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77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海南伊斯兰教回族

[复制链接]

152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9-5-31
注册时间
2004-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5-20 20:3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原网址:http://1home.hainan.net/new/Tech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idItem=181&idArticle=528600

  海南位于中国最南隅,北与雷州仅隔30公里宽的琼州海峡,西与北部湾及中南半岛隔海相望,“南对占城,西望真腊”地理上与东南亚各国最为接近,进入唐代以后,随着东西方海上交通的兴起,海南因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物产在东西方海上交通与贸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关于海南在海外交通中的地位,宋人楼钥有如下描述:“黎山千仞摩苍穹,颛颛在大海中……或从徐闻向南望,一粟不见波吞空,灵神至祷如响答,征帆饱挂轻飞鸿。晓行不计几多里,彼岸往往夕阳春。琉球大食更天表,舶交海上俱朝宗。势须至此少休息,乘风径集番禺东,不然舶政不可为,两地虽远休戚同。”从“不然舶政不可为,两地虽远休戚同。”一语可见海南岛对中外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海外交通的发展,外国人士源源不断的来到海南,其中有不少是穆斯林,他们出于各种原因定居下来,形成外国侨民聚居地,从而将伊斯兰教传入海南,众所周知,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崛起,而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七世纪中叶时传入到中国及东南亚一带,因此入宋以来,外国穆斯林即中国载籍中所谓的“大食”人,纷纷扬帆驾船来到东南沿海各港口,通商定居,形成“藩坊”或“藩人港”,海南岛自然也成为其聚居地之一。
   《 三亚通村蒲氏简谱-序》曰:“窃为朝廷有尊祖敬宗之典,而乡闾岂无报本追远之明?盖主者孝治天下,而四海为一家,只此诚敬之流贯圣人,仁育万物为一体,自回民换唐兵卒,传入中国以来。起于唐宋元明清,都有号名,曰清真寺。其寺专作典礼,五时起酬开天辟地真主,感谢负阴抱阳之形,大则明其亲义,别序信之理,小则统其吉凶军宾嘉之则,自宋朝年间,原有十二只船,被风漂流,到崖州居住……”清人陈梦雷记崖州回人:“番俗本占城人,宋元间因乱携家驾舟而来散泊海岸,谓之番屯番浦。今遍户入所三亚里,皆其种类也。‘其不食豕肉,家不供祖先,共设佛堂,念经礼拜。其语言貌与回回相似,……’”由此可以推断伊斯兰教是在唐宋时期随着外来回族人的迁入而传入海南的。

