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482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明山神庙之谜

[复制链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7-13 16:23: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大明山神庙之谜

谢寿球(本站总顾问)

大明山是壮族的圣山。

在壮族的神话传说中,大明山是太阳的故乡,《妈勒访天边》故事中所说的天边就是大明山最高峰的那一边。大明山的壮语名叫“岜是”,意即祖宗神山或祖宗根所在的山。

大明山下是壮族的一个重要祖居地。武鸣县马头乡规模宏大的壮族商周古墓群向世人显露了这一祖居地的古老与繁华,它所出土的大量精美的青铜器震惊了历史学界,改变了先秦时代岭南地区是蛮荒之地的传统观点。大明山下的马头乡是壮族青铜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壮族最早的方国——马头方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壮族先民就在这里告别了原始社会,跨进了文明的门坎。

大明山是壮族的圣山,它应该像田阳的敢壮山布洛陀遗址一样有一个万众朝拜的祭祀中心,这个祭祀中心也应该是马头方国的祭祀中心,这一神圣的祭祀中心在哪里呢?

清末民初编撰的《武鸣县志·图说·世志》向我们透露了这一祭祀中心的一些信息:大明山“高数百丈,延袤三百余里,上有风穴,下有神祠,古木连云障日”。这里所说的风穴显然指的是大明山上出现的奇异怪声,而神祠应当是古马头方国的祭祀庙。武鸣人向来所说的大明山下指的是大明山主峰龙头峰的山脚下,也就是武鸣县马头乡一带。但具体在哪一个地点呢?

随着环大明山文化旅游圈的开发,记者开始了寻找大明山圣地的探秘之行,但是多方寻访,也找不到它的踪迹。

似乎是神差鬼使似的,20056月的一天,记者与南宁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罗世敏偶遇南宁市政局的陆彦明先生,当我们谈起寻找大明山神庙的话题时,他告诉我们,大明山神庙的遗址在马头乡全曾村的庙口屯边,他本人老家就在庙口屯。这一消息使我们既吃惊又兴奋,于是决定亲自到庙口屯去看一看。

65日上午,记者与徐中原、黄继先两位壮族文化的发烧友一起驱车前往庙口屯寻找大明山古神庙的遗址。

庙口屯在大明山主峰龙头峰正南面的山脚下,一条清幽的山溪从云雾缭绕的龙头峰深处流出,傍村依宅,叮咚而过。村前是一马平川的田畴。按照古堪舆学的说法,这里确实是钟灵毓秀的风景胜地。

庙口屯的壮族名字叫渌垦,意即山谷的上面。看了庙口屯的地理环境后,笔者对这一名字产生了疑问:庙口屯位于山谷溪流下面的出口处,应叫山谷的下面才对,为什么叫渌垦呢?我区著名的考古学家郑超雄先生在他的新作《壮族文明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在壮族古语中,国家的名称叫“渌”, “渌垦”在这里是否可以作方国的上面解呢?庙口屯正好在马头国都的上面,这样解释“渌垦”就好理解了。

庙口屯的乡亲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行,在村中父老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传说中的神庙遗址,遗址在村子的西边,现在已是一片玉米林遮盖的废墟。惟有废墟前的一块挂満师公红纸法帖的巨石,还可让我们看出这座庙的神圣。父老告诉我们,神庙在30年代农民运动时就被人捣毁了,但是周边几十里的壮族群众还经常到这里祭拜这块圣石,为家中的孩子寄石求平安。圣石上面的红纸和符箓,就是这些人的心灵寄托。听了老人们的介绍,我们对这块神秘的圣石肃然起敬。

我们在玉米地中搜寻,古代的砖瓦残片四处可见。在庙址中心,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几块磨盘样的圆形石盘,石盘周边凿有边缘突起的圆形石槽,可貯浅水。这一石盘到底是庙里的什么物件谁也搞不清楚。在通往庙址的小路边,村民从草丛中展示了神庙柱子的一块石础,石础造型雅致,纹饰细腻,艺术水平较高。从石础风化斑驳的程度判断,这石础可能是宋代以前的文物。

