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07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壮侗语民族:华南-珠江流域稻作农业创造者

[复制链接]

83

主题

6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7-4-9
注册时间
2004-4-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2-4 21:1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经过长时间遗传学、考古学研究,现在民族学研究人员已经可以确认,壮侗语民族先民是华南-珠江流域稻作农业创造者,他们在长期采集野生稻谷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水稻生长规律。

稻作农业,即把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的过程。作为稻作农业起源地需具有两个条件,一是有野生稻,二是有把野生稻驯化成为栽培稻的能力的古人类。华南——珠江流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地属亚热带,气候温热,雨量充沛,适合稻田生长,是迄今发现的野生稻最为密集的地区。

广西民族研究所所长覃乃昌介绍,在广西、广东等古越人居住的珠江流域广大地区,仍保留着大量含“麓”、“那”等地名,在汉语古籍如《山海经》、、《诗经》、《说文解字》中的“耗”“膏”等字,是壮语称野生稻、稻、稻谷、稻米饭的汉字记音。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邕江流域发现多处距今5000多年的颇具规模的大石铲遗址。石铲的一般形制为小柄双肩型和小柄短袖型。大者长70多厘米,重几十公斤;小者仅长数厘米,重几百克。制作规整,双肩对称,两侧束腰呈弧形内收,至中部又作弧形外展,呈舌面弧刃。通体磨光,棱角分明,曲线柔和。

大石铲是从双肩石斧演变而来,是适应沼泽地带稻田耕作的重要工具,是新石器时代壮侗语民族先民地区耕作农业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标志。

壮侗语民族是指讲壮侗族语言的民族,就华南——珠江流域而言,包括壮、布依、侗、水、仫佬、毛南6个民族。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向布洛陀祈祷!!向侬智高致敬!!向傣僚勇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849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06-3-25
注册时间
2006-2-28
沙发
发表于 2006-3-21 15:45:00 |只看该作者
最伟大的稻作民族(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板凳
发表于 2006-3-21 16:09:00 |只看该作者
廣西的不清楚,廣東的乃至少經楚國傳入的耶,而在此前也有周人傳入的傳說耶,羊城乃因此而得名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地板
发表于 2006-3-22 07:53:00 |只看该作者
楚地原是苍梧国之地,古苍梧人是壮侗语民族的先民.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5#
发表于 2006-3-22 10:35:00 |只看该作者

蒼梧是在廣西北部吧?南越國派出桂林監耶。

楚國原地在湖北耶,後來才擴張至湖南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1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9-5-8
注册时间
2008-5-3
6#
发表于 2013-6-6 17:38:22 |只看该作者
北姑 发表于 2006-3-22 10:35
蒼梧是在廣西北部吧?南越國派出桂林監耶。
楚國原地在湖北耶,後來才擴張至湖南耶。

苍梧在广西中部,桂林郡城在现时的贵港。

[size=3]vot vot vot[/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1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9-5-8
注册时间
2008-5-3
7#
发表于 2013-6-6 17:41:33 |只看该作者
北姑 发表于 2006-3-21 16:09
廣西的不清楚,廣東的乃至少經楚國傳入的耶,而在此前也有周人傳入的傳說耶,羊城乃因此而得名耶。

“楚国传入”?  

你应该庆幸,你家不用吃湖南镉米!

[size=3]vot vot vot[/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1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9-5-8
注册时间
2008-5-3
8#
发表于 2013-6-6 18:18:09 |只看该作者

这里找到一篇英文文献,分享一下:

http://http-server.carleton.ca/~bgordon/Rice/papers/huang96.htm


INDICA-JAPONICA DIFFERENTIATION OF CHLOROPLAST DNA IN CHINESE COMMON WILD RICE POPULATIONS

HUANG, Yanhong; SUN, Chuanqing & WANG, Xiangkun

(Origin and Diiferentiation of Chinese Cultivated Rice,(X. Wang & C. Sun, ed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166-170)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00094. Scanned/partlytransl. by Fiona Zhao; ed. by F. Zhao & B. Gordon)

        Abstract: Two natural common wild rice populations without cultivatedrice introgression from Dongxiang, Jiangxi Province, and Guilin, GuangxiProvince, and a natural population of common wild rice near cultivated rice fromFusui, Guangxi, were studied using chloroplast DNA PCR technique. Results showmost Dongxiang population plants in the ORF100 gene of Pst-l2 fragment are indicaand most plants of Guilin and Fusui populations are japonica.


