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南粤高凉仔在2005-4-8 21:37:47的发言:
中国历史上的女中豪杰洗夫人
--------------------------------------------------------------------------------
专自洗夫人纪念网: http://www.chinaxfr.com/
冼夫人是我国南方百越俚人首领,南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出生于山兜丁村,隋仁寿元年末(601年)逝世,享年80岁,归葬于山兜之原。由于冼夫人所建树的历史功勋卓著,陈朝封她为中郞将石龙郡太夫人,隋朝封她为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允许开幕府,置官属,可以调动六州兵马。后又赐海南临振县为汤沐邑。一个少数民族的妇女获得如此殊荣,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北史》、《隋书》都有她的传记,《资治通鉴》也有她的事迹记述.
1、 洗夫人的伟大历史功绩
1、 推行民族和睦政策,2、 促进民族团结民族融合
洗夫人所处时代的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继东晋、十六国的分裂后又一次长期的大分裂。历史上把北方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总称为北朝。与北朝同时并存的南朝则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政权的更替,战乱频仍。加上地方势力为抢夺地盘而发动的战争也很频繁,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岭南是古百越族人的聚居地,洗夫人的家族是百越族俚人,居住于岭南中西部地区。秦始皇三十四年,秦朝派遣50万军队南征岭南,揭开汉人进入岭南的序幕。及后,秦朝又以岭南为“罪徒”的强制迁徙之所。西汉之后,尤其西晋之后,中原人——一些军留戎落籍者,和士族、民众为了“避乱”而南迁岭南,因而岭南便逐渐成为“汉越杂处”的地区。《隋书·南蛮传序》载,岭南“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曰蜑、曰俚、曰僚、曰竾,俱无君长,随山洞而居,古先所谓百越是也。”当时,朝廷虽也相继在岭南设置各种地方官,进行封建式的统治,但由于岭南越人“尚仍蛮俗”、“各有长帅”、“性好征讨”,且人数又多。《晋书·陶璜传》和《宋书蛮夷传》载:“广州南岸,周旋六千余里,不宾服者乃五万余户,及桂林不羁之辈复当万户”,“广州诸山并俚僚,种类繁炽。”他们不服从官役,反抗朝廷的压迫,“从刘宋末年起,岭南俚人武装反抗不下十八次。”
如上所述,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民族压迫与反压迫,国家四分五裂,这就是洗夫人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