当我们询问庙里供奉的神祇是谁时,村中父老却说法不一,有人说供奉的神祇是商纣王,有人说是大明山神。因为庙宇在30年代就被人捣毁了,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没有一个见过庙里供奉的神像,所以他们对神庙的记忆只是听人们的传说。在笔者坚持要找一个亲眼见过庙宇神像的老人时,父老们派人去请来了一位名叫陆锦英的老大娘,陆大娘今年83岁,她小时候曾多次进庙玩耍,清清楚楚地记得神像的模样。她热情地在地上画图讲解神庙的设施和结构,她说庙宇有三进,第一进是守庙人的住房,守庙人是壮族人打扮,不是和尚也不是道士。第二进房子的两边各有一个牵马的神像,左边是白马,右边是红马。第三进是正殿,供奉的是一个大女神,大女神旁边有一男一女两个小神像。陆大娘的作证,使笔者得出了三点结论:一、这庙宇是壮民族的神庙;二、庙里供奉的神祇是一个壮族女神;三、这女神是一个带兵打仗的女统帅。

陆大娘对记者说,这女神可灵验了,庙守想要吃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庙守自言自语想要吃龙眼,第二天神案上就摆満了龙眼,他嘀咕想吃鱼生,第二天神案上就摆出了一堆鱼。因为灵验,所以周围数十里的壮族同胞都来烧香上供。

听了父老乡亲的介绍,记者猜测这庙宇供奉的神祇会不会是马头方国的祖宗神,因为在记载大明山的古籍中,这一庙宇都被称为神祠,祠者,祭祀逝世的先人或圣贤的庙宇也,如果不是祭祀曾在历史上出现过的人,古文人们是不会把它称作祠的。

一些老人传说庙里供奉的神祗是商纣王,从附近的元龙坡遗址、安等秧遗址、全苏勉岭遗址出土的牛首提梁卣、玉戈等商代王室所用的精美文物推测、一些老人的传说看来也并非是空穴来风,可能古代神庙所供奉的礼器,有一部分是商纣王所赐,后人辗转传说,供奉商纣王所赐礼器的大明山神庙就变成了供奉商纣王神位的庙宇。看来壮族先民所建立的马头方国与商王朝的联系是较密切的,并不如某些史学家所想象的那样隔绝。

庙口屯的大多数壮族同胞都姓陆,“陆”的读音在壮语中与“渌”相同,如果他们是古王族的后裔,那么陆姓就是国姓了。“渌”也和“骆越”的“骆”同音,马头方国和骆越古国是什么关系呢?

庙口屯后是一个像高尔夫球场般大的宽平草坡,据父老们说,这一草坡是周边群众举行祭祀大明山活动的场所,每次庙会活动聚集的人群都超过万人。记者

站在这个祭祀坡的中心远望,云雾缭绕的龙头峰正端坐面前,如同一尊接受人们顶礼膜拜的巨神。

看来,壮族的祖宗神山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它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在等待着我们去解开。


陆大娘向记者画图讲述神庙情况


神庙残存的石盘


神庙础石


神庙石盘


神庙遗址


天谷山溪风光


小陆古堡遗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3 16:26:38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沙发
发表于 2005-7-13 16:41:00 |只看该作者

据《云南甲马》一书介绍,云南部分地区有将纣王作为送子神仙供奉的习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7-18
注册时间
2002-5-23
板凳
发表于 2005-7-13 21:14:00 |只看该作者
值得去做深入的研究啊.

土地 民族 家园 母亲 http://blog.163.com/gaisi1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0-22
注册时间
2003-7-10
地板
发表于 2005-7-18 23:49:00 |只看该作者

我区著名的考古学家郑超雄先生在他的新作《壮族文明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在壮族古语中,国家的名称叫“渌”

如果这个立论成立,那么“骆越”一词是否可以解释为“建立渌国的越人”或者“渌国的越人”呢?


