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日报 http://www.nnrb.com.cn/jrsd/200507/06/jrsd02.htm
万年遗事 古城留痕
——南宁早期的人类活动
核心提示 一万多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在南宁这方水土,已经有了古人类的身影。也许很多南宁人意识不到,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有着这么悠久历史的土地上。那些砍砸器、敲砸器、石梭、石片,那些蚌器、石镞、石斧、陶片、骨镞,仿佛在传递着万年前的声响,让人们无法忘却古人类的聪明与才智。让我们细数一下万年前的壮族先民们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痕迹吧。
历经沧海桑田的盆地
南宁位于广西南部,地处亚热带,气候温热,雨量充沛,植被茂盛,左右江在南宁市西北汇合成邕江蜿蜒东流。南宁河流属珠江水系,上游的左、右江及源于十万大山的八尺江,似三条蛟龙自西方和南方飞向南宁,汇入郁江,直下广东、港澳而入海。郁江流域流经市区的南宁段称作邕江,是郁江自西向东流经南宁市和原邕宁县河段的别称,上起江西乡宋村的左、右江汇合后点,下止原邕宁县与横县交界的六景乡道庄村,全长133.8公里,上游总集水面积73728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292立方米每秒。水量充沛,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而且地处亚热带北侧内部边缘,距北部湾海洋较近,受海洋季风影响,接近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21.6摄氏度,雨量充足,年平均降雨量为1304.2毫米,起到自然冲刷积存污水的作用。
南宁属湖泊沉和盆地,地势是一个北东东——南西西的斜向构造盆地。在盆地中间分布着波状丘陵与冲积平原,四周为下泥盆纪和寒武系碎屑组成的低山丘陵,在复杂的结构上又处于岩溶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地面大部分在海拔72至76米之间,土质为酸性土壤。右江自西北流入盆地经过那龙、坛洛两级长约40公里,再与西南流来的左右江汇合成邕江。沿河两岸阶地地势较平整,第四纪地层发育分布广泛,多为冲一洪积类型。
发现万年前的旧石器
1989年7月,市文管会在流经市区的右江两岸5处岭坡上发现5处旧石器地点。分别是坛洛乡小崩山(位于坛洛乡公座村北面约150米的小崩山顶部、北临右江);那龙乡虎头岭(位于那龙乡中义村西侧约1公里处的虎头岭,南距右江的1公里);那龙乡岜贡山,那龙乡上林村、坛洛乡新闸村。共发掘打制石器94件,有砍砸器、敲砸器、石梭、利削器和石片。这是南宁首次发现的一批打制石器。这些石器有规律且多具有刃部,无疑是原始人类制作和使用的生产工具并遗留下来的,且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多年前)。
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到了新石器时代(距今9000至4000年前),古人类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原始居民逐步从前期赖以栖息的山洞走向江河两岸居住,以渔猎经济为主,同时已出现了原始农业,人们在邕江河畔选择依山傍水,地势凸起的台地上构筑窝棚式的房屋,过上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先民们生产能力的逐步提高和原始农业的发展,南宁一带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空间逐步向远离江河的丘陵地区拓展,并留下许多不同类型和不同内涵的历史文化遗存。
从上世纪60年代起,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南宁进行多次文物普查,在南宁市和武鸣、原邕宁县境内的邕江两岸及其附近的丘陵地带,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遗存的洞穴遗址有:岜勋遗址、敢山遗址、台地贝丘遗址。
武鸣县两处:岜勋遗址和敢山遗址。岜勋遗址位于武鸣县罗圩乡芭勋村东面约1公里武鸣河与水响河交汇处的龙水岸边的一个山洞里。其文化堆积层厚约2米,长约20米,内含密集灰白色螺蛳壳、蚌壳及红烧土、灰烬和各种动物骨骼,并有磨制的石斧、石锛、石铲残片等物。敢山遗址位于武鸣县城厢乡武鸣香山糖厂对面的敢风山岩洞口。在洞口前沿尚存一道长约10米、厚50厘米的文化堆积,内含螺蛳壳、动物骨骼,发现并采集到夹砂陶片。台地贝丘遗址集中在南宁辖区内邕江及其支流两岸的台地上,文化堆积层内含密集的螺蚌壳及兽类骨骼,临江一面已被河水冲毁,断面露出螺壳堆积层。
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或早期的遗址分别有:天窝遗址、那北咀遗址、牛栏石遗址、青龙江遗址、长塘遗址、石船头遗址、凌屋坡遗址、南蛇坡遗址、顶蛳山遗址、灰窑田遗址、长江岭遗址、豹子头遗址、龙颈遗址、青山遗址。
天窝遗址位于原邕宁县长塘乡天窝村东面约2.5公里的邕江南岸一个为“螺蛳山”的台地上;那北咀遗址位于邕宁县伶俐五合那窝村南约2公里的邕江北岸一个称为“那北咀”的台地上;牛栏石遗址位于原邕宁县长塘乡粟屋坡西南面约300米的邕江北岸一个称为“牛栏石”的台地上;青龙江遗址位于原邕宁县长塘乡定西村冲西坡西北面约1公里的青龙江口两侧的台地上;长塘遗址位于原邕宁县长塘乡邕江北岸的长塘火车站东面一个称为“螺蛳山”的台地上;石船头遗址位于原邕宁县良庆乡那黄村北面约3.5公里的邕江两岸一个称为“石船头”的台地上;凌屋坡遗址位于原邕宁县长塘乡五合村凌屋坡南面约50公里的邕江北岸台地上;南蛇坡遗址位于原邕宁县伶俐乡公所南蛇坡西南约1公里的邕江北岸台地上;顶蛳山遗址位于原邕宁县蒲庙镇新新村九碗坡自然村东北约1公里的顶蛳山上,北距县城约3公里,坐落在邕江支流八尺江右岸第一阶地,地处八尺江与清水泉交汇处的三角嘴南端,南依低矮绵延的丘陵。1994年调查发现,1997年至1999年进行全面发掘,发掘面积1050平方米,共发现三百多座墓葬共四百多具人体骨骼,出土大批磨制石器、蚌器、陶器、骨器等遗物,还发现排列颇有规律的建筑遗迹——柱洞,是广西迄今发掘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灰窑田遗址位于南宁市东南面三岸园艺场灰窑田岭下邕江北岸的台地上;长江岭遗址位于南宁市东南面三岸园艺场部约2公里的邕江北岸台地上;豹子头遗址位于南宁东南面柳沙园艺场那坝村西南面约2公里的邕江转弯处的北岸台地上;龙颈遗址位于南宁市西北江西老口街北面约2公里的邕江北岸一个称为“龙颈”的台地上;青山遗址位于南宁市青山园艺场青山脚下邕江东岸的台地上。
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居民生产技能有了相应提高,原始农业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居住与生活的空间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由,原来只在江河两畔居住才便于产生和生活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原始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南宁一带的居民逐步从邕江沿岸向附近地势平圹、土质湿润肥沃、便于开垦且邻近水源的丘陵平地转移,建立新的部落,开垦土地,发展农业生产。
(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