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乜老的病奇迹般地好了,但是,三媳妇却平白无故地添了一块心病。
三媳妇怎么也难以结清这笔账:三七二百一,这是实实在在的数,决不会有假。七相抵姐妹,七妯娌姑嫂,都有孝心,也都大方得很哪!
可是,从今天看,断定老母每月的开支还不到二十一元!
比如说,孙子弄丢了一块肉,她夹起来用嘴一吹,便又放回盘子里,搞得三媳妇再也不敢沾那盘肉。三小子说:“弄污了,不要了!”她笑笑说:“不碍事,一吹当三洗。”
比如说,盘里菜吃光了,剩下点点油花,她会倒进开水,拿筷子捞捞,当作菜汤喝。三小子说:“妈想喝汤,再烧嘛!”她摇摇头:“妈不是要喝汤,是可惜那几滴油。”
比如说,家里明明拉了电线,吊了电灯,可她偏要点着半明不灭的、散着烟气焦味的油灯。问她,她也很有道理:“用电花钱多呀!”
比如说,孙子跑到地里尿尿,她见了赶忙喊:“宝贝儿,慢!”匆匆端来尿筒去接,还煞有介事地教育孙子:“孩子,肥是农家宝呀!给奶奶浇菜,省得花钱买化肥哩!”
比如说……
唉,三媳妇到家还不到三个钟头,就发现了这许多的“比如”!真教三媳妇百思不解。
当夜,三媳妇别出心裁地要伴乜老睡。理由是床铺窄,三人挤着睡不好(确实,山里最宽的床一米二,极少见一米五的),心里却想的是,探探那个“百思不得其解”的谜。
按壮家习惯,儿子健在,家婆决不会和儿媳共铺。此刻,乜老口头不能应,心里倒又暖又甜。
三媳妇从许多“比如”中已经知道家婆十分惜财,便主动过去把那油灯吹黑。
“哎,别吹!”乜老拉住媳妇,但已经迟了,一柱细细的白烟正从灯结上袅袅上升。
乜老划燃火柴,再把油灯点亮。
“拉着电灯了,还点油灯,不浪费吗?”
“你用电灯,我用油灯,不浪费!”
三媳妇忽然想起《补鼠洞》的民间笑话来,禁不住哑然失笑。这笑话里有个人,家中常闹鼠患,都是老鼠从墙上挖开大大小小的洞进家作恶的。于是他把小洞全堵死,却留大洞不堵。别人问他,他说:“老鼠没有那么大。”
“家婆会是老得这般糊涂?”三媳妇心中又添了个“百思不得其解”的谜。
当然,这话不能说出口。三媳妇于是不再说什么,自顾打开健肤脂擦起脸来。
“你?……”乜老认真地端详媳妇的脸,心里新奇地想:这脸又白又嫩,既没长癣,又没粉刺,干么要擦药呢?
“妈,你也擦点吧!”三媳妇将健肤脂递给乜老。
这是一只小巧玲珑、秀里秀气的瓶子,白乳乳的瓶身,红艳艳的瓶盖,还有一张精致的逗人喜爱的画贴儿。
乜老小心翼翼地接在手上,小心翼翼地打开瓶盖,小心翼翼地往瓶里看看、嗅嗅:“啊,香死人哟!”
“打扮用的?”乜老小心翼翼地问。
“保护皮肤,也算打扮吧。”
乜老频频点头,心中却感叹自己当姑娘时什么也没有,她终于抗不住那香气的诱惑,小心翼翼地伸出指尖轻轻沾了点,往鼻尖上慢悠悠地揉着。
“妈,给您吧,我回城里再买。”三媳妇诚意第说。
“不,不!”乜老好像烫着了手似的,赶紧把那小瓶子递还三媳妇。
婆媳俩齐头躺下,一阵阵香气直扑乜老的鼻子。乜老仿佛也年轻了好多,不由信马由缰地想:要是以前有这东西,他不醉才怪呢!
