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楼主: 山之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黄洞蛮”与壮族黄氏

[复制链接]

0

主题

1

听众

522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05-6-25
注册时间
2005-5-20
21#
发表于 2005-5-25 16:36:00 |只看该作者

亚南的田野调查的确花了很多精力,让我们长见识了。掌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7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8-8-21
注册时间
2004-4-21
22#
发表于 2005-5-25 23:50:00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就是姓黄的僚人!!

[img]http://www.rauz.net/bbs/UploadFile/2005-12/200512812183381526.jpg[/img] 山清水秀在宜州,谷围高高站村头, 散开几排喝德米,人生得意亮歌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1

主题

3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12-22
注册时间
2005-3-27
23#
发表于 2005-5-28 14:04:00 |只看该作者
平果县45万人口,黄姓就占了8万以上。不少啊!

蛮---稻作文明的最早开拓者被称为"蛮". 荒---遍地水稻田的岭南之地被称为"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7-14
注册时间
2005-3-26
24#
发表于 2005-5-30 08:23: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五色糯米饭在2005-5-28 14:04:18的发言:
平果县45万人口,黄姓就占了8万以上。不少啊!

不会吧?

给个资料就好了。


鳳山山出鳳,鳳非凡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0

听众

4307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0-11-21
注册时间
2004-9-16
25#
发表于 2005-6-24 12:19:00 |只看该作者

[原创]

左右江红水河田野调查手记之三

——左江土司遗址考察(太平府、思明府)

中国广西是壮族人民最主要的聚居地。先秦时期,广西为"骆越"、"西瓯"、"苍梧"三个种姓部落住地,属百粤(百越)地的一部分。战国时属楚地。公元前214年,统一百越,在岭南设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广西属桂林郡全部,象郡的一部分,南海郡、长沙郡、黔中郡的小部分。秦末汉初,南海郡代理郡尉赵佗攻占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今广西为南越国属地。元鼎六年(前111年),武帝平定南越王国,在岭南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广西的大部分地域分属郁林、苍梧、合浦3郡;还有小部分地域分属零陵、武陵郡。东汉末,今广西大部属交州统辖。 三国时期,广西大部属吴国,桂西北小部属蜀国。 南北朝时期,广西地域始属南朝宋、齐、梁,后大部属陈地,桂西、桂西北小部分地域属北朝周。统一中国后,将中国分为九州,今广西大部分地域属杨州。 朝沿用隋制。唐太宗于贞观元年(627年)将全国分为10道,今广东、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岭南道,桂西、桂西北和桂东北部分地域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玄宗把江南道分为东西两道和黔中道,今桂西、桂西北部分地域属黔中道,桂东北部分地域江南西道。咸通三年(862年),懿宗将岭南道分为岭南西道和岭南东道。广西大部分地域属岭南西道,广东属岭南东道。岭南西道除广西外,还包括今海南岛、雷州半岛一带。岭南西道设立桂、容、邕三管经略使。此外,富川、钟山、贺州、藤县、岑溪一带属岭南东道。贞观末年,今广西境内设有34州。这些州大部分沿袭久远,直到明清时期才有的改府,有的改县。从唐朝开始,在今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设置50个羁縻州、51个羁縻县。 五代十国,广西桂林、柳州、梧州以北地区先属楚国,后属南汉,其余地区全属南汉,行政建置基本沿袭唐代,设置的州有37个,其中34个为唐旧州;设置的县有135个,其中133个为唐旧县;此外还有羁縻州32个,羁縻县31个。 朝开宝四年(971年),宋灭南汉,统一岭南。先后将全国划分为15路,今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于广南路。元丰元年(1078年),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今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广南西路。广南西路辖地除广西外,还包括今广东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一带。大观元年(1107年),分广南西路另设置黔南路,辖地包括今桂西北部分地域。大观三年(1109年),黔南路并入广南西路,更名广西黔南路,次年仍名广南西路。南渡后更名为广西路。"广西"的名称由此而来。宋在今广西境内先后设置2府、41州、3监、139县、85羁縻州、80羁縻县。 朝时期,设省、路(府)、州、县四级区域制。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在全国设3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广西先属湖广行中书省。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从湖广行中书省南部划出,设置"广西等处行中书省"。朝时期,撤销元朝的行省之名,设司、府(州)、县(土州)三级区域制。全国划分为13个布政使司;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设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广西布政使司内划分为11个府和3个直隶州统辖各县。另,全州原属湖南地,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全州(今全州、灌阳、资源)自湖广永州府改属广西后,今广西地域大体形成。洪武二年六月(1369年)将原属广西所辖的廉州、钦州划拨广东统辖。明末,今广西境内设有13府、4州、44县、34土州、6土县和5个长官司。 朝时期,推行省、府(直隶厅)、州(直隶州)、县四级区域制。复设广西省。广西全省划分为11个府、2个直隶厅、2个直隶州,分别统辖各州市县。时廉州府、钦州直隶州,均属广东省。荔波县原属广西省,清世宗雍正十年(1732)划归贵州省统辖。清末,今广西境内设有13府、4州、44县、34土州、6土县、10土司和3长官司。 民国期间,广西沿袭清朝称省,地域与清朝大致相同。民国元年,直隶州、厅均改为府,全省划分为10府,分别统辖各县。民国二年(1913年)撤销府制,由省直接统辖各县。民国六年(1917年),全省划分为6道,分别统辖各县。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除道制,把全省划分为若干区。民国十八年(1929年),从明清时期对土官管辖区的改土归流措施在广西地区内全部完成,全部土州、土县改设新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全省划分为12个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民团区为行政监督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全省划分为8个区,辖99县,外加1个直辖市和1个设治局。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全省划分为1市、15区、99县。钦州、合浦、灵山、防城仍属广东省统辖。1949年,广西全省解放。1952年,在壮族聚居的邕宁、宜山、百色3个专区成立桂西僮族自治区; 1958年,广西改省为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广西僮族自治区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的沿革,大致如此。秦统一百越后,广西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内,但与中原地区所不同的是,在民国前壮族地区长期执行的是一种羁縻(土官)的政治制度,基本上仍然是由壮族统治集团直接进行地方统治。土官(羁縻)制度对广西地方史、少数民族史、乃至我国古代史都发生过各种作用和影响。考察壮族地区的历史政治制度—土官制度,可以从一个侧面去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渊源关系。