对于未来,我们无可预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自以为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事,而放弃了我们本应该要走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7-4-6
注册时间
2003-4-8
5#
发表于 2005-8-3 18:21:00 |只看该作者

我将谢老师的文章转贴到灵水论坛后,有一个叫ciran_666 的朋友回复如下,我觉得挺有帮助,于是转过来给大家看看:

感谢谢先生,解开了大明山一个千年之迷.我想告诉每一位去过或没去过大明山的朋友,谢先生所说的神庙遗址是真实的。具地址是今武鸣县马头镇全曾村镆铘片(坡)第1村民小组,当地称为陆上屯(“渌垦”为壮语音译),周邻乡镇也有人称为“板百庙”,亦即谢先生所说庙口屯,壮语“百庙”即庙口的意思,旧壮文一般写为“陌庙”或“佰庙”——如果你找不到,你到马头镇两江镇一带问一声“小陆板陆在哪里?”就可以了。

先生上传最后一幅照片题名“小陆古堡遗址”,愚人认为应题为“镆铘古堡遗址”,理由——

陆上屯附近,计有7个村屯,分别为陆苏屯、浮排屯、陆寨屯、坛减屯、黄基屯、尾雷屯,村民均姓陆,当地共称为板陆,旧时官称镆铘村,60年代后划入全曾村莫月片(“镆铘”被人们按壮语音谐简写为“莫月”)。照片“小陆古堡”实际在镆铘村中间,为什么不题为“镆铘古堡”呢。看:照片中古堡当地称顶寨,从拍摄角度看,是从大明山神庙遗址拍的,堡前左边为苏陆屯,右边为陆浮排屯连着陆寨屯,紧*堡后自左至右依次为尾雷屯、黄基屯、坛减屯。古堡正座七屯正中。相传古时顶寨为一兵寨,因地处蜂窝之地后被裁撤迁往他处。这里就是武鸣县志记载的古代镆铘兵寨原址。寨下村民陆介生家仍藏有在坡上开荒挖出的一把18斤重的朴刀片呢。


冰天雪地时,谁在悄然独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253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11-5-9
注册时间
2005-5-19
6#
发表于 2005-8-6 18:19:00 |只看该作者

赞成二楼的高见,老家人大多传说这个庙名“纣王庙”,但从谢先生的考证总是与纣王粘不上。希望谢先生能结合二楼的意见,尊重当地老人传说的事实去进一步考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听众

753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07-12-19
注册时间
2005-9-4
7#
发表于 2005-9-4 02:32:00 |只看该作者
恩,大家的调研很仔细啊,有机会我也要去看看才行

魂牵梦萦,是那古老的民族,在花山崖壁的阵阵欢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2

听众

5135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8-7-16
注册时间
2003-6-20
8#
发表于 2005-9-26 23:21:00 |只看该作者

说说就到我家门口来了,我妈就是板陆人,我一个姑姑也嫁到陆上,但是我们那里并没有你们说的的那么传奇,陆上以前确有一个古庙,听说当年日本人来的时候到了村口就是不敢进去,村民都认为是庙陆上的威风使 然。我家和陆上村也就一个村隔,所谓的小陆古堡我也没听说过,我们村子就住在大明山主峰脚下,如果说有哪个朋友想来考查的话,可以和我联系,0771-60717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0

听众

4307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0-11-21
注册时间
2004-9-16
9#
发表于 2005-9-27 03:04: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古榕在2005-9-26 23:21:45的发言:

说说就到我家门口来了,我妈就是板陆人,我一个姑姑也嫁到陆上,但是我们那里并没有你们说的的那么传奇,陆上以前确有一个古庙,听说当年日本人来的时候到了村口就是不敢进去,村民都认为是庙陆上的威风使 然。我家和陆上村也就一个村隔,所谓的小陆古堡我也没听说过,我们村子就住在大明山主峰脚下,如果说有哪个朋友想来考查的话,可以和我联系,0771-6071799。


