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955|回复: 2

[分享]从宋朝诗歌里看宋人幸福的生活

[复制链接]

504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6-6-4
注册时间
2003-11-10
发表于 2006-3-9 09:48:00 |显示全部楼层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最能表现宋人的国民性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门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因怜爱青苔所以害怕自己的木屐会踩着它们,不断轻轻的敲门还是久久没有人开门。满园的春色哪能关得住呀,一只红杏已伸出墙来欢迎我的到来。第一句反映了宋人安逸善良的性格,第二句体现了宋人的文明与礼貌。第三句形容了宋人富裕的生活。第四句表现了宋人的乐观浪漫的心态。王淇的“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无棘出莓墙。”周紫芝的:“枝头红日退霜华,矮树低墙密护遮。黄菊已残秋后朵,枇杷又放隔年花。”陆游的:“小院蚕眠春欲老。新巢燕乳花如扫”,“小园五亩剪蓬蒿,便觉人间迹可逃。”也都反映了宋人的富足安逸生活,住着小院,并在院里种植各种花木。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此诗是范仲淹(989—1052)为渔民不平,但前两句也反映出往来人幸福的生活。张俞的《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与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局大厦。这两首诗也是为劳动人民鸣不平。屋上无片瓦不能说明陶者有多苦,他也不能代表广大的人民,也不能说明鳞鳞局大厦者只是统治阶级。十指不沾泥,鳞鳞局大厦。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都是到现在都存在的普遍现象。遍身罗绮者鳞鳞局大厦也说明宋朝人富足幸福的生活。北宋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1002—1060)一生写了大量关于贫苦人民的诗篇,但他的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可叹啊!生活穷苦到这样,还能算我堂堂大宋的人民吗?),可见大多数人民生活还是富裕的。这正如现如今城里人到偏远的农村会发出的感叹。再看看与梅尧臣同一时代的宋朝诗歌作品:邵雍(1011—1077):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况复筋骨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宋四大书法家蔡囊(1012—1067):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宦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天山青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高高的山峰上都火炬、灯笼通明林立,因为人们在端门欢喜等候天子的驾临。皇上欢喜不是因为元宵节宸游玩乐,而是和万民一起才真正的开心。天上的月亮格外的亮照耀着此时此刻,人间充满了春天和睦的气息。为什么人们尽情的欢庆不断的高呼皇上万岁,那是因为四十年来,人们过着幸福富裕安定的生活,感恩之情发自内心。) 宋朝诗歌虽有极少量的诗篇为民叫苦,但更多的诗篇是形容人民的快乐、幸福。


  王安石(1021-108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范成大(1126—1193五月五日岚气开,南门竞船争看来。云安酒浓麴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回。都反映了大多数宋人的生活幸福。


  宋朝诗歌小资情调异常严重,正反映了当时宋朝人幸福安逸富足的生活。物质生活水平没有达到相当的高度,宋朝的人们是没有能力去追求精神生活的。中国现在才逐渐兴起旅游业。而早在几百年前的宋朝城里人喜欢旅游娱乐是非常普遍的,现存宋朝诗歌里就有大量的旅行游玩的诗歌作品。吴仲孚:“梨花风起正月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孔平仲:“车班班,入函关。马萧萧,渡渭桥。关下游人不相识,桥边美酒留行客。海阔天空云满空,风吹日暮还南北。”欧阳修(1007—1072):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路踏花。”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迟归。”程颢(1032-1085):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陆游(1125—1210):衣裳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朱熹(1130-1200):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姜夔(1155-1221):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徐元杰(1196-1245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戴复古:东城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王建: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林稹: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像苏轼等旅行大家的作品这就不说了,就是戎马生涯的岳飞(1103-1142)也抽空偷闲到安徽池州翠微庭旅游一番。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宋朝诗人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几乎都有旅游寻玩的诗歌作品,可见宋朝人是异常喜欢旅行游玩的。从大量宋朝诗歌及史书里可以看出宋朝城里人生活大多是富足幸福的。 逫*P挩-:?
,圛濃袑
范成大《灯市行》:“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叠玉千丝类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两品争新最先出,不待三五迎东风。儿郎种麦荷锄倦,偷闲也向城中看。酒垆博塞杂歌呼,夜夜长如正月半。灾伤不及十之三,岁寒民气如春酣。侬家亦幸荒年少,始觉城市灯市好。反映了宋朝大多数城市及农村人幸福生活。

  和唐代诗歌是人民的苦难史不同宋朝诗歌里记录的竟是人民的欢歌笑语声。在这里城里的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不再说了,只说说宋朝的广大的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农民。王禹秤(954—1001):大家齐力锄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王安石: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途,龙骨长干挂梁吕。时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意小舟。乘兴期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注:龙骨——水车;沈辽(1032—1085社中引酒不要钱,乐神打起长腰鼓。女儿带环着缦布,欢笑捉郎神做主。明年二月近社时,载酒牵牛看父母。;苏轼(1037—1101):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张耒(1054—1114社南村酒白如荇,邻翁宰牛邻媪烹。插花野妇抱儿至,曳杖老翁扶背行。淋漓醉饱不知夜,裸股掣肘时欢争。去年百金易斗粟,丰岁一饮君无轻。;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斗酒只鸡人笑乐,十风五雨岁丰穰。”“膰肉芬香坊酒酽,因来聊得饷春耕。”“君不见朱门玉食烹万羊,不如农家小甑吴粳香!”“作架犁架犁唤春农,布谷布谷督岁功。黄云压檐风日美,绿针插水雾雨蒙。年丰远近笑语乐,浦涨纵横舟楫通。东家筑室窗户绿,西舍迎妇花扇红。”;辛弃疾(1140—1207):稻花香里说丰年”“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 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范成大:“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注:连枷——打稻脱粒的农具;宋政府总是组织兴建大规模的水利设施。常常是几万人一起劳动。宋朝著名诗人杨万里(1127—1206)写的圩丁词二首(圩丁:筑防水堤岸的工人)就歌颂记录了如此浩大的劳动场面。年年圩长集圩丁,不要招呼自要行。万杵一鸣千畚土,大呼高唱总齐声。”“河水还高港水低,万支千派取穿畦。斗门一闭君休笑,要看水从人指挥。。宋朝农民生产劳动里处处有笑声、歌声,说明中国人民是勤劳热爱生产劳动的民族。 僗佸搫??


与谁同坐? 明月 清风 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3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8-2-27
注册时间
2007-12-20
发表于 2008-3-24 16:48:00 |显示全部楼层

有宋一朝确是封建王朝文化、生活发展的最高峰。不过很多“封建思想”,也是自那时起成为国人顽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发表于 2008-12-6 16:00:00 |显示全部楼层
哪个朝代都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从宋朝诗歌里只能看出宋朝一部分人幸福的生活。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3-29 01:41 , Processed in 0.126396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