太平府

太平府,治所现今中国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太平镇。民国二年撤销府制之前,“领州县十数(《明史》)”,管辖的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市辖的左江流域各县。

崇左自古以来为壮族先民聚居之地。根据考古资料,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发现有原始人类在此劳作生息。汉文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已经有骆越部落存在;秦始皇统一七国后,于公元前219年派兵五十万征服岭南;灭骆越后,设置象郡,治临尘;汉时为交趾刺史部/象郡/临尘(公元前76年废象郡后属地归鬱(郁)林郡);三国时为吴国交州/郁林郡属地,西晋为广州/郁林郡属地,东晋时为广州/晋兴郡/晋城县西地;隋朝为杨州/郁林郡属地;唐初(627年)置左江镇;唐中叶(741年)其地在岭南道邕州与笼州界结合地一带,唐末为岭南道/邕管经略使府羁縻太平州;北宋年间为广南西路/邕州/太平寨;南宋时期称广南西路/邕州/左江道/太平寨;元朝改为湖广省/广西两江道/太平路;明、清两朝为广西/左江道/太平府。民国二年撤销太平府府制,民六年改为广西/镇南道/崇善县;共和国前夕崇善县属广西第七行政督察区,1950年改属龙州专区;1951年崇善县与左县合并为崇左县,同年龙州专区更名为崇左专区;1952年崇左、宾阳两专区合并置邕宁专区;1958年邕宁专区更名为南宁专区,后于1971年更名为南宁地区;原太平府治所均属上述管辖。2002年撤销南宁地区设崇左市,崇左县改称江州区(参考资料:[中国历史地图集]、[崇左县志])

2005年4月24日《壮族在线》田野考察组陪同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梁廷望先生对崇左市江州区太平镇进行了考察,就秦设象郡治所前后的社会历史遗痕和遗产保护进行了调研。

图1: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太平府地图。

图2:太平府衙门旧址远景。太平府明洪武二年置。

图3:太平府古城墙遗址。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城墙原为土石砖结构,墙高2.1丈,厚1.1丈,周围642丈,分设东、南、小西、大西、北五城门。

图4:太平府古城门遗址。

图5:土官墓浮雕。


图6:古墓浮雕,表现古代壮族人民生活的图案。

图7:古墓浮雕,表现古代壮族人民生活的图案。

图8:待保护的散落文物。

图9:专家在考察如何保护文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5 12:24:11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0