洗夫人出生在一个世为俚人首领的家族里,她自小聪颖过人,又胆大心细,足智多谋,深得父亲的爱护和信赖。在其父亲的教育培养下,洗夫人很快成长为能带兵打仗、行军用师的少年领袖。她摒弃俚人“性好征讨”的恶,以德、以理、以礼、以义统率部众和处理部族之间的关系。她的大哥洗挺,原为南梁州剌史,依恃富强,侵略旁郡,洗夫人常对其兄进行规劝,不要以强凌弱。《隋书·谯国夫人》传说,因为洗夫人全力推行民族和睦政策 ,“由来信义结于本乡”,不但旁郡“怨隙止息”,服从其领导,更令雷州半岛、海南岛的千余洞俚人也纷纷归附于她。
洗夫人在和辑百越,搞好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的同时,又大刀阔斧处理好俚汉之间的关系。她以其大智大勇,排除来自本部族的各种压力,毅然接受汉人、罗州剌史冯融为其儿子高凉太守冯宝送来的婚聘,实现俚、汉联姻。这一举措,在今天看来虽已不属多怪,但在1400多年前还是奴隶制的俚人社会则实属不易,更何况洗夫人还是十数万众的俚人首领,其势力范围、社会地位都大于、高于冯宝,她的轰动效应可想而知,洗夫人此举其本身便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她吹响了各民族大团结的号角,为中国历史的民族大分裂走向民族大团结、大融合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洗夫人与冯宝结婚后,她又以其部族势力介入冯宝所遵奉的汉人朝政。她亲自协助冯宝处理政事,推行朝廷政令。她以身作则,就是在部族的首领中有犯法者,也按照中央的政令处置,毫不姑纵容情。她在俚僚各民族中推行封建法制,仿效汉人的礼俗,学习汉人文化,于是,“俚人相率受约束”,朝廷的政令能在高凉地区得到执行,各地豪酋受到抑制,为高凉,以至岭南地区的安定团结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2、打击分裂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的和平统一,保障地方安宁
据史载,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二月,河南王侯景叛梁,率兵八千、马数百匹渡长江,进攻建康城(今南京市)。临贺王萧正德侯景所诱,开城门迎侯景入城。接着,侯景又攻台城(梁武帝的王宫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乾河北),太子萧纲率众力守。其时,广州都督萧勃征兵援台。令行到高州,高州剌史李迁
却以援台为名,出兵据大皋口(今江西吉安市南);并在州内暗中大规模铸造兵器,招兵买马;又派使者召会冯宝,妄图胁迫他一起谋反。洗夫人洞察其奸,劝丈夫不要去,静观其反。数日后,李迁仕打出反旗,派大将杜平虏带兵北上,与发兵讨侯景叛军的梁西江都督、高要太守陈霸先交战。洗夫人借此时机以送礼为名,袭取高州(当时高州、高凉郡的治所都是在今阳江西十五公里),击败李迁仕。洗夫人又乘胜率部跟踪追歼李迁仕的残部,然后与陈霸先会师于赣石城(今江西)。洗夫人认为陈霸先精明能干,一定能平定叛乱,安定社会,所以在日后给陈霸先以很大的援助。天正二年(552年),陈霸先大败侯景叛军,收复建康城。侯景在遁逃时为其部将所杀。此次侯景之乱所造成的恶果是难以估算的,据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载,“太清二年(548),侯景攻入台城,就派遣部下诸将将出外钉掠,告诫诸将说,攻入城市,要杀个干净,使天下知道我的威名。因此,诸将专事烧杀掠夺,做尽惨虐行为,以取笑乐。”“侯景军据吴郡,大掠财物妇女。”“夺完了金帛,又掠人口,有的被杀死,有的被卖到北方,遗民存留无几。”“550年,侯景军一路向广陵,破城后,捕城中人不论老少,埋半身入地,侯景兵驰马射击,8000人一时都被惨杀,广陵成了一座空城。”高州李迁仕是侯景的同党,由于洗夫人识穿其奸计,在李迁仕是侯景刚刚露出尾巴时,立即粉碎了他的阴谋,使高凉及岭南地区避免了这场大浩劫。
