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425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僚”名的读音与探源

[复制链接]

235

主题

1

听众

8549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0
注册时间
2002-1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9-14 10:25: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僚”名的读音与探源

陈 杰

【提要】“僚”是壮族及其先民骆人、僚人、僮人三个发展时期中承先启后的族称,也是中国西南岭南以及东南亚侗台语民族的泛称。“僚”作为族称为什么不读“辽”,而读为“佬”,文章认为这是受古越语高频词“咱们” 的影响,“咱们”一词的壮语读音为“佬”。在某些情况下,生活高频词会成为族群的他称。“僚” 名的“泛称”和“音变” 的局限性是其被弃用和替代的重要原因之一。“僚”名能留到今天的印记就是“佬”。

【关键词】壮族僚人 咱们 佬

【作者】陈杰,广西粮油科学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南宁,530023

【中图分类号】1-121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 (2002)-0095-005

“僚”是古代中原汉人对西南岭南少数民族的称谓。“僚”人在壮族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承先启后的族称,它替代了在这之前的壮族先民“骆越”和“西瓯”,又是后来产生“僮”人和发展为壮族的基础。但是“僚”名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僚”作为族称时不读“辽”音而读“老”音,而且“僚”读“老”音在古今的字典工具书中并没有反映。笔者认为,“僚”读“老”音是受到古代壮族先民的生活高频词“咱们”一词的影响,“僚”的这一“音变”具有地域性、民间性和局限性的特点,这是“僚”作为族称最终被弃用和替代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僚”人时代的兴盛

1.“僚”名的出现

“僚”原作“獠”,最早出现于西汉至晋朝时期西南地区的云贵川。“僚”在史籍上最早出现于晋朝。晋人张华所撰的《博物志·异俗》记载:“荆州极西南界至蜀,诸民日獠子。”与张华同时代的陈寿,在其所著的《三国志·蜀书·张嶷传》注引《益州耆旧传》中,记载有“牂牁兴古獠种复反”,同样在陈寿的《三国志·蜀书·霍峻传》中还记载有“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

但是应该说西汉时期就有“獠”。在南朝人范晔所撰《后汉书·西南夷传》中记载:“夜郎侯,以竹为姓。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南夷,为群舸郡,天子赐其王印绶。后遂杀之。夷獠咸以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立为后。”

上述史籍记载的古代地名,群舸郡在今贵州的东南部及广西的西北部一小部分,兴古郡在今云南东南部的红河、文山两州,永昌郡在今云南西部的保山地区一带,蜀就是今天的四川。也就是说“僚”最早出现在西汉到晋朝时期的四川、贵州和云南。不过四川的“僚”并不是最早的“僚”,王文光编著的《中国南方民族史》中认为,四川的“僚”为“北僚”,是从云贵的僚人强行迁至,也就是说早期僚人的大本营是在云贵。

2.西南岭南遍地皆“僚”

“僚”从起初指生活在西南的土著人,到后来逐渐扩大使用范围,由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向岭南的广西、广东,以及中南的江西、湖南、湖北,东南亚的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地发展。在僚人极盛的南北朝和唐宋时期,上述地区特别是广西和云贵,几乎无处不“僚”。

“僚”人称谓扩大到广西以后,“僚”名逐步取代了早期的壮族先民“骆越”和“西瓯”,成为广西土著人的主要称谓。从汉、晋开始直到宋朝为止,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成了广西“僚”人的兴盛时代,从元朝到明清时代,“僚”名逐步被替代和最终弃用。

在“僚”人时代,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压迫政策,广西爆发了多起僚民起义。唐朝中后期黄乾曜、潘长安、黄少卿等领导的西源州“西原僚人”起义,反抗唐王朝的民族压迫,前后历时近百年,极大地动摇了唐王朝的反动统治。北宋时期的广源州“山僚”侬智高起义,外御交趾入侵,内抗宋朝压迫,建立“南天国”,连陷邕州、广州等十二州,影响巨大,迫使宋王朝不得不调整对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

