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光明向着精品 聚焦《妈勒访天边》问鼎路
--------------------------------------------------------------------------------
新桂网-广西日报记者尹华平
经典诞生:1996年,南宁市委、市政府计划打造一台代表广西首府形象,具有浓郁广西民族文化特色,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舞台剧。经过中央民族歌舞团国家一级编导丁伟、著名舞蹈理论家冯双白、著名文化经纪人梅帅元等全国及广西文艺界专家的讨论,认为广西有许多优秀的民间传说,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为载体。根据专家的提议和集思广益,《妈勒访天边》从众多民间传说中脱颖而出。专家们认为,《妈勒访天边》的主题是追求光明,这一主题在人类童年时代所产生的神话中就已经有所体现。这个故事所表现的坚忍不拔地追求光明的奋斗精神,是古老的,同时也是永远年轻的,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
当把民间传说《妈勒访天边》打造成为舞剧的创意提出后,便得到了南宁市委、市政府以及全区乃至全国艺术界权威人士的肯定,有关部门邀请了全国一流艺术家对这块“璞”进行深加工,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国家一级编导丁伟担任总导演、著名舞蹈理论家冯双白担任编剧,舞美、灯光总设计由“中国舞台第一灯”鞠毅担任,男女主角由著名青年舞蹈家杨云涛、王亚男担任。
剧情介绍:《妈勒访天边》在上世纪的1999年12月正式掀开迷人的面纱,这部南宁市艺术剧院历时二十几个月、八易其稿而创作的大型壮族舞剧,一上演就好评如潮。并先后荣获第6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2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金奖及6项单项奖、广西第5届“桂花金奖”及十一项单项奖,并入选全国第8届“五个一工程”奖。
《妈》剧讲述了一个远古的故事:壮族先人生活的地方被阴暗和寒冷笼罩,一位美丽的孕妇到天边寻访阳光……漫漫的路途上,一个新的生命———勒降生了。他在成长,母亲没有走完寻访太阳的路而渐渐苍老,只留一首《盼归歌》,勒继续艰难地跋涉,重踏不归路,滔滔洪水送来藤妹,爱情化为寻访太阳的力量。
剧中有机融入八桂广泛流传的斗鸡舞、绣球舞、蜂鼓舞、板鞋舞、芦笙舞、铜鼓舞和抢花炮舞,并注入现代舞的因素,一环紧扣一环的舞蹈情节让人耳目一新。服装包括壮族、苗族、侗族、瑶族、汉族等几百套之多;音乐多次出现壮乐四声部,亲切清新;歌圩,铜鼓,芦笙,绣球,花山壁画,红棉榕树,这些壮民族的元素也在剧中显现。
演出盛况:作为壮族历史上第一部史诗性的舞台剧。《妈勒访天边》用雄浑细腻的艺术笔触歌颂了壮族人民史诗般的生命历程和精神求索之路,被誉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舞台艺术精品之一。该剧融音乐、舞蹈、故事于一体,剧情感人至深,舞台灯光绚丽豪华,其中塑造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壮族先人开拓者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在观看了舞剧《妈勒访天边》后说:“什么是二十一世纪舞蹈形式?怎样进行创新?《妈》剧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舞蹈名作的美学思考”。著名舞蹈评论家史大理也曾评价该剧是“舞剧创作的一个里程碑,堪称新世纪舞剧创作的标杆”。
一台舞剧要做到让观众掉眼泪是很不容易的,而《妈勒访天边》就能够让最普通的老百姓看了掉眼泪,剧情所表现的母子、恋人之间的情感是非常动人的。它通过舞台展现出来的独特、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更使观众沉浸在它所营造的氛围之中。这就是《妈勒访天边》艺术魅力之所在。
更重要的是,《妈》剧对一个简单而富于象征意味的壮族传说做了大胆的加工和改造,以超越自我、战胜人性中的弱点为艺术表现的大主题,在传统故事里做深入挖掘,成为一部当代人心灵历程的诘问史,并得到专家和观众的首肯。
6年来,《妈勒访天边》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地演出超过300场次,观众高达65万人次,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