“妈,健肤脂没多少钱,回去我买好给您寄来。”三媳妇准备进行“福尔摩斯”活动,“现在东西贵了,钱不够用就给我们说呀。”
“唔。”乜老不阴不阳哼了一声。
三媳妇一惊:莫非有谁没给婆婆按时寄钱?于是她顺藤摸瓜:“妈,他兄弟姐妹都有钱回来吧?”
“呼——噜”乜老鼾声忽起。
不知道乜老演的是真戏还是假戏,反正“肃静、回避”牌已经竖起。
三媳妇的“福尔摩斯”活动宣告暂停。
(7)
翌日,乜老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她怕惊醒三媳妇,摸黑走进灶房才点起油灯,给儿孙媳妇准备早餐。
山里没有粉摊,更没有饭店,一切“进口货”都要自己动手完成从生到熟的全过程。乜老平时一人一张嘴,没有库存什么干粉面条之类。现在惟一的只有熬香葱蛋花粥。香葱,园里长着;鸡蛋,竹篮里藏着。随想随要。还有新上场的香粳米,比城里卖的一级白米软五倍,香十倍!对了,这话还是三媳妇昨晚吃饭时给香粳米的评价哩。
火灶上的香粳米粥滚锅了,香气四面八方漫开,把沉睡中的三媳妇也给香醒了。
三媳妇骨碌爬起床来,跟到灶房。
乜老熬粥的是茅草,先是把茅草扎成一团团,然后一团一团往灶膛里送。这些草团子,看起来蓬蓬松松,拿在手上感到扎扎实实,拆不散,甩不开。现在是乜老扎草团子,三媳妇看火。草团子在灶膛里燃起熊熊火焰。
“妈,您老人家一个人也怪不方便,跟我们去住吧。”
乜老看看媳妇的脸,笑笑,没开口。
“您同我们吃住,大家寄给您的钱,还归您用。”三媳妇毫不含糊地打出“谜面”。
乜老感动了,埋下头来,长长地叹了口气,把肚里的话倒出来:“养儿养女,图的是有朝一日动不起。可是妈没有福气!你们几兄弟,谁我没有跟过!怪妈没有文化,城里人说北方话,我是老牛听吹笛,不知他(嗒),不知你(滴)。不管别人同我说什么,我只会说一句:‘米桶(没懂)!’再说,本乡本土住惯了,你大哥那个东北,冻得我鼻子要垮掉。你二哥那个胶东整天吃面,弄得我肚肠老是唱戏。你们那个南宁又热得我剥去一层皮。四妹嘛,上海地皮贵过金,家公家婆一起挤着,怪别扭的。六妹在新疆,远到天边去了。五弟那个云南不错,可老五媳妇……咳,不说了。反正,妈是黄土埋到脖子根的人了,跟谁去,一旦有个三长两短,送进那火膛里,何苦来呢!还是谁在黄土里稳当,做鬼也做个有鼻有眼的哟!”
三媳妇想不到,乜老不理她的“谜面”,却接过话头说了这么一大堆。三媳妇就不再说什么了。
香葱蛋花粥熬好了,天色也跟着亮了,灶膛里的火跟着暗下去。这时,三媳妇才注意到油灯上正爆开一朵美丽的灯花。
乜老兴奋地审视三媳妇,心里泛起一种飘渺的喜欢。“你们把我的小孙子留下,回城里再生一个吧!”乜老的目光定定注在三媳妇的脸上,坦然地说。
“妈,您说什么呀!”三媳妇大吃一惊。
“在我们山里寨里,生二个三个的多着哪!”乜老转过脸去,指向那朵美丽的灯花,“你看,多美呀!以前我……灵验着哪!”
三媳妇到底是晚辈,又是第一次与家婆相处,不便和乜老斗嘴,便借口说:“我去看小弟醒了没有。”
正说间,小孙子蹦蹦跳跳地跑进灶房来:“妈,昨晚老鼠同我睡觉!”