3.“僚”名的三个特点

“僚”名既与先秦时期五花八门的百越称谓不同,也与秦汉时期的短暂的岭南土著人称谓也不同,“僚”名是中原统治者在岭南和西南建立稳定的封建统治地位之后,对当地土著人使用期长、范围广的他称。

“僚”名主要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僚”具有歧视性和侮辱性。“僚”从它出现的第一天起就写作“獠”,这说明秦汉以后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态度有很大的改变。先秦时期中原王朝还没有统治西南岭南的少数民族,因此对少数民族的族名是随音而记,或是归纳特点而定,没有刻意侮辱的意思。秦汉以后中原王朝成了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族名也逐步成为统治者歧视和侮辱少数民族的工具之一。“僚”人长期饱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之苦,这也是后来常常爆发僚民起义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特点是“僚”具有泛称性。“僚”的前面一般要有定语,“僚”人因居地、习俗、特征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僚”。例如以居地的不同而有智州僚、浪州僚、邕州僚、严州僚、桂山州僚、古州僚、明山州僚、钧州僚等。还有以土著人原有的称谓不同而有俚僚、山僚、土僚、洞僚、夷僚、蛮僚等等。“僚”的泛称性是它得以涵盖西南、岭南等广大区域少数民族的重要因素。

第三个特点是“僚”具有音变性。作为族称,“僚”不读“辽”,而读“老”。僚的这个特点容易被人忽略,但如果破解了“僚”读“老”音的真正原因,也许能使人们能增加一种解读南方土著人族称的新方法。

二、“僚”名读音疑问多多

1.字典没有读“老”音的“僚”

虽然“僚”在作为族称使用读音为“老”,但不论是古代的《说文解字注》还是今天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读音为“老”的“僚”和“獠”。读音为“老”的“僚”只有在《辞海·民族分册》中“僚”的条目才有注明。汉字一字多音本是很正常的事,但读“老”音的“僚”似乎并没有得到“官方”的正式承认,更多的是一种民间地方的约定成俗。

“僚”人在史籍上出现了1600多年,时间不可谓不长,而且“僚”又是汉人对少数民族的他称,“僚”读“老”音在汉字字典中却没有反映,这也成了“僚”名的一大历史疑问。“僚”作族称时为什么读“老”音,至今主要有两种说法。

2.“僚”读“老”音的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僚”为“哀牢”人的“牢”。潘其旭发表在《壮学论集》中的《发展壮学研究,促进广西对东南亚开放》一文对此有论述:“老(寮)族的称呼,即来自中国‘哀牢’之‘牢’,而‘哀牢’后演称为‘僚”’。

“僚”的“老”音源于“哀牢”之说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从地理历史上看,云南南部有“哀牢山”,云南西南部的保山县一带在汉代曾有过“哀牢夷”,也因此曾设过“哀牢县”。“哀牢夷”在东汉末年被“云南夷”所破,“哀牢县”在晋朝时被废。云南“哀牢”的衰落与“獠”人的出现在时间上是吻合的,但“哀牢夷”被破后是否散落云南、贵州、四川,并被称为“獠”人,从而导致“獠”的读音为“牢”,这还有待进一步的史料佐证。

一种说法是“僚”为“骆越”人“骆”的音转’。王文光编著的《中国南方民族史》中对此亦有述及:“尤中先生说:‘对于僚,我同意很多人的说法,即是雒的音转。”王文光书中还提到闻宥先生认为“骆”“僚”同族,“骆”是早期的译写,“僚”是较晚的译写,而且戴裔煊先生也有此共识。

“僚”为“骆”的音转之说也有一定的道理。古代“骆越”人生活范围主要包括云贵高原、左右江流域、红河流域以及环北部湾地区。“僚”人源于“骆”人已有历史定论,史籍反映“骆”人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就是在东汉时期的公元46年爆发了震惊朝廷的“骆”女“二征”反汉起兵,后来被朝廷派大将马援镇压,以后“骆”人在史籍上就消声匿迹。“骆”人的消失和“僚”人的出现在时间上是吻合的。但“僚”人既然是“骆”人, 为什么要把已经用了几百年的“骆”再另译为“僚”?

