是古亞洲族混合阿爾泰語而成,許多漢字的字根也是發源於東夷語的.
====================
壯侗-南島語言存在很多共通的語根,但由於壯侗語簡化後,引入了聲調系統,兩者的區別就越來越大.而且壯侗與南島語族兩者間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對於海洋事物的詞彙,這就為我們越南古代的大越史記所記載的百越子孫分向深山及沿海發展之傳說符合.
====================
吳越文化我認為都是壯侗族先民的文化,因為吳王夫差,夫差二字在現代泰國話中意為”男人”,故古人使用夫差二字作為表記,即明其意又能表其音也.
而你們臺灣的閩南人也確實是百越共同體的一份子,例如閩南語中的腳”ka”漂亮”sui”均與泰語完全相同.而閩南語中的丈夫妻子孩子之發音均與越南話類似.據我比較研究中國南方數種語言之結果,認為閩南話保存的古越風最多,與我們在文化上同質性最高.
====================
以壯侗語與南島語兩個原本同系的語言來看,原先壯侗語應該也是複音節的屈折語,但受到漢語的影響,逐漸將壯侗-南島共同語根去頭去尾,而形成有聲調的孤立語.
====================
最近一時興起,來此討論,但此後沒有時間再消磨在這裡了,我可能會考量架設一個民族與各國語言文化的研究及討論站,有志者一同交換心得.如果設立後,會來此告訴大家.我雖然是越南裔人(因父輩曾有中華民國國籍,最近剛辦好手續取得臺灣籍),但關心臺灣與各位並無二致,希望臺灣能越來越好,越來越國際化.
====================
我認為壯侗語的原型應該很接近南島語,而南島語是一種屈折語.苗瑤族系開發東亞大陸的歷史比漢藏族久,所以它們與漢藏語的類似性可能來自於借用關係,而非同源關係.語言的改變是日積月累的,並非一朝一夕而成.江南的壯侗與長期與漢語接觸,引進了大量的上古及中古漢語成份,而上古漢語即呈現複雜的聲調化發展趨勢,如果我記的沒有錯,廣韻中所呈現的聲調結構好像也蠻複雜的.
====================
越南語屬於猛-吉蔑語族的一支,與柬埔寨語及印度的門達語等為近親.但越南語是其中受到漢語影響最多的一種,這是越南北屬(受中國統治)兩千年帶來的文化遺產.越南語與泰國語一樣,都是百越的語言,但泰國語被歸入漢藏語系,而越南語尚未被歸入漢藏語系.其主因在於數詞的差異,泰語數詞已多數漢化,而越南語則仍保持原貌.
就學界來說,劃分一種語言屬於何種語系,其主要關鍵在於數詞身體詞親屬詞基本自然現象詞彙的比較研究,如果這四種基本詞彙的類同性,或經分析音韻規則變化的分析後,得出高度同質性的結論,則可據以審慎推論何種語言屬於何屬語系.
越南民族屬於猛-吉蔑語族之一支,根源在印度,但後來發展到中國揚子江一帶,我們傳說中的雄王以及雒將都是立足於中國江南的百越族領導者,所以我們不排斥越南文化與中國江南文化的關聯性,我們同樣也將立國於廣東的古南越國,視為我們正史上第一個王朝.
當然,如今在越南的土地上,也是我們越南民族(或稱京族)的生息與發展之固有空間.因為自從南越被漢朝消滅後,我們京族的重心就不斷向現在的印度支那半島轉移,越南史上無數王朝興衰,但在民族與文化上都維持了同質性.甚至古代立國於南藩地區的林邑國,也是猛-吉蔑族所建立的,所以在越南,與中國江南的文化關聯性與土本文化發展,兩者存在著建設性的辯證統一關係,是沒有矛盾,不像中國人對待”中國文化西來說”那些敏感,與欠缺自信.
====================
prp,建議你將東夷語(以日韓語為代表)修正為”具有古亞洲語底層與阿爾泰語上層之系統不明語言”,如你所說的東夷族確實才是構成漢族主體的民族,因為中國人多數的姓氏起源於堯舜,而堯舜都是傳說中的東夷族,現代漢語與東夷語不同,顯示在古代華北仍有文化勢力強大的漢藏族(即甲骨文中的羌族)活動,他們用文化同化了東夷,兩者共同構成今日北方漢族的骨幹.
====================
從語言學上的研究,越南語所屬的南亞(猛-吉蔑)語族原始發源地確實在印度次大陸,在印度的猛-吉蔑諸語保持的結構較為原初,從而審慎推斷出這個結論.南亞語族原先分佈的區域比現在廣得多從印度次大陸->印度支那半島->中國揚子江流域,但後來因苗瑤壯侗以及漢藏諸族的南遷,逐漸使南亞語族被同化的被同化,成為孤島的成為孤島,形成今日居住地未相連接的斷續狀態.
有位朋友以我稱”閩南語”即詢問我的統獨傾向,其實既然是歸化臺灣的人,當然會認為自己所屬的國家是個獨立國家,否則為何辦歸化?只是我個人覺得問題在於,國際社會如何認同與接納臺灣的問題,臺灣的問題主要是所處外在的國際環境,應該設法如何突破,如果以國內爭端為重,那是於事無補的.如果一味地只想把國內的政敵打倒,那政敵倒了,外敵也進來了,越南的南藩當初就是犯了今天臺灣同樣的毛病,才會被統一.雖然我也支持越南統一,但過程中人民付出的代價太高了.
我之所以仍使用”閩南語”一詞,主要根據在於學理,與統獨意識無涉.因為臺灣的閩南語,其音韻結構以及基本詞彙,仍與福建的閩南語差異不大,在聲調上也仍是所謂的”漳泉濫”,還不構成可歸入與閩南話不同範疇語言的程度,不像同屬閩南語的潮州話和海南島話一樣,已可用獨立之名稱.何況在臺灣內部,好像各族群間,對哪種語言可以獨佔”臺灣話”名稱,似乎還有爭議,如果不加區別地使用”臺灣話”一詞,原住民及客家族群也可以提出抗議,不是嗎?
除非各族群都有共識,將臺灣的閩南話逕簡稱為”臺灣話”,使這個詞彙不再存在爭議性,那樣我也會考慮順應潮流改用.否則,我現在仍然會用”臺灣的閩南話”一詞來與臺灣其他族群的語言以及福建省的閩南話加以區別.
====================
南亞語的形成很古老,但文獻資料不足,所以還有許多問題待決.但從語形音韻及語根等多重要素來看,似乎不太可能是漢藏壯侗及苗瑤等其他亞洲族系之語言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