这个项目是我们《壮族在线》参与的活动之一。希望古榕网友能积极的参与该项目的活动,在家乡多多做些田野调查,提供资料给网站。我记得古榕网友曾经有过要谋求经费外出做田野调查的想法,其实不必远走,在自己的家门口就有许多的调查工作可做。这个项目的结论是得到《壮族在线》和壮学专家经过多次考察获得的,对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非常重大。由于考察的经费非常有限,连许多专家都是以义务的形式进行这项工作的,因此不可能邀请更多的朋友参加同行,希望大家能在网上跟贴提供考察资料,尽自己的力量为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做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4-17
注册时间
2004-1-30
10#
发表于 2005-10-1 00:40:00 |只看该作者

[转载]:

壮 族 龙 母 文 化 ——作者:郑超雄

20年前,我在大明山南麓的武鸣马头镇进行考古发掘,就意识到这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丰厚。据《武鸣县志》记载:前清及民国时期,群众经常在马头镇附近的土岭上挖到青铜剑,当时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解放后,广西有了自己的考古队伍,第一个考古学专家黄增庆教授就是武鸣人。经过考古发掘,在大明山脚下发现了大批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墓群,并且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陶器、玉石器。这次应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和大明山管理局的邀请,考察了该地区的龙母文化,发现这里的龙母文化与先秦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叠合在一个共同地域内,先秦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核心同时也是龙母文化的核心。2003年,中共广西区党委宣传部成立西江文化研究课题组,我是专家组组长,带队考察了西江地区的龙母文化,经比较思考,初步认为,两地的龙母文化都源于古代骆越民族的蛇图腾崇拜。秦汉以后,西江地区的龙母文化逐渐衍变成汉龙系统,大明山龙母文化则仍保持着骆越龙系统,也可称为壮族龙系统,两者之间存在着源和流的关系。现就上述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大明山龙母文化圈内的考古学文化遗存

武鸣县的马头镇、罗波镇、陆斡镇、两江镇是环大明山龙母文化分布区,在这个文化区域内,先秦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是目前已知在广西地区最丰富的,现择要介绍该地区的考古发现。

1 商代牛头铜卤

19741月,在武鸣县全苏村勉岭发现,属商代从北方传来的器物,是群众在岭上开荒种地时发现的,当时初步认为是窖藏之物,后经广西文物工作队现场勘察,推测是一处墓葬中出土。

2 商代青铜戈

1974年在武鸣县马头镇那堤村敢猪岩出土,属北方传来的器物。估计敢猪岩是一处商代岩洞葬,青铜戈是陪葬之物。

3 元龙坡商周墓群

在马头镇东北约500米的元龙坡上,1985年至1986年发掘,共清理350座墓,整个墓地约有500座墓以上。出土器物1000的件,青铜器最多,另外还有陶器、玉器、石器。据碳十四测试,其最早年代为商周,最晚年代为春秋时期。出土的青铜卣、盘属礼器类器物;墓内还出土有6套铸造铜器的石范,证明在商周时期大明山地区已有青铜铸造业;另外还出土有2枚铜针,专家认为是我国最早的针灸用针。

4 安等秧战国墓

在元龙坡墓地西南面约1.5公里。1985年发掘,共清理86座墓,出土文物205件,其中青铜器86件,铁农具1件,陶器54件,玉石器54件。有一件铜片用麻布裹,这是岭南地区发现最早的麻布实物。出土的陶器,大部分有刻划文字符号。

