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0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宝文胡公考略 

[复制链接]

257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8-8-21
注册时间
2004-4-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5-22 03:39: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宋静江军府通判黄应德《宜州铁城记》(碑在宜州古城峒摩崖上)中有云:

岭右自淳祐来,云南有鞑患,朝庭重我南鄙,移师戍之。今大帅宝文胡公,时以郎官转对上前,独谓谴戍,非经久之策,当如唐李德裕筹边故事,按山川道理,择险筑城,以扼其阻。

这段文字清楚如实地记录了大宋王朝构筑宜州铁城的原因及其作用。但文中所言献策筑城者“宝文胡公”为谁,很久以来都无法弄得清楚。十数年来,笔者遍检所能见到的广西地方旧志、文献亦未得其所。广西美术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宜州碑刻集》一书对此也云“胡公,不知何人,无考。”果真是这样吗?对于这个结论,笔者一直是持存疑态度的。后来,经笔者实地考察发现,由于《宜州铁城记》刻石刊刻于宋宝祐乙卯年(公元1255年),距今约有千载了,年代十分久远,其中的部分文字已经漫湮不可识读。据笔者估计,这种现象可能在很久以前就出现了,这或许正是我们如今在有关的广西地方旧志、文献中看不到这部分文字的原因。显然,这些不可识读的文字,特别是文尾所缺损的21个文字,是十分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的。在这里是不是就暗藏着关于“宝文胡公”的重要信息呢?这一直是放在笔者心头上的一件事情。
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道经苏杭,入市淘书,于旧书摊上觅得我国晚清著名金石学家陆增祥所编撰的《八琼室金石补正》(文物出版社1985年8月第1版)一书。由书中李学勤所作《影印〈八琼室金石补正〉序》可知,陆增祥为江苏太仓人,清宣宗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庚戍科状元。陆增祥从政之余,领金石之学,为古今集金石学之大成者,著名的金石学家。除了《八琼室金石补正》一书外,他还写有《八琼室金石札记》四卷、《八琼室金石偶存》和《金石祛伪》等金石著作传世。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他曾受任庆远府知府。据笔者考评,他当是历任庆远知府中“学位”最高的一个。可惜的是,他在赴任途中,道经湖南,被巡抚疏留,在那里做了十余年的道员。否则,我们不难想象,宜州有可能甚至是广西的文化学术,定会如黄庭坚羁管宜州之时,再次出现一番新的景象。光绪五年(公元1850年)陆增祥由湖南返乡省墓,未曾料到的是,此行竟然一去不复返了,三年后他便卒于家中,终年六十七岁。陆增祥去世后,著名学者俞樾为他撰写了墓志铭,对他作了极高的评价。由于他没有到任庆远府,所以在广西的地方旧志、文献中,我们是无法看到有关他的宦迹的文字记录的。关于他的详细情况,笔者将拟另文介绍。而令人更为惊喜和兴奋的是《八琼室金石补正》一书中竟然收有《宜州铁城记》的全文。在这里我终于找到了上面所述的无法识读的21个文字。为了能够说明问题,兹将这部分文字全录如下:

……城其大可书者,伐柯匪斧,所以成侯之役者谁与。胡公名颖,字叔献,长沙人,文武伯也……

上引文字中,字下带着重号者,为《宜州铁城记》刻石所缺损的部分文字,而这段文字在《八琼室金石补正》则是完完整整的。由于《八琼室金石补正》中的《宜州铁城记》,陆增祥是依据原碑拓片录下的,其准确性和真实性,绝对不会存在问题。所以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完全可以断定,“宝文胡公”即是“胡颖”无疑!顺带一句,古代没有摄影和复印技术,但发明了传拓技艺。正是这一技艺的发明,使很多古代的珍贵文献资料得以流传至今。另外传拓有许多摄影和复印技术所不能做到的地方。事实上一个真正的传拓高手,如近人马子云先生,他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碑帖鉴定专家,也是一个身怀绝技的传拓高手,他可以将器物的整个形状,包括外形、内部和细微之处拓制无遗。在当今的文博工作者中象马子云先生这样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
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一书中除了收录有《宜州铁城记》刻石之外,还收录了《宜州铁城颂》、宜州龙隐洞《张自明题诗》、《张自本题名》、《白云岩张自明题诗》和《方信孺题名》等五处刻石。在陆增祥之前的金石著作,如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由王昶编著的金石巨著《金石卒编》均未收录过宜州的碑石。就连“念碑刻题名千载如一日也”的汪森,在他编辑的《粤西丛载》一书对此也仅以“宜州碑记阙”五个字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所以陆增祥于此是开了先河的。前面说过,陆增祥没有到任宜州,那么他是如何得到这些刻石拓片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他为这些刻石所作的题跋中找出答案:

