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志》“城社”章:“县之有城,盖不多见,华亭邑于海壖,或者因戍守备御而有之”,又说:“是唐之置县,固有城矣”。在“镇戍”章:“华亭襟江带海,上而吴、晋,近而吴越,尝筑城垒置防戍,所以控守海道者至矣”。“古迹”章“金山城”条,引《旧经》云:“昔周康王东游,镇大海,遂筑此城,南接金山,因以为名”。又如“阖闾城”条,引《寰宇记》“袁崧城东三十里,夹江又有二城相对,阖闾所筑,备越处”。按:阖闾城在陆广微《吴地记》称为南武城,“南武城,阖闾所筑,以御见伐之师”。袁崧城即沪渎垒,东晋时虞潭、袁山松先后筑城于此,阖闾城更在沪渎垒之东三十里处,当位于古代冈身的最前端,为一重要的古代海防据点。著名的沪渎垒《云间志》云:“旧有东、西二城。东城,广万余步,有四门,今徒于江中,余西南一角;西城,极小,在东城之西北,以其两旁有东、西芦浦,俗遂呼为‘芦子城’。按:渎之有垒,旧矣。〈晋史·虞潭传〉:潭为吴国内史,成帝时(326~334年),军荒,百姓饥馑,潭修沪渎垒,以防海寇;又〈通鉴〉:“晋隆安四年(400年)冬十一月,吴国内史袁崧筑沪渎垒,以备孙恩;明年,恩陷沪渎,崧被害。〈寰宇记〉以为袁崧城在县东百里,沪渎江边,今为波涛所冲,半毁江中”。
根据谭其骧研究,认为《云间志》“袁崧城在县东百里”中所指的“县”是吴县而不是华亭县,上海旧城区西北古松江(即虬江)边上的两个城,原名就是“芦子城”,与沪渎垒无关。沪渎垒故址的真正所在地可确定在今旧青浦镇之西,也即是《吴郡图经续纪》所称“青龙镇旁有沪渎村”,《方舆纪要》引旧志“今青浦县青龙镇西有沪渎村”之地,符合古代海岸发展情况,方为确当。
由此可见,勾吴在上海一带是有所经营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2 15:27:1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