陈永定二年(558年)十二月,陈霸先灭梁称帝不久,广州剌史萧勃起兵反陈,
岭南各州郡骚乱,人心惶惶。此时又值冯宝故世,正是夫丧国乱之际,洗夫人为了岭南的安定,她忍受着内心的极度悲痛,以百越族首领的身份,号令岭南各州郡长官,应以国家团结统一为重,不要参与叛乱,不要支持萧勃。萧勃由于孤立无援,很快便被陈霸先打败。为了岭南地区的安宁,洗夫人派9岁儿子冯仆,率各族酋长往丹阳(今南京市)朝贺陈霸先。陈霸先封冯仆为阳春太守,其他各酋长也封官羁縻,各州郡骚乱遂告平息。太建元年(569)九月,广州剌史欧阳纥又反陈。欧阳纥是长沙郡(今长沙市)的地方豪族,,其父欧阳也曾任广州剌史多年,其叔欧阳盛任交州(广东西北、广西西南及越南北部地区)剌史,另一个叔叔欧邃任东衡州(今广东曲江)刺史,在岭南地区势力强大。欧阳纥由于不服陈宣帝将他调离广州的决定,因而起兵作叛。十月,陈朝派国骑将军章昭达讨纥,岭南地区一场战乱又起。欧阳纥父子虽在广州经营了十几年,积蓄了强大的势力,但他也深知洗夫人在岭南地区的影响不可低估,为了胁逼洗夫人参与他的叛乱,竟于太建二年(570)二月诱扣阳春太守冯仆为人质。洗夫人接到仆的报告,非常气愤,她顾不得冯仆的安危,立即发兵守境,并动员各州郡百越酋长共同出兵,配合章昭达部夹击欧阳纥。在强大的攻势下,欧阳纥兵败如山倒。由于洗夫人的积极参与,又挫败了岭南地区的分裂割裂势力,维护了陈朝中央政权的完整。
陈祯明三年(589)正月,陈后主叔宝降隋,陈朝灭亡。三月,隋文帝派柱国韦洸率兵安抚岭南。原陈朝总督衡、广、高、交、桂等二十四州诸军事、平越中郎将王勇据守五岭,原陈朝豫章(今湖南宜章县)太守徐璒据守南康郡(今江西赣州市西南的信丰、寻乌地),韦洸所部被阻,无法进入岭南。洗夫人与陈霸先是有比较深的交情的,当她得知陈朝不忘的消息时,曾与各族酋长恸哭了一天。但洗夫人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她以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宁为处事宗旨,所以当她知道隋将韦洸未能进入广东时,立即派孙子冯魂率师迎隋军。不久,徐璒被韦洸所杀,王勇腹背受敌,也只好归降。冯魂引领韦洸直入广州城,岭南遂告归隋,局势安定。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在政治和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这些改革措施虽然主要是打出豪强的政治基础的,但也触动了岭南地方豪酋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因而群起反对。开皇十年(590年)十月,出身于番禺(今广州)越族首领世家、原王勇部将的王仲宣,联络泷州(今罗定)土著大酋长、罗州(今化州)剌史陈佛智反隋。苍梧(今广西梧州市一带)的陈坦、冈州(今新会一带)的冯岑翁、梁化(今惠阳带)的邓马头、藤州(广西藤县)的李光略、罗州的庞靖等地方酋长也纷纷响应。王仲宣叛军势力大,来势凶猛,兵围广州城,又进兵扼守衡岭。隋将韦洸出战,中矢尽粮绝。隋文帝派给事郎裴矩和大将军鹿愿领兵急援广州。洗夫人虽为百越族首领,但她“深识正理”,认为国家统一应高于一切,大于一切,所以她不但不参与叛乱,反而主动派其冯暄领兵救援广州。可是由于冯暄与陈佛智等酋长素有交情,故迟迟不肯发兵。洗夫人得知消息后,非常愤怒,她立即把冯暄囚于监牢,再派另一个孙子冯盎率兵征讨。冯盎遵照祖母的命令,出兵击杀了陈佛智,又进军南海与鹿愿会师,共同平定了王仲宣的叛乱。接着,洗夫人亲自披着铠甲,骑着高头大马,打着锦伞,陪伴裴矩巡抚岭南二十多个州。原来参与王仲宣叛乱的各地酋长都纷纷前来投降。隋朝在岭南地区的政权得到了巩固,岭南人民又可安居乐业了。