3.“僚”读“老”音的第三种可能

在“僚”人研究中有一点也许要特别注意,不管是“哀牢”人的“牢”,还是“骆越”人的“骆”,实际上它们加起来的覆盖范围都没有“僚”人的范围大。“僚”靠什么东西在这个庞大的区域里一统“诸路人马”呢?这也许要从这个庞大的区域里基本相同或相近的语言中挖掘。

不管“僚”(獠),是一开始用作族称就读“老”音,还是后来才发生音变,有一点基本可以肯定,“僚(獠)”在用于族称之前应该说并不存在两个读音,否则《说文解字注》“僚(獠)”的条目应该有反映。从古今的官方语言文字工具书中没有读音为“老”的“僚(獠)”的现实,还可以肯定地说,“僚”用于族称读“老”音,应该是一种局限在西南和岭南地区的区域性和民间性的概念。从这个层面上讲,“僚”作为族称是一开始就读“老”音,还是后来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才发生音变读“老”音,已经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人们需要知道的是“僚”作为族称为什么读“老”音。

从“僚”人源于壮族先民“骆”人,或者说源于与壮族先民同源的“哀牢”人来看,以及“僚”人后来的发展情况来看,可否提出另外一种推断,即“僚”读“老”音的原因,更可能是发生在“僚”人的“僚语”身上,也就是说“僚”读“老”音与古壮语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僚”的后人的一部分即今天的壮侗语族诸民族,古“僚”语更多地以壮语的形式保留了下来。

也许从古壮语中,更容易找到“僚”名的历史原型。

三、从生活高频词解读“僚”名

1.“僚”人讲“蒌”语

关于广西“僚”人的语言,南宋人周去非在他写的《岭外代答》中认为是“萎语”。“萎”的本意是什么?这一点周去非没有解释。“蒌”应该是一个古壮语的词汇,这个词汇还应该是一个日常生活用的高频词。符合这个条件的“蒌”只有一个,那就是壮语“raeuz”,译成汉语就是“咱们”。“咱们”是壮语的基本生活词汇,更是壮族日常生活用语中的高频词。壮人常常喜欢说“咱们(萎)”,而不喜欢说“我”,甚至常常用“咱们(蒌)”来代替“我”。

对于“萎”和“僚”的关系,李干芬在《壮学论集》中发表的论文《壮族历史浅论》里指出:“蒌者僚的谐音也,僚者乃壮也,故篓语即壮语。”萎语、僚语、壮语相通,这个观点很有道理。广西的“仫佬”族在历史上也叫做“伶僚”、“木娄”、“木佬”,蒌、娄、僚、佬应该是同音相通的。

用口头禅“高频词”来称谓少数民族的族称,这有点类似人们常以口头禅给人“起花名”。口头禅的“高频词”不仅体现一地人群的语言特点,也可以广泛用于特指人称。在岭南,不仅汉人对土著人如此,土著人对汉人亦如此。例如岭南土著人就把客家人叫做“诶(我)”或者叫做“马改(什么)”,“我”和“什么”都是客家话的口头禅高频词。当然这个方法并非出自古人自觉的运用,而是出自约定俗成的自发行为。但是“用高频词称谓族名”这一结论如果成立,也许还能更进一步破译一些历史上尚未解读的少数民族的族名。

古壮人的高频词“咱们”一词,在古壮字中记为“寮”。这个“寮”也是读“老”音,与“僚”、“獠”相同。这一点从壮族歌仙原型“寮三妲”衍变为“刘三姐”的过程中可以看得更清楚。