  羊栏地区的回族教派,据了解属于伊斯兰教派中的逊尼派中的伊葛尔瓦尼派。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和穆罕默德的《圣训》,以及伊斯兰的教规、戒律,在羊栏回族居民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权威。
   羊栏回族地区的清真寺(古称“佛堂”),约有700年以上的历史。它是随着伊斯兰教徒的寓居而修建的。随着当地回族教徒的增多,清真寺院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到了近代,已建有古(东)寺、西寺、南寺、北寺四座清真寺院。
   在解放前当地伊斯兰教发展一直不稳定,寺院的规模和形式一直不大,到1950年5月海南解放时,羊栏仅存清真寺三座,教徒四百多人,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羊栏地区的清真寺全部被毁,宗教活动停止,当地穆斯林只能转入家庭活动,或到海边聚集过礼拜,直到1978年以后,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宗教,羊栏地区的清真寺数量达到了历史上最高记录。在回辉、回新乡已建有不同造型不同规格设备齐全的清真寺六座,其中回辉乡4座,回新乡2座。清真寺是当地最雄伟的建筑物。寺殿掩蔽在绿荫丛中,寺顶高耸,两侧白雪墙壁上挂满了作礼拜时穿戴用的白大褂和平顶圆白帽。大殿是教徒们每日礼拜、祈祷和节日聚会之地。寺内禁止吸烟、饮酒,并不准携入任何污秽之物。回辉、回新两乡有宗教专长人士100多人,其中妇女20人。每寺都有管寺、阿訇,负责宗教活动和寺务管理。寺务管理人员有掌教1人、财务2人、管寺3人、二阿訇、三阿訇各1人。寺内实行民主管理,阿訇每年经民主推选,由德高望重,品行高尚,有一定教职学衔与素养者担任。
   清真古寺:位于回辉乡,此寺历史悠久,建于明成化六年(1470)。礼拜大殿的建筑造型八角型,70年代修建成钢筋水泥结构。它具有阿位伯清真寺式的拱形。古寺“文化大革命”期间遭破坏,寺殿被拆毁。1982年重建,面积为300多平方米。1986年在港澳穆斯林的资助下,扩建3个礼拜殿,并设有招待所、沐浴室和接客厅,总面积821平方米,可容纳礼拜者1000多人,该寺现有教徒759人(12岁以上男性教徒,下同)。
   清真西寺:位于回辉乡,建成于明成化九年(1473),是一座具有中国宫殿式风格的砖瓦结构建筑。礼拜大殿的正雕刻有两条玲珑的卧龙。大殿正门六扇,左边门四扇,中间横匾额为“认主独一”,所有门窗都绘雕有花、草、鸟、鱼、虾等图案。该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坏,1978年恢复重建。殿内面积约300我平方米,可容纳400余人聚人,现有信徒663人。
   清真北寺:位于回辉乡,建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礼拜大殿构造仿西寺,正梁骨绘雕成两条威猛巨龙。殿内四柱,正梁均镌刻有《古兰经》经文。正西门四扇,左右两侧各有四个出入口。大殿可容纳100多人礼拜。“文革”期间该寺遭破坏,1982年在原寺址上扩建成400多平方米的大殿。寺殿可容纳386人礼拜,现有教徒566人。
  清真新寺:位于回辉乡,随着回辉乡人口的增多,原清真寺的容量已不能适应教徒们的需求,1979年群众在古寺东南方向约100米远的地方,再建筑了一座清真新寺。寺的面积有255平方米,可容纳150人作礼拜,现有信徒460余人。目前此寺尚属雏型阶段,寺院规模小,条件差,尚不能满足教徒们进行宗教活动的需要。
   清真南寺:位于回新乡,南寺建于明成化二十三(1487),是一座砖木瓦顶的建筑物,它具有中国古典官殿式的亭院建筑风格,1956年,该诗被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列为全国重点的清真寺。该寺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的破坏,1978年重建,现在面积331平方米,可容纳400多人,现教徒507人,因殿堂狭窄,逢周五或节日,参加宗教活动的教徒们从内殿一直站到走廊。
   南开清真寺:位于回新乡,此寺初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因年久失亻,寺院破败、陈旧不堪,1978年恢复重建,但仍因面积过窄,无法容纳众多教徒。后在回新乡毗邻的公路畔坡地上,新建一座寺院,并于1990年5月正式竣工与开放。取名为“南开”。寺院占地16亩,现有信徒359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正在起步的黎族峒 [url]http://www.chinalizu.com/bbs/[/url] [IMG]http://www.rauz.net/bbs/UploadFile/2004-12/20041229113259775.gif[/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9-5-31
注册时间
2004-8-9
沙发
发表于 2005-5-20 20:32:00 |只看该作者

