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沉积带——大明山的黄金带
大明山南麓的武鸣县马头乡和两江镇,蕴藏着一条神秘的黄金带,这一地带是大明山隆起而形成的地质断裂带,断裂带走向与大明山走向大体一致。沿断层构造线形成雷圩——两江圩——和圩——马头圩断层谷地,武鸣至马山间的公路即沿断层谷地延伸,公路两侧,常见断层三角面犹如鬼斧神工般地砍截扭曲,地层如同大树年轮一样整齐排列,成为独特的地质景观。由于岩浆在断裂带活动的加剧,使这一地带形成一条黄金与铜的富矿带。这里的黄金的分布有三种形态,一是脉金,蕴藏于地层深处,二是堆积金,分布于山前沉积层中,三是砂金,分布于大明山流出的河溪沙砾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一地带的河流中随便撮一泥箕沙土淘洗,都会发现微小的金屑。
这里的铜矿蕴藏量也非常丰富,已探明储量为2600万吨,占广西已探明储量的30%,金属量为27万吨。矿石一般含铜35至4%,最高达8%至10%。最为奇异的是这里的铜矿也含有金和银,原矿加工所得的铜精矿中,每吨含有黄金1.29克至3克,银374克至420克。大明山南坡山前断层谷地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带。
这一地带除了金、银、铜外,还蕴藏着丰富的钨、锑、铅、锌、铁、锰等矿藏,由于金属矿藏丰富,引起了地磁场的异常变化,经过这一地带的车辆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发生机器故障,飘过这一地带的云彩也会幻化成奇异的形状和光晕。据县志记载,云彩幻化成图形最奇特的一次是“清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初二,县境东南部上空的云汇集成一大“福”字,笔画分明,至次夜方散。”
从马头到两江的地带也是壮族历史文化的“富矿带”,这一地带是大明山阻挡太平洋季风形成的多雨地带,充沛的雨水把大明山上的泥土冲下山脚的断层谷地,沉积成一个个扇形的河谷小平原。这些河谷小平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因此成为壮族先民最早的农耕稻作区。据广西著名的考古专家郑超雄研究,壮族最古老的方国就诞生在这一地带。著名的元龙坡遗址、安等秧遗址就位于山前小平原上。在这一地带,历史文化沉积层与地理沉积层惊人地重合在一起。
据马头乡的干部反映,马头乡的大明山脚下有壮族商代的庙宇,有古老的壮族街圩。奇特的是龙头山坳上和山下的圩街相呼应,也有一个地名叫“仙圩”的古迹。据武鸣县志记载,大明山“山之最崇处名为镆铘,遥望茫茫极天。登其巅,群峰相向。山坳处有石坪一,石墩八,石灶七,尘不到,苔不封,四周茶树古茂异常,所谓仙圩也”。这“仙圩”可能是古人上山祭祀的场所 。
大明山前冲积小平原丰富的壮族历史文化资源,为大明山旅游区开发壮族文化风情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0 23:54:1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