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崇原唱,给翻唱泼一盘冷水
一段时间以来,听了众贝侬翻唱的各种歌曲,感受到他们为此付出的辛劳确实令人钦佩,而斑竹不辞辛劳大力推崇,用心良苦。是的,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我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得到传承,发扬光大。但是,作为参与其中的一员,我觉得壮族在线网站和各位斑竹有责任引导众位从事音乐的贝侬,做继往开来的工作,而不是做重复性的工作。在翻唱这个事情上,我认为不必做过多的推崇。翻唱并非不可以,而是要看看想达到什么目的。若是为了娱乐自己,顺带吸引猎奇的贝侬,翻唱一下也是有意思的。但是,真的有把翻唱的东西拿来推广的必要么?看看网站上刊登的翻唱歌曲,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比如《橄榄树》、《赶圩归来阿哩哩》、《三月里的小雨》等等,不一而足。这里的翻唱,绝大多数是翻译成壮语后演唱,而不是对原歌曲的老歌新唱,重新演绎,用新的艺术手法对原曲进行新的演绎表达。于是,我怎么听,都听不出歌曲原有的韵味来,听不出歌曲本身要表达的内容来。从歌曲的内涵、意境来说,翻译演唱无法达到原曲所要表达的传情达意。比如说台湾校园歌曲的经典《橄榄树》,被原唱者齐豫演绎得非常好,“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仿佛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歌者所要述说的情愫里。这是翻唱所无法做到的。打个比方,让翻唱者把《国歌》翻译成壮话来唱唱看,是什么效果?或者把《阿根廷,别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agentina》翻译成壮语来唱唱看,又是什么效果?
其次,限于翻译者的壮语水平,无论怎样翻译成壮文,都也无法达到汉语歌词里的押韵、排比、赋比兴等语言表达方式。
再次,翻译的演唱者的歌喉、演唱水平、录音效果等等都跟原唱相比都差得很远。
所以,我们的年轻贝侬音乐人,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翻译汉语歌曲来演唱上,那是“拾人牙垢”的东西。我们有我们的优势,那就是我们本民族的山歌,那里面有多么丰富的音乐素材啊!!听听靖西县民间小调“蜻蜓调”、那坡县民歌的 “伦”、田阳古美、田东思林、以及平果的嘹歌,各有特色啊,德保龙光乡南路山歌曲调、德保县“央”话山歌“吟诗”、武鸣的师公音乐曲调,……这些才是我们需要传承的音乐啊。
把我们本民族的山歌曲调,运用科学的乐理去艺术化的加工、雕琢,配上我们壮语押韵的歌词,琅琅上口,听起来真是舒服啊,过瘾啊,若是加上现代流行乐的元素,比如壮族歌曲摇滚版,那才叫刺激啊!!!所以,应该鼓励众位贝侬,制作更多的原创壮语歌曲,让壮语山歌插上现代的翅膀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