洗夫人不但严厉打出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的和平统一,而且对地方上的贪官污吏也予以严惩,毫不手软。史载,隋仁寿元年(601年),番州(即广州)总管赵讷贪枉法,暴虐无度,对少数民族人民压迫剥削尤甚。俚僚等族人不堪其苦,有聚众反抗的,有逃亡他乡的,社会动荡,治安混乱。洗夫人查清实情后,立即派长史入朝呈上奏表,指控赵讷的罪状,陈述安抚俚僚人民的措施。朝廷采纳了洗夫人的意见,立即惩治赵讷,并委派洗夫人作为朝廷使者,安抚 人民。洗夫人是年已80岁,她不顾年纪老迈,仍接受朝廷的旨意,不辞劳苦,巡视岭南十几个州,宣述皇帝的圣旨,安定民心。凡是洗夫人所到之处,群众无不欢呼雀跃,原聚众反抗的也纷纷放下武器,归降朝廷,岭南又得以安定。
3、 在百越族中发展封建经济、文化,4、 推动社会进步。
俚人社会在洗夫人当政之前还是家长奴隶制,俚人部落中豪酋常常互相侵袭,掠夺奴隶,然后运到广州等地出卖,牟取暴利。洗夫人主政后,首先从身做起,与汉人通婚嫁,然后严格要求俚人遵守封建王朝的法规,仿效汉人的礼俗,学习汉人文化,推广汉人的生产技术。经过数十年的治理,岭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如纺织、铸铜、制陶瓷、造船等业都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海南岛,自秦至汉都仍是荒岛,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洗人人主政后,即请示朝廷,设置崖州,选派官员管理。洗夫人又几次到海南视察,引进大陆的先进生产技术,宣扬汉族的的文明与进步,使闭塞落后的海南岛加快了封建经济、文化的的起步和发展。史载,自洗夫人“和辑百越”后,俚人社会“自是溪洞之间,乐樵苏而不罹锋镝者数十年”。“以礼威信镇于俗,汲引文华,士相与为诗歌,蛮中化之,蕉荔之圩,弦诵日闻”岭南地区“自隋唐以后,渐袭华风,休明之化,沦洽于兹,椎别变为冠裳,侏离化为弦诵,才贤辈出,科甲蝉联,彬彬然埒于中土。
洗夫人就是这样一个毕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安宁、社会进步的女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史上不可多得的女中豪杰!
2、 茂名3、 洗夫人踪迹觅踪
由于洗夫人在历史上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加之她的故里在今茂名地,逝世后又葬于今茂名地,茂名人民自古以来就对洗夫人无限崇敬,深切怀念。千百年来虽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但在今茂名市仍可寻觅到不少洗夫人的胜迹。
1、 故里丁村
《隋书》、《北史》的洗夫人本传说,洗夫人是高凉洗氏之女。没有彰明县份