……是洞有王钜游山记,王挺、余靖、方信孺诸诗刻。信孺诗(关于此诗下文另有论及,笔者注),疑此题名之误。此四刻均失所採。张敏吾瑞治大令摄宰宜山,为予拓致之。其王钜诸刻,半已无存,存者亦曼患难与共未拓。宜山僻在边陲,罗致甚艰,得此差自喜焉。
                    ——《方信孺题名跋》

……甲戍九月,海琴自桂旋湘,以《颂》文见诒,不见撰书人名,疑其失拓。越月,张敏吾又寄装本,《记》《颂》各一册,乃知《颂》后不列书撰人者,已见于《记》也……
                    ——《宜州铁城颂跋》

从上面的这两段题跋中我们可以知道,陆增祥所得到的这些关于宜州的刻石拓片,都是由张敏吾(瑞治,可能是张敏吾的字,也可能瑞治是名而敏吾是字)和海琴传拓装裱后送给他的。前面我说过,《宜州铁城颂》刻石中不可识读的文字由来已久,而从《八琼室金石补正》所收《宜州铁城颂》文字的完整性来看,张敏吾和海琴先生绝对是一流的传拓高手,否则他们是不能将这部分不可识读的文字传拓出来的。特别的是他提及张敏吾曾在宜山做过官,从跋中“摄宰宜山”一句推断,他做的当是县官。但奇怪的是,在众多的地方旧志、文献中同样也没有看到有关他的文字记载,真是不知何故!而关于“海琴先生”则更是不知所踪。这不能说不是一件憾事,看来只有留待今后或者知者补充了。除此之外,陆增祥还在有关的题跋中,更正了一些流传于著录中的错误,同时他自己也出现了一些错误。如他在龙隐洞《张自明诗题跋》中云:

张自明,建昌人。嘉定中,以宜州教授摄州事。见《粤西文载》。尝建御书阁于城西。祷雨于灵潜庙。见《明统志》。字诚子。见清秀山水月洞题名。襄公者,余靖也。太史者,黄山谷也,尝知宜州。岩有山谷祠堂,《明统志》不载,但言有神祠而已。且以此诗属之方信孺,误矣。“孤”作“飞”,“地”作“处”,亦有小异。《广西通志·金石略》引《西事珥》云:“自明知宜州,一日集士民谓曰:‘吾将入关矣。’士民随之诣九龙山,入一洞,有石碑题云:‘宋刺史丹霞张公之墓。’公飘然而入,洞口渐合,今仅容一人侧身可进,其事近怪。”岳和声在《后骖鸾录》书中言尝亲至其地,见其蜕骨云。《通志·待访录》有张自明题“丹霞遗蜕”四字,在丹霞岩,今未见之。此诗云“道人先我著茅菴”盖有隐志焉。《西事珥》所言,恐有传会。

在这段跋中,他指出了《明统志》(即《大明一统志》)将张自明“南山山北北山南,一洞中分路口三。孤鹤叫云声自远,懒龙悭雨睡方酣。襄公淡墨留苍壁,太史高风拂翠岚。百尺岩前清绝地,道人垂先我著茅菴”一诗张冠李戴到方信孺头上的错误和文字上的小异。而且,就跋语所提供的信息来看,笔者估计《大明一统志》可能就是“张诗方著”的始作俑者。近来,见有文章说“张诗方著”这一错误,数百年来竟无人给以指出,就此看来这个结论在这里已经是不攻自破了。因为至少清代的陆增祥在《八琼室金石补正》中就已经指出了这个错误。另跋中所云“襄公淡墨”即余靖南山题诗。其诗曰:
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此诗或云非余靖所作,如宋·谢枋德辑《千家诗》题为牧童所作。邑人韦甘睦先生在其编著的《宜州历代诗选》(中国县政年鉴社1999年8月第一版)一书中考为余靖所作,但我认为证据似乎不足。这首诗的作者到底是谁,尚待进一步的考证。陆增祥在这段跋语中又说黄山谷“尝知宜州”,显然,他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众所周知,黄庭坚于宋徽宗崇宁三年(即公元1104年)是因“获罪”而被“羁管宜州”而不是“尝知宜州”。此事多有文章论及,在此不提。陆增祥在这里似乎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但笔者认为,凭他的学力功力,或许这只是他的一个笔误吧。