2.“寮三妲”怎样变成了“刘三姐”

张声震主编的《壮族通史》,就壮族歌仙“寮三妲”怎样演变成“刘三姐”有专门论述。在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经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寮三妹造友”。“寮”是古壮字,读音为“老”,是壮语“咱们”之意,“友”字也是古壮字,有时还加单人旁,读音为“友”,是壮语“爱情”、“情人”之意,整句话的意思是“咱们的三妹制造爱情”。

严格地说来,上述古壮字“寮三妹”应为“寮三妲”,壮语读音为”raeuz Sam dab”,“妲”可记音为汉语的“达”,古壮字“妲”也写作“女”字旁加一个“大”字,或者写作“女”字旁加一个“太”字,是壮语“女孩子”的意思。壮语女孩子是不分姐妹的,都叫“妲”,“姐”和“妹”是汉语借用词,“妲”译成汉语是叫“妹”还是叫“姐”,要视情况而定,这也是“刘三姐”也叫“刘三妹”的原因。

“寮三妲”应该是在唐朝年间被改造成“刘三姐”的,最有力的实证是广东阳春县的通真岩有一块“刘仙三姐歌台”的石刻,落款时间是唐朝灭亡之后的第八年。这也说明“刘三姐”的盛名时代与“僚”人的兴盛时代是吻合的。

“寮三妲”的“寮”实际上就是“僚”,因为当时统治阶级一直是把“僚”写成“獠”的,而作为“僚”人自己,总不能把自己当成“犬”类,因此古壮字就写成了“寮”。

“僚”字读“佬”音,“僚”人讲“萎”语,“僚”人还有“寮三妲”,这“僚”“蒌”“寮”“佬”,都和壮语高频词“咱们”有关。这个读“佬”音的壮语高频词“咱们”,既然可以成为僚人的语言特点、文化特点和人称特点,那么它使作为族称的“僚”的读音变成本地文化特色的“老”音,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僚”读“老”音的这种地域性民间性的特点,也许是它未得到官方确认的因素之一。

3.“僚”名的巨大包容性

如果把“僚”理解为古壮语“咱们”的话,那么人们就可以找到“僚”虽然源于云贵一隅,但后来却迅速地覆盖西南和岭南的真正原因了。因为“僚”是侗台语各民族基本生活词汇的高频词,它具有涵盖西南、岭南乃至东南亚地区侗台语民族的最大包容性。

“僚”的本意为古壮语“咱们”,更集中地体现了壮侗语族群的文化心态。“咱们”一词作为侗台语族群的口头禅,反映了古侗台语族群注重群体、共性以及从众的文化心态,这与今天的壮族人的文化心态是接近的。与“僚”(咱们)的文化心态不同,客家汉人以“诶”(我)为口头禅,而英语的“I”(我)永远用大写字母,这反映了他们注重个体、个性以及自主的文化心态。

“僚”人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庞大的泛称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除了一部分被汉人同化融合以外,现在的壮侗语各民族大多数是它的直系后人,如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仫佬族、水族、毛南族等等。还有泰国的泰、老挝的老、缅甸东部的掸、越南北部的依、岱等民族,也与“僚”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以“僚”人的后裔现在的人口而论,有将近一亿,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

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僚”的含义是“哀牢”的“牢”的音转,或者是“骆越”的“骆”的音转,很难想象“僚”会具有如此大的扩张力,能够在不长的时间里,席卷纵横近万里的地域。

四、“僚”名的弃用与替代

1.“僚”为什么很少单独使用

“僚”在用于土著族称的过程中,一般较少单独使用。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僚”都会和另外的词一起“组合”,这样才能表示具体的族称。例如在广西有“俚僚”、“夷僚”、“蛮僚”、“洞僚”、“山僚”、“土僚”等等,在四川有“南平僚”,在贵州有“仡僚”、“群舸僚”等等。“僚”的泛称所造成的局限性比较容易被人忽略。