听众

4307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0-11-21
注册时间
2004-9-16
26#
发表于 2005-6-24 12:34:00 |只看该作者

[原创]

(续上)

明府

治所今宁明县明江镇政府地。今宁明一带古属骆越地,秦统一岭南地区后,设桂林、象、南海三郡,宁明属象郡临尘县地。汉至西晋,宁明属郁林郡。东晋属晋兴郡。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置羁縻思明州。宋皇祐五年(1053年),置永平寨(治今宁明县城),隶邕州左江道。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8年)置思明路(治今宁明县明江镇)。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改思明路为思明府。思明府辖思明、忠、上石西等土州。清雍正十年(1732年)析思明土府置土思明州,雍正十一年改思明州为宁明州,改思明府为明江厅,雍正十三年改明江分府。明江分府一直一直延续到宣统二年(1910年)。民国初期改土归流,废除土府土州,宁明、思州、思陵三土州改为明江、宁明、思乐三县。1951年,宁明、明江、凭祥三县合并为镇南县。1952年,镇南县与思乐县合并为宁明县。1958年宁明县、龙津县、凭祥合并为睦南县。1959年睦南县分为宁明县(凭祥市属宁明县)、龙津县。1961年析出凭祥市。今宁明县属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辖地,面积3780平方公里。
2005年6月10日《壮族在线》田野考察组在宁明县境内考察了思明府土司遗址,并考察了距离思明府土司衙门遗址十多里外的宋代土官黄善璋的墓山。

图10:明万历十年(1582年)思明府地图。

图11:思明府土司遗址

图12:思明府土司衙门前残存的石对狮之一,高约230厘米,长约180厘米。

图13:思明府土司衙门遗址内的照壁残件。

图14:墓山上的宁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记。

图15:宋代土官黄善璋墓山的牌楼(背立面)。

图16:墓山牌楼倒塌下的残件。


图17:黄善璋墓山上的石马。

图18:屡次被盗后剩余不多的文物残件之一。


图19:上图为从文献资料中搜集到的墓山文物旧照片之一。今年春节前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深夜附近村民发现该照片上的古墓文物被盗运,现已下落不明。据村民反映至今仍未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注意。

通过考察,考察组的成员感受到:左江是中国广西壮族人民的母亲河之一 。左江流域一带,曾经是黄洞蛮人活动和聚居的场所。黄洞蛮人作为骆越的土著,其后的部落土酋逐渐成为当地的羁縻首领以及土官,并承袭了唐、宋以来奴隶与封建制度在广西的土司统治。考察该地的历史文化,对黄洞蛮人历史的延伸和反向考证的研究;以至从局部窥视整个民族的历史,具有一定的意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4 12:36:18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0

听众

4307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0-11-21
注册时间
2004-9-16
27#
发表于 2005-6-24 13:07:00 |只看该作者

[原创]


左右江红水河田野调查手记之四

——左江土司遗址考察(土江州、土忠州)

公元756年,扶缓县境内黄峒蛮首领黄乾曜聚众起义,拥众20万先后攻陷桂管十八州,席卷广西数千里地,自号中越王。公元794年,黄峒蛮首领黄少卿聚众起义反唐,前后攻占十八州地,席卷广西南部和广东西南部广大地区,公开与唐朝分庭抗礼。史书记载,左江流域的崇左、扶缓一带是黄峒蛮人活动和聚居的地方。关于西原州黄洞的地理位置,据清《读史方舆纪要》载在明南宁府新宁州西南,西接太平府境,又“黄峒在(新宁)州西,即西原蛮巢穴也,一名黄橙洞”。新宁州治在今扶缓县城,太平府治在今崇左市区,查明代广西行政区划“新宁州西南,西接太平府境”的地方,可能为江州、忠州等附近地区。历史上黄峒蛮人的后裔,其黄氏部落首领在宋朝以后成为各地的土官,并承袭了在广西千年的土司统治,江州、忠州是其中之一。张雄先生在《唐代西原部族属源流考》一文说,“黄氏强宗大姓的这种长期连续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证明其族属的稳定性的。从近代到现代,他们仍然构成广西左右江一带壮(僮)族的大姓,正是这种稳定性的表现”。“通过对唐代西原部族属及其源流的粗略考察,可以看出:岭南地区的乌浒人、俚人、僚人,由古代百越发展而来。唐代中期以前,乌浒人,俚人也称僚人,唐代中期以后称西原(黄洞)部人。宋代称广源部人,明代通称壮人。从西原部人黄氏强宗大姓发展的连续性,可以看出其族属的长期稳定性。因而证明:西原部人的祖先及其后裔,是岭南地区的土著民族”。张雄先生还推断:“可以相信,最早呼为壮人的那个部族,是由唐代西原部人发展而来的”(原文转载于《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2期)。由于史籍一般只对社会上层建筑领域有连续性记载,通过捷径了解黄氏土司的历史,可以从中探讨其与唐代西原部人以至更早的渊源关系。因此,考察左江一带黄氏土司,研究黄峒蛮人的历史延伸,对更深层次的了解壮民族的历史,有积极的的意义。

