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魂节是靖西特有的节日。牛魂节,顾名思义,就是给牛招魂的节日。靖西县之所以有这样一个节日,是和被称为“开辟靖西第一人”的张天宗有关。
公元1276年,江西广信府广丰县的张天宗起兵抗元,后兵败,于是率部欲奔走安南(现在越南),但没有向导与详细的地图,迷路到靖西旧州一带。张天宗看到旧州景色迷人,山川秀美,就留下来休整,等待时机,再起兵抗元。
到旧州后,张天宗率领部众披荆斩棘,建草舍,结藤户,开荒造田,在旧州建成村落,开辟大量的田陌。又从中原带来先进的思想、文化、制度与技术。几经整治,加上张天宗和当地壮族群众亲密无间,很快就被拥戴为当地的峒官。到1284年,张天宗实行“亭田制度”。所谓“亭田制度”,就是把生产与生活结合起来,有点像“大锅饭”的制度。以十人为一家,十家为一亭,峒中设若干亭,亭有亭长,每亭都有属于自己的田地,称为亭田,有属于自己的房舍、粮仓,共同生产,一起分配,相互照顾。此外,还设有余田,用作婚嫁、丧死、养老、社稷典礼和养孤助残之用。
实行“亭田制度”后,劳动者有了合作,生产的效率大有提高,峒中开垦的亭田也就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光靠人的力量已经远远不够,所以以水牛为代表的畜力被广泛利用。靖西雨量充沛,气候温暖,一年可生产两季水稻。一开春,老百姓就开始忙,牛从天寒地冻的初春便跟人们耕作,一直忙到农历的五月份,一连几个月,不管风吹雨打,牛和人几乎天天泡在水中,人累了,牛更累。有的牛一见到水田四肢就发抖,但为赶上播种季节,百姓只能如此,牛再害怕,也被赶进田中。
有一天,有一位亭民赶牛下水田,刚戴上农具,牛便两股颤颤,亭民喝牛耙水田,牛不愿意走。那是一头老水牛,平时任劳任怨,是亭中最听话的好牛。现在牛不愿意走了,亭民觉得奇怪,就叱骂老牛,老牛只是眨眨眼,面带恐惧地望着水田。没法,亭民只好让老牛上岸。第二天,亭民再次想让老牛入田,可还在田边,牛已经四肢发抖,头高高抬起,肌肉抖动,不时痉挛,神情惊怵。亭民用力牵牛鼻子,牛鼻子被牵得流血,牛仍不愿下田。于是亭民大怒,抡起手中的藤条,用力抽打老牛,并骂老牛偷懒。而此时,老牛的神情极为恐怖,竟然倒下来,不动了。亭民顿时大惊,接着害怕。毕竟,农耕时代的牛,是亭民的最重要的财产之一,一直到现在,靖西壮话称财产为“架外”。“架”也就是屋架,“外”也就是水牛的意思,从这可以看出,牛的份量有多重。加上这头牛是峒主张天宗亲自分给的,每次峒主来访,都要来看这头牛。一想到这,亭民更加害怕。
慌乱中,亭民跑到峒主的衙门,向峒主禀报。张天宗一听来报,急忙赶到老牛旁。其实,张天宗是对老牛有很深的感情的,当初开田辟野,他就亲自赶这头牛耕田犁地,在所有的牛中,就它最听话,只是自己成了峒主,才将牛送给最亲近的亭民。想起自己和将士们一起耕田时,就是这头牛走在最前面,最为卖力,而现在它倒下了,张天宗用手摸了摸牛的头,不禁泪流下来。
闻讯而来的众亭民,围在牛的周围,不知所措。张天宗站起来,向那位亭民询问了一些情况,又问旁边亭民是什么原因,可亭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张天宗走到牛的旁边,用手摸了摸牛鼻子,感觉还有气,于是让众亭民马上搭好一个凉棚,不让太阳暴晒老牛。
回到衙门,张天宗沉思了好久,仍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让手下找来几位老亭民,问个究竟。但老亭民一时也弄不清是什么原因。后来,有一位姓农的老亭民忽然想到:牛之冥冥,会不会是魂不附身,魄不连体呢?靖西一带的老百姓,有一条这样的禁忌,人每经过深潭浩渊、巨溶古树、怪石异坡,都要非常小心,不乱张声,不随举动,否则魂魄会被这些地方给招去的。许多人一有病,就跑到这些地方招魂或送走不好的运气。而老牛天天入水,被鞭吓之时魂魄可能被招走了,才变成这样的。一经农姓老亭民之说,张天宗也别无他法,就暂且按老亭民之说,下令为牛招魂。于是,张天宗率部下及几位老亭民赶到那头老牛的旁边,按靖西风俗为牛招魂。接着,部下各司其职,准备招魂的祭品。不一会儿,煮好的香糯、绿豆粥、蛋汤、甜酒、活鸡、香及纸做成的各个形状的魔鬼,都拿来了。张天宗亲自主持仪式,点上香,摆上魔鬼;杀鸡取血抛向四方,以封妖魔之嘴;摆好香糯,以犒劳各路神仙。仪式完成之后,又命人给牛灌绿豆汤、甜酒、蛋汤。约一个时辰,牛竟然站起来,向众人“哞、哞”叫几声。一见此状,张天宗及众亭民都高兴极了。张天宗于是又下令:牛年年耕田,病累连连,但不辞辛劳,又被鞭吓而失魂,鬼怪因此缠牛身,每年要在农历5、6月农闲之时为牛招魂。
此后,靖西县一带的老百姓在每年农历5、6月份,在插完秧之后,各村屯就商议,选择大吉大利之日,为牛招魂。那一天,全村各家各户早早起床,杀鸡做祭品,蒸好五色糯米饭,修理损坏的牛栏,清理牛粪,把牛牵到河边,给牛洗澡,梳理牛毛,除牛虱。又到田野去割一大堆上等的鲜嫩的草,煮好绿豆汤、蛋汤,准备好甜酒。大家再把牛赶到空旷阴凉平地,给牛喂食。众人则围在四周,拿树叶包五色糯米吃,让牛的魂灵附牛体,使牛健康。
不过,随时间的推移,靖西县一带已经没有人过牛魂节了。究其原因,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牛在生产生活的作用越来越小,许多人家已经不养牛,谈何“牛魂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