“啊!”三媳妇闻声吓了一跳。
“妈,你看!”小孙子将手伸进衣袋里,把三只小手指从破洞里伸了出来。
原来,那衣袋藏着乜老给的那两颗硬糖,半夜里给老鼠添了口福。
“妈!”三小子跟着也跟着走进灶房来,“依我说,屋子不住,干脆卖了!”
“什么,你再说一遍!”乜老气愤地跳起来,母亲对儿子素来是严厉的,“你没有本事起新房,还想卖祖屋,败家子!”
为更新这两间茅屋,乜老曾试图向儿女们做“集资游说”,但他们的反响使乜老极端失望。她曾大骂他们“忘祖”,骂他们“失孝”,骂他们不把子孙后代放在心上,只图自己快活。从此,乜老狠下心来,将“依靠儿子建新屋”的希望彻底丢掉。
“妈,你看你!”三小子在老婆面前想做出“男大当家主”的样子,“我真想不通,屋不能卖,倒给老鼠住!老话说,祖屋传子。处理这屋,我有权利说话!”
“好,你全部卖掉!我不是娘,我住岩洞去!”乜老气呼呼地走出家门。
(8)
半山腰的岩洞里,传来凄凄切切的哭声。
晨雾笼罩着岩洞口,像披着湿漉漉的白纱,教人不情愿地联想到那令人寒心的岩葬。
太阳躲在浓云里,山村的天地尤其阴沉,仿佛沉浸在冰冷的死水里一般。
露水湿透了乜老的全身。她在抑制不住的寒噤中清醒过来,吃力地往岩洞口爬去。
乜老在洞口前直起腰来,下意识地挥起双掌扒开洞口的雾。
岩洞里一盏昏黄的油灯,把雾气染得黄惨惨的。华婶蹲在岩石上,双手抱住长发薄薄的头。宽大的衣袖垂吊下来,盖住了细小的双腿,仿佛披着黑色的袈裟。
特华躬着腰,右手给妈妈捶背,左手给妈妈抹泪。
乜老触景生情:联想起三小子刚才那个样,心里发酸,暗地里想道:“还是独子好哇!仔莫多,仔多不孝蛇一窝……”
“妹!”乜老踉踉跄跄地奔进岩洞里。
“婆,慢来!”特华倏地喊起来。
乜老猛地收住脚步,往地下一看,满地白花花的一片。什么来着?乜老猫下腰来,仔细一辨:哟,蚕。
借着昏黄的油灯光,乜老慢慢地看清了:十几个笸箕三翻四覆,白嫩嫩的蚕宝宝满地都是。放眼看去,像是满天的繁星。装桑叶的篓子也翻了筋斗,青悠悠的桑叶四处撒去,嵌在高高矮矮、远远近近的岩缝里,又被灯光抹上一道淡黄,仿佛一幅“漫山青绿”的油画。
“这……”乜老不知发生了什么。
“该死的山鼠!”特华愤愤地说。
“晚上没人来守?”