土江州

土江州,志载系西原黄峒地之一。唐代在桂西地区广设羁縻州县时,江州即唐的黄峒太州地。宋熙宁九年(1076年),朝廷对羁縻江州参照旧制,封土酋黄胜奇为土官,授知州世袭。以后土司制度在江州延续了近千年,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才最后完成改土归流。

图1:清江州地图。至清末,辖13哨及罗白土县3段32村,共290村;民国初年,仍直辖5团及罗白土县1团共246村。

图2:2004年4月28日《壮族在线》考察组在崇左市考察江州土司衙门遗址。考察组成员有红棉树、路、左江土著等。宋宣和六年(1124年)江州署从旧州(古名江阳)迁至现址。遗址原有明代石砌城墙,墙高7尺,周围865丈,设东南西北四门,现已塌。

图3:江州土司衙门遗址的石对狮。

田野考察中,考察组成员在崇左市郊附近考察了江州土官黄居体墓;经过文革运动的浩劫后,现该墓已成为历代江州土司唯一仅存的土官墓。碑文所记载的“赵氏”,还间接反映了该地区黄氏与另外一豪族侬氏后裔的政治渊源关系以及侬氏的历史渊源关系。


图4:文革前众多,现为历代江州土司唯一仅存的土官墓。

考察组重点考察了的明代土官族墓塔,墓塔是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江洲土官黄河汉为其子所建,高九层计五米余,每层六面浮雕,合人像、佛教符图42幅,其中有如罗盘状的佛图形及符号,疑是古傣文或梵文。整个塔具有云南傣族寺塔和相似吴哥建筑的风格。佛教形式的墓塔在中原河南省和西南云南省可以找到大量的实物,但在广西境内却非常罕见,是研究广西壮族地区与佛教的关系、广西壮族与云南傣族的关系难得的实物之一。

图5:明代土官黄河汉建造的官族墓塔。

图6:土官黄河汉所建造墓塔的碑文。


田野走访调查中,《壮族在线》考察组的成员意外的发现了江州土官黄裔隆时代散落在民间的数根木质建筑材料。据考,该木料包含的文史信息,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填补部分史籍记载的空白。黄裔隆,民国末代土官黄兴祥倒数上推12代的土官,史籍中曾一度找不到其任职土官所在年代的记载,甚至在《崇左县志》的土官谱中无黄裔隆名字的记载。这次土司建筑遗存物的发现,填补了该项史籍空白。

二、经访问,该物来源于旧衙门旁的庙宇;仔细观察后,疑是与土司衙门整体建筑群有关联的宗教场所遗留构件。根据建筑学的原理,测量构件的尺寸,可以计算出该建筑物规模的大小,并用场所容纳的人数推算出当时宗教活动程度的大小。此文物的发现,为研究壮族地区的宗教关系提供了实物。

三、木料上书写有“鼎建”两字;“鼎”,革故鼎新,即尽全力推旧建新的意思。根据测量构件尺寸计算出该建筑物规模大小及其物质消耗,对土官“招商引资”后尽力的结果能表现到何种程度,可以反映当地的生产力经济水平。另,如果此物不是宗教场所的建筑构件而是衙门的建筑构件,还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土司制度统治者对包括普通地主阶级(含商人)和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程度。

