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不少壮族同胞非常不喜欢壮语中的汉语借词,想出种种办法企图抵制汉语借词进入壮语。他们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我要说,他们这么做,多半是劳而无功。
按照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的说法,不同语言之间的词汇借用,可划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普通的借用”,这种借用的特点是,使用两种语言的群体在文化交流中居于平等地位,互相借用自己需要的词汇以丰富自己的语言。
二是“亲密的借用”,在这种借用中,两种语言的使用群体生活于同一个社会共同体内,且一种语言的使用者处于强势的、主导的地位,另一种语言的使用者处于弱势的、从属的地位。这种情况多是民族征服的结果,也有因为和平迁徙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强势群体使用的语言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弱势群体的语言,这种借用是单方面的,即从强势语言向弱势语言的流动占绝对优势,而且往往扩展到跟新的事物无关的方面,最终甚至导致弱势群体语言的结构性变化(如果不是消失的话)。
用布氏的理论来分析一下壮语中的汉语借词,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现代壮语对汉语的借用,正属于布氏所说的“亲密的借用”。更重要的是,由于汉族进入壮族聚居地区是以国内人口正常流动而非民族入侵的形式发生的,因此汉壮两族之间并不存在如征服民族和被征服民族之间经常会有的民族矛盾和冲突,因而壮族百姓对借用汉语词汇并不敏感和反感。在这种情况下,汉语借词大量进入壮语,就是必然的了。(未完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5 10:08:3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