5 岜马山商代岩洞葬

在陆斡镇覃内村岜马山,1986年发掘,共有5座墓。出土文物95件,有陶器、石器、玉器,发现的石戈最重要,是文明社会垄断性文物。

6 独山战国岩洞葬

在两江镇三联村伏帮屯独山上,1986年发掘。出土文物15件,主要是青铜器,有剑、钺、戈等,另外还有陶器、玉石器。

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说:岭南有自己的青铜文化,有自己的“夏商周”。环大明山发现的青铜文化遗存、遗物,印证了苏教授的观点。我在今年出版的《壮族文明起源研究》书中,认为马头地区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了早期国家形态,将其定名为“马头方国。”只有统一的君主才能出现统一的宗教,龙母神在大明山地区广泛流传,应当与早期的马头方国有一定联系。

与蛇图腾崇拜相关的考古遗存和遗物

1 船形墓

元龙坡发现有两座船形茎墓,即是将墓穴制成船的形状。其中的56号墓最明显,此墓长4米,宽74厘米,深1.2米,东西方向,两端有生土二层台且尖翘,整体形如船。随葬品有铜矛、陶罐、玉环等共7件。此墓系该墓群中的大墓之一,位置在坡的顶部,属于最高的墓群中心部位,具有特殊的宗教意义,说明马头方国骆越人,常在水中渔猎,遭到毒蛇伤害难以避免,因而崇蛇为图腾神。

2 蛇形图案

元龙坡出土的1件石范上,刻划有两蛇相背的图案,蛇的首尾各圈曲成椭圆形状。在岜马山出土的一件陶纺轮上也有类似的图案,但其线条采用凿点连成整体图形,密密麻麻阳的凿点无疑是蛇鳞的象征。

3 蛇形玉雕饰

元龙坡316号墓发现的玉雕佩饰,是该墓地发现的惟一的一件玉雕,工艺非常复杂精细。玉雕佩饰呈椭圆长形,通长8.4米,最宽2.50米,厚仅有0.2厘米。通体磨制光滑,洁白细净,纹饰采用镂空、琢磨、切割等工艺。在约20平方厘米的面积上镂空四个圆形或椭圆形孔眼,每个孔眼都有独立的个性造型,由这些不同的个性造型组成协调的画面。从整体看,中间孔眼呈椭圆形又拖长条尾状,似蛇蜷曲之像,两侧的圆孔又似某种凶猛兽类的眼睛。这是高度图案化的蛇形像。

4 唐代龙母庙遗存

在马头镇陆上屯大明山脚下,现在叫大明山神庙,又有称为纣王庙的,也有称为韦厥庙的。据群众说,原来庙中主神为龙母,两侧分别是韦厥和韦敬办各牵着一匹马。庙的遗址前面有一个大草坪,直至今日,每年都有上万人在此举行祭龙母诞的活动。由此可知,此庙最早应是龙母庙。此庙已于早年毁坏,目前仅留有一些基址和建筑物。其中有件石柱础,大小尺寸相近,圆形,直径57厘米、厚26厘米。上面与周围琢磨加工光滑平整,底部保留有原石面。这种加工风格与上林智城峒唐城发现的石刻相近似。应是唐代文物。另外,在立庙址内还拾到唐代布纹桶瓦,说明此庙在唐朝时期就己有存在,是岭南地区目前所知最早的龙母庙遗址。

5 明朝石蛇像

在两江镇龙母村龙母潭旁边。用整块石头雕刻而成,高约1米,整体如一只大蟒蛇,嘴、眼特别形式,当地人称为特额。石蛇原在龙母村龙母庙内,后庙毁被埋在土中,前几年群众才将其挖出,竖立在龙母潭旁边。刻琢随意,形像高古,用刀圆润,无棱无角,具有明代石刻风格。