  回辉、回新两乡的全体回族群众,都是虔诚的伊斯兰信徒。他们事事依从《古兰经》,严格遵守教法,遵守各项主命,对礼拜十分重视,无论天气如何恶劣,事务多么繁忙,也依然奉行如故。礼拜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尤其是“主麻日”(穆斯林每周星期五正午过后在清真寺举行集体礼拜),都要到清真古寺和清真南寺集中聚礼。
   宗教徒,尤其是中、老年信徒,信仰意识十分浓烈。他们恪守日常的宗教义务,努力身修力行,实践伊斯兰教规定的五项基本功课,“身有礼功,心有念功、性有斋功、命有朝功、财有课功”,努力做到“尽其礼以达乎天”的境界。“礼”即礼拜,每日五次祈祷,每周五举行一次大礼,每年举行两次节日会礼。“念”,即熟念(古兰经);“斋”,即每年有一个月封斋;“课”,即要求每位穆斯林,以自己的财物的一部分(1/40)散济贫民;“朝”,即凡是有条件的信徒,都要去麦加朝圣一次。
   每天五次向真主祈祷的礼拜时间是:无亮后日出前举行“晨礼”;日中以后(午后一至三时)举行“响礼”;下午五、六时举行“哺礼”;日落后举行“昏礼”;睡前举行“宵礼”。每次到清真寺进行礼拜的大多数是中、老年男性教徒。妇女则在家中坚持礼拜、祈祷。至于大多数青年男女,或对宗教仪式的观念淡薄,或因外出谋生而被延误。两个乡平时能坚持礼拜的人,有600-1000人左右,而“主麻日”的礼拜,清真寺内则往往被挤得水泄不通。
   各寺掌教阿訇在大殿讲经,除宣讲《古兰经》圣训外,还能结合党的路线、方针、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有关法律知识,对教徒遵纪守法,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有一定的帮助。
   清真寺重视寺院教育,除每周五的“主麻日”由阿訇讲授《古兰经》外,每周日还组织全体少年儿童传授《古兰经》和其它知识。乡办的各类业余学校,如回文学校、夜校,都安排有伊斯兰教义,经典知识的讲授、学习。各寺女子,晚上在女寺接受宗教教育。
   寺院教育的最大特点是:“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实行阿訇的省际交流。从民国时期开始,先后从大陆(如湖南、青海、广西等),请来了不少阿訇到寺院主持教务工作。前来任职的阿訇,有的曾赴麦加朝觐,有的曾远赴云南、青海、甘肃等地经学院或清真寺进行深造。
   1991年1月由三亚市两个回族村,6座清真寺各选派10名代表,召开第一届三亚市伊斯兰教徒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三亚市伊斯兰教协会,选举蒲贵才为会长,以协助政府宣传贯彻宗教的方针和政策,维护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组织正常的宗教活动,帮助宗教人士提高爱国、爱教的认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防止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发展和加强同海内外穆斯林的友好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作贡献为宗旨。至1996年共接待省内外穆林500多人次,国际友人50多人次。