        Key words:Ordinary wild rice natural group; chloroplast DNA, indica& japonica rice



根据该文结论:扶绥、桂林 的野稻是 ;江西东乡 的“野稻”是 籼。


实际上,我一直怀疑华南的原生稻种,其实是 粳,米身较粗,因为 粳 跟 糯 的关系更密切(旧时的侗傣民族主食糯米)。

至于米身瘦长的 籼,我怀疑是从 占婆(越南-寮国-柬埔寨) 传过来的,因为“籼”的中古写法是“稴”,押-iem韵,跟“占”一样。

宋朝曾出现长期大旱,加上人们口味的转变,中古传入宋朝的 占城稻 (稴),实际上已经覆盖了 珠江-江淮 大片区域原有的土粳。

所以,我认为上文列举的江西东乡的那些所谓“野稻”,实际上是从附近农田逸漏出去的野化种 (籼稻),不是江西本土原生的野稻。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汉朝时引种到河北 狐奴山 脚下的 胭脂米,这些胭脂米其实是南亚的Basmati品种,但它在河北野化了。




[size=3]vot vot vot[/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1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9-5-8
注册时间
2008-5-3
9#
发表于 2013-6-6 18:55:17 |只看该作者
菲律宾吕宋岛中部高山区的 Ifugao/Ipugo 土人,讲南岛语,他们种的本地米 tinawon/unoy 就是粳米,而他们称糯米为 dayakot,不知跟他们西南边的婆罗洲dayak人有否关系。

事实上,台湾土人没有發展出稻作,所以我觉得菲律宾土人的稻作文化,应该是从西边的岛屿传过去的。



[size=3]vot vot vot[/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1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9-5-8
注册时间
2008-5-3
10#
发表于 2013-6-6 21:39:07 |只看该作者
另一篇昆明所的英语论文,分析云南元江的野稻,得出的结论是“非籼非粳”,同时具有演化出两种栽培稻的潜力:

<SSR Marker Analysis on indica-japonica Differentiation of Natural Population of Oryza rufipogon in Yuanjiang, Yunnan Province>

LI Ya-li 1, YANG Xiao-xi 2, ZHAO Feng-ping 3, XU Ming-hui 3

(1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4,  China; 2 Yunnan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 Species Conservation Center, Kunming 650032, China; 3 Biotechnology and Genetic Resource Research Institute,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unming 650223, China)


Abstract:

By using 19 pairs of primers that could identify two subspecies (indica and japonica) of cultivated rice (Oryza sativa L.), the indica-japonica differentiation of 56 individuals from the natural population of common wild rice (Oryza rufipogon Griff.) in Yuanjiang was analyzed by SSR (microsatellite DNAs, o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Of the 19 pairs of primers, 17 pairs (89.47%) could amplify only one kind of band type among all of the individuals, but primers RM251 and RM18 could amplify polymorphic band types. The bands amplified by 16 pairs of primers (84.21%) were identical to the indica-japonica diagnostic bands of relevant locus in cultivated rice, including 11 japonica-like loci and 4 indica-like loci. The bands amplified by the other three pairs of primers (RM18, RM202, RM205) were different from indica or japonica diagnostic bands of  cultivated r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cording to 19 loci analyzed, 84.21% of SSR loci in genomic DNA of common wild rice in Yuanjiang displayed indica-japonica differentiation and 13.79% of the loci still kept primitive, and most of the detected loci were homogenetic in the natural population.   


[size=3]vot vot vot[/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4-23 20:30 , Processed in 0.144659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