“来了。清早我回家叫妈来,就……”
“华,别说了!”华婶站起来,撩起宽大的衣袖抹泪。
乜老感觉到,这洞里不仅黑,而且湿,恐怕这雾气整天也不会退去。这是什么鬼地方哟!不要说养蚕,就是人整天连夜地呆下去,不把骨关节沤烂才怪呢。
“特华!”乜老几乎就在喊叫,声浪在岩洞里嗡嗡地回荡,“把蚕儿搬出去,送到我家东屋!”乜老也不管特华和华婶有什么反响,自个儿弯下腰去,把蚕虫一只一只捡起来,放到笸箕里。
蚕们大概被冻僵了,一只只蜷缩着身子,在笸箕里一动不动,好像被水泡涨了的快要霉烂而泛着青光的碎粉条。
“可怜呀,造孽哟,要是它们也有妈妈……”乜老一边捡蚕,一边不住地唠叨。
特华和华婶被动地跟着在乜老两边拾蚕,始终一言不发。
能捡到的蚕虫儿都捡起来了,还有不少落进岩缝里,用小棍子勾起来也是死虫,就给它们享受一下真正的岩葬吧。
“能活回来么?”乜老指蚕问特华。
特华无力地摇摇头,不知是表示“不能”,还是“不知道”。
“搬回去,走!”乜老用命令的口吻说。
特华和华婶呆呆地站着,连眼珠子一动也不动。
“咳!”乜老重重地叹了口气,接着搂起宽大的衣袖,“你们不搬我搬!”乜老摆开马步,躬下本来已经微弯的背腰,展开双臂抱住一个两尺多高的蚕笸箕……
“不能!”特华忙走过去。
“姐!”华婶从后面抱住乜老,话说不下去,泪水夺眶而出。
正当三小子三媳妇为母亲生气出走而互相指责不休的时候,乜老领头,特华挑着蚕笸箕居中,华婶押后,大步走进屋子来。
“蚕宝宝!”小孙子看到白花花的蚕虫儿乐得直蹦。
乜老抱起孙子,朝三小子命令道:“你今晚搬到客厅住,腾出东屋来搁蚕笸箕!”
华婶为难地过来扯扯乜老的宽衣袖,细声细气地说:“姐,还是……”
“还是什么?空着屋不用,倒借给老鼠……”乜老本来想用三小子的话来出气,但一提到老鼠,岩洞里的情景又闪现在眼前,于是把话咽住了。
“婆,怪我没能耐。这些蚕还不知道救活救不活,就这些了,又没钱添,再养下去也没有什么名堂,干脆喂了鸡吧。”特华左右为难地说。
“哦?”乜老迟疑一下,走进卧室,把门掩起。
大家面面相觑。特华朝妈妈投去征询的目光:“妈,算了吧?”
华婶微微点头:“算了。”
“算,该算!”乜老突然推门出来,手上捧着厚厚一叠十元的钞票,“特华,我和你合股养蚕,这是我投的本。”蚕房就放在厅堂上,电视机搬往东屋头!”
大家全给愣住了,思想竟一下转不过弯来,一个个全如泥菩萨一般呆头呆脑,不能吱声。
只有三媳妇的目光停在乜老手上的钞票,一个问号若隐若现地在脑海里悠转:这样的钱,她到底还有多少?
(9)
三小子要走的时候,乜老郑重其事地要把孙子留下来伴老,接香炉。但是,这对现代知识分子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三小子夫妻俩毫不妥协地拒绝了。
乜老恨恨地想:现在的年轻人不知吃了些什么迷魂药,勤抱勤咬嘴,就是懒养仔!
不过,三小子他们出门之时,乜老还是忘不了点亮油灯,而且一直亮到晌午太阳歪。
电视机已经搬到东屋头,每天晚上,这里依然热闹非凡。但乜老一改过去的习惯,不再去摆板凳,不再去发糖果,不再去扫地。一切放心地交给每天先来做东的人。任凭东屋里闹翻笑翻,乜老只呆在厅堂里稳如泰山。只要听着喜鹊争巢般的喳喳声,她就心满意足了。
厅堂里摆开三排长条凳,上面搁着笸箕。蚕蛋蛋是屙在纸片上的,排列得行成行,列成列,闪耀着嫩黄嫩黄的金光,怪诱人爱的。那天,特华告诉乜老:小蚕儿破壳了。乜老急忙戴上老花镜,额头几乎触到笸箕边上,才看到纸片上麻麻的黑点点,还怀疑是落了灰尘,撮起嘴唇去吹。幸好大嘴缺牙漏风,要不就把小蚕儿吹跑了。特华用羽毛轻轻把小蚕儿拂下笸箕里,乜老什么也看不见,就说特华骗她。可是才隔天,乜老在蚕笸箕里像发现奇迹般地看到了桑叶豁了口,缺了边。再隔天,乜老清清楚楚地看准了:蚕虫儿,不假!从此,乜老天天绕着笸箕转。蚕虫儿也天天看长着。
夜间,厅堂里亮着两盏六十瓦的电灯,炫得乜老睁不开眼。
每晚,特华添了料就走了。乜老独自看蚕儿吃桑叶。小巧的蚕头上下一摇一摇,自如自在,吃得津津有味。这像什么来着?噢,当年孩子们抱在怀里吮奶不正是这样吗?对,怪像的!乜老还喜欢听蚕儿吃桑叶时沙沙沙的那声音有韵有律,活泼轻快,仿佛密密春雨播向大地。
俗话说,心欢胜过吃补。自从养蚕以后,乜老虽没有增加营养,晚上又熬夜,但精神看着好起来,脸上泛着红晕,逢人眯眯着笑。
蚕们不停地分盘,眼看又要上架。厅堂里已搁不下了。最后不得不往东屋头搬迁。大屋头大三间,比厅堂大三倍!