四、记载了当地壮汉民族交流的历史和商业发展的情况。明清时期,汉族大量移民壮族地区,现代的广西世居汉人,十之八九在这个时期进入。移民除了卫所驻军、充军罪谪的犯人,还有自发移民中的商人。“客商”就是时汉族移民中商人的谓称。《崇左县志》记载:“本县自宋代就有来自山东、广东等地的汉族商人,陆续在太平、驮卢、左州、江州等圩镇开设店铺,经营油盐杂货。元明两代,商业渐兴。清代,外来的布匹、棉纱、煤油、日用品渐增多。光绪末年……全县有大小圩场14处”(p403)。又《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第6、161页载:1673年“‘太平府安平州奉训大夫世命安平州李长亨(土官)……客商李必道、李必庆……等’,捐资盖庙,反映了客商已成为安平土州较大的社会阶层。他们经营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据说,安平街曾经盛极一时,有一千多人口,分布于土官衙门旁‘九街十三巷’之中。” 安平州附近的太平、下雷等土州境内,汉人客商也到处开辟圩场。安平、太平、下雷等土州在今大新县境内,距离土江州不远,交通条件逊于江州;根据上述周边地区同一时期的历史记载,颇能间接反映江州当时的情况。旧木料上 “商客周君胜”字样的发现,验证了上述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和提供了实物佐证。



图7:一民居旁的旧木料堆。《壮族在线》考察组在该木料被锯成柴火的前夕,仔细测量了直径、长度,抢拍了上述资料照片。现该图片已成了绝版资料。


图8:旧木料上有书,翻译为现代的字意为:“时清代(公元)1685年5月江州土官黄裔隆领商客周君胜、头目农士翰等鼎力重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9 22:44:01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0

听众

4307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0-11-21
注册时间
2004-9-16
28#
发表于 2005-6-24 13:28:00 |只看该作者

[原创]

(续上)

土忠州

古为西原蛮地。唐代设羁縻笼州笼县,宋置羁縻忠州,之属思明府;宋至明清时为忠州土司。忠州土官黄氏兴起于宋代,它是江州土司黄氏的分支家族。明朝以前,宋元两代的忠州土知州都一直是由始祖黄胜奇的一支后裔世袭担任。明洪武初,原江州土官黄威升表示归附,明王朝因此依旧授予他忠州土知州之职。但不久,黄威升阻挡诏书,拒不服从朝廷,至1382年被明朝大军捕杀,宗族官民也被剿灭殆尽。残余土民郭保等人请求派江州知州黄威庆第三子黄中谨袭任忠州知府一职。1903年忠州改由汉官新宁知州兼弹压,1912年土忠州完成改土归流,改称忠县。1916年改忠县为缓渌县,1951年与扶南、同正两县合并为现今的扶缓县。

2005年3月《壮族在线》田野考察组对忠州土司遗址进行了初步考察。2005年6月4日,根据在同一地区发现不同时期忠州土官建造的4处遗址现象,考察组再次继续对土忠州土官遗址进行考察,重点考察弹压期间末代土司黄润泽建造的南字山庄遗址。

图9:忠州土司衙门遗址一。

图10:上图土司衙前的石狮子近景。

图11:忠州土司衙前石狮座下的浮雕图案之一。

图12:忠州土司衙门遗址二,相距遗址一约百余米。因风水的原因,移址该处。

图13:位于忠州土司衙门前的土司官塘遗址。民间传说衙门前的石对狮经常夜间到此塘洗澡打滚,与江州土司衙门前石对狮的民间传说正好巧合。


图14:忠州土官山庄遗址一,位于扶缓县浦私屯。因风水的原因,基础建好后即废,移址现南字山庄遗址处。


图15:忠州土官山庄遗址二,南字山庄遗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4 13:32:20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0

听众

4307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0-11-21
注册时间
2004-9-16
29#
发表于 2005-6-24 14:04:00 |只看该作者

[原创]

(续上)

南字山庄

南字山庄是忠州末代土司黄润泽在弹压期间建造的庄园。田野调查时根据知情人讲述,黄润泽在弹压期间离开旧城衙门,选址建设南字山庄;原选址在浦私屯,只建设了地基便因风水问题移到了现址重新建造。南字山庄建设占地约30亩,庄前的正前方有私田约150亩,以跑马圈地的方式取得(即马尾巴系石灰袋跑一圈,付少量的钱所取得)。据本地人介绍,跑马圈地的方式土官在弹压前也用过。当地的百姓都记得,黄润泽在本地俗称“白眼官”,原因不详,可能是“狠”,也可能是患眼白多的眼疾,无考。