三 大明山龙母文化与西江流域龙母文化的关系

关于大明山龙母文化与西江流域龙母文化的关系,我个人初步以认为是原生文化与次生文化的关系。大明山龙母文化是原生文化,西江龙母文化是次生文化,理由有如下几点。

1 从神话传说看两地龙母文化的源流关系

西江流域龙母神话传说故事有三个板本:即是一卵一龙说、一卵五龙说、五卵五龙说。这些传说分别见于晋代沈怀远《南越志》,唐代刘恂《岭表录异》、清代广东悦城龙母庙内的石碑《孝通祖庙旧志》。最为流行的故事是《孝通祖庙旧志》一卵五龙说。其故事大致是:有一温姓老妇,在河边拾得一卵,卵生五龙,误伤一龙尾,名叫掘尾龙,温氏死后,掘尾龙背其上山埋葬。掘尾龙独葬温氏,其他四龙又做什么?没有交待,是汉族文人乱编的,显然是受到汉文化“五帝”、“五岳”、“五行”学说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异故事。大明山龙母故事都较统一地说:有一不知姓的老寡妇,在河()边拾得一卵,生一龙,误伤其尾,称“特掘”,后来“特掘”葬其“母”于大明山龙头峰上。两相比较,大明山龙母文化更具原生性。

2 从龙母神的社会功能看其原生性

西江龙母已演变成社会神形像。她与邻居七个女子结为“金兰七姐妹,”她有无边的神力,治病救人,她还能抗洪救险,修渠灌溉,利泽天下,是西江航船的保护神。大明山龙母神仍停留在祖宗神的阶段。这里流传的“三月三,龙拜山”民谣,就是从龙母故事中演变出来的,现在桂南地区的壮族仍以三月三为祭祖日。由此可知,大明山龙母神仍是祖先图腾神形像。

3 从龙母的壮语称谓看其原生性

大明山地区的龙母及其相关的名称,都有壮语称谓。如称龙母为“乜额”;龙母河为“达乜额”;龙母墓为“莫乜额”等。在壮语中,“乜”是母亲,“额”即是“特掘”,也就是掘尾龙,“达”是河流,“莫”是坟茎墓。在西江流域龙母名称中,这种原生态的称谓已消失,几乎都是汉语称谓。

4 大明山原生龙母之文化得到考古学证据的支持

大明山地区的考古发现,从商周开始,历唐、明清,都有与龙母文化相对应的遗存、遗物。如商周时期的船形墓、蛇形图案、蛇形玉雕饰;唐朝时期龙母庙柱础;明朝的蛇形石雕刻,清代的龙母村、龙母庙遗址等,自成系统,有其发生发展的营运脉络。西江流域未发现有这样系统的考古学证据支持。

5 从“汉龙”和“壮龙”形像看两地龙母文化关系

北方汉龙形像在6千多年前就已有发现,有蛇形也有猪形。进入阶级社会后,就逐渐规范化、统一化。其形像是牛首蛇身鹿爪(明朝以后又变成鸟爪)。是抽像的,虚拟的,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动物形像。壮族的龙形像就是大蛇,大蛇称为龙(壮孩称为额),小蛇称为蛇(壮语称为唐)。上述龙母村的石雕像就是壮族龙的形像。其原形是大蟒蛇。就目前考察材料可知,西江地区的梧州,广东悦城龙母庙的龙形像,全部都是汉龙形像。是借壮族龙母之名表现汉族龙的形式和文化内涵。是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汉龙文化吸收壮龙文化的艺术形像,我们在那里已看不到壮族的龙母,只有到大明山来才能看到古越人即是壮族龙母的真实面貌。

据此可知,西江龙母是由两个文化系统构成的,即是汉龙系统和壮龙系统,汉龙系统占主导地位,壮龙系统处于次要地位,但其文化品钟牌则得壮龙也就是掘尾龙,没有掘尾龙就没有西江地区龙母文化。因此,西江地区的龙母文化,凡有汉族龙文化符号的,可到中原地区寻找它的根源,凡有壮龙符号的就到大明山地区寻找它的根源。壮族是岭南原住民族,汉族是外来民族,壮族龙母是原生文化,汉族龙母是再生文化。



(注:以上为讲话稿,标题是转载者加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1 0:55:3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761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05-11-6
注册时间
2005-10-16
11#
发表于 2005-10-17 19:25:00 |只看该作者
值得一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5 13:39 , Processed in 0.197018 second(s), 5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