电视机又打回老家来。
但是,特卦有点不放心:那茅屋几十年没翻修,又窝着不少老鼠,说不定有朝一日……
“婆,”特华提出合理化建议,“我们是不是把东屋头的屋面换了?”
“拆屋?这……”乜老心里一惊,旋即暗暗地想:这屋是早该改建了。祖上留下来的,难道在我手中拖得破破烂烂交给后代吗?可是,这钱?
“特华,三间茅屋改建,要花多少钱?”
“这……”特华确实没有想到这一层,于是闭起眼睛默算了一下,说,“泥墙瓦顶,大约要四千,砖墙瓦顶,没有六千不行。”
“哦。”乜老眼睛一亮,赶紧问,“我们这批蚕卖了丝,每人可收多少?”
“婆!”特华感到可笑,这批蚕就算上等丝,最多也只二三百元,怎么谈得上建新屋?于是,他给乜老提出新主意,“这样吧,我想办法筹钱,先换屋面,等有了钱,再建新屋。”
“不行!”乜老暗自喊起来,“借钱建屋,待我到了阴间,怎么有脸见祖宗!”但是,乜老没有把这话说出口。她把目光定在特华脸上。她真怀疑特华出钱换了屋面,以后便顺手牵羊把房屋占为己有,多可怕的蚕食阴谋啊!
乜老终于说话了:“蚕快要上架,待收了丝再说吧。”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蚕搬到东屋头的第四天,半夜里,突然一场暴风雨,把东屋的屋面掀翻了!断梁烂草像一群狂徒恶汉,把白胖胖的蚕姑娘给糟蹋得一塌糊涂……
(10)
乜老睡了两天两夜。人们弄不清她是生气,伤心或病倒了。大家进进出出地来看望她,她总是从床铺上坐起来,一句话把人们打发走:“我太累,你们行行好,仍我休息一下吧。”
很多人都相信了,也都放心了,但心上总搁着什么。
“真是累的,好多夜没有睡个安然觉。”
“八十几岁的人了,哪里经得熬夜?”
“也真是的,每月寄来那么多钱,比国家干部的饭碗还铁,她还图什么!”
“钱这东西呀,越占越贪。好像抽烟的上了瘾,舍命还是抽!”
……
只有特华不相信,也不放心。他看出乜老的气色不对,眸子也有点浑浊。为此,他要给乜老请医生,但却被乜老痛骂了一顿:“你这是不安好心,盼我早点死!不,我不死!你气吗?妒忌吗?回去告诉你妈,她姐没有病,谁也别打我屋子的主意!那些蚕,救过来的要养好,要是少了一只,我跟你没完!”
众人都不照面了,乜老又感到异常的寂寞,她很想去看看那些蚕。听特华说,暴风雨过后,还救回四分之一。但是她不敢去。可怜蚕儿生下来,就没有见过母亲。乜老虽有五男二女,可飞的高,奔的远,爱也枉然。是母亲身上有煞气么?