南字山庄的建设规模,反映了民国初年原领主阶级向地主阶级的过渡的情况和当地的经济生产力水平。


图16:南字山庄遗址。

图17:庄前的石桥原为风雨廊桥。

图18:南字山庄池塘中放置巨形花盆的石墩。

图19:南字山庄遗址旧建筑遗留的木门花饰。

图20:南字山庄遗留的部分建筑柱墩之一。

图21:南字山庄遗留的部分建筑木柱之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0

听众

4307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0-11-21
注册时间
2004-9-16
30#
发表于 2005-6-24 14:34:00 |只看该作者

[原创]



图22:以上是根据土官后裔口述并认可后的草图,经建筑学专家依据数十张采访照片所作的“南字山庄”建筑平面图。

从平面图看其以“南”字为布局和池塘中风雨廊桥、巨形花盆等独特的园林布置以及遗址所遗存建筑材料的精致度推测,该山庄的规模远不是一般地主庄园所能相比的。(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6 20:28:16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498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07-8-12
注册时间
2005-6-30
31#
发表于 2005-6-30 16:33:00 |只看该作者


仔细看了下亚南贴子的发表日期,长时间不见多少“鼓掌”(跟贴),甚觉奇怪,于是偶出来说说几句空闲话。

一个网站的人气,需要有许多的原创贴子来支撑!网页尽是转载别人的转贴的话,看不到网站自己的东西,看久了也就渐渐乏味起来。但好的原创贴子又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花时间、费力气,还挣不到一分钱的稿费;这也是许多网民只愿看贴不愿创贴的原因。

很佩服亚南网民的热情。佩服的原因是亚南网民是真正花费精力去做了这些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而且是在比较高的难度去做这件事;竟也还有些值得称道的水平。

做原创贴子无非下列几种形式:

一、贴纯文的原创字。能原创文字也不容易,它不同于转载贴,信手摘来就可以发表。像《僚人家园》这种学术味浓的大众网站,(如果作者不是吃专业饭的学者或专家)原创文章得首先自己有些功底,不然发表出来的理论谬误百出,被取笑的跟贴会一大堆;原想借个平台自我表现一番的,反而弄得狼狈不堪。于是乎作者原创前必得拼命的看书翻古典,反复验证自己是否会说错了话。这种脑力的的耗费,时间的浪费,不可谓不大。

二、只附简单介绍的原创贴图。贴原创图得首先舍得自己掏钱做傻事。买相机、坐班车、住旅馆、请向导、聚餐套话题和资料,那样都得花钱。发表原创贴图不配文章可以节省不少的脑汁,但爬山涉水舟车劳累上体力的支出和口袋金钱的流失,也不能说会比写纯文字原创贴的付出要小到那里去。

三、图文并茂的原创贴。这就不是花费一般精力能做到的事情了,有时候拍了几百张照片,因为种种原因能作为图片发表的不过两三张;查阅了几十万字的资料,符合引用的也不过是一两句话。网上发贴一张图片,若要配上文字给读者弄个明白,作者得除了白天消耗体力拍照,晚上还得消耗脑力翻资料去引经论典。阅楼上的图文,看得出亚南先生是花了不少的精力的:文章中的一段引言、一个论点、一位数字、一条推理,都得够他翻阅大量的资料和思考后方能所得。其考证工作量的浩大,只有他自己才能知道。故所以偶说,不得不佩服他的务实精力和奉献精神。

谢谢亚南先生,给了我们这些图文并茂的原创文章。并希望他以及他的田野考察组,能继续发表更多类似的好贴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30 16:45:1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32#
发表于 2005-6-30 19:22:00 |只看该作者
是啊,亚南贝侬在上面整理的图文,都是绝好的资料。家园如果要出文粹,这样的文章和图片资料,都应该收录到其中编辑出版。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0

听众

4307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0-11-21
注册时间
2004-9-16
33#
发表于 2005-6-30 21:18:00 |只看该作者

31 楼言过其实了。其实《僚人家园》的许多贝侬都在为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承在默默无闻的尽力,亚南不过是愿意成为其中之一,而已。

如前辈所料,本网站属于大众网站,上网的多“不是吃专业饭的学者或专家”,许多观点的理论水平还非常之低,还望“看客”先生能够经常光临,多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9-11
注册时间
2003-4-28
34#
发表于 2005-7-3 14:40:00 |只看该作者
亚南贝侬提供的资料确实是非常好的资料。壮民族几百年来由于中央民族压迫政策而普遍伪造的先祖北来说的家谱,正是现代壮族普遍丧失民族意识的一个根源之一,要澄清这样的谬误,就要做类似于亚南贝侬这样的田野调查,并核对史书,整理类似的好资料。这些资料将是我们家园知识宝库的组成部分。

窥天地之奥而达造化之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听众

1812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05-7-16
注册时间
2005-4-18
35#
发表于 2005-7-8 04:23:00 |只看该作者
呵呵~  我是姓黄的僚人!在我这带的僚人姓黄的确实是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

听众

1380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14-8-21
注册时间
2005-7-19
36#
发表于 2005-7-19 11:17:00 |只看该作者

十分感谢亚南贝侬。能否把《左右江红水河田野调查手记之二》也贴上来?