“俚僚”这一称谓最容易掩盖“僚”的泛称性。由于“俚”的称谓早于“僚”出现,“俚僚”的长期结合往往让后人认为它们是并称关系,实际上这只是表示“俚”之“僚”。俚也有单独使用的时候,这既可以把它看成是“俚”人的独称,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俚僚”的简称,如南宋人周去非写的《岭外代答》就有:“俚人,史称俚僚者是也”。这里的“俚”应该就是“俚僚”的简称。

“俚”在历史上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从来没有像“獠”那样出现过写成“狸”的“非人待遇”。其实这并不是统治阶级对“俚”人的特别优待,而是由于长期以来“俚”是作为“獠”的定语存在的,不是并称关系,如果把“俚獠”变成“狸獠”,反而改变了它的“俚之獠”的本意。

“僚”作为一个泛称,具有不宜单独表示某个具体民族的局限性,这是“僚”终被替代弃用的因素之一。

2.“僚”的局限性和新族名的出现

“僚”读“老”的“音变”,使得它在实际运用时比较别扭,因为它给人们认字听音带来了很多麻烦。从认字上,一般的人只会把“僚”读成“辽”音,很少会读成“老”音。从听音上,“僚”做为族称的规范读音“老”,听起来也觉得别扭,例如“俚僚”规范读音是“里老”,听起来就很不顺耳。“僚”由于它起于侮辱性的“獠”,由于它的认字听音上的困难,由于它不便于独自表示具体的民族,可以推断古人对于改造“僚”名或者是用新的族称替代“僚”,应该是抱着积极的态度的,“僚”作为族名被弃用和替代是迟早的事。

“僚”被弃用和替代,更重要的原因是新族名的出现。在“僚”人时代,由于汉人对土著人的认识深化,更由于壮族先民自主意识的兴起,出现了林林总总的民族自称和他称,如俚、偎、僮等,仅广西新的自称族名就有二十多种。新的族名出现和逐步弃用和替代“僚”,花了几百年的时间。

在广西,自从南宋出现了南丹的“撞”人以后,经过元、明、清的发展,“撞”及后来的“僮”逐步取代了原来的“僚”人称谓,新中国成立后,“僮”成为正式的族名,并把同族的二十多个不同的自称,如布僮、布曼、布侬、布沙、布夷、布土、布蛮、布岽、布依、布越、布陇、布板等,统一称为“僮”。在四川,“南平僚”后来多称为“南平蛮”。在贵州,“仡僚”,后来改用“仡佬”。虽然“仡佬”语不属侗台语族,但它的“僚”字一样被改造。

“僚”不仅是在国内被改造,就连一些东南亚侗台语民族也如此。老挝原称“寮国”,其“寮”族的“寮”也读“老”音,后来也将“寮”改为“老”。越南有“寮”人,也有“仡僚”,最后也都分别改为“老”族和“仡佬”。

3.“佬”:留给后人的“僚”

“僚”在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虽然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僚”作为一个族称的现实,但在现代生活中仍有“佬”,使人们还依稀看到当年“僚”的影子。

“佬”字作为族称的残存形式,大量地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日常所说的“山佬”、“土佬”、“壮古佬”,实际上是族称“山僚”、“土僚”、“蛘舸僚”的残存形式,只是这个“佬”字已经生活化,人们并不知晓它的原型是“僚”了。