过了几天,乜老又像往常一样,在太阳即将下山之前,习惯地把目光抛向远处的天,“在心底祝福:“孩子们,晚安!”于是又回到厅堂,把油灯端端正正摆在香架前,仔仔细细地把香架上上下下揩得干干净净。然后,将厅堂清扫一遍,把沙发、长凳、小椅子按高低前后摆得整整齐齐。最后摁亮电视机,迎接着熙熙攘攘的人们,厅堂里又像往常一样热闹起来。
好像旧戏重排,乜老坐在草墩上,安详地让姑娘们梳头、捶背,舒心地听晚辈们的报道。
但是,细心人终于有所发现。他们说,乜老的笑再不像过去那样自自然然舒舒展展的了。
还有,电视机播出“晚间新闻”之时,乜老再不发糖,只是坐在草墩上闭目养神。
电视播出“午夜新闻”,乜老往往“装睡”不醒。大家也不愿惊动她,只把一切收拾妥当,才把她叫醒,把她扶上床去。乜老也像个听话的孩子,上床后只说声“好走”,便昏昏睡去。于是大家轻手轻脚退出来,关上电灯(千万别吹黑油灯!),把门关上。
后来,乜老“装睡”的时间越来越多了,很多人都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但又不敢过问。谁不知她的脾气呢!
一日,该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了,乜老家的电视机居然悄无声息,厅堂里也黑灯瞎火!
全寨的人都紧张起来,赶急喊来特华。
特华在前,众人跟后,息声屏气地涌进乜老的卧室。
乜老直直地躺着,只有一盏半明不灭的油灯孤零零地陪着。
“阿婆!”特华扑过去,跪下双腿抱住乜老的手。
“你来了。”乜老慢慢地睁开眼来,“我正想叫你来。”
众人齐齐地舒了一口气。
“您老人家……”特华抹了一把泪。
“别……”乜老艰难地翻了个身,吃力地侧起头来,想把枕头抽出来。
“您躺好。”特华伸出双手扶住乜老。
乜老的头沉沉地落回枕头上。她喘了喘气,以命令的口吻说:“听我,把枕头拿去!”
看到特华把枕头拿到手上,乜老艰难地笑了笑,说:“里面,七千八百元,你帮我……建新屋。不够,就先建五间,留下……我这一间……”
“阿婆!”特华不知如何说好。凭手的感觉,知道枕头里有大面票、有小面票,还有零角碎分,不知乜老积存多少年了!特华不忍心拿乜老的钱,况且,乜老一个人,她建新屋做什么……
“还有……”乜老继续说,“新屋建好……安上香炉、油灯。……电视机,要,常开……”
“姐!”华婶不知什么时候来的,她挤上前去,握住乜老的手,“你不要胡思乱想!”
“妹呀,”乜老仅仅抓起华婶的手,“我没什么……留给侄孙,卖蚕的钱,留着给他们……”
“别说这些!你好好养身体,明天打电报叫三小子回来。”
“不用了。我五个仔,二个女,就他一个……能回……”乜老眼角上滚下了泪珠,“求你们,新屋一定……建!落叶归根,他们总会,全都回来……”
全室的人顿然一震,似乎有一块无形的巨石压在心上。许多人落了眼泪,低低地呜咽。
“给我,点亮……油灯。”乜老双眼突然一亮,抬起手指向床前那盏昏黄的油灯,“油……添油!”
特华移来油壶,把油添上。灯焰慢慢地升起来,亮起来,映亮了乜老的脸,映亮了众人的脸。忽然,灯焰“噗”地爆开一朵美丽的灯花。
乜老看看灯花,微微地笑开了。然后,双眼慢慢闭上。倏地,那只指向油灯的手失控地垂跌下来!
“阿婆!”“姐!”“奶奶!”……
众人惊慌地喊起来!
乜老没有应,也永远不会再应。
乜老脸上的笑容竟然没有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