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僚园星火在2010-8-21 2:26:16的发言:
七月十四,壮族国殇日。在哪看到的了,说是骆越国的亡国日。
其五,围绕大明山麓的壮族民间习俗,对骆越方国都城的存在做了佐证。
过去只知道夏历三月三歌节是特掘回来给龙母扫墓的日子,但对其更深层的含义尚未挖掘。
特掘由蛇升格为龙,是在以风送龙母下葬的那一天,这隐藏着一个重要的信息,三月三可能是古骆越方国一个重要转折的日子,或许是其由部落联盟升格为方国之日,也就是骆越国建国日或重建日,三月三是其国庆节,或许是一位重要的王登基之日,总之不是一个平常的节日。
特掘送龙母下葬的地方是在大明山顶南侧的一座山峰,寸草不生,呈八字形墓顶,在两江、陆斡一带仰望,轮廓清晰。当然那是传说,不是真正的坟墓。
但透过这一传说,留下了一个信息,即特掘葬母于大明山上的那一天,是它成龙的日子,成龙就意味着新王登基,登基的地点当然在大明山下,则其都城必在山下无疑。
所以三月三歌节实为骆越国建国日或骆越国新王登基日。
大明山周围还有一个特殊的节日达汪节,纪念的是为保护鸟兽而殉身的女神,她的尊号也叫娅汪,壮语叫Yahvuengz,yah为祖母,vuengz是王的意思,故Yahvuengz意为祖母王。
在这里,娅汪已和龙母有所融合,都是保护动物的。
鸟兽不过是图腾的符号,也就是各部落的代码。
娅汪保护鸟兽,也就是保护辖下的各个部落,这正显示了她王者的身份。
关于达汪的殉身,民间传说是被土司剖腹而死,从麻雀将她抬到月亮里的神话情节看,明显是后加的,不是原生型情节。
民间广泛流行的俗语“十七达汪伤,十八达汪死,十九备棺木,二十葬达汪”,比较接近原型,这分明暗示,这位女王是在事变中受伤而亡的。
这一带历史上只存在过骆越方国,故娅汪当是骆越方国女王无疑,她的死日实为骆越国的国殇日。
她的死惊天动地,连鸟兽都一起哭泣。
壮族的“七月十四节”不应当叫做“中元节”,这是外人的叫法,壮族只叫“七月十四节”。
中元节来源于佛教的盂兰盆会,据《盂兰盆经》,目连因其母死后受苦,他请佛帮助解脱,佛令他于每年夏季众僧安居终了之日,以百味飨众僧,即可解脱。这天正好是夏历七月十五,遂成节日,但汉族早已不过了。
壮族的“七月十四节”不同,在观念上完全没有目连救母的意识,而是纪念祖先。
节日过得很长,从七月七日开始,十四、十五、十六三天为正日,十七到二十日接达汪节,实际是达汪节的延展,其中有受中元节影响的部分。
这期间祭祀祖先,祭祀达汪,也祭祀野鬼,要烧鬼衣和冥币。
气氛凝重,确有国殇的氛围。纪念娅汪的节日如此延伸,如此隆重,又如此凝重,说明娅汪不一般,而是女王级的人物。
娅汪故事集中流传在大明山四麓,也传到古骆越境的一些地方,如云南富宁县也有娅汪节,但情节只说她教人们穿牛鼻绳驯牛。
也说她死于七月十八日,故富宁的娅汪节在七月十八日。
驯牛犁田,这涉及到壮族对水稻移栽技术的发明,这历史可就十分悠久了。
《富宁县壮族稻作文化资料选编》说:“娅汪在壮语里的意思是女王。”点明了她的身份。
富宁属于古骆越境,所说女王当然是骆越女王。
回到大明山麓,这位女王既然生活在大明山下,她的王国也必定在这里。
考证历史,这里只有过骆越国,故娅汪理所当然是骆越方国之女王。
惟有她这样的身份,而且是对推动壮族祖先耕作技术的进步做出了贡献,才能在民间享有如此崇高的声誉,以致为她形成了一个节日,并且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从这些传说、节日民俗中可以推断古骆越方国的都城方位。http://www.rauz.net.cn/Article/faenzcieng/mboengqcanghhag/hagsudnyimoq/200703/332.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21 23:21:0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