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南粤孤客 于 2018-4-13 14:11 编辑
惠水县大牛场(含摆亚、冗把等寨)罗氏
罗朝宽
“大牛场”是汉族的习惯称呼,布依话是jeexbyeeuhgauh,意即“旧牛场”,地处抵麻乡的南端。而今的牛场(抵麻乡驻地)则是后来出现的,相对来说新牛场,地处抵麻乡的中心靠北。同为一个地区的乡场,两者在地理上是一南一北,相距约6公里;在历史上有新旧之别,先后之分。
大牛场罗氏,布依族,家门有冗把、摆亚,以及抵季乡翁戎村的上房(翁拉)、芦山镇的雅羊花鱼简飘(部分)等村寨。今大牛场罗氏口传,大牛场始迁祖是罗迪塘(damz),为长子;摆亚寨始迁祖是罗迪淦(gamc),为次子;冗把寨始迁祖是罗迪棉(meenz),为三子。摆亚寨罗正鸿提供有关的家族传说讲到:
摆亚罗氏族人一直都有一个传说,关于这个传说的真伪现已无法考证,但在摆亚确实代代相传。在我摆亚罗氏祖先到来定居之前,经过战争和饥饿的碾转,先到我组一个叫塘边的地方定居。然后生三子,一子到现在的冗把,一子到大牛场,另一子到摆亚定居繁衍后代。我祖先人到我寨定居后生二子,一子留摆亚发展,一子到现在的大扁发展,到大偏的先人也生有二子。
摆亚祖先各分支过着平静的生活,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住在大扁的一房,有天小儿子到(拉梦引)这个地方的一口井边割草喂牛,草特别茂盛,每天去看到的草都茂盛如初。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去割草,发现井边有一窜马响铃,他拿过来一摇,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突然从井里飞出一匹高大的骏马,俗称“龙犀马”。此马能一跃千里,非常神奇。小儿子得到此马非常高兴,骑上马就飞回家,却不知引来了杀身之祸。他的兄长见他得到这样的好马非常妒忌,就起了杀心,将他的弟弟杀了,夺走龙犀马。在那危难之际,弟弟的老婆带着还在襁褓中的儿子悄悄逃走,开始漫长的漂泊生活。据说这女人一边走一边乞讨,饿了就挖一种叫做井薸的野菜来吃,这才使母子得以保命。
经过漫长的漂泊,母子俩来到芦山雅羊这个地方定居,繁衍后代。为了铭记这艰难的历程,定居下来后将居住地起名为jiamcbiaoz(井瓢),即今惠水县庐山镇花鱼村井瓢寨。如今已繁衍成一个五六十户的罗氏大家族!留在大偏的长兄后来因种种原因,全家灭亡。留在大扁的土地交由摆亚罗氏家族管理。
据我们翁巴等寨罗氏《光绪三年家谱》记载:“谷仲祖罗智之,子明远,住大牛场一带,至明万历年间通婚,乃四祖后裔”。谷仲,是布依话goljuangl的音译,其意是“鼓山”,因该地山头像鼓而得名,今汉族称大扁。结合上述传说,谷仲(大扁)罗智之是迪淦(gamc)后裔。据此可知摆亚始迁祖罗迪淦(gamc)是明代万历年间(1573癸酉-1620庚申)之前的人。不仅如此,我们《光绪三年家谱》的这侧记载还含有下列信息:
其一,“四祖后裔”即该家谱中的“罗定入定里,乃四世祖,葬于马场大坡脚下”。据此推测,罗智之的远祖为罗定,与今定里双屯罗氏(含播龙、蛮才、蛮赖、蛮降、蛮弄、五星摆董、拉哨等寨)、马场寨罗氏(含杨梅寨、播瓦寨、蛮索[石板寨]、播季等寨)共祖,同为罗定后裔。
