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机缘
——我和王云高先生通信
余燕鸣
有时候,人与人的交往真的得讲点机缘,像我 1980年在南宁市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就仰慕王云高的大名,而后在2001年参加南宁市作家协会茶话会时才有幸见到了王云高先生。如今,我又能和他通信得到了他的鼓励和教诲。你说,二十多年来老记着这么一个人,而且还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没想到后来还真能见到了他,听了他的话,还和他通了信,交流了思想……这是不是个机缘?
王云高先生的确是个名人,网络诗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东海一枭先生曾为文这样评价云高先生——“以‘岭南一柱镇文坛’之句来形容先生在岭南文坛的地位和份量,是恰如其份的。自1979年以小说《彩云归》一炮打响后,先生奇招叠出,硕果广收,已成为广西文学界一道亮丽的风景。海内外同行来到南宁,往往点名要见先生,仿佛点一道八桂名菜。”东海一枭还这样写他与王云高见面的感受及他对王云高诗词的印象“素闻先生身为南宁四大瘦骨仙之一,果然骨格清奇,精悍无比,又健谈善谑,尽突梯滑稽之致,且擅诗词、好美酒、恋好书、爱奇石、耽禅悦,类似于我,大喜,乃赠以二律,其中有‘剑骨禅风高境界,书香石趣小桃源’、‘耽酒耽书真是癖,应人应物更持真’二联,自以为颇切先生风致。先生诗词,给我的整体印象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曰:品清骨峻,思深境阔,语趣言谐,意真象新。古人有诗庄词谐之说。先生之词,尤以诙谐活泼见长,油而不滑,奇而不怪,喜笑怒骂,皆成妙句。我常嫌自己为人太严肃,太‘正儿八经’,表现在诗中,正如熊东遨先生序我《逍遥山庄续集》时云,直率有余,含蓄不足,终是一病。我自以为还有一病,就是沉郁有余,轻松不足,缺乏幽默感。以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来比喻,我循规蹈矩,似少林武功,金刚怒目,一招一式,失之呆板。而先生之作品,便似邪派高手,奇招异式,层出不穷,喜怒无常,含笑伤人,一刀见血,一剑封喉。诗品与人品,往往是一致的,证之先生,可知古人诗如其人之言不谬。先生曾经经历过不少难以想象的苦境,对生活和未来却始终保持着莹洁真诚的童心、物来斯应的灵心及透视万物的慧心。”
真正称得上无名小卒的我也不知哪来的胆量,无意之中竟然也像东海一枭那样评写起王云高先生来,而且,还斗胆将拙作《仰望云高处》寄到南宁作家协会王云高先生那儿。原想云高先生是个名人,工作应酬繁忙,对我寄的东西是无暇顾及也是情理之中的。不料,文章是今年5月9日寄出,5月11日中午12时立即收到他手机发来的短信“文章收到,谢谢!云高。”一时间,弄得有午睡习惯的我再也没了丝毫睡意,心中竟然感觉到有了春风般的荡荡然!没过几天,也就是5月18日,我又收到了云高先生5月15日写给我的亲笔信,顿时,我如获至宝,竟诚惶诚恐,心热血涌了起来。展信如睹人,读着云高先生的信,我看到一个真正的情性中人,在信中云高先生希望我走近他,通过“全方位的审视,广泛的对话”,通过“书信乃至谈中观察”了解一个“情性中人”的他;云高先生勉励我“既是作协会员,就不能停留在新闻通讯员的水平上”这使我在倍感羞愧之余有了奋发动力!尤其看到云高先生在信中如此真诚的话语“而我,作为一个‘老作家’,要能够在这方面带你一段,也可以说是个贡献。”更令我浑身热血沸腾,感慨万端。
是呵,正是“曾经经历过不少难以想象的苦境,对生活和未来却始终保持着莹洁真诚的童心、物来斯应的灵心及透视万物的慧心。”云高先生才有他如此的胸怀,也才有他对我这样微不足道小字辈的关爱和激励,我是真正的理解东海一枭对云高先生如此这般的评价了!(附王云高先生信)
燕鸣——老乡:
收到你的文章,领略了你给我的几个“定位”:“前辈”、“老师”乃至“父亲”……但是我还是选择了这个平视的角度,我不喜欢被人“仰望”,那样,你只能看到我的下巴,我只能看到你头顶的“发漩”,走近来,全方位的审视,广泛地对话,多好!
收到文章后,我立即用手机发了条短讯,“发射成功”,想来你是收到了的,之所以没有回音,我想是“仰望情结”作怪。故尔,不惜以李报桃,走出笔谈的第一步。因为,从作品中看,我是个“作家”;在社交场合上看,我是个“名流”;只有从书信乃至面谈中观察,你才能看到一个情性中人,而你,既是作协会员,就不能停留在新闻通讯员的水平上,你说对吗?而我,作为一个“老作家”,要能够在这方面带你一段,也可说是个贡献。
走下“云端”,我可以告诉你,我退休以后,虽然比不上一般的老人那样“彻底清闲”,可也不象一些人解释的那样忙,主要是看看书,写些小品,整理些旧作,写写信乃至面谈的时间还是有的,我的宅电:4825951,手机号:13597003799(可发短讯来),写信则寄市文联转,假如你有雅兴来访,我家住江南路16栋601室,我可以送你一本《陆荣廷》(作为“悬赏”,笑!)握手!
王云高
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