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07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南亚古代金属鼓》

[复制链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5-18 14:0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作者:费朗茨·黑格尔[奥]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年12月
定价:138.00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8 14:16:17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沙发
发表于 2005-5-18 14:12:00 |只看该作者

本书是20世纪初铜鼓研究集大成著作。作者对他所见的153面鼓进行研究,并在此书中对其中的62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配上精确的插图。译者翻译此书历时20年,期间经多人校改,因而译文准确、流畅。此书出版为我国铜鼓、民族学、人类学研究者提供了丰富且极有价值的资料。

作者费朗茨·黑格尔是20世纪西方铜鼓研究的集大成者,曾是奥地利维也纳帝国皇家博物馆人类学和民族学部的负责人。

因为对铜鼓的兴趣,我对黑格尔这本铜鼓研究的巨作神往已久。今天终于在旧北大红楼前的文物出版社读者服务部买到,真是非常高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板凳
发表于 2005-5-18 14:13:00 |只看该作者

书摘:

1883年,在奥地利艺术与工业博物馆第一展示厅的青铜器展览厅内,有一件大型釜状器物,物件上铜彩斑斓,它以罕见的形状,宏大的体态,以及远古时代别具一格的华美装饰,轰动了整个考古学界和艺术鉴赏界。人们为它的来历、年代以及它所显示的意义,煞费苦思。有人以为它是一种形制特殊的桌子,另一些人则说它像一口釜锅。但因器件全身布满凹凸起伏的花纹;它的圆形的外侧以及它顶部平面边沿,还残存着某些塑像,这就直接否定了上述的两种说法。它的来历只好有待于进一步的考查。人们猜想,它可能起源于古亚述和中亚,有的考古学家甚至说,它来自墨西哥。尽管众说纷纭,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对它的出现都怀着极大的兴趣,并从它的外表和特殊的纹饰,断定它的存在有其久远的年代。 汉斯·威尔切克伯爵是这件古董的拥有者和展出者,这是他于1880年从佛罗伦萨的一个古董商人手中买来的,而古董商的这件器物又是由另一个中间商人带到佛罗伦萨的,有关它的来历,这两个商人从未予以留意。 当时出版的《奥地利艺术与工业博物馆历代青铜器序录》(第二版,维也纳1883年)一书的第24页第510号下有着这样的记述:“特大铜盘,浇铸成形,满布原始时代的纹饰。器件腹部有一条仿佛是由鱼组成的图案带。底径0.745m,口径0.62m,高0.35m。来历不详,购自意大利。它也许不是意大利所产,大概属于舶来品”(汉斯·威尔切克伯爵) 这件器物之所以被人视作“容器”,主要是饰有花纹的一面被颠倒置放的结果。虽然事出偶然,但也并非无关紧要。不久,我们还将遇到类似的情况。 同年夏天,第一个解开此谜的是安东·巴耶尔先生,他出生于奥地利,曾长期在暹罗王宫任职,还在暹罗当过三年和尚,对梵语下过一番功夫。并且,由于长期在暹罗人中间生活,对当地居民及其文化有深切的了解。可惜,这位先生很快就去世了。那年夏天,我为了了解为数众多的东亚青铜器制品,曾和巴耶尔一道,参观了一个青铜器展览。开始我们在交谈中还提到那件器物。当巴耶尔在展厅内发现那器物时,他马上停下来,他对我所提出的,诸如器物的来历、意义等问题,立即给予明确的答复。他说:“这是一面鼓,它来自暹罗。”随后,他有分别介绍自己从一个鼓手那里获得的某些有关这类鼓的若干细节。这种鼓有四只耳朵,通常用绳子紧系在木架上,人们敲击圆面中心突出的星体部分。据他说,在曼谷的一些佛教寺庙,也可以找到这类鼓。同年9月底,他在给奥地利艺术与工业博物馆写的一份报告里,再次重复了上面的一些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9-28 21:29 , Processed in 0.237447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