“佬”字更大的发展,在于它从族称“僚”向人称“佬”的转化,这一转化更大的可能是粤人所为。《新华字典》对“佬”解释为贬意词,这也许是冤枉了“佬”。实际上在粤语的日常用语中,“佬”的词义更多的是表示中性。例如粤语中的一般人称如“大佬(大哥)”、“细佬(小弟)”、“细佬哥(小孩)”等并没有贬意,还有居地籍贯的人称如北方佬、广西佬、广东佬等,这些词中的“佬”字也没有贬意。另外一些看似具有轻视含义的“佬”如“鬼佬(外国人)”、“阔佬(有钱人)”、“穷佬(穷人)”等,它们的贬意部分是在前面,而不是后面的“佬”字本身。现代“佬”字词义的多样性,源于“僚”的族称历史的复杂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僚”人已经成为历史,但是由“僚”衍变的“佬”还大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参考文献:

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修订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张声震主编《壮族通史》,民族出版社1997。

覃乃昌、潘其旭主编《壮学论集》,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

王文光编著《中国南方民族史》,民族出版社1999,

钟文典主编《广西通史》第一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覃延欢、廖国一主编《广西史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龙兆佛、莫风欣《广西地理沿革简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

广西通志馆编《广西市县概况》,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

《辞海·民族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

本文摘自《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带领族人,实现壮族的伟大复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0-7
注册时间
2003-8-6
沙发
发表于 2005-9-14 16:11:00 |只看该作者
有趣,作者职业怎么是广西粮油科学研究所所长,搞民族历史研究、还搞粮油,真够多才多艺的。

Anh khoe con em ra sao? Anh cung rat mung vi sap gap e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板凳
发表于 2005-9-14 18:41:00 |只看该作者

四川一带的僚人早就被屠光了,要不怎么有后来的湖广填四川?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6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7-4-9
注册时间
2004-4-19
地板
发表于 2005-9-14 20:07:00 |只看该作者
我相信里面所说的都跟事实相近,因为他分析得非常透,跟我们壮话的意思也很相近,只有壮族人才能看到是否是对的,外族人因为不懂壮话,所以他们是不会明白的。

向布洛陀祈祷!!向侬智高致敬!!向傣僚勇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1

听众

5898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09-12-28
注册时间
2004-8-19
5#
发表于 2005-9-17 02:44:00 |只看该作者

老挝——也是一个僚人建立的国家(也是百越后人),老——僚同源。


[img]http://www.u9cn.com/4.php[/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主题

1

听众

9723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20-1-17
注册时间
2004-8-29
6#
发表于 2005-9-17 07:22: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土著虎尾在2005-9-14 18:41:16的发言:

四川一带的僚人早就被屠光了,要不怎么有后来的湖广填四川?

你先去搞清楚什么叫做湖广填四川再来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7#
发表于 2005-9-17 11:39:00 |只看该作者

http://www.gog.com.cn/jqpd/pd0403/ca640042.htm

“湖广填四川” 重庆要建博物馆

http://www.gog.com.cn  2004年07月05日  金黔在线

金黔在线讯 “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将于明年10月亮相山城———这是记者从昨天该项目规划草案的专家评审会上获得的消息。

“湖广填四川移民”是川渝历史上一个影响深远的事件,指清朝初年由政府组织的以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陕西为主的向川渝地区的移民运动。清初,久经战乱的四川,仅残存不到60万人口,经大规模移民,1812年,人口已达2200万,目前重庆居民80%以上都是移民的后裔。这次移民影响到了川渝社会经济的诸多方面,促进了川渝地区的发展繁荣。如酿酒、纺织、印刷、著名的巴缎、荣昌麻布都与移民有关。重庆现在很多方言如说绳子为“索索”、路边小铺为“幺店子”、连襟为“老挑”也是湖广一带方言传来的。

“作为我市湖广会馆保护性开发的一部分,‘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将于明年10月和湖广会馆同步亮相。”据介绍,按照项目规划草案,“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占地约1200平方米,充分利用实物、图片与现代高科技手段,建成一个集收藏、展示、保护、研究和体验移民文化于一体,有鲜明特色的博物馆。