而关于胡颖,《宋史》称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异常”,“正直刚果,博学强记,吐辞成文,书判下笔千言,援据经史切当事情,仓卒之际,对偶皆精,读者惊叹”,“范(赵范)讨李全,檄颖入幕。颖常微服行于诸营,察从志乡归,必三鼓后全败。遣颖献俘于朝,以赏补官。五年(绍定),登进士第”。事见《宋史》卷416《胡颖传》,有兴趣的读者可找来细细一读。胡颖真是文武双全。怪不得黄应德在《宜州铁城记》中又将他称为“文武伯”了。那么黄应德为什么在《宜州铁城记》中又将他称作“宝文胡公”呢?经笔者检索《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释》(臧云浦、朱崇业、王云度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悉知,“宝文”为北宋、南宋中央部门之殿阁名之一,即宝文阁。北宋设置的主要官职为待制(注意是“待制”而不是“侍制”。《宜州碑刻集》中所引为“侍制”有误。待制,官名。本为待皇帝之命以言事之意,非官名。汉代常令文学之士待诏于金马门,称为金门待诏。唐代有翰林待诏。宋代设置为官,于馆阁直学士之下置待制,如龙图阁待制等。明代仅在翰林院设有待诏六人,为从九品。清代仍有此官名,但已成空名。见《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释》)直阁,从四品。南宋设置的主要官职为学士,正三品。是皇帝赐给大臣、近臣们的加衔,受者人则称之为“宝文某公”,多无实职。这即是黄应德在《宜州铁城记》中将胡颖称作“宝文胡公”的来由。

考《宋史·胡颖传》中并未言明胡颖有此加衔。关于这个问题,陆增祥也是大惑不解,他在《宜州铁城颂跋》中说道:“碑云‘时以郎官转对上前’,不言何职,《传》亦但云授京秩而已。其为宝文阁学士,《传》亦不载。”是不是黄应德给弄错了呢?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因为《宜州铁城记》是黄应德受胡颖之命而作的,记中“宝文胡公应德记之”一句即是证据。说明胡颖和黄应德应当是十分熟悉的,至少是在谋构宜州铁城时有过从之谊。所以黄应德是绝对不会将胡颖的官衔给弄错的。其二,古人称呼别人的官衔时,是非常严格和注意的,绝对不能出错,更何况这是皇帝赐给的加衔。如果弄错或者乱给别人加上,这可是冒上、犯上之罪,是要被杀头的呀!黄应德是绝对不会干这等蠢事的。那么惟一的可能就是《宋史》的编撰者认为,这一加衔对于胡颖来说是可有可无的。有不足以抬高他的身份,而无也不会降低他的地位,所以就没有为他记上了。不知道这种猜测是不是能够成立。另外,明代张鸣凤(历官至应天府通判)所著的《桂故》,清代汪森(曾官桂林通判)所编辑的《粤西文载》、《粤西诗载》、《粤西丛载》,民国年间彭作桢所编撰的《古今同姓名大辞典》等书中都有关于胡颖的记载。距今最近的民国年间由广西统计局所编辑的《古今旅桂人名鉴》一书中也有关于“胡颖”的条目,现将此书中“胡颖”条目下的全部内容全录如下,作为本文的结束,并飨读者:

胡颖,(别字)叔献,湖南湘潭人(前云长沙人,此云湘潭人,皆因湘潭旧属长沙。笔者注。),进士(第)。以广东经略安抚使移节广西,踵李曾伯后,在镇拓凿最盛,足称金汤。后延荆湖,总领财赋。临政善断,不畏强御,时人称之。

看来此公十分看重建筑防御工事对抗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但亲力亲为,而且更是乐此不疲。同时还是一个有远见的、出色的军事家和得到人民称颂的、正直的政治家。

  文 / 如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img]http://www.rauz.net/bbs/UploadFile/2005-12/200512812183381526.jpg[/img] 山清水秀在宜州,谷围高高站村头, 散开几排喝德米,人生得意亮歌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4-24 12:10 , Processed in 0.135389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