作为广西黄姓的后裔,非常感谢各位贝侬对黄姓历史的探究。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特别是受侬智高起义这一事件的影响,很多壮族先民为了躲避迫害,纷纷效仿表示祖源出自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白马街,是随狄青将军来广西平定叛乱的。我走过一些左江沿岸一些地方,从墓碑上反映,很多都是这样叙述的。很多黄姓的家谱上叙述,显赫的黄姓壮族左江土官世系是出自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白马街的黄胜奇公,于皇佑四年随狄青将军来广西平定叛乱后于迁江(现来宾市)为官,后裔广众,其中一枝发展成为显赫的黄姓左江土官世系。不知其可信程度有多少,尚未发现有家谱记载与黄峒蛮有关的资料,也就是说黄姓的土著世系一直得不到反映,唐宋以前世系根本无记录。树高百丈叶落归根,人行千里寻根问祖,非常想弄清楚水源出处,请各位指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9 11:48:4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0

听众

4307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0-11-21
注册时间
2004-9-16
37#
发表于 2005-7-22 22:30:00 |只看该作者

壮民族的大认同,实际已包含了姓氏宗族的小认同

——答“黄上黄”贝侬


第 36 楼贝侬:

关于您提出贴一些后续田野调查手记,由于一些说法需要收集资料做根据,故需要一定的时间整理后才能在网上发表。先暂时简单的对您如何“寻根问祖”以及黄氏家谱与黄峒蛮关系试探讨,不妥之处还望指教。

您说的“尚未发现有家谱记载与黄峒蛮有关的资料”,那是因为广西的家谱最早从明代才开始有的。俗语曰:“事出有因”,凡事存在,都是根据需要才有的,家谱亦然。首先家谱的出现是土官出于依附中原政权的政治需要而编造的,最原始的初衷、动机和目的并不是记载本家族的历史。稍微翻一下历史就会知道,“改土归流”最早也是从明代开始的,这使土官开始意识到了世袭的土司权势受到威胁,于是出现了为表示依附中原王朝需要而编造家谱的现象。所以“黄姓的土著世系一直得不到反映,唐宋以前世系根本无记录”是正常的,也不会有一本真正有史实根据记载最早宗族承袭的家谱。

广西的壮族先民在历史上首先经历了原始群→氏族部落→古国→大小方国等历史阶段;秦朝征服岭南后,骆越的“国家”形式消失,先民重新以峒为聚,形成大小部族;经过长时间互相的融合聚集,又形成了较大的部族。大的部族联盟集团有自己的军事首领,以酋为主。以后中原王朝对这些大部族实行了羁縻制度,授部分酋帅为“御史”“都督”、“刺史”等名称官职。后改羁縻制度为土司制度,对广西少数民族的部族酋帅按势力的大小授为“土知州”、“土知县”、“土知峒”等名称官职。由于秦征服岭南后骆越旧地开始受汉文化的影响,以及各部族受中原王朝羁縻后在政治上的被动和需要,酋帅们仿照中原习俗,借崇拜物、标志物取姓为记。为区别于其他不同部族,峒民跟随酋帅姓,以求识别和庇护;广西的土著民得姓便由来如此。姓是一定时期不同联盟集团的记号,被中原人所谓的“黄峒蛮”、“侬峒蛮”也如此而来。

