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引用由韦韦人在 2003/10/19 05:16am 发表的内容:
我南壮的呀,南壮有希望吗?我真的不知道,南壮的老人慢慢走了,不知道我们这些后辈能做什么,更重要已忘记了什么了。
韦韦人贝侬误会了,都安、宜州一带不是南壮,而是北壮,所以你是北壮的贝侬。
下面引用由雅在 2003/10/19 09:38am 发表的内容:
上面发言的人都是南壮人?看来舆论不是很乐观呀! 但孤客说得对,先做了再说!
那么,请问有此同好的南壮贝侬,第一个要商量的问题:你们觉得哪一个点的南壮发音覆盖面最广,最有可能成为标准音呢?
有人告诉我说,靖西县城的“佯话”(译音),周围那坡、大新的都能懂,连那坡的壮剧好像也是用这种话来唱的。现在靖西语委正在搞一套记音符号,以详细记录本地壮话。
大家说说看,作为壮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靖西音为标准音有无可行性?
以上发言的贝侬,有南壮贝侬,也有北壮贝侬,孤客是布依族贝侬。
在缺乏统计的情况下,很难断言南壮发音覆盖面积最广的方言是哪个。不过,基本上左江土语、德靖土语是相通的,所以用这两个土语当中的某一典型的口音作为标准音,应当都可以照顾到左江流域和德靖台地,甚至可以照顾到云南文山州的广南、砚山一带(左江、德靖、砚广土语基本相通)。
我个人觉得,靖西的“央话(佯话)”(Gangj Yang)是南壮标准点的一个合理选择方案。靖西央话是德靖土语区里最典型的口音之一,除靖西所有的城乡都很熟悉央话之外,德保、那坡两县也完全能够与靖西央话相通,左江流域县与靖西央话通话也较便利。最重要的是,靖西县城至今仍然以央话为主要交际语,是壮族地区少有的强势壮语方言之一,又有德保央话强势区、天等侬话强势区的衬托(德保、天等也是县城以壮语为主要交际语的少数县份之一),加之自古以来是南壮的文化中心分布区之一,有形成南壮标准音的社会基础。
不过靖西县城的央话也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缺陷,即新派发音已经占据了主角,失去了传统老派发音的几个典型声母和韵母,如 nd 归并入 n、 mb 归并入 m、 r 归并入 l , ew[фy] 归并入 ei 、w[y]归并入 i 等。这些典型发音在其他南壮方言里却大都还保留,所以,靖西央话在设计为标准点时,可以参照德保央话完整保留老派发音的特征,设计出一套可以克服这个缺陷的标音方言,那么就可以成为整个德靖土语所有央话的合理载体。
其实80年代出版的《Sei Hanghdoenq Dwzbauj》(《德保歌圩的歌》)一书,就是以德保方言标音方案去写的,这个方案是以现有的壮文方案为基础,增加了几个送气声母而设计成的,只要稍加完善,就完全可以同时表达靖西央话和德保央话。实际上我已经以之为基础设计出了较为完善的央话方案,并且已经在自己写的日记和文章当中使用着。
下面引用由lannie1013在 2003/10/19 01:58pm 发表的内容:
可悲,壮族
还没有团结,就已经想要分裂!
真是可悲!
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在壮文推行的政令没有得到真正贯彻之前,壮语的标准语的推广工作举步维艰,这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去看,至少从语言上,壮族从来就没有统一过,何来的“分裂”?而将方言文字的创制看成是分裂,我觉得这更是不恰当的说法。
我们在以往里的讨论里,已经有贝侬提出了各大土语区如果能够普遍自发应用壮文方案去拼写自己的方言,在民间兴起壮文应用的潮流,那对日后壮文的统一和普及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个观点我是同意的。实际上,很多少数民族,也存在着不同的方言文字,包括我们僚人的亲戚傣族,人口虽然只有一百多万,但是却拥有四种方言文字,在不同的地区使用着。僚人社会的现实,使我们必须正视从方言做起的可行性,推动壮语文在壮族民间、布依语文在布依族民间的使用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