乡里,而有“补史之缺,详史之略”功能的地方志就明确指出:“谯国夫人故里在(电白县)城北十里山兜丁村”,“(电白县)山兜娘娘庙即夫人所生之地”。这些地方志在明朝有万历《高州府志》,在清朝有雍正、道光《广东通志》,乾隆、道光、光绪《高州府志》和顺治、康熙、道光、光绪《电白县志》,以及《电白县乡土志》。
丁村是今茂名市电白县电城镇山兜管区的一条自然村,距电城8公里。依山面海的山兜丁村,山清水秀,环境清幽,地理位置优越。村后背靠罗伞山脉,山岭连绵,洞穴处处;村的四周为海积平原,良田阡陌,可耕可牧;村前的大桥河与浩瀚的大海相通,可交通广州、雷州、海南各地和外番诸国。这里就是千多年前“巢居崖处,尽力农事”、“水行而山处,以船为国,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古俚人发祥之地。梁武帝壬寅年(552)十一月二十四日,一代女杰洗夫人就诞生在这里。今天丁村的地面散布着自汉至隋唐时期的陶瓷器碎片和布纹瓦当等文物。村中老人根据世代传说,仍可略指洗夫人的故居所在。丁村人以及丁村周围村庄的山兜虽是后来从福建等地迁来的汉人,但他们对洗夫人都怀着浓厚的情意,称洗夫人为洗太或洗太嬷;每年在洗夫人的辰诞、冥诞、出师荡寇等纪念日都要举行盛大的演戏、舞狮、迎神、鸣放礼炮烟花等纪念活动。在茂名市,举行此类纪念活动的还有电白县的霞洞镇、高州市长坡镇的旧城村等地。
2、 山兜墓城
隋仁寿元年(601)末,洗夫人无疾而终,享年80。洗夫人逝世后葬于何处?明嘉靖《广东通志》载:“隋谯国夫人洗氏墓在电白县境。”清道光《广东通志》又载:“(电白县)县北山兜娘娘庙后有洗夫人墓,去城十里,遗址犹存,碑佚。嘉庆二十四年,知县特克星阿重立碑。”清道光《高州府志》则载:“隋谯国夫人洗氏墓在电白县北十五里山兜娘娘庙后,土名鬼仔城,墓基横直俱四十四丈五尺。碑佚,鉴石龟趺犹存,离坟一十八丈。”宋《太平寰宇记》、明《大明一统志》,以及各时期的《电白县志》也有洗夫人墓在山兜之原的记述。
洗夫人墓城位于其故里丁村前2公里的山兜高岗。俚人有女死归葬娘家的风俗,所以洗夫人去世后其尸体也运回家乡安葬。因为洗夫人在隋朝曾被册封为谯国夫人,功勋卓著,所以洗夫人的墓地修筑为一座城池,派有兵士守护,朝廷每年也派官员前来拜祭。墓城的规模及设施失之记载,清道光初,高州府曾派员前去测量,实测得“墓基横直俱四十四丈五尽。”1995年2 月,茂名市、电白县文博人员曾用现代测绘仪器对墓城遗址进行测量,测得“墓城宽123米,长173米,土城墙基底厚12米。”按此计算,该墓城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这个数字与清道光《高州府志》所记载的基本吻合。
洗夫人山兜墓城在唐武则天时期曾受她的玄孙冯君衡“矫诬”获罪被抄家事件的株连而被摧毁破坏。今墓城遗址仍可考,被凿坏了的原墓城龟趺被弃于墓城前,清嘉庆年间电白知县重立的墓碑竖于墓地中。近年,电白县文物工作者曾在墓地搜集到一批隋唐陶瓷器皿及各时期的砖瓦碎片。1995年2月27日,广东省考古专家麦英豪曾率广州市文物工作者一行16人,考察了山兜洗夫人墓地。考察结束时,麦老曾对记者说:“这次见到有关洗夫人的那么多文物,得到不少收获感到很高兴。”“这些文物很珍贵,尤其那龟趺,因为它是隋物,是与墓葬同年代的东西;其余唐、宋、明、清的都有,这说明历代都曾有维修或重修。龟趺的尺寸比韩愈墓的还大,椎眼之大,说明原墓碑相当大。此墓城之大,龟趺之巨,及地面宏大的建筑迹象,说明墓主人的身份极高。在岭南,除南越王赵佗之外,惟有洗夫人这么高的封号方能与之相配。在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里,不是什么人都可随意用某种墓葬规格的,不是任何人都可刻立龟趺的。”