在昨天的评审会上,专家组对规划草案给予了高度评价。有专家指出,“湖广填四川”在四川和重庆的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但迄今还没有一个专门的博物馆来从事相关实物和史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和陈列展出。“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的建立,将填补这一空白,同时也将丰富我市以及西部地区的博物馆类型。

 作者:  来源:华龙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8#
发表于 2005-9-17 11:43:00 |只看该作者
漢朝滅南越國的主力是巴蜀土著兵耶,都是屬於百越種吧?跟滅南越國後才到達的十萬夜郎兵一樣,都融合到南越族群之中成為廣府人先民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9#
发表于 2005-9-27 22:04: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土著虎尾在2005-9-14 18:41:16的发言:

四川一带的僚人早就被屠光了,要不怎么有后来的湖广填四川?

你先去搞清楚什么叫做湖广填四川再来说吧。

清初,久经战乱的四川,仅残存不到60万人口——这说明什么?!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听众

646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5-11-23
注册时间
2005-9-5
10#
发表于 2005-10-7 04:31: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土著虎尾在2005-9-27 22:04:40的发言:

你先去搞清楚什么叫做湖广填四川再来说吧。

清初,久经战乱的四川,仅残存不到60万人口——这说明什么?!

清朝末年的湖广填四川 关 公元前xx年的你所说四川僚人 什么事?

清朝的四川大屠杀是历史有记载的,你说的都是毫无根据胡乱猜测,痴人说梦,根本没有任何历史记载可供考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11#
发表于 2005-10-21 03:43: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沙南曼森在2002-11-2 16:57:30的发言:
摘自《“僚”名的读音及弃用》,陈杰著,《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第3期(2002年9月15日出版)

[提要]“僚”是壮族及其先民骆人、僚人、僮人三个发展时期中承先启后的一个族称,也是中国西南岭南以及东南亚侗台语民族的泛称。“僚”作为族称为什么不读“辽”,而读为“老”,文章认为这是受古越语高频词“咱们”的影响,“咱们”一词的壮语读音为“佬”。在某些情况下,生活高频词会成为族群的他称。“僚”名的“泛称”和“音变”的局限性是其被弃用和替代的重要原因之一。“僚”名能留到今天的印记就是“佬”。
[关键词]壮族 僚人 咱们 佬
[作者]陈 杰,广西粮油科学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南宁,530023

“僚”是古代中原汉人对西南岭南少数民族的称谓。“僚”人在壮族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承先启后的族称,它替代了在这以前的壮族先民“骆越”和“西瓯”,又是后来产生“僮”人和发展为壮族的基础。但是“僚”名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僚”作为族称时不读“辽”音而读“老”音,而且“僚”读“老”音在古今的字典工具书中并没有反映。笔者认为,“僚”读“老”音是受到古代壮族先民的生活高频词“咱们”一词的影响,“僚”的这一“音变”具有地域性、民间性和局限性的特点,这是“僚”作为族称最终被弃用和替代的重要因素之一。
……

以上引用自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5&ID=2911 ,我2002年11月抄录贴出的。文章原题是《“僚”名的读音及弃用》,发表于《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第3期。晓浏贝侬转的这篇文章与我转的文章作者和内容相同,但题目是《“僚”名的读音与探源》,原载刊物是《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不知何故。可能是《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转载了《广西民族研究》上的这篇文章,并作局部改动。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12#
发表于 2005-10-21 03:59:00 |只看该作者

我打开《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第三期第95-99页,终于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是《广西民族研究》的一个栏目名称,文章第95、97、99页的页眉上就写着这几个字,第96、98页页眉上才写着“《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第3期(总第69期)”。

再看内容提要下面,“【中图分类号】H21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 (2002)-0095-005”,跟楼主所贴几乎完全一样,这就明白了两篇文章的来源是一样的,少量的差异是抄录转载者造成的。

谢谢晓浏给我们提供了全文。也请大家谅解我三年前手工抄录的不完整(我打字实在慢)。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4 21:01 , Processed in 0.177178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