土著有姓后,广西有史籍记载的最早土酋是钦州宁氏;宁氏是被少数民族化了的汉籍土酋,势力曾经到达今钦州市、越南北部、左右江流域一带。宁氏土酋始于南朝,盛于隋朝,衰于唐朝。同时期,土著黄氏部族也并存于岭南溪峒,但受制于更强大的宁氏。唐初宁氏衰落后,土著的黄氏部族即“黄峒蛮”乘机在左江流域重新崛起。时黄氏部族继宁氏而成为势力最强的豪酋,与土著的韦氏、侬氏两姓共同控制了十余州。唐文宗年间,唐王朝讨伐黄氏部族所占的十八州,“黄峒蛮”遭到沉重的打击,势力被极度削弱,族姓成员因战祸大多奔散:一部分走出溪峒,融入汉族;一部分逃至安南,成为今天越南的黄姓;逃散至今贵、湘的,后世成为当地布依、侗族的黄姓;留居广西的,其后裔成了今日广西的壮族黄氏。至于宋代以后左江流域的黄氏土官,是留居于广西的“黄峒蛮”余部分散势力,继续在各地经过历史发展在政权上重新变化的结果。

“峒”是壮族先民活动的重要地方;为此“黄峒蛮”才得以从“峒”的地缘文化发展中得族名,得人姓。壮族是稻耕民族,从古至今依附于“峒”生存和发展。“峒”文化的历史,就是壮人与壮族的历史。历史上“峒”与“骆越”也有着相似的含义;“骆”即田、即土地,甚至可以从土地引伸到“国家”。壮学权威、广西民族研究所所长覃乃昌研究员在《壮族稻作农业史》一书中对壮族的“僮”字来源有过深刻的研究,认为两汉至南北朝史书中所谓的乌浒、俚、僚等称呼,实在是汉字对“骆”的快读或慢读的音记,是同族的异代异称,也是“骆越”的同名异写。宋代出现的“壮”即“僮”,来自布依族“仲”的自称,“仲”或“僮”即汉对“峒”或“洞”的记音。而“仲”或“僮”作为一种自称,是“对他而自觉为我”的表现,是民族自我意识的反映。民族成立的要素,在于“民族意识”的发现与确立。于是覃乃昌研究员说,“宋代‘僮’称的出现,是壮族形成的重要标志”。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见,广西土著黄氏的形成发展,与壮族的形成发展历史不可割裂,是完全包容在壮族的形成发展之中的。

认识民族和认识宗族有着相近的视角,不同的方法。“宗族”是以完全的血缘关系认同为标志的,而“民族”主要是以地缘上的文化(包括血缘、语言、信仰等)认同为标志。广西土著民黄氏得姓来源自称呼为“黄峒蛮”的祖先。“黄峒蛮”是经过各个原始群、部落、部族在历史上互相融合聚集到某个“峒”里共同生活,最后峒民跟随酋长而姓所形成的一个集团,并不是由唯一的一个社会原始群所构成。不同的群、部当然其血缘不尽相同。以宗族认同的方法去追根溯源,最早的血缘关系是难以找到的;但是寻找地缘文化的“黄峒蛮”,即“峒”时,则可以找到了更加远古的“根”。所以要真正的“认祖”,不是简单的单认自己的姓,而首先是认识自己的民族,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笔者也是广西黄姓的后裔,早已意识到以宗族认同的方法去追溯自己的“水源出处”,在感觉是失落的:宗族世系血缘复杂家谱是造假的不说,家族历史最多的能追溯到一千年就了不起了。与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相比,没有更大的社会价值意义。如果以地缘文化的方法去了解民族历史,认同民族文化,这样的“寻根认祖”感觉上可以“寻根”得更远,心理上会自觉“认祖”的自豪、伟大。

结束语。关于您提出的“黄姓历史的探究”,通过历史资料的推断和考证,可以确切的认为:广西世居黄氏是壮族土著民,他们借黄姓宗族之名为记,源自壮族文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3 1:38:5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7-18
注册时间
2002-5-23
38#
发表于 2005-7-23 11:47:00 |只看该作者

顶!


土地 民族 家园 母亲 http://blog.163.com/gaisi1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39#
发表于 2005-7-24 17:56:00 |只看该作者
我已经将亚南贝侬整理的《龙州紫霞洞考察》、《左江土司遗址考察(太平府、思明府)》、《左江土司遗址考察(土江州、土忠州)》三篇文章整理到了首页的“最新资讯:田野·考古”里,作为壮族在线的推荐内容进行图文报道。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7-14
注册时间
2005-3-26
40#
发表于 2005-7-24 21:01:00 |只看该作者

以前讨论壮族族谱时随意贴出这贴子,想不到有这么多珍贵的跟贴,甚是欣慰!

亚南等比侬的贴子一定要收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4 21:03:51编辑过]

鳳山山出鳳,鳳非凡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3 12:27 , Processed in 0.157282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