综观海南岛回族的来源,其族源由三部分群体组成。
   1、以波斯、阿拉伯人为主体的从海上迁入的外籍穆斯林(俗称“蕃人”、“番人”);
   2、从大陆迁入的回族;
   3、信奉伊斯兰教的越南占城地区的土著居主(亦属从海上迁入的外籍穆斯林);
   外籍穆斯林落籍海南岛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蕃舶、番人遭遇抢劫,落籍海南。据《汉书?地理志》载,我国西汉时期,海上交通远达印度洋,汉使往来于东南亚、南亚诸国,大都经过海南岛沿海,而中东等地的蕃舶来华贸易也都途经海南岛沿海。其中较早记载波斯、阿拉伯人涉足海南岛的材料,是记述蕃舶在海南岛沿岸被岛上的海盗抢劫,被迫羁留。据《大唐和尚东征传》记,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年),盘踞万安州(现万宁县)的大海盗冯若芳,“每年劫取波斯船二三艘,取物为己货,掠人为奴婢,其奴婢居处,南北三日行,东西五日行,村村相次,总是若芳奴之住处也。”又《太平广记》卷二八六载:“唐振州(今三亚市)民了武振者,家累万金,为海中大豪。犀象、玳瑁、仓库数百。先是西域商舶漂溺至者,因而有焉。”史载陈武振一念咒语,就会刮风起浪,使蕃舶漂于他所咒之地,其主纯属荒诞,但盗魁陈武振指挥海盗对蕃舶猖狂抢掠是可信的。
   冯陈是番人奴婢“村村相次”、“家累万金”的大富翁,可见当时遭劫难的波斯、阿拉伯人,已有大量被羁留海南。
   (2)自然灾难。当时,飘洋过海的番船抵御不住飓风、骤雨的袭击,被迫靠岸避险直至留居。三亚羊栏的回族群众迄今还流传他们的先祖出海捕鱼,被飓风卷到汪洋大海中,漂泊来海南岛沿岸,遂登陆落户。
   (3)躲避战乱。中世纪时,现越南北部与中部有两上并存的政权,即交趾(安南)国与占城国,双方对峙历时几个世纪。占城地区位于现越南中部东海岸诸省,古时属象林、林邑国、占婆国、占城国,其土著居民为占族,占族是印支地区唯一的穆斯林。
   9世纪以来,占城国跟中国已有友好往来,公元957年占城国王释利因德曼遣使献通天犀带、菩萨石、蔷薇水、猛火油于后周。至宋时,占城遣使携物朝贡,往来更频繁,凡有交趾侵犯、欺掠,占城亦多向中国求援。因交趾所阻,占城遣使多由海道人境。
   10世纪末期(北宋初期),交趾与占城战争累累,“占城颇受痛,人民多避于外”。国中的贵族与平民,络绎驾舟来海南岛避乱。“北宋雍熙二年(986年)秋,……占城人蒲罗遏率族百人内附,言为交州所逼故也。”
   “至元初,附马唆都右丞,征占城时,纳其国人降,并其父母妻子发海口浦,安置立营籍为南番兵。其在崖、万者亦皆。元初因乱,挈家驾舟而来,散泊海岸”。
   现三亚羊栏的回族先民,有一部分是由占城于“宋元间,因乱, 家驾舟而来。”海口、儋县、万宁以及陵水诸地区历史上的番民,亦是躲避乱战而来海南岛的(详见下述)。
   大陆回族先民迁入海南岛,是当地回族的又一重要来源。从大陆迁入来海南的回族先民,主要有两支:一是蒲氏家簇;二是海氏家族。
   蒲氏家族是我国穆斯林后裔中的名门望族。宋、元时期在粤闽地区孚负盛誉,对东南沿海地区的政治、经济、航运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据初辑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总修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南海甘蕉蒲氏家谱》“宗支图”所记,蒲氏在广东的后人计有八房,其中三世伯蒲蔓房往海南贸易,迁居今海南岛儋县,其后人大部分就地汉化、黎化(改姓符);一部分迁往三亚羊栏。现羊栏蒲姓回族有两支,即大陆蒲姓与占城蒲姓,互相可以自由通婚。
  海南岛的史学工作者近期在海口市与琼山县分别发现了保存有数百年的同宗分支的《海氏族谱》各一部,都比较详尽地记述了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海瑞(回族)家族的早期源流。海氏广东始祖海俅,南宋时,由闽迁广东番禺(今广州),其曾孙(四世祖)海孙之,在明朝开国之妆任广州卫指挥,五世祖海答儿子明洪武七年(1374年)从军驻海南岛,落籍琼山左所,成为海氏海南始祖,海瑞(1515-1587年)是九世祖,即海南海氏五世祖。
   海南海氏家族至清康熙时,“一门之内,才德彬彬,为内鼎族”。从十五代开始,海氏的一人,便逐次迁于四处,其中有移居琼山县甲子、琼海县、文昌县、白沙县、崖县等地,而留居海口滨涯村的却寥寥无几。现在羊栏回族中亦有海姓家族。
   至于海南回族的第三支主要群众,即是外籍穆斯林中信奉伊斯兰教的越南占城地区的土著居民??占族。
   海南回族作为一个远离故土、落籍他乡、人数又不多、居住又分散的民族群体,其命运和发展趋势必然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被同化,要么是以顽强的内聚力继续保持其民族特性。三亚市羊栏的回族就是第二种情况的典型代表。羊栏回族之所以未被其他民族所同化,一般认为有以下四种原因:第一,群体聚居,自然形成村落,其他未被同化的回族以后裔纷纷迁入回辉、回新两村,使羊栏成为近代以来海南唯一的回族聚居地,外族人入居较为困难。若入居,入居者必须入乡随俗,改信伊斯兰教;第二,三亚是个语言较为复杂的地方。汉语有海南语、军语、儋州话、迈话、广州话,少数民族语有黎语、苗语、回辉话,各语言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包容,尚未出现一种占有优势、有较大势力的语言集团,这使回辉话得于保留,成为海南回族联络感情、交流感情的共同语,从而增强凝聚力;第三,历史上三亚地区除了封建官府以外,汉、黎、苗、回等族人民的经济能量、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处于一个平行线上,在某些方面回族还稍微超过其他民族,所以他们之间只有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不存在“谁吃掉谁”或“被吃掉”的问题;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回族有共同的宗教。伊斯兰教是海南回族的精神支柱,“穆斯林兄弟”,使回族内部人更加团结。
   海南回族,是全国目前唯一的不以汉语作母语而拥有自己语言??回辉话的回族。源远流长、地位特殊的回辉话,使这个仅7000多人口的回族,盛名中外。语言是人类社会交际的载体,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在这个“文化现象”的下面,往往蕴藏着历经千百年而依然保存着一些具有共同特性的原始母语的基本词汇,这是人们研究和探索各民族间历史文化渊源关系的重要证据。海南回族回辉话,是在海南岛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在跟其他的民族交往中,在原始母语占语的基础上面逐步形成的。1986年底有一位学者,赴三亚对回辉话进行调查,并将回辉话与印度尼西亚语进行比较,用300个基本词汇的核心成分进行语源对比,从而最后有这样的总结性结论:“无论从词源上还是对应关系上,三亚回话跟印度尼西亚语有着无可辩驳的亲源关系,应当属于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海南语系)。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这一千年中,海南岛上占城移民所说的占语,长期受周围单音节声调语言的影响,类型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原来的粘着型多音节语言演变为孤立型的单音节语言……三亚回话的发现,对于整个侗台语族的研究可能具有不可忽视的深远意义。”


