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址:http://1home.hainan.net/new/Tech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idItem=181&idArticle=528600
海南位于中国最南隅,北与雷州仅隔30公里宽的琼州海峡,西与北部湾及中南半岛隔海相望,“南对占城,西望真腊”地理上与东南亚各国最为接近,进入唐代以后,随着东西方海上交通的兴起,海南因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物产在东西方海上交通与贸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关于海南在海外交通中的地位,宋人楼钥有如下描述:“黎山千仞摩苍穹,颛颛在大海中……或从徐闻向南望,一粟不见波吞空,灵神至祷如响答,征帆饱挂轻飞鸿。晓行不计几多里,彼岸往往夕阳春。琉球大食更天表,舶交海上俱朝宗。势须至此少休息,乘风径集番禺东,不然舶政不可为,两地虽远休戚同。”从“不然舶政不可为,两地虽远休戚同。”一语可见海南岛对中外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海外交通的发展,外国人士源源不断的来到海南,其中有不少是穆斯林,他们出于各种原因定居下来,形成外国侨民聚居地,从而将伊斯兰教传入海南,众所周知,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崛起,而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七世纪中叶时传入到中国及东南亚一带,因此入宋以来,外国穆斯林即中国载籍中所谓的“大食”人,纷纷扬帆驾船来到东南沿海各港口,通商定居,形成“藩坊”或“藩人港”,海南岛自然也成为其聚居地之一。
《 三亚通村蒲氏简谱-序》曰:“窃为朝廷有尊祖敬宗之典,而乡闾岂无报本追远之明?盖主者孝治天下,而四海为一家,只此诚敬之流贯圣人,仁育万物为一体,自回民换唐兵卒,传入中国以来。起于唐宋元明清,都有号名,曰清真寺。其寺专作典礼,五时起酬开天辟地真主,感谢负阴抱阳之形,大则明其亲义,别序信之理,小则统其吉凶军宾嘉之则,自宋朝年间,原有十二只船,被风漂流,到崖州居住……”清人陈梦雷记崖州回人:“番俗本占城人,宋元间因乱携家驾舟而来散泊海岸,谓之番屯番浦。今遍户入所三亚里,皆其种类也。‘其不食豕肉,家不供祖先,共设佛堂,念经礼拜。其语言貌与回回相似,……’”由此可以推断伊斯兰教是在唐宋时期随着外来回族人的迁入而传入海南的。
羊栏地区的回族教派,据了解属于伊斯兰教派中的逊尼派中的伊葛尔瓦尼派。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和穆罕默德的《圣训》,以及伊斯兰的教规、戒律,在羊栏回族居民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权威。
羊栏回族地区的清真寺(古称“佛堂”),约有700年以上的历史。它是随着伊斯兰教徒的寓居而修建的。随着当地回族教徒的增多,清真寺院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到了近代,已建有古(东)寺、西寺、南寺、北寺四座清真寺院。
在解放前当地伊斯兰教发展一直不稳定,寺院的规模和形式一直不大,到1950年5月海南解放时,羊栏仅存清真寺三座,教徒四百多人,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羊栏地区的清真寺全部被毁,宗教活动停止,当地穆斯林只能转入家庭活动,或到海边聚集过礼拜,直到1978年以后,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宗教,羊栏地区的清真寺数量达到了历史上最高记录。在回辉、回新乡已建有不同造型不同规格设备齐全的清真寺六座,其中回辉乡4座,回新乡2座。清真寺是当地最雄伟的建筑物。寺殿掩蔽在绿荫丛中,寺顶高耸,两侧白雪墙壁上挂满了作礼拜时穿戴用的白大褂和平顶圆白帽。大殿是教徒们每日礼拜、祈祷和节日聚会之地。寺内禁止吸烟、饮酒,并不准携入任何污秽之物。回辉、回新两乡有宗教专长人士100多人,其中妇女20人。每寺都有管寺、阿訇,负责宗教活动和寺务管理。寺务管理人员有掌教1人、财务2人、管寺3人、二阿訇、三阿訇各1人。寺内实行民主管理,阿訇每年经民主推选,由德高望重,品行高尚,有一定教职学衔与素养者担任。
清真古寺:位于回辉乡,此寺历史悠久,建于明成化六年(1470)。礼拜大殿的建筑造型八角型,70年代修建成钢筋水泥结构。它具有阿位伯清真寺式的拱形。古寺“文化大革命”期间遭破坏,寺殿被拆毁。1982年重建,面积为300多平方米。1986年在港澳穆斯林的资助下,扩建3个礼拜殿,并设有招待所、沐浴室和接客厅,总面积821平方米,可容纳礼拜者1000多人,该寺现有教徒759人(12岁以上男性教徒,下同)。
清真西寺:位于回辉乡,建成于明成化九年(1473),是一座具有中国宫殿式风格的砖瓦结构建筑。礼拜大殿的正雕刻有两条玲珑的卧龙。大殿正门六扇,左边门四扇,中间横匾额为“认主独一”,所有门窗都绘雕有花、草、鸟、鱼、虾等图案。该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坏,1978年恢复重建。殿内面积约300我平方米,可容纳400余人聚人,现有信徒663人。
清真北寺:位于回辉乡,建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礼拜大殿构造仿西寺,正梁骨绘雕成两条威猛巨龙。殿内四柱,正梁均镌刻有《古兰经》经文。正西门四扇,左右两侧各有四个出入口。大殿可容纳100多人礼拜。“文革”期间该寺遭破坏,1982年在原寺址上扩建成400多平方米的大殿。寺殿可容纳386人礼拜,现有教徒566人。
清真新寺:位于回辉乡,随着回辉乡人口的增多,原清真寺的容量已不能适应教徒们的需求,1979年群众在古寺东南方向约100米远的地方,再建筑了一座清真新寺。寺的面积有255平方米,可容纳150人作礼拜,现有信徒460余人。目前此寺尚属雏型阶段,寺院规模小,条件差,尚不能满足教徒们进行宗教活动的需要。
清真南寺:位于回新乡,南寺建于明成化二十三(1487),是一座砖木瓦顶的建筑物,它具有中国古典官殿式的亭院建筑风格,1956年,该诗被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列为全国重点的清真寺。该寺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的破坏,1978年重建,现在面积331平方米,可容纳400多人,现教徒507人,因殿堂狭窄,逢周五或节日,参加宗教活动的教徒们从内殿一直站到走廊。
南开清真寺:位于回新乡,此寺初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因年久失亻,寺院破败、陈旧不堪,1978年恢复重建,但仍因面积过窄,无法容纳众多教徒。后在回新乡毗邻的公路畔坡地上,新建一座寺院,并于1990年5月正式竣工与开放。取名为“南开”。寺院占地16亩,现有信徒35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