其二,“至明万历年间通婚”,表明罗智之的先祖与我们牛场翁巴等寨罗氏同宗共祖,这个共同祖先的后裔到万历年间才分支开亲。与谷仲(大扁)罗智之同为家门的冗把寨,居住地与我牛场罗氏相距最近,有关冗把罗氏与牛场罗氏能否通婚,双方家族中长期以来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古时候,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双方青年在来往中不断有人产生恋情,但因来源于共同的先祖,长辈一直坚守不能通婚的祖训。后来,鉴于人口增长,青年缺乏婚配对象,寨老们不得不面对现实,遂即商议,将马桑坡的马桑倒插入地,如能生长,即可开亲,否则不能开亲。马桑树是一种很容易生长的植物,倒插顺插均可生长。除此之外,播邙坡后马桑树下的古道,有段路面的石块上呈蝴蝶双飞的图案,寨老们认为这是上天示意青年们的恋情符合天意,不可违抗,即主张互相开亲。于是,同为罗氏的两支宗亲,破除同宗兄弟姐妹不能成婚的传统原则,开亲成婚,繁衍后代。
故此,毫无疑问,大牛场罗氏(含上房、摆亚、芦山简飘、冗把等)与我们牛场罗氏(含翁巴、塘根、抵麻、冲窝、冗乍等)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而且,这位祖先是明代万历之前的人,到明代的万历年间其后裔即可分支互相开亲。按照我们罗氏布依族人的心理及其习俗,这至少要相隔十代以上才能接受,以每代平均相隔25年计,即250年以上。取万历年间中期的1600年为参考值,减去250年,为1350年。得知这位共同的先祖生活在明初之前的元末,至少与我们牛场罗氏始迁祖凤约公(约1337丁丑年生)、登金公(约1361辛丑年生)是同时代。
此外,今天的摆亚老人依然传说其祖先曾在原毛家堰南侧的班家堰定居过,因与邻居妇女有染生了个儿子,随即被驱赶,后带私生子逃到今大牛场东南侧数里的塘边定居。此说与我《光绪三年家谱》中记载先祖凤约公在满意坝(今好花红镇南侧的班家堰附近)定居时,“有弟凤腊戏弄汉家妇女,扎不住,王扬二姓占领田垅……”的故事几乎如同一辙。凤腊公是凤约公的胞弟,登金公的胞叔。跟随长兄凤约公自定里蛮弄迁居满意,数年后又一同迁居今牛场地区。600多年来,今牛场地区除了我们牛场罗氏以外,就只有大牛场罗氏,从未听说过有其他发展成寨子的罗氏定居过。可见,今大牛场罗氏就是罗凤腊的后裔。
根据各方搜集到的资料,我们这样还原凤腊公的迁徙故事:
宋末,蒙古南下大军从今云南西部绕道进入今中国西南地区,稳定云南后,继续东进。为了回避强势的地处今贵州西部地区的罗施鬼国乌蛮部族,以及雄踞今贵州北部的播州杨氏势力,即从土著势力薄弱的今广西西部进入今贵州的南部地区,并极力扶持黔南地区土著与其北部强势土著对抗。这一战略战术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最终赢得了贵州所有土著的臣服。
为了便于掌控黔南地区零散的土著势力,蒙元统治者将土著头领集中惠水涟江大坝定居。于是,众土司在迁居涟江大坝高岗旱地居住的同时,大量招募今布依族先民于居住地附近的河滨沼泽地开垦农田。其中,下金石(住今三都平地附近)土司首先招募其辖地边缘地区的塘坭(今塘边镇)和谷脚(今抵麻乡公朋村)杨氏入住开垦,为今平地、瓦窑屯、打冉、安潭等杨氏的先祖。定里罗氏与谷脚杨氏相距惟有一山之隔,世代姻亲。经谷脚杨氏中介,蛮弄罗凤约、罗凤腊兄弟途径七关(翁子后面)至涟江谷地最南端的满意坝开垦七格田。数年后,凤腊公与石氏土司亲属之女暗生恋情,并私生一子。因土司嫌弃异族平民,不许亲属女儿下嫁,随即驱使王、杨两氏挤走我罗氏先祖。凤腊公即携带石氏随胞兄(凤约)逃至拉云(今牛场同岜附近)开荒定居。因人多地少,大石山里水源缺乏,随后凤腊公携妻带子到谷脚佃田居住,原来曾经想选择公朋定居,因担心山溪爆发洪水,造成灾害,才上溯水耳沟到大牛场南侧的塘边定居。因木已成舟,见私奔他乡的亲属女儿相夫教子,过上了定居的生活,土司随即免除他们的钱粮。其后有三子,分别为今大牛场、摆亚、冗把罗氏先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