★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正在起步的黎族峒 [url]http://www.chinalizu.com/bbs/[/url] [IMG]http://www.rauz.net/bbs/UploadFile/2004-12/20041229113259775.gif[/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9-5-31
注册时间
2004-8-9
板凳
发表于 2005-5-20 20:33:00 |只看该作者

  海南回族不仅在语言方面具有其独特性,在其它生活领域也与汉族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在饮食方面,他们喜食米饭,常吃鱼类,忌食猫、狗、猪肉,也忌食一切动物的血和一切自死动物,这些风俗都源出于伊斯兰教。在住房方面:海南羊栏回族住宅造型均按穆斯林风格,正门墙外都镌刻有阿拉伯文书写的“平安”横匾。旧时代,他们的住房,不讲究华美,多用茅茨盖顶,解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前的草顶泥墙向砖瓦结构房转变,到现在,许多富裕的回人已建起了一幢幢纲筋水泥的小楼,居住环境大为改观。对于他们的日常服饰,羊栏回族的习惯是崇尚黑、蓝、白、绿四色,当地的回族男子在穿着上与当地汉族已没有多大差别,只是回族妇女的服饰还比较特别,她们上衣皆是右斜大褂,布料都用各种颜色的纯色布,很少穿裙。不过裤子得一律使用黑色布料,裤腿一般较短,妇女的头上常戴“头盖”头号盖布多用黑色沙布式枕布,总之在生活习惯的各个领域,回族还保有许多特有的风情。
   在经济上,海南羊栏地区的回族人民在历史一直从事单一的海洋捕涝业为主的传统经济。他们不善于农耕,故有“其备坊绝米已有燕菜共供输纳”。意思是说当年三亚羊栏地区的回族在渔获量少,无线买米的情况下,只能从上捞取一些燕菜(一种海藻,可供食用),作为日常所必须的食物,所以可以看出,旧时回民,出海打鱼,朝出暮归,生活还是非常的坚苦。解放后,由于羊栏地区地处三亚市的中部,东邻荔枝沟镇,西接天涯海角,南临大海距三亚市不到10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的优越,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党的富民政策,摆脱了过去以辅鱼为主的传统经济模式,发展成了以运输业,商业蔬菜水果批发零售业为主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局面,特别是海南的旅游业发展起来后,当地的回族人民更是积极投身其中,获得了丰富的回报,所以现在回族的经济生活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今的羊栏地区,已是处处楼房林立,家家丰衣足食,人均年收入3500元,早已造别了贫困,步入了小康。

作者:云杰 提交日期:2004-4-10 15:44:28 转自天涯社区


★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正在起步的黎族峒 [url]http://www.chinalizu.com/bbs/[/url] [IMG]http://www.rauz.net/bbs/UploadFile/2004-12/20041229113259775.gif[/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0

听众

8472

积分

贵宾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12-26
注册时间
2009-2-25
地板
发表于 2005-5-21 01:14:00 |只看该作者
海南回族很有意思,其祖上來自占城,於海南定居後其語言因受鄰近民族影響而由無聲調語言演變為有聲調語言。此被視為「聲調乃後起現象」的一項証據。

Is-Peiq maz zaeng Hyanglgangv. Daeg Bei daj Yanghgangj daeu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听众

693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2-23
注册时间
2005-1-3
5#
发表于 2005-5-21 10:07:00 |只看该作者
好,很好吗!迪椰小同志,继续努力呦!

最崇拜的人:毛泽东和成吉思汗 为了全人类的共产主义奋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9-5-31
注册时间
2004-8-9
6#
发表于 2005-5-21 11:35:00 |只看该作者

多谢领导关心,我会努力工作的!以实际行动向组织靠拢!

嘿嘿,如何?!


★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正在起步的黎族峒 [url]http://www.chinalizu.com/bbs/[/url] [IMG]http://www.rauz.net/bbs/UploadFile/2004-12/20041229113259775.gif[/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5-1-9 05:18 , Processed in 0.129031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