近年,到洗夫人墓城考察的史志工作者和前来凭吊先人、缅怀洗夫人丰功伟绩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
3、 市内各地洗太庙
据明万历《高州府志》记载,当时高州府所属各县的洗太庙的情况是:高州府治(茂名县同)有两座,一在东门外,一在宝山外;电白县也有两座,一在城北乐街西巷中,一在山兜娘娘庙,即夫人所生之地;化州一府,在州治左;吴川县一座,在县治右;石城县(今廉江市)一座,在东关外。清朝,各地大建洗夫人庙,多的县有十几、二十座,少的县也有十座、八座。至今,茂名市尚存的、比较著名的洗夫人庙有:
山兜娘娘庙 庙在山兜洗夫人墓城前,为洗夫人故里祠。上文已述,《高州府志》特别指出:“山兜娘娘庙,即夫人所生之地。”《电白县志》也指出:“山兜娘娘庙,在山兜乡丁村,即谯国夫人故里。”山兜娘娘庙与墓城同时(隋仁寿二年)建,庙作四合院式,三进,前为庙门,中为方亭,后为正殿,供奉洗太塑像。庙各进为房三间,每间宽11.5米,进深9.5米,左右各有偏殿。庙总面积约730平方米,庙貌恢宏。庙内墙嵌有石碑刻5米,为记事碑、捐题碑、诗碑。其中一方《仗义碑》记述了洗夫人“其钟灵则在神电,卜葬则在山兜”的史实;另一方《神泽会碑记》则指出:“我洗夫人坟墓,安厝山兜,历年虽久,而龟趺犹存,并非荒诞无稽者。”诗碑中的第一首诗是仪克中所作。清道光二年阮元年主修《广东通志》时曾派采访仪克中前来考察洗夫人墓城。仪克中亲自到山兜谒洗墓摗 和出此感怀诗。诗有一序、曰:“秋日,与邵芝房过山兜访洗氏墓,时奉宪采访金石。”邵芝房即电白优贡邵咏,时邵咏《电白县志》的纂修者之一,与仪克中可算是同行。仪克中的诗为:“会须割据可乘时,娘子军声百代知。却见两方传马鬣,遥思十郡拜娥眉。年深龟趺瘗秋草,夜静笙箫讶古祠。共说尧天有潜德,阐幽从此赖丰碑。”邵咏等作了和诗。该庙虽经历年修葺,但迄今仍较残破。
高州城洗太庙 庙始建于明成四年(1468)高州府迁治之时,即明万历《高州府志》所说的“一在东门外”的洗太庙。庙分三进,总进深49.5米,宽13米。正殿供奉洗夫人塑像。庙后另有冯公庙,进深17米,宽13.5米,祀洗夫人的丈夫冯宝。庙内墙壁镶嵌石碑刻14方,有传记碑、规条碑、捐题碑、诗碑等,约一万余字。此庙近年重修,富丽堂皇。1995年高州市于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举办洗夫人诞辰节,仪式隆重,参加者人数众多,热闹非常。
旧城村洗太庙 旧城村位于高州市长坡镇,原为隋、唐、宋、元时期电白县县治所。唐大历十一年(776),高州治所自保宁县迁此,州、县同治,至明成化,至明成化,电白县治迁神电卫,高州治迁茂名县城,历唐、宋、元、明四朝,共690多年。因此,此洗太庙的建置年代应在隋唐,明嘉靖高州府通判吴恩在撰《洗夫人庙碑》时就以“相传建于隋”之说来记述。明万历《高州府志》所载高州洗夫人庙“一在宝山下”即是此庙。庙分三进,总进深36.35米,面阔18.8米。供奉冼夫人和冯宝神像。清同治三年,穆宗所赐“慈佑”御匾悬挂于庙内。近年,此庙也已修葺一新。
霞洞诚敬夫人庙堂 诚敬夫人为洗夫人谥号。以谥号为庙名在众多的洗夫人庙中仅此一间,其特殊性也显而可见。究其原委,是因为电白县霞洞在隋唐时为良德县地,冯宝后入赘的居住地冯家村就在霞洞大村附近。隋唐时冯宝子孙为纪念其祖婆便在浮山岭之阳修筑庙宇,塑造神像,烧香敬拜。因其庙地在冯家村,可算是洗夫人的夫家,帮以谥号为名,称之为“诚敬夫人庙”,而其故里庙称之为“娘娘庙”,其他地方的的则称为洗夫人庙、洗太庙、洗太宫等。诚敬夫人庙为三进,纵深43米,横宽33米,分前、中、后三殿,左右为回廊。中殿供奉洗夫人木刻像,供当地群众在洗夫人辰诞和冥诞等节日时抬着出游;后殿供奉洗夫人和冯宝的巨型泥塑座像,共善男信女拜祭、瞻仰。宋咸淳年间福建籍人崔本厚在广西灵山任知县,任满时,卜居于霞洞大村,并重修此庙。清道光年间再重修时,电白县举人崔翼周曾作《诚敬夫人庙碑铭》,记述洗夫人的丰功伟绩和洗夫人故里、墓地情况。该庙碑铭今存《高州府志》、《茂名县志》和《电白县志》中。
化州那务洗太庙 庙在化北那务镇旧圩,建于明。庙为三进,宽30多米,进深6米,总面积为200平方米,古代建筑结构保存良好,近年也有修葺。
4、 霞洞古石柱(石帆)、石船
在霞洞镇浮山岭之阳,耸立着7根高高的石柱。这7根石柱,形状基本相同,上尖下粗,微弯,拱面朝向浮山岭脚的诚敬夫人庙,平切面向着原野,花岗岩石质,表面有风化迹象。但这7根石柱,大小却不相等,其中比较大的一根,地面部分高4.8米,估计地下也埋有2~3米,柱围2.7米,直径90厘米,重约五六十吨。这7根石柱以3~4公里不相等距离排成15公里长的弧形,环立于浮山岭下,而在每一根石柱旁边则置放石船一艘。石船的大小也不尽相同,大的一艘长2.2米,船体宽0.83米。因石柱与石船配套置放,所以人们认为这石柱实为象征船帆。
据《高州府志》和《电白县志》记载,在隋唐时,霞洞为良德县地,宋开宝间,良德县省入电白县,明成化时,电白县迁治神电卫,只割附廓、地安、怀德、朗肆等六乡人茂名县,而霞洞等地则“随县立阎”。宋《太平寰宇记》和《大清一统志》都载:“冯家村在电白县界,冯盎即此界人也。”上文已述,隋唐时的冯家村在今电白县霞洞镇大村附近,冼夫人的孙子冯盎及其后代曾卜居于此。他们为了世代缅怀祖婆为国、为民所建立的勋绩,于家居于北、浮山岭之阳修建了诚敬夫人庙,又开山凿石,刻石帆、石船,置庙前山下。今已历千多个寒暑了,这些石帆、石船仍完好无损。
5、 洗夫人后代墓葬群
在唐代,霞洞冯家村曾经历过由兴盛至衰落的发展过程。唐初,冯盎以其所辖之地归附唐朝,高祖“授盎为上柱国,高州总管,封越国公”;在平定罗窦诸洞僚乱后,唐太宗派冯盎之子智戴归省慰劳,“赏赐不可算计”,“盎有了三十人”,“奴婢至万人”,冯家村的兴旺景象可见一斑。贞观年间,冯盎的侄子冯子猷入朝,“载金一舸自随”,这些金银是用来入朝时使用、送礼的。而以“饕沓”闻于朝野的中书令许敬宗为贪冯家“多私所聘”,竟将年仅14岁之女不顾千里迢迢嫁到冯家村来。冯家村的兴旺景象又可见一斑。但是到了武则天圣历年间,洗夫人的玄孙、潘州剌史冯君衡因“矫诬”获罪,被抄家诛杀,并祸及冯洗氏家族,冯家村遂被夷为废墟。没有被诛杀的冯洗族人少部分隐姓埋名散居附近各县,大部分则远徙海南以躲避灾祸。近年,在距离冯家村数里的诚敬夫人庙后发现洗夫人后代墓葬群,今已作抢救性开挖的便有洗夫人的第四代孙媳妇(即上述许敬宗之女)墓和第五代孙、孙媳妇合葬墓。由于这些墓葬在冯君衡事件时已遭挖掘破坏,珠宝被窃,今经清理,仍挖出不少有很高研究价值的文物,诸如刻有俚人图腾的方形铜镜、唐代陶瓷器、金饰、墓志铭等。
6、 化州石龙郡城
城址在化州镇东旧城岭。城池东西长33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11.4万平方米。城墙为板筑夯土,今城基犹可考。南北朝陈太建二年(570),洗夫人的21岁儿子冯仆因拒绝参与欧阳纥的叛乱,并把消息告其母而立功,陈宣帝封他为信都侯,如平越中郎将,由阳春太守调任石龙郡太守,洗夫人也被册封为石龙郡太夫人,其仪仗等待遇一如剌史。冯仆在石